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排名第一的七律詩作,乃是千古詩聖的扛鼎之作

2021-01-13 老張侃詩詞

唐詩300首當中,有不少的七律作品。其中杜甫崔顥的兩首古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最高的。在不同的版本當中,有的人把崔顥的《黃鶴樓》列為唐代詩人所作的七律第一;而有的人則把杜甫的這首《登高》作為唐詩最優秀的七律作品。

關於誰排名第一第二目前還是有一些爭議的,不過以杜甫的地位,再加上他這首登高所蘊含的意義,或許更有資格成為唐詩作品當中的七律最優秀的詩歌。且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寫這首古詩的時候,杜甫已經五十六七歲了,早已經走到了人生的暮年。杜甫58歲的時候去世,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當中,非常的窮困潦倒,以至於最終因為病餓而死。唐代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一代詩聖,最後卻有如此悲涼的結局,怎能不讓人嘆息。

當時雖然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好幾年,但是他吵,還沒有從戰亂當中迅速恢復過來。杜甫本就是一個心懷天下的詩人,對於現狀自然很不滿意。再加上她自己生活的境遇,四處漂泊,身體病弱,一生窮困潦倒,如何能讓詩人安心呢?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顯然這是描寫的一個蕭瑟的季節。大風呼呼的吹,萬物都沒有了生長的朝氣,猿猴在哀鳴,無形當中給了環境一種非常悲涼的感受。在作者所看到的長江的河州當中,幾隻飛鳥在空中飛來飛去。天地間一片肅殺,非常悲涼。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因為這是秋天,萬物凋零,抬眼望去,無邊無際的樹木都紛紛在秋風的肆虐下,飄落的黃葉,天地間都變成了一片灰色。長江流水滾滾而來,又翻騰而去,看不到盡頭。不知道從哪裡流過來,也不知道要流到哪裡去。這就是作者登高所看到的景色。

他自己本就一身的病,而且已經年邁,他的一生一事無成,雖然在詩詞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這並非是他一生的夢想。他渴望像孔明那樣扶大廈於將傾,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給他這樣一個機會。等到今天年邁,無處可去的時候,他來到這裡,登高,有看到如此蕭瑟的景象,如何不讓人痛徹心扉!

所以接下來就是杜甫本人的感慨。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非常的蒼涼無奈,所以他也開始感慨自己的人生經歷。他一生漂泊,走到哪裡都是客,卻找不到自己的家鄉。在杜甫的一生當中,確實是四處漂泊,他曾經因為落榜漫遊,也曾經因為安史之亂而跑到皇帝的行宮表達忠心;他曾經來到洞庭湖寫下著名的《登嶽陽樓》;也曾經在四川經營杜甫草堂。他的一生漂泊不定,對於故鄉自然有了更多的感觸。而這所有的情愫都在這句萬裡悲秋常作客當中。

杜甫來是一個讀書人,但是他卻心懷天下黎民蒼生。他柔弱的身體當中,承載著是萬千民眾的生計,所以時間久了讓他不堪重負。他曾經為老百姓吶喊,也曾經批判當時的黑暗,他喊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口號,卻也知道自己老病有孤舟。這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這句百年多病獨登臺。

最後兩句作者回到了現實。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我這一生啊歷盡了艱難苦恨,兩鬢都長滿了白髮,我這一生啊非常的失意,頹廢的心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本來對於詩人來說,登高望遠本是興趣盎然的,但是來到此地只有平白無故的增添了更多的傷悲,詩人的矛盾心情也讓我們感同身受。

