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2021-02-08 空間萬象

   秦漢時期是中華文明的青春期,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很多制度,對今天依舊有著重要影響。

   很多人認為秦帝國建立,中國從此順利走向了統一,民族融合的向心力自然形成。其實不然,統一的中國是秦始皇的首創,但是在經過近一百二十年之後,才在漢武帝的手中完成。

 

第1集 帝國肇始


公元前221年,經過近五百年的動蕩與紛爭,最終的和平降臨到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秦國做為戰爭的勝利者,成為整個天下唯一的主人。但秦始皇嬴政卻面對著更大的挑戰,這個史無前例的龐大國家該如何進行有效地統治?

第2集 雄心末路

公元前219年,嬴政巡遊到泰山,準備舉行封禪大禮,以此再次宣告統一帝國的合法性。但封禪禮儀的爭論,讓嬴政意識到東方學者對於自己的輕蔑。而博浪沙的刺殺事件,更讓嬴政發現自己的統一帝國還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不過嬴政沒有選擇殘酷的報復,他始終都想贏得真正的民心。

第3集 漢定天下

公元前206年10月,沛公劉邦率領反秦的義軍開進了鹹陽城,秦帝國就此滅亡。在秦帝國的廢墟之上,漢帝國在一片瘡痍中登上歷史舞臺。平民出身的劉邦繼承了秦始皇的遺志,他沒有選擇分封制度,依然堅守統一的思想,但是他的夢想卻始終沒有真正達成。

第4集 崢嶸初現

公元前179年,在長安的未央宮裡,23歲的代王劉恆加冕成為西漢王朝新的皇帝。對於劉恆來說,這是一個無比艱巨的使命。國家貧困,民生維艱,內有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外有虎視眈眈的匈奴單于。年輕的皇帝繼承了父親劉邦的理想,為了國家統一之路,他繼續奉行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同時尋找如何獲得更大話語權的方式。

第5集 威加海內

公元前141年,16歲的劉徹提前舉行成人禮,因為他即將擔負起一個巨大的責任,整個漢帝國將會交付在他的手中。這是一位充滿著雄心壯志的皇帝,他想讓自己手中的帝國,擁有與之國力相匹配的尊榮。然而,他與祖母竇太后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治國理念。

