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佳人

2021-03-01 古詩詞賞析

【作品簡介】

《佳人》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此詩謳歌的就是這種貧賤不移,貞節自守的精神。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

 

 

【註解】

(1)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靜處閨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飄零淪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喪亂:死亡和禍亂,指遭逢安史之亂。

(5)官高:指娘家官階高。

(6)骨肉:指遭難的兄弟。 

(7)轉燭:燭火隨風轉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葉子朝開夜合。 

(11)鴛鴦:水鳥,雌雄成對,日夜形影不離。

(12)舊人:佳人自稱。

(13)賣珠:因生活窮困而賣珠寶。

(14)牽蘿:拾取樹藤類枝條。也是寫佳人的清貧。 

(15)採柏:採摘柏樹葉。動: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

 

【韻譯】

有一個美豔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

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

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

官高顯赫又有什麼用呢?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

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

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

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

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

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著破茅屋。

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採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

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著長長青竹。

 

【評析】:

  

詩的主人公是一個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物畫廊中,這是一個獨特而鮮明的女性形象。

詩一開頭,便引出這位幽居空谷的絕代佳人,接著以「自雲」領起,由佳人訴說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說自己出身於高門府第,但生不逢時,趕上了社會動亂;兄弟雖官居高位,但慘死於亂軍之中,連屍骨也無法收葬。在這人情世態隨著權勢轉移而冷暖炎涼的社會裡,命運對於不幸者格外冷酷。由於娘家人亡勢去,輕薄的夫婿無情地拋棄了她,在她的痛哭聲中與新人尋歡作樂去了。社會的、家庭的、個人的災難紛至沓來,統統降臨到這個弱女子頭上。女主人公的長篇獨白,邊敘述,邊議論,傾訴個人的不幸,慨嘆世情的冷酷,言辭之中充溢著悲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的比喻,「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的對照,使人想見她聲淚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獨向深山而與草木為鄰了。詩的最後六句,著力描寫深谷幽居的悽涼景況。茅屋需補,翠袖稱薄,賣珠飾以度日,採柏子而為食,見得佳人生活的清貧困窘;首不加飾,發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際,倚修竹而臨風,表現她形容憔悴和內心的寂寞、哀怨。無論從物質從精神來說,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個勤快的侍婢,出則變賣舊物,歸則補屋採食,與主人相依為命,否則,那將是何等孤苦難耐啊!

詩人在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時,也藉助「比興」讚美了她高潔自持的品格。固然,「牽蘿補茅屋」──那簡陋而清幽的環境,「摘花不插花」──那愛美而不為容的情趣,已經展示出佳人純潔樸素的心靈;但「採柏動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寫,卻更將佳人形象與「竹」、「柏」這些崇高品質的象徵聯繫起來,從而暗示讀者:你看這位時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經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勁節的綠竹嗎?同樣,「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兩句也是象徵女主人公的高潔情操的。出山水濁是在山水清的陪襯,核心在於一個「清」字。詩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與「倚竹」、「採柏」是出於同一機杼的。

命運是悲慘的,情操是高潔的,這是佳人形象的兩個側面。詩人刻畫人物的這兩個側面,在行文上採用了不同的人稱。敘述佳人命運,是第一人稱的傾訴,語氣率直酣暢;讚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稱的描狀,筆調含蓄蘊藉。率直酣暢,所以感人肺腑,觸發讀者的共鳴;含蓄蘊藉,所以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兩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滿悲劇色彩又富於崇高感。

  

關於這首詩的作意,清人黃生認為:「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五年。早些時候,詩人不得已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驅使,挈婦將雛,翻過隴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竟落到棄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關山難越、衣食無著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高風亮節,同這首詩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杜甫的《佳人》,應該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託相結合的佳作。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相關焦點

