歷史上有多少個「假盛世」?貞觀之治就是最好的證明

2020-11-18 騰訊網

歷史上的每個朝代,走的道路大致都是都是:建國-盛世-衰落-滅亡。縱觀歷史,唐朝時期曾經盛極一時,還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景象,但是最近有一種說法,「貞觀之治」不過是「虛假的盛世」罷了,這又從何說起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宗李淵的嫡次子,年少的時候就英武過人,擅長騎射,參軍之後還曾解救過隋煬帝。在艱難的起義中,李世民作為上將,率領自己的部隊立下了赫赫的戰功,可以說,唐高宗能夠坐上寶座,兒子李世民功不可沒。

不過,李世民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高宗沒想過立最有能力的他為太子,最後李世民被迫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兩個月之後繼承皇位,年號為貞觀。可以說,唐太宗的皇位,是靠自己奪得的。

隋朝的末期,國內遺留了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口銳減,高宗在位的時期這些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李世民即位之後,充分汲取了隋朝的教訓,減少賦稅,修生養息,政治上鼓勵進諫,廣泛聽取民意,重視思想文化教育,一段時間之後,國內的情況穩定了下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唐朝的經濟復甦、社會安定,國內人口數也增長了一百多萬戶,史稱「貞觀之治」,那麼,為什麼要將貞觀之治說為「虛假的盛世」呢?

其實這種說法是將貞觀年間的情況和隋朝最繁盛的時期對比所得的。在隋朝並未走向衰落的時候,國內的人口達到了八百多萬之多,這樣來看,唐太宗努力了許久,人口數還只達到了那時的一半。

另一個方面,貞觀時期糧食產量雖然很多,但是運到長安十分困難,因此長安的米價很貴,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能力囤上幾個月的糧食。

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從人口數和糧食的價格兩個方面來衡量社會的穩定性和發展程度,還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隋朝末期,君王荒淫度日,整個國家一片亂象,常年的戰爭對普通百姓的打擊是最大的。

短短幾年,人口便遭到了銳減,經濟也受到重創。到了唐朝建立初期,國內的人口已經只有兩百多萬戶了,短短幾十年,唐太宗將人口數翻了倍已經實屬不易了,社會穩定也想必唐朝建立初期好了很多,所以才有「貞觀之治」這個說法。

不過,「貞觀之治」的確不是唐朝最盛大的時候,到了「開元盛世」時期,唐朝的發展才到達了頂峰。但也正因為貞觀年間的韜光養晦,才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呀!