第6集 英雄時代

公元前129年的春天,劉徹派出了他的四路大軍,向北方的匈奴發起進攻,拉開了漢匈全面戰爭的序幕。通過兩次作戰的勝利,漢帝國奪回了秦帝國時期的領土。但就在這時,漢帝國官員希望戰爭應當停止,不過劉徹知道匈奴未來的反撲將是滅國之災,這是一場決定帝國走向的生死之戰,匈奴不滅,戰爭就不會結束。推恩令的頒布,讓劉徹獲得了所有的權力,他可以調動整個帝國的資源,為徹底擊敗匈奴的浩大戰爭儲備力量。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合集
    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為切入點,以展現中華文明青春期最優秀的氣質為目的,將匯聚電視、電影、以及歷史文獻的各種亮點元素
  •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當然好的綜藝和電視劇目是值得我們去看的)2020年10月02日,我打開了騰訊視頻,選了一部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進行觀看,整個視頻共分為六集,每一集大約五十分鐘,講述了從秦始皇嬴政開創大一統到漢武帝劉徹定天下的過程,我對紀錄片的喜愛正是從這裡開始。
  • 每天推薦一部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了解中國歷史 了解傳統文化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為切入點,以展現中華文明青春期最優秀的氣質為目的,
  •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所感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以電影的筆觸記錄歷史的故事;站在時間長河之外,深思帝王冕旒之下的哀樂喜怒。
  •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記憶裡秦始皇是個暴虐無道的昏君,是個壞人。不論是從影視作品中看到「孟姜女哭長城」,還是從初高中課本中所知道的「焚書坑儒」。都二十多歲的年紀了,如果還用好壞的標準去評判一個人,那未免太幼稚了些。記得初中跟著老爸看抗日劇的時候,看到一個不清楚背景的人,我會先問一下他是好的壞的,好人就在心裡為他祈禱化險為夷,壞人就暗暗詛咒他快點領盒飯,十分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爸就告訴我,不能用好壞去評價他們,各自立場不同而已,我似懂非懂繼續看,常常看到自己定義的好人從沒幹過壞事,倒是壞人偶爾行善積德:)話說回來,不知道是不是媒介的導向性,我現在確實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 漢武帝走了秦始皇的老路,為何漢朝沒有土崩瓦解?
    漢武帝的行徑有點像強盜,無奈大宛遇見個強買的硬茬兒,賠了國王又折馬,無奈以悲劇終。 但是,漢武帝的功過是非,單從武力這個蓋棺論不了定,其實漢武帝也走了秦始皇許多老路,緣何漢朝沒有像秦朝那樣土崩瓦解?下面從他的幾個重大事項著重分析評價。
  • 秦始皇沒能解決的問題,被漢武帝給解決了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頒布了眾多的新措施來鞏固自己的政權,比如:廢分封、行郡縣;確立三公九卿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等,這些措施對於加強中央集權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時也遺留下不少問題。
  • 漢武帝、秦始皇、光緒皇帝都有一樣的遭遇,可最終的結果卻不同
    秦始皇、漢武帝、光緒皇帝這三人都有著同樣的遭遇,而他們不同的結局,更證明了慈禧太后的手段之高明。這三個皇帝都是後宮幹政的直接受害,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扳倒他們的母后之後,他們的聲望達到了歷史的巔峰,他們在完全控制朝政後,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的歷史壯舉,漢武帝更是北逐匈奴,為漢民族開擴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光緒皇帝當年也是有著明治維新、富國強兵的宏願,可惜的是他沒有扳倒慈禧太后,最後自己落得個中毒而亡的結局。
  • 封禪與求仙:祭祀天地的秦始皇和漢武帝真是為了長生不老藥嗎?
    但很有意思的是,在秦始皇和漢武帝舉行封禪大典的過程中,我們卻看不到儒生的身影。準確地說,他們不是缺席了這兩次封禪典禮,而是在封禪典禮之前,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滿懷期待地邀請儒生們共襄盛舉,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設計一場空前盛大的封禪典禮。但儒生們的表現卻總是不盡如人意,以至於被皇帝無奈地放棄。
  • 漢武帝劉徹:唯一可與秦始皇比肩的我國古代帝王
    同秦始皇相比,電視劇中的漢武帝給人的感覺要親切得多,很多人最喜歡的其實並不是漢武帝的豐功偉績,而是他的率性而為。他敢娶一位歌姬為皇后統率六宮;他敢任一馬奴作帝國大將軍橫掃匈奴,他敢將別人的私生子視為已出地培養並重用,敢將託孤大事拜於一生的死敵之子。
  • 秦始皇漢武帝還有洪武大帝,這三位中國大帝有哪些共同點?
    秦始皇、漢武帝、洪武大帝,這三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帝,他們的共同點有以下二個方面: 第一,他們在位時,中原農耕王朝都在與北方強大遊牧民族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保護了北方百姓的生命安全。
  •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世對二人的評價為啥相差巨大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本質都是一樣的,即:統一思想、加強封建王朝中央集權的措施。我們先看看這兩個概念的大致情況。秦始皇接受了這一建議,下令:凡是非秦國記錄的史書一律燒之;除了博士官之外,其他人收藏的詩、書、百家著作,一律上交官府燒掉;敢在任何場合討論詩書內容的一律當街斬首,這就是所謂的焚書令。在第二年,原本為秦始皇求取長生之術的侯生、盧生,卻在背地裡嘲笑秦始皇並且捲款潛逃,這無異是一種極大的羞辱,尋常人尚且不能忍,況且對象是九五之尊?
  • 這座山號稱「西來第一山」,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來這裡求仙問道
    他從甘泉宮(今淳化縣)出發,沿回中道,先到北地郡的治所義梁(今寧縣),然後沿涇河川西行,直赴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崆峒山(亦稱笄頭山)。到達崆峒山下後,秦始皇命隨從在胭脂河畔等候,只帶文武百官緩緩向崆峒山攀爬而去。崆峒山奇險靈秀、林密草茂,秦始皇一行一邊欣賞著這天賜的美景,一邊發思古之幽情。在半山腰,秦始皇駐足觀看了黃帝問道的摩崖石刻和有關遺蹟。
  • 歷史紀錄片:千古一帝《秦始皇》
    紀錄片:《秦始皇》導演: 袁維暉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
  • 他本是秦朝大將,自立為帝後活到103歲,熬死秦始皇到漢武帝9位皇帝
    他本是秦朝大將,自立為帝後活到103歲,熬死秦始皇到漢武帝9位皇帝 中山大學曾經發現一座東漢古墓,當時可以說極為轟動,而就在二十年前,在廣州還發現了一座遺址,那就是南越國宮署遺址,而這個遺址的發現,揭開了一個帝王神秘的面紗,他就是被主席稱作「南下幹部第一人」,開發嶺南的頭號人物:趙佗,有很多人不知道趙佗是誰
  • 山東省資訊|秦始皇尋找蓬萊仙山未果,漢武帝也未果,就自己建了一座
    秦始皇尋找蓬萊仙山未果,漢武帝也未果,就自己建了一座\"蓬萊山在海中,成人之城在海中.一位名叫徐福的鍊金術士拜訪了秦始皇,他說他可以找到蓬萊仙島,為秦始皇獲得仙丹。秦始皇喜出望外,派徐福帶著3000個男孩和女孩出海尋找藥物。眾所周知,秦始皇瘋狂崇拜神仙,渴望長生不老。因此,當時的鍊金術士普遍認為蓬萊仙山在渤海。為了找到蓬萊仙山,漢武帝下令人們建造了許多大型船隻,並成立了一支專門渡海尋仙的隊伍,每年出海一次。
  • 幾部好看的歷史紀錄片推薦!不可錯過
    通過以下幾部紀錄片,希望能對中國歷史有進一步的了解。1. 大明宮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大明宮,大唐帝國的大朝正宮,是唐代的權力中心。河西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在河西在一片土地上具有重要意義。
  • 史稱秦皇漢武,那漢武帝為何能與秦始皇並論?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學家。後元二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在漢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中,他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更被後人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甚至與秦始皇並成為秦皇漢武。
  • 秦始皇、漢武帝:這個鍋我們不背
    這其實是一道送分題,相信現在除了小學生外這個問題不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吧,但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第一個回答問題的是藝人鍾漢良,他深思良久後,最後竟然給出了漢武帝這個答案。鍾漢良選擇了漢武帝這讓圍觀群眾不可能原諒了,不能因為都有「漢」字就選漢武帝吧!?
  • 秦始皇:漢朝到明清,為什麼評價越來越高,趨於正面?學者:勸君少罵...
    行到水窮處,月出孤舟寒。」大型紀錄片《大秦嶺》將唐代從李世民、李白、王維、白居易等眾多大唐頂級詩人作品抽取一句,組合成一首囊括秦嶺的大氣魄的詩歌,讓人無限感慨。數百年後的漢朝,在漢武帝死後所召開的鹽鐵會議上,桑弘羊第一次針對當時的所謂「賢良」和文學之士對秦始皇的咒罵的言論予以駁斥,稱讚秦始皇完成的統一中國的大業是「功如丘山,名傳後世。」由此掀開了秦始皇正面評價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