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缺熱度的趙薇又一次上了熱搜。
在《演員請就位》中,馬蘇和倪虹潔說自己沒戲可拍。
大家都覺得是市場對女演員有年齡上的限制,趙薇卻說:「我覺得根本不是40+,現在是所有的女性演員,都有一種很難出頭的問題。」
說到這裡,倪虹潔特別有感觸的「嗯」了一聲。
這一聲說到了她的心坎裡。
趙薇接著說:「我那天看到一個廣告,所有女性的化妝品,護膚品,睫毛膏,粉底全都是小男生在代言。姑娘們都去哪了?」
確實,職業的困境,不僅是在娛樂圈的女演員身上,就連平凡的女性社畜也一樣有著自己的困境。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在每個公司裡,基礎崗位的永遠是女性居多。
比如,財務,人事,文員,都是以女性為主。
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一方面,這些基礎崗位,在滿足女性工作願望的同時,也能兼顧到家庭。
因為需要兼顧家庭,所以女性永遠會以穩定性,工作強度要求不高的工作作為首選。
就連相親時,只要男方家庭聽到女性是做財務的,是當老師的,都會非常滿意。
因為這個符合大家對女性的定位,那就是:可以工作,但必須照顧到家庭。
也因為這樣的定位,職場上能做到高管位置的女性,少之又少。
所以升職加薪的機會很難輪到女性,即使你的工作能力並不比同組的男性差,甚至略勝與其他男同事,但因為你要結婚,你要生孩子,休產假,所以重要崗位輪不到你。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HR在看女性簡歷時,如果已婚未孕,就會問你,「你打算什麼時候要小孩?」
如果是已婚已育的,也會被問,「有準備要二胎嗎?什麼時候要二胎?」
因為HR真的很害怕,你一入職就懷孕了,就要休產假。
即使這個HR是女性,也依然會對女性提出這樣「犀利」的問題。
這讓我有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感覺。
但,話說回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無法兼顧很多事情,所以女性只能在家庭和事業中選擇一種。
因為要生育,因為要照顧家庭,女性只能犧牲自己的事業,安於基礎崗位,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安於現狀是女性的本意嗎?
並不是,誰都知道經濟獨立,是家庭地位的保證。
就像《親愛的自己》中的張芝芝,掙著不高的工資,丈夫出軌了都沒有辦法像顧佳那樣,灑脫的說離婚。
直到自己事業有了起色,開始明白不應該為了孩子委屈自己,才提出離婚。
經濟獨立,也就是人格獨立,是女性自我的保障。
欲望之門,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
以前生男生女都是一樣,男女要平等,等等這些口號,隨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些再也不是空洞的口號了,而是一種正在進行時。
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的,現在有更多女性渴望獨立,渴望在男權的社會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種渴望,被影視作品改編,被更多的人看到,引起更多人的共鳴,這本身就說明社會在進步。
說明女性也在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讓更多人的知道女性也能承擔起更多的重任,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再也不是簡單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當個生育的機器人而已。
女性在職場圈難以出頭,或許是現在一時的困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男權社會觀念的改變,這些都會得到一定的解決。
但一定不是現在。
我們所能做的是,不抱怨,不怨天尤人,做自己該做的,堅定的走自己的路。
當能量匯集到一定程度時,這種不公的現狀總是能夠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