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詩聖,一「花」為題寫七首,句句精妙(明德書院)

2021-01-18 明德書院

我們期待武漢的櫻花已經很久,「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似錦嫣紅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癲。」。

而自古以來,春季時令百花開,亦是古代詩人們創作的尖峰時段。

而把百花寫得「濃墨重彩」又十分優雅的莫過於詩聖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與我們日常所見的憂國憂民風格的杜甫不同,這套《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一套組詩作品可謂精妙之極。

江畔獨步尋花,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倩只好到處亂走。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夥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

江畔獨步尋花,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繁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裡著實怕春天。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為我這白頭人有什麼心理負擔。

江畔獨步尋花,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槳可以送走我的年華。

江畔獨步尋花,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東望少城那裡鮮花如煙,高高的白花酒樓更是解人眼饞。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於盛席華筵?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來到黃師塔前江水的東岸,又困又懶沐浴著和煦春風。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我該愛那深紅還是愛淺紅?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江畔獨步尋花,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並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

江畔獨步尋花,淺賞析

明朝李沂在《唐詩援》中評價杜甫的這組詩詞說:漫興尋花,顛狂潦倒,大有別致奇趣,想見此老胸中天地。

第一首寫獨步尋花從惱花寫起;

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

第三首寫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

第四首遙望少城之花,花之盛與人之樂;

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

第六首寫黃四娘家儘是花;

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

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全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表明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一題七首,篇篇精妙。

