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唯一可與秦始皇比肩的我國古代帝王

2021-03-03 華山論派

如果你沒空看書,請一定要逼自己關注這些公眾號。這些年我刪除了無數個公眾號,卻把這幾個寶貝星標置頂了。

來源:網絡

2005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首播的電視劇《漢武大帝》是豆瓣評分9.2分的神劇。同秦始皇相比,電視劇中的漢武帝給人的感覺要親切得多,很多人最喜歡的其實並不是漢武帝的豐功偉績,而是他的率性而為。

他敢娶一位歌姬為皇后統率六宮;他敢任一馬奴作帝國大將軍橫掃匈奴,他敢將別人的私生子視為已出地培養並重用,敢將託孤大事拜於一生的死敵之子。

當然,最耀眼的是他不顧別人如何質疑,任用十幾歲的霍去病,金戈鐵馬,犁庭掃穴,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從此,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一雪漢初高祖呂后之恥。

秦皇漢武,歷代相提並論,都是我們歷史上「祖龍」級的帝王,至於唐宗宋祖等等,怕就等而下之,不在一個層級之上了。

若說漢武帝的功績那就多了去了,說個不輸秦皇應該不算太過分,他頒布推恩,組建內朝;他整治豪強,令行禁止;他鹽鐵官營,幣制改革;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崇演禮學,制度文章;他降服西域,死拼匈奴,一舉結束多年被外夷欺凌的頹勢。

但是,這一切都是與被指責為好大喜功和窮兵黷武緊密相連,他不僅耗盡了文景兩代留下的全部財富,而且社會人口減半,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加上晚年又自持昏庸,迷信方士,這些都引得後世對他的讚美時,也有了很多詆毀的聲音。

好在最後的他懸崖勒馬,輪臺罪已,及時調整了策略,使得漢王朝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發展軌道,又經過霍光等人的努力,迎來了大漢王朝的昭宣中興。

漢武帝一生所做之事,如果要簡而言之的話,就兩件事,一為對內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一為對外打擊匈奴和徵服西域。

前者發展了自秦皇以來的諸項措施,最大程度地發展和完善了帝國體制;後者使四周敵寇從此不敢再小視我大漢民族,再經後來昭宣兩朝,及元帝時借著匈奴內部分裂,大漢王朝對周邊的國家來說,已呈天朝之勢。

可以說,正是自武帝始,漢民族有了自信,有了雄居世界東方的根本,也使得我中華文明得以延續數千年而不絕,「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試想,沒有武帝,何來這霸氣的大漢最強音。

成大事者不拘細節,對漢武帝的評價就是班固的那句話,「雄才大略」,其他一切語言都顯得無力。

評價漢武帝,我總覺得有兩個人似乎是如影相隨,一個是秦始皇,另一個則是隋煬帝,這兩個都是短命王朝,殘暴是他們共同的特徵,但在評價上,一個是千古一帝,一個是暴虐昏君,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隋煬帝明顯是被低估了,他是歷史上被黑得最慘的帝王,他與漢武帝有個共同點,就是犧牲了當代人的利益而贏得了後世的福祉,也就是說,是用當代人的不幸換來了後代人的幸福。

如果秦始皇和漢武帝相比,前者定下了我們華夏民族的基本骨骼,後者則打出了華夏文明的凜凜神威,千秋功業,唯此二位。

作為一個農耕民族要想同遊牧民族對戰,這在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處於劣勢,沒奈何地只能修築長城以圖自保,但那綿延的石牆如何能擋得住鐵騎洶湧,劉邦不服,借打敗項羽的聲威與匈奴血拼,結果是白登被圍,差點被弄去大漠放羊。

而正是漢武帝,在目睹了自己的姐姐被送去和親,隱忍了多年以後,果斷地作用衛青、霍去病及李廣等將帥,北出大漠與匈奴血戰,雖然沒有最終解決邊地問題,但卻是將匈奴打得滿地找牙,從此不敢犯邊,這卻是不爭之事實。

在他的眼中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大漢帝國,另一個叫還未歸附的匈奴國,他打的都是「立國之戰」,可以說,漢武帝是歷史皇帝中唯一同秦皇比肩的帝王,除這二人之外,其他都不值一提了。

打仗打的是錢,漢武帝為消除外患而進行的戰爭,其正義性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戰爭的結果是擴大了帝國版圖,這也是武帝希望的看到的,對於一個雄心壯志的帝王,有這個心思那太正常了,誰不想開疆拓土?

