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祥紅
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清晨,漫步於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仿佛置身於花的海洋。小路旁開滿了花,千朵萬朵,爭奇鬥豔,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盤旋飛舞,留連忘返。湊近了細細看時,蝴蝶也會離開花枝,相戲於遊人之間。還有那聲聲啼叫的黃鶯,也在花枝間跳來跳去,悠然自得。
黃四娘是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生平和長相都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因為愛種花,她就像空氣中的一粒微塵一般在人世飄過,籍籍無名。時隔一千多年,黃四娘仍像一尊精美的雕像一樣立於唐朝的詩苑中。一代又一代的人讀到「黃四娘家花滿蹊」的句子,感受著來自大唐民女黃四娘家周圍鮮花開放時的畫面美和聲音美。
時隔千年之後,又是一季開花時節,然而流年不利,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從年前放寒假,到今年五月,全國多地中小學仍然沒有開學。
在居家隔離的正月裡,我萌生了開闢一個小花園的想法,並且馬上實施。
我想在樓下的草坪上開闢出大約九平米的一塊地。
我是坐在一個小板凳上,用一把鋼鏟一鏟一鏟地剷除草皮的。那時天冷,我幹會兒活就上樓讀書寫作。
我家在二樓,草坪就在我家樓下。
我不讓自己累著,把幹活當健身。
草皮盤根錯結,一天只能開闢出電腦屏幕那麼大一塊地兒,也可以說只有屁股那麼大。
起初,他勸我:「學校會阻止你的,你把草皮子鏟了,是搞破壞。」
我沒有把他的話當回事。
後來,在我不斷擴大土地面積的過程中,在我躬身勞作的時候,有大姐走過來,或大叔走過來,或者學校的其他老師走過來,一邊看我幹活,一邊疑惑地問我怎麼膽子那麼大,敢鏟了草皮子改種花。
我回答得理直氣壯:看清楚好不好,我是在種花,是美化生活,不是搞破壞。現在都在抓疫情防護,誰有心思來管這塊草地?等花兒開放了,你們再來看,有誰會忍心毀花再改回種草?
沒有幫忙的,只有旁觀者。於是我對自己說:「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雖然年紀很大,卻堅信可以搬走兩座大山。我堅信我可以開闢出我要的花園。」
慢慢地,都認同了,我們這個單元的居民都認同了,整棟樓的居民都認同了。
有一天,張婆婆說:「已經解封了,你可以去買把鋤頭來鋤草,用鏟子累。」於是,我就上街買了一把鋤頭。
也不用把整個草坪的草皮都鋤掉,這塊地面積太大了,若都開闢出來,我平時沒有精力打理。
我只要十平方米那麼大的面積,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花園。
一個簡單的夢——在縣城的油江河邊,過上李子柒的田園生活。
早上一起床,就可以看到花朵在樓上陽臺開放,在樓下花園開放,看到楊柳隨風舞動,看到油江河的水波光粼粼。
跟土地打交道,比跟人打交道踏實。
土地有一種親切感,你撫摸著泥土,好像撫摸著童年的莊稼地。你聞著花朵的清香,好像回到了母親的菜園。母親的菜園裡,有蔬菜開的花,還種有城市人種的美人蕉、鳳仙花、菊花……
我嚮往過李子柒的田園生活,在美好的畫面裡,過與世無爭的日子。
果然,花了個把多月的時間,有近九平米的草皮被我斬草除根了。
陽春三月的時候,我在小花園裡種上了月季、格桑花、風雨蘭、紫鴨蹠草、石竹花,四月的時候,種上了百日菊、鳳仙花、彩椒、雞冠花。
到了四月中旬,有花兒如期開放了。月季花開了雪白的兩朵,是大朵的花,重瓣的花,可比梔子花漂亮多了。格桑花開成片,奼紫嫣紅一片,如果花園再大一點,就可以拍奔跑花叢的慢鏡頭了。可惜不能拍,一是我種的花有點密,二是這花園面積也太小了點,步子還沒有打開就要結束了。三株紫鴨蹠草長出了許多粗長的莖,本來紫色的長葉子就有如花開的美麗,莖的盡頭又開出了粉紅的小花,昂然著,很驕傲的樣子。石竹花匍匐在地上,開出星星般閃爍的小紅花。
【李祥紅老師最愛吃的鮮花餅,不會推薦錯的】
我相信,一個人如果著力要打造新局面,是可以讓周圍人的思想發生巨變的,這要看TA的努力和成效。