這首詩之所以被譽為陶詩當中的七律第一首作品,是因為其中的對仗非常精準。每一句的每一個字都能實現很好的對仗,不但體現了律詩的要求,還達到了律詩的最高水平。相比崔顥的《黃鶴樓》,杜甫的這首《登高》顯然內含的意蘊更加豐富,格律藝術更加高超,乃是當之無愧的唐人七律頂峰之作。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太少了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
    說到《唐詩三百首》,幾乎無人不知,連三歲小孩子都能背誦。 上學的時候,誰沒有為那些背不完的唐詩而頭疼呢? 年歲漸長,才漸漸讀完唐詩,才知道這本書的難得。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唐朝的詩人可謂是多如牛毛,而且這些詩人大部分人的作品,也都流傳了下來,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李白和杜甫,兩個人對唐詩,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被後世稱為「詩仙」,另一個則是被稱為「詩聖」,僅僅是從這一點便足以看出兩個對於唐詩的貢獻,而且他們兩人無論是七絕、五言,還是七律,那都是信手拈來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唐詩三百首 朗誦大全集7CD音頻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10首七律唐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
    在唐代,七律佳作頻出。七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七律詩起源於南朝,初唐定型,到杜甫手中成熟。今天,隱娘總結10首唐代經典的七律詩,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被後人稱為「五絕第一」
    在唐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編著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三百餘首唐詩,流傳千古。今天,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五言絕句第一」是誰的代表作。這位詩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尤其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並稱為「盛唐三大詩人」,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尊稱他為「詩佛」。他就是王維。
  • 《唐詩三百首》竟然是一本武功秘籍?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bǐ)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個人肯定了《千家詩》的一個優點,即「易於成誦」,好讀、好背、沒有生僻字。但是,缺點一大堆。首先選詩太過隨便!
  • 唐詩三百首|佳人
    【作品簡介】《佳人》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
  • 王勃《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連七律都不算,有沒有水平?
    不過後世對此詩最大的質疑是這首詩雖然是56字,但卻連七律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首七言古詩。多年來,很多人以是否能寫一首格律工整的律詩,來判斷詩人們的水平。唐代後眾人把杜甫捧為詩聖,和他在律詩格律上完美表現不無關係。而王勃這首詩,粗看上去確有七律之風,但細品下多處出律,所以怎麼也算不上是工整七律。明代文人胡應麟,也曾對此提出過質疑。本期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唐詩三百首朗誦MP3版本大合集
    資源簡介《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 哪首詩才是唐詩的第一首?誰算是唐代第一位詩人?
    唐詩,是指創作於唐朝的詩歌,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唐詩對後人研究唐代文化、政治、經濟、民情、風俗、服飾、音樂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說起唐代詩人,大家第一印象應是李白、杜甫,但是,誰才算是唐代的第一位詩人,哪首詩才算是唐代的第一首詩?
  • 唐詩三百首|燕歌行·並序
    【作品簡介】  《燕歌行·並序》由高適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高適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邊塞詩約二十餘首,最著名的是這首《燕歌行》。這首詩堪稱盛唐邊塞詩最傑出的代表。《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 【註解】1.《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前人曹丕、蕭繹、庾信所作,多為思婦懷念徵夫之意。2.御史大夫張公:此指幽州節度使張守珪。開元二十三年張因與契丹作戰有功,拜輔國大將軍兼御史大夫。
  •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文/韓慶祥中國文學史上,有些人的頭銜,是歷代認可的。比如「詩聖」杜甫,就無人可及。唐朝300年裡,給後世留下詩作的就有2000多人。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傳媒,可文化圈重視,整個王朝也特別寬容。一首好的詩歌,上達朝廷,下傳江湖,不僅士子相互傳看,皇帝和當朝公卿也會分享。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而這十四首詩也確實都是佳作,幾乎每首詩都有千古名句常為人吟誦,那麼,那首詩才稱得上是孟浩然的代表詩作呢?
  • 《唐詩三百首》裡最矛盾的一首詩,上下文矛盾,卻千古流傳!
    《唐詩三百首》是家喻戶曉的詩歌啟蒙讀物,各種類型的詩歌佳作都有,但是有一首詩卻很奇怪,它的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看起來是矛盾的,但是由於它的感情真摯,因而千古流傳。我們一起看看這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蔣介石一生愛讀《唐詩三百首》,他寫的詩水平又如何呢
    隨遺體入殮的物事除了他生平珍愛的採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國光勳章之外,就是他日常手不釋卷的四本書:《三民主義》《唐詩三百首》《聖經》《荒漠甘泉》。蔣介石喜歡翻閱《唐詩三百首》,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老話來分析,他一定也吟得一手好詩了。為何鮮見蔣介石詩作流傳呢?原來,蔣介石寫的詩並不是給世人看的,而是寫在日記中的。那麼,蔣介石的詩作水平到底如何呢?
  • 唐詩三百首腦子有病?
    唐詩三百首腦子有病?這要從沒腦子很笨學不會法術的琵琶樂器靈—樂五音喚醒唐詩三百首說起。為了躲避惡人追捕,隨著自己內心的感受,來到荒山的樂五音。迷失方向的樂五音一直在徘徊著,自己都未曾意識到自己的額頭印記發著光。
  • 王維最美的一首田園暮歸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王維晚年居住在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的詩,前期以邊塞題材為主,後期便以山水田園為主,與山水詩人孟浩然齊名,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可以說是詩中有畫,描寫的景象極美,當然,其中也有一些通過山水田園宣揚佛理的詩作,這就要辯證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