他花光了文景兩朝留下的所有積蓄,這個很正常,但說他是窮兵黷武就有些過分了,正是他的神武,打出了我中華第一帝國,打出了漢家千年的底氣,而後世也因漢族這一令人驕傲的名字而形成了凝聚力,永遠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打匈奴顯示的是漢武帝的血性,但他並不是一味的徵戰,漢武帝雖未完全根除匈奴的威脅,卻使得自古一直威脅著中原的匈奴再無還擊之力,及至匈奴分裂,才有後來宣元之時臣服的匈奴。

他同時也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和經濟措施來支撐這場戰爭,雖然百姓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然而這種戰略決策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無比正確的,儘管有國內空虛,民不聊生之嫌。

張騫出使,悠悠的大漠駝鈴,將絲綢之路的燦爛一直延續為今天的自豪;原本是匈奴佔據的牧馬之地,成為我大漢的一個個郡縣;鹽鐵專營為後世提供了經濟管控的標本;獨尊儒術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他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一個自負了一生的帝王,在最後關頭能夠自省過失,頒《輪臺罪已詔》公示天下,這是多麼宏大的胸襟。

讀著他的《罪已詔》,你可以看見一位自負了一生,為大漢帝國的利益傾盡畢生精力的雄主眼眶中的熱淚和心中的酸楚,他還有很多大事未曾做,雄圖霸業還沒有實現,可他已來不及做了,他已沒有時間了,必須要為帝國在他身後的順利轉接作準備了。

於是,他託孤霍光,殺了最後陪伴在他身旁的鉤弋夫人,為的是避免「子幼母壯,危及社稷」為的是呂后之禍不再現,從此,冰冷的長夜和著無眠的淚眼,可以想像他作此決定時心中的煎熬。

要我看,漢武帝是最不該「罪已」的一位皇帝,他為之努力一生的大業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為此而付出的民力凋敝之代價,也在國力能夠承受的限度上,苦了當代而福澤千秋,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怎麼說都是值得的。

如果不打仗,一心的發展經濟,國家自然富裕,如兩宋一樣,但國富不代表國強,宋人悲慘的歷程一直也被後世指責和同情,試想,沒有漢武帝,依當時匈奴的實力,怕那「靖康之難」早就在漢朝之時發生了,也許我大漢都會被滅族!

歷史自有定論,他做了他應該做的事,他無愧於雄才大略的一世明主,他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功名,而是民族的尊嚴,國家的強盛。

 

平心而論,漢武帝不是完人,作為一位有大功亦有大過之人,後人對他失誤之處有指責,這並不奇怪,但是,評價一位歷史人物,一定要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來看方不失偏頗,就整體來說,他是一位能與秦始皇比肩的偉大帝王,這個是誰都必須承認的。