我的花兒開得美美的,樓上樓下的人凡經過小花園都會朝花兒看上幾眼。
也就是格桑花初開的某一天吧,一中的袁老師和他娘子把自家的梔子花移栽到小花園裡來了。
夕陽西下的時候,一樓的劉阿姨用我家的鋤頭挖坑,我和袁老師娘子合力把梔子樹從盆裡脫出來。把原塑料盆用剪刀割破了再把梔子樹分離。幾株梔子樹的根又多又密,纏繞在一起。分株是很困難的,鏟子都被掰彎了,兩個女人咬緊牙關,硬是把幾株梔子樹掰不開。
袁老師從樓上下來了,到底是男人,力氣大,把樹分成兩蔸,種在劉阿姨挖的坑裡。
劉阿姨七十多歲的人,還幫著挖樹坑,哼哧哼哧地說找到以前種地的感覺了。
她挖的坑不深,袁老師接力。
樹種下了,澆水。我們一齊踩土壓實,都笑了,笑得很有成就感。
過了兩天,三單元的馬姐把一株小河西柳插在我的花園裡。她笑著說:「小李,我把河西柳種在這兒。」我自然高興,花園變成大家的花園了。
樓下的劉阿姨有天和我賞格桑花的時候說:「種一棵桃樹就好了,春天桃花開得好看。」
我也說桃花好看,明年春天我在網上買一株。
過了兩天,小花園裡多了一棵秀氣的桃樹秧子。我看到那棵桃樹秧子的時候,心情美得像格桑花,大聲問在廚房燒火的劉阿姨:「您在哪裡謀的一棵桃樹秧子啊?」劉阿姨笑呵呵地說:「找別人討的。」
八樓的爹爹曾經在小花園裡播灑過花籽,早長出苗來了,我拍了圖片在百度搜索,是魯冰花。有一首歌也叫《魯冰花》,曾經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唱過,我還記得歌詞:「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媽媽的心啊魯冰花,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主動參與到小花園的種花隊伍裡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的人緣因為種花也越來越好了。
每次我都要到下面小花園裡勞動一會兒,澆水、拔草、打黃葉、掐尖、剪枝、施肥等,做這些活兒的時候,心裡挺得意的——在江南某縣城的油江河邊,我也過上李子柒一般的田園生活了,樓上樓下都是花,千朵萬朵壓枝低。
我勞動時,經過我身邊的人總會和我說幾句話。不外乎就是:
「這些花開得好漂亮。」
「沒想到李老師心這麼細,下雨泥水濺髒了花苗,雨停了還要給葉子噴水洗澡。」
「真的要感謝李老師,是你開闢了一個小花園,讓我們天天有花兒看。」
「……」
「黃四娘家花滿蹊」,我看見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時候,這句子也像蝴蝶一樣飛出來了。可愛的黃四娘,美麗的黃四娘,我仿佛看見了她步履輕盈地穿梭花叢,或捉蟲,或澆水,或施肥。
她輕輕哼著歌兒,走在杜甫的視線裡。
杜甫的大部分詩歌,都凝結著濃重的哀愁,故後世常覺得他「苦大仇深」。
杜甫飽嘗顛沛流離之苦,是難得有好心情的,可是這天黃四娘和她盛大的花事一起出現杜甫的視線裡,加上黃鶯的嬌啼,驅散了他一貫的愁苦,使他變得輕鬆快樂起來。
心情一好,他就寫下了這首輕快流暢的小詩。
不過一場平凡的風景,卻改變了杜甫的心境。
我也是,因為種花,多多少少改變了一些以前多愁善感的黛玉性格,學會了摒棄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而盤點自己詩意的擁有。
我有小花園,有「流芳苑」。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花園雖小,四季有花開。
「流芳苑」目前是公眾號大軍裡的小號,不起眼,但它是流動著芳香的圖文苑。
對於風景的感受,有時不在於景色有多美,而在於你的內心。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說:「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書房就廣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你的心如窗,就看見了世界;你的心如鏡,就觀照了自我。」
作者:李祥紅,語文教師,荊州作家協會會員。謝謝你的閱讀,請幫忙點亮下面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