相關焦點

  • 貞觀之治,為什麼不叫貞觀盛世,但李世民仍是盛唐的奠基者
    李唐最優秀的騎兵部隊玄甲軍,就是李世民一手組建並且親自訓練出來的,玄甲軍在軍事史上是冷兵器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筆。初唐名將輩出,李世民、李靖、李績、尉遲恭,程知節、秦瓊、侯君集、裴行儉,還有蘇定方、張公瑾、屈突通、柴紹等等。 李世民統治時期叫「貞觀之治」,這裡要糾正一個誤區,不叫「貞觀盛世」。
  • 許平:貞觀之治,盛世之最!
    貞觀之治,盛世之最!排得上號的,也就是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明太祖之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之治(又稱康乾盛世)等少數幾個所謂的「治世」,其中貞觀之治為最,可謂封建盛世之極。 對於貞觀年間的唐朝經濟和社會情況,《貞觀政要》有如下記載: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欺侵細民。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尚空。
  • 哪個王朝的盛世「含金量」最高?不是貞觀之治,而是這個短命王朝
    以「黃老無為」為指導思想的「文景之治」處於國力的恢復期,朝廷的各項惠民政策使得百姓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對外戰爭長期處於被動狀態也是必須承認的短板。作為帝制時代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並不能算作最具「含金量」的。 不可否認的是,「文景之治」的出現為後世帝王開創盛世提供了參考和借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漢武帝之後的「昭宣中興」。
  • 說一說貞觀之治持續了多少年,開元之治呢
    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注: 開元之治-開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任用賢能,經濟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 大唐,長安與《貞觀之治》
    劇中沒有交代,觀眾如果不了解歷史大背景,那是斷然不會清楚李世民的動機和願景,只會覺得格格不入,始終無法對這個人物共情。 這些都是可以做戲的,但它沒有做,它只是把史書上的內容原封不動搬了過來。 還是那句話,這是說出來的貞觀之治。 我們先思考兩個問題。為什麼在那個時代會有貞觀之治?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複製貞觀之治?
  • 吳宗國:貞觀之治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貞觀之治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貞觀時期是大家很熟悉的時代,那麼貞觀之治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貞觀初年經濟蕭條,到貞觀之治形成的時候經濟也就剛剛恢復。當時人口還不足300萬,手工業、商業根本談不上。那麼這樣的時期為什麼會令各個時代的人們嚮往呢?甚至於在唐朝的開元、天寶年間,也就是所謂盛唐時期,人們對貞觀之治也是百般地嚮往。我想這裡有一個治世和盛世的問題。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貞觀之治》
    劇中沒有交代,觀眾如果不了解歷史大背景,那是斷然不會清楚李世民的動機和願景,只會覺得格格不入,始終無法對這個人物共情。  這些都是可以做戲的,但它沒有做,它只是把史書上的內容原封不動搬了過來。  還是那句話,這是說出來的貞觀之治。  我們先思考兩個問題。為什麼在那個時代會有貞觀之治?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複製貞觀之治?
  • 貞觀之治並非好大喜功,靠的是眾人力量,才得以盛世
    舉報   明代嘉靖年間的史評家李卓吾,在其所著《史綱評要》中,並未把中國史上盛道的唐代「貞觀之治
  • 關於「長安」,我們還有部《貞觀之治》
    劇中沒有交代,觀眾如果不了解歷史大背景,那是斷然不會清楚李世民的動機和願景,只會覺得格格不入,始終無法對這個人物共情。這些都是可以做戲的,但它沒有做,它只是把史書上的內容原封不動搬了過來。還是那句話,這是說出來的貞觀之治。我們先思考兩個問題。為什麼在那個時代會有貞觀之治?為什麼那麼多人想要複製貞觀之治?
  • 從大唐貞觀之治看,盛世都需要哪些基礎?唐太宗打造的治世究竟有多強?
    李世民就此開始著手建立一個屬於唐人的盛世,於627年改年號叫「貞觀」。貞觀這個年號一直沿用到了649年,一共歷經23年多。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易·繫辭下》
  • 口碑最好的五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貞觀之治墊底,第一不是三國演義
    口碑最好的五部歷史題材電視劇:貞觀之治墊底,第一不是三國演義5.《貞觀之治》片長50集,是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由張建亞執導,阿城、孟憲實編劇,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北京中影元申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由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出品。該片於2005年拍攝,2006年12月播出(華視)。
  • 「貞觀之治」到底有沒有摻水
    那麼一個問題就出來了,貞觀之治究竟是不是一場騙局?按照傳統史家的觀點,貞觀時期是名副其實的治世。首先,李世民比較會用人,且是個懂得自省的皇帝(你別管是否有作秀的成分)。這方面內容前文已講了很多,此不贅述。其次,李世民非常重視總結歷史經驗。他認為,歷代盛衰興亡像一面鏡子,不僅可以正衣冠,還可以當作後視鏡,防止追尾。
  • 一文讀懂盛世、之治、中興的含義
    在我們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經常會見到××盛世、××之治等詞語,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了,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並舉例說明。盛世:是指當時社會發展到一個頂峰,並且持續一段時間,不論是內政、外交還是軍事上都達到了巔峰。如「開元盛世」。
  • 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又如何呢?
    因而他在位的中後期,被稱之為「康熙盛世」。古代封建王朝,常有盛世景象,文景之治與民休息,貞觀之治路不拾遺,那麼康熙盛世百姓的生活又是如何呢?是否超越了前朝呢?「康熙盛世」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以後,到康熙六十一年的這41年間,持續時間較長。它的基本情形和基本特點,大致可以用14個字來概括:邦強國富、君富官富、小民勉可安生。
  • 通過電視劇《貞觀之治》來了解歷史中的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是一部還原度很高的戲,目前為止所有以初唐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包括紀錄片),這可能是最貼近正史記載的事件和精神的。我們的歷史課本太簡略了,以至於在上歷史課的時候給唐太宗的主要是個善於納諫的文治形象,這是很遺憾的。
  • 李世民為何能夠開創貞觀之治,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兩個月之後,李淵退位,李世民成為新一任皇帝,開始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重用人才 當時的唐王朝百廢待興,李世民眼前的景象既然如同一片廢墟,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組建一個核心領導團體,讓唐朝儘快恢復繁榮的景象。
  • 《天下長安》:貞觀之治與天命攸歸
    連奕名導演的《天下長安》,就是對於英特邁往的貞觀之治的再現,以張涵予飾演的魏徵、秦俊傑飾演的李世民、李雪健飾演的李淵、韓棟飾演的李建成、何中華飾演的房玄齡、杜源飾演的裴寂、連奕名飾演的李密等角色在隋末唐初的政治選擇、人生際遇為經緯,深刻探討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天命攸歸的必然。
  •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
    經典大作《貞觀之治》主演《貞觀之治》根據《唐書》、反映唐太宗貞觀之治編劇的歷史劇。「貞觀」為唐太宗李世民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葬於昭陵。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 唐太宗和貞觀之治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七
    柏楊《中國人史綱》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治世,它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貞觀」為唐太宗年號,出自《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正;觀,示,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隋朝是唐太宗的一面寶鏡,大隋朝的盛衰興亡,給了他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