他上承文景之治開鼎盛,下啟昭宣中興延治世;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使大漢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壯哉漢武,偉哉漢武,冠於百王,罪在當代,功蓋千秋,長樂未央,大漢永昌!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皇帝排行榜,秦始皇第四,第一當之無愧
    我國古代皇帝排行榜,秦始皇第四,第一當之無愧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秦始皇嬴政為何將大一統的秦始皇嬴政放在第四位,實際上他確實是非常厲害的一位皇帝,拋開他的一些暴虐和晚年追求長生不老,他確實是結束了戰國的混亂局面,也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讓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很多。
  • 古代帝王年號的來歷,戰國秦朝沒有,漢武帝首創
    孔子用的時間,是魯國的時間,可南子是衛國人,她就聽不明白了。孔子不得不將「昭公20年」換算成周景王23年,因為周朝天子雖然已經弱了,但是計算年份的方法還是天下通行的。南子呢,又把周景王23年,翻譯成衛國的「衛公13年」。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劉徹一點後悔也沒有嗎?
    漢武帝劉徹雖非無情之人,但絕對算得上薄情寡義,尤其是他晚年的時候,各種濫殺無辜,衛子夫死後,他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算得上第一梯隊的有為皇帝。回來的時候,劉徹非常高興,直接賞賜平陽公主一大筆黃金。劉徹臨走前,平陽公主拍著衛子夫背說道:「好好幹,伺候好皇帝,將來飛黃騰達了可不要忘了我!」
  • 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合集
    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為切入點,以展現中華文明青春期最優秀的氣質為目的,將匯聚電視、電影、以及歷史文獻的各種亮點元素
  • 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其實不然,統一的中國是秦始皇的首創,但是在經過近一百二十年之後,才在漢武帝的手中完成。 第1集 帝國肇始公元前221年,經過近五百年的動蕩與紛爭,最終的和平降臨到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秦國做為戰爭的勝利者,成為整個天下唯一的主人。
  • 無法被超越的兩位帝王:一個奠定了中國版圖 一個確立了帝王制度
    也就是說至今還沒有哪位統治者在治國之功上能超越秦皇漢武,秦始皇跟漢武帝到底有什麼功勞呢?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亂世的帝王,六國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200多年,而秦始皇僅僅只用了20年統一了天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統一貨幣、度量衡,築長城、修秦直道,這些都是他首創的。雖然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秦始皇可能是一位暴君,也就是弊在當代,但是秦始皇的成就可謂是攻在千秋。
  • 漢武帝劉徹作為上位者,為什麼會產生了「弱者文化」思想?
    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兵敗自殺,已是遲暮之年的漢武帝,白髮人送黑髮人,建「歸來望思之臺」,以志對太子的哀思。他們既是君臣,又是父子,最後天人兩隔,這是身在帝王家的悲哀,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那場牽連數十萬人之多的「巫蠱之禍」。
  • 自古皇室多渣男,漢武帝劉徹為何要親手殺死摯愛衛子夫?
    衛子夫性格和品德都無話可說,可就在她人生即將達到最高峰,高升皇太后之際,意外以絕大的悲劇收場,不得不讓人感嘆。衛子夫出道跟這個平陽公主密不可分,這位公主何許人也,她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親姐姐,漢武帝的母親是二婚,第二任夫君是西漢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劉啟,嫁得 好啊。之後生了三女一男。劉徹是最小的兒子,長女就是平陽公主。
  •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哪位皇帝是最作為的帝王?在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中,浩浩蕩蕩地經歷了幾十個朝代。在幾十個朝代中,又誕生了上千位位帝王。那麼,在這上千位帝王中,哪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帝王呢?首先小編作了一個資格排名。小編覺得最有作為的帝王將在以下五位帝王中產生。
  • 古代12星座最有代表性的帝王、你的星座代表帝王是誰呢?
    非常開心,我們今天聊一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星座奇聞,古代十二星座最具代表性的帝王,你的星座最具代表性的帝王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獅子座—漢武帝 劉徹漢武帝劉徹出生於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因為有的人說劉徹這個出生日期按照陰曆來算的,那麼轉換成陽曆的話,劉徹是獅子座,所以劉徹屬於獅子座帝王。漢武帝劉徹乃西漢第七位皇帝,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 史稱秦皇漢武,那漢武帝為何能與秦始皇並論?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學家。後元二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在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中,他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更被後人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甚至與秦始皇並成為秦皇漢武。
  • 每天推薦一部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了解中國歷史 了解傳統文化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為切入點,以展現中華文明青春期最優秀的氣質為目的,
  •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世對二人的評價為啥相差巨大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本質都是一樣的,即:統一思想、加強封建王朝中央集權的措施。我們先看看這兩個概念的大致情況。公元前135年,在尊崇道家學術、打壓儒家思想的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劉徹聽取董仲舒的建議,把那些不修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一律罷黜,越級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孫弘做丞相;其他的儒生,要麼在朝廷裡教書育人,要麼根據才能高下進入政壇,擔任相應的職務。儒家從這時開始,成為其後二千年中國封建王朝的官方流派。
  • 劉翠:逼死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心中的陰影在作祟?
    (衛子夫) 衛子夫是大漢賢后,她盡心盡力輔助著漢武帝劉徹,免除他的後顧之憂,成就了漢武大帝。在平陽公主的一次家宴中,公主讓那些精心準備的美女獻舞,有一個美麗非凡的女子吸引漢武帝的目光,她是那樣特別,美得傾城傾國,美得讓人過目不忘;那歌喉更是柔腸百結,撥動著帝王的心弦,在尚衣軒伺候天子更衣的了衛子夫得到寵幸,至此開始了她傳奇的一生。
  • 生於盛世,毀於亂世—漢武帝茂陵
    上期簡單介紹了「千古第一陵」秦始皇陵的防盜措施,今天來聊聊另一個反面例子,它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茂陵」。 茂陵(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 開疆拓土——非常人劉徹的非常事
    但是作為作業,「千古帝王」這個題目我是必須要面對的,雖然事實上我已經躲避了將近有一個星期了。這世上難道有微風和煦、風清月明就成就一番大業的千古帝王麼?有隻談談戀愛、搞搞文藝、友好一下文臣武將、愛護一下黎民百姓就把天下一股腦搞定的君主嗎?你把世界史翻個底掉,沒有啊!
  • 秦皇漢武都是暴君,為何漢武帝「有亡秦之過,而免亡秦之失」
    由於兩部影視作品的幫助,使得漢武帝劉徹逐漸從晦澀難懂的史書,成為尋常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電視劇為了迎合觀眾的需要,宣揚漢武帝與陳阿嬌、衛子夫的美好故事,刻畫他英明神武的形象,歷史學家卻不以為然。這位職業生涯長達54年的帝王,一生中好事沒少幹,壞事也幹得不少,是位褒貶不一的歷史人物。
  • 從漢武帝劉徹到宣統帝溥儀,哪個皇帝年號最好聽?
    年號是中國古代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不過並非如同「皇帝」這個稱號一般起於秦始皇,而是由漢武帝劉徹始創
  • 秦始皇穿黑色龍袍,之後的帝王為何只穿金黃色?漢武帝:我們不敢
    嬴政 皇帝 劉徹 六國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龍是炎黃子孫的圖騰,代表著至高無上,所以最高統治者把自己和龍聯繫在一起,自稱為真龍天子,生活也與龍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們穿的衣服稱作龍袍,坐的椅子是龍椅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並稱他是「百代帝王」,意思是劉徹在世時的功績,不止於對當時朝代的影響,而是影響了後面很多朝代。毛主席一生熟讀史書,那麼他對漢武帝是如何評價的呢?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時說:「高祖之後,史家譽為文景之治,其實,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隨』,沒有什麼可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