相關焦點

  • 明德書院:領略國學時代精神 解密企業家的商道智慧
    明德書院「國學商道大智慧暨開學典禮」線下課程自創辦以來,每月在深圳、上海、北京巡迴舉辦為期三天的國學商道研修與教育課程。截止到目前,已成功舉辦60餘場,培養學員9000餘人。將國學精髓帶入各行各業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戒酒的黃庭堅遇酒宴,饞得不行寫下首趣詞,無一酒字卻句句不離酒
    昔日詩聖杜甫在《飲中八仙》中「嘲笑」好友李白,說他「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而轉身他自己卻又在《曲江二首》中調侃自己:「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為了買酒衣服都當了!而這股好酒之風從唐代傳到宋代,不但沒有絲毫減弱,還誕生了幾位「大酒鬼」——蘇軾、辛棄疾、李清照。
  • 詩聖杜甫寫了兩句罵人詩,現在卻被用來誇人,你應該聽說過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詞在文學上都有雙重含義,即我們所說的「一語雙關」。還有很多文人在寫作時喜歡用「反諷」的手法,由於水平太高,一些人竟聽不出來。而「詩聖」杜甫就曾寫過這樣一首詩,被諷刺者因為沒有聽出他真正的意思,還以為是在誇他。這首詩就是《贈花卿》。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李賀,字長吉,雖然只活了短短27歲,卻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富才華的著名詩人。
  • 詩聖杜甫在綿州的驚鴻一夢……
    在當時成為了大量人們的避難之所,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無一例外。而在這戰爭中保留下來的寧靜,更留下了無數名人軼事。今天,我們便要來說說綿陽三臺杜甫草堂,詩聖杜甫在綿州的驚鴻一夢……杜甫於是便逃到當時的四川第二大城市梓州,也就是現在綿陽三臺,在這裡居住了一年零九個月,在梓州也留下了一處杜甫草堂,也就是現在的三臺杜甫草堂。
  • 話說詩聖杜甫是詩仙李白的「迷弟」嗎?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言:「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詩仙李白(701-762年),詩聖杜甫(712-770年),一看就是一對好磕的兄弟情,史稱「大李杜」。當然,他們倆的友誼,僅用一句兄弟情,是無法概括的。曾有人戲稱杜甫是李白的『迷弟』,如《李白我想你了》(贈李白),《我和李白一起去找老範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我夢見了李白》(夢李白二首),《想起我和李白、高適在一起的日子》(遣懷)。
  • 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貌似寫花,實則暗藏玄機,你懂得
    #拿詩聖杜甫來說,不到60歲的一生,寫了不計其數的詩,不算沒能留下來的詩,歷經1300多年風雨歲月,僅《杜工部集》,就給我們留下來1500多首。我們設想,除去杜甫小時候10歲,能夠寫詩的時間應該不足50年,平均每年至少30首詩,也就是說每個月平均3首詩,10天一首,關鍵還首首都是精品,不是打油詩。按說10天一首,好像還行,可是我們再來看,這50年是不是可以都能安心寫詩呢?
  • 詩仙李白寫了一首懟人詩,詩聖杜甫也寫了一首,兩首讓人無言以對
    盛唐時期,以詩歌最為著稱,而在這一時期,詩歌卻以李白為首,故曰其為詩仙。當然詩仙之名也是名副其實,千古絕句朗朗上口,只不過詩仙也有情緒,有情緒就會喝酒,喝酒之後詩意就會大發,比如那一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將進酒》氣勢磅礴,不過也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心煩之事,遇到一些看不慣的人,醉意上了梢頭,一時不爽,寫了一手懟人的詩,以此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
  • 此人,力壓詩佛詩仙詩聖詩豪詩魔詩鬼,號稱「詩家天子」,他是誰
    此人,力壓詩仙詩聖詩豪詩魔詩鬼,號稱「詩家天子」,他是誰中國古代詩人愛戴高帽子,也愛送高帽子,被送者一般也都是詩人。一頂高帽子,甚至可以作為代號變成名字。僅在唐代詩人中,高帽子就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詩佛王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詩鬼李賀……「詩」字後面所綴的字,有的很高雅,有的很特別,不管當事人在不在世,高不高興,這都無關緊要,時間長了,就固定下來成為了共識。在唐代的這批詩人裡,有一個人的稱呼極為別致且異常高貴,稱為「詩家天子」。
  • 打工仔寫首《土雞》詩,看似土得掉渣卻句句發人深省,高手在民間
    生卒年不詳的南宋小文人林升在牆上寫了首「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驚豔了世人;唐五代時期無名氏寫了首《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流傳了千年。而到了現代,民間的詩詞高手更是層出不窮,從幾歲的孩子到六旬老人都有。7歲的深圳小姑娘姜二嫚靠一首9個字的《燈》一詩成名,年近70的老漁民危勇寫了首《詠雞》拿下萬元大獎。
  • 以「愛人」為題,用詩詞寫寫自已的另一半
    很喜歡你那兩首絕句,忍不住說兩句。真可謂情深款款,意致綿綿。第二首尤好,後二句竟有幾分唐人風致。章法上也新穎。首句領起,下三分而承之。二三四均描述這"一種心情",有正有反,有虛有實。夢中句乃正寫而下虛筆,後二乃反襯而以實寫,曲折反覆,吟嘆再三,極見情思,頗為感人。好詩!此首為已之念君,第一首則寫君之愛我,亦見風致,尾句意含蓄雋永,令人回味,可稱好詩。只句法圓融上略為遜二。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花這種事物,大家在生活中可謂是隨處可見。這種意象無論在古代還是今天都是很常見的。在古代,花常常被文人墨客認作是寄託志向與情操的事物。每個詩人詞人也都有自己喜歡的花。如果說讓大家說一點帶「花」的詩詞,大家肯定是信手拈來。
  • 詩聖杜甫與泰山
    約1282年前(唐開元二十四年),25歲的杜甫在齊魯大地遊歷,創作了一首詠泰山的詩歌《望嶽》,成為人們最為熟悉的寫泰山的詩。雖然這首詩是杜甫年輕時所作,但構思奇妙,意境開闊,氣勢磅礴,宏大中藏秀美,開拓中蘊朝氣,初步顯露了杜甫詩歌的品藻和才調,是詩人「詩聖」生涯的發端,也預示了這位偉人此後的創作成就和詩壇地位。杜甫為什麼來泰山呢?王偉介紹,當時杜甫的父親杜閒在山東兗州擔任司馬,杜甫來山東是為了省親。唐代的詩人重視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杜甫青年時期曾遊吳越、齊趙,可以認為是他增加閱歷開闊眼界必不可少的行為。
  • 「詩聖」杜甫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他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
  • 詩聖杜甫喜極淚灑衣,揮筆寫就平生第一首快詩
    唐代詩聖杜甫突然遇到了一生中最開心的一件事。詩人的情感更加豐富,他喜極而泣,淚灑衣襟;詩人的專長是舞文弄墨,他寫下了平生第一首快詩。人生最大的喜事一定是苦盼已久的,也一定是能徹底改變自己命運的。杜甫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愛國愛民而又飽受喪亂之苦,他的喜事自然關係國家大事。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開始第一句點明了主題,一個忽字起筆突兀,表達了喜事來得突然。
  • 郝潤華 王燕飛│獻給詩聖的一瓣心香 ——莫礪鋒、童強《杜甫詩選》讀後
    杜甫共創作8首七言排律,《詩選》選了4首,莫先生近來對杜甫的排律進行過深入研究,《詩選》在選目上應該說體現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就內容題材而言,《詩選》有不同的視角,如增加了與「月」有關的詩。如《一百五日夜對月》《初月》《月》「天上秋期近」、《月》「四更山吐月」等。杜甫單獨以「月」命名的詩共有5首,而《選本》就選了2首,體現出選家似乎有著濃厚的「月亮情結」。
  • 唐詩三百首排名第一的七律詩作,乃是千古詩聖的扛鼎之作
    唐詩300首當中,有不少的七律作品。其中杜甫崔顥的兩首古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最高的。在不同的版本當中,有的人把崔顥的《黃鶴樓》列為唐代詩人所作的七律第一;而有的人則把杜甫的這首《登高》作為唐詩最優秀的七律作品。
  • 「於是」邊想邊寫,語言的精妙、文章的創作,學習比寫作更重要
    01輸出比輸入更重要寫什麼,把思維的點滴變成文字,不想不行。於是就得想,還得好好想。於是「於是」這個詞成了一種思維邏輯的開始,於是就得想就得寫,想是鍛鍊邏輯、梳理知識,寫則為了提高文筆、掌握知識。於是(我還是那麼的喜歡用「於是」)在這個過程中,發覺自己的不足和知識的貧乏,於是就促使自己要學習、要讀書、要梳理、要總結。於是就根據最近讀的書、看的文、了解的事、引發的共鳴與思考……寫下了點什麼。
  • 讀七首春雨詩,繪一張新畫卷
    唐代詩聖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下一首《春夜喜雨》詩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首詩的前四句,抓住春雨應時而來,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令人倍感春雨的親切可愛。
  • 詩聖杜甫三吏三別
    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並為老婦以下的訴說製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係。「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