  • 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太少了關於《唐詩三百首》,你知道了...
    說到《唐詩三百首》,幾乎無人不知,連三歲小孩子都能背誦。 上學的時候,誰沒有為那些背不完的唐詩而頭疼呢? 年歲漸長,才漸漸讀完唐詩,才知道這本書的難得。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唐詩三百首腦子有病?
    唐詩三百首腦子有病?這要從沒腦子很笨學不會法術的琵琶樂器靈—樂五音喚醒唐詩三百首說起。為了躲避惡人追捕,隨著自己內心的感受,來到荒山的樂五音。迷失方向的樂五音一直在徘徊著,自己都未曾意識到自己的額頭印記發著光。
  • 唐詩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詩【注音版】
    唐詩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詩1、感遇四首隻之一8、佳人9、夢李白二首之一10、夢李白二首之二
  • 《唐詩三百首》竟然是一本武功秘籍?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bǐ)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個人肯定了《千家詩》的一個優點,即「易於成誦」,好讀、好背、沒有生僻字。但是,缺點一大堆。首先選詩太過隨便!
  • 《唐詩三百首》收錄哪位詩人的詩最多?
    詩歌作為唐代的主要文學形式,至今流傳下來的詩作有五萬多首。在唐詩的普及和流傳過程中,歷代唐詩選本不計其數,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成書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的《唐詩三百首》。其作者為蘅塘退士,其選詩標準為「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優要者」及「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即所選擇的唐詩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同時是雅俗共賞的篇章。那麼,標準這麼高,哪位詩人入選的詩作最多呢?第一名,杜甫(詩聖):共收錄了 39 首。
  • 唐詩三百首 朗誦大全集7CD音頻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 唐詩三百首|過故人莊
    【作品簡介】  《過故人莊》由孟浩然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 劉禹錫這首唐詩膾炙人口意義深刻,沒入選唐詩三百首真是可惜
    不過劉禹錫的作品在唐詩三百首當中,並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查閱一下,只有4首古詩入選唐詩三百首,分別是《烏衣巷》、《蜀先主廟》、《西塞山懷古》和《和樂天春詞》。這四首古詩是很經典,不過在這四首之外,劉禹錫還有很多經典。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 唐詩三百首|燕歌行·並序
    【作品簡介】  《燕歌行·並序》由高適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高適曾三次奉命出塞,所作邊塞詩約二十餘首,最著名的是這首《燕歌行》。這首詩堪稱盛唐邊塞詩最傑出的代表。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四段結尾四句,短兵相接,運用「李廣難封」的歷史典故,譏諷了冒進貪功的漢將,揭示了將士們的思想境界。他們拼死血戰,含辛茹苦,甚至為國捐軀,並非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這比眾多為封萬戶候而立功邊塞人的思想不知高尚了多少倍。《燕歌行》是否歌頌了「不義之戰」?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唐詩三百首》by Alex Ng 心靈巨作 震撼面世!內有福利~
    幾年前,Alex 提出了把 Book Test 和中華文化寶庫中的「唐詩」結合,經過3年的構思和努力,就是即將要發布的《唐詩三百首》。一本普通到不能再普通文學經典《唐詩三百首》,可讓觀眾翻看以確認書中載有不同的唐詩、內文及彩圖。
  • 唐詩三百首朗誦MP3版本大合集
    ******臨時插播一段廣告******      再次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們奶爸奶媽生活館的關心和支持,新春佳節將至,如果您需要品嘗點新鮮的廣西本地水果作為年貨,歡迎您購買點我們家的廣西融安滑皮金桔、南寧沙糖桔、南寧沃柑、廣西百色芒果、廣西紫香和黃金百香果
  • 唐詩三百首 | 落花
    【作品簡介】  《落花》由李商隱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全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動人。 【評析】  這首詩寫於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閒居永業。當時,李商隱陷入牛李黨爭之中,境況不佳,心情鬱悶,故本詩流露出幽恨怨憤之情。  首聯直接寫落花。上句敘事,下句寫景。
  • 唐詩三百首最哀怨的七絕古詩:向來只聞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
    比如在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經典七絕,是王昌齡最出色的也是最哀怨的七絕古詩,寫出了「向來只聞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的悲涼和哀怨。且看: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這首詩的題目是《春宮怨》,是王昌齡入選唐詩三百首的重要七絕代表作。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被後人稱為「五絕第一」
    在唐代浩如煙海的詩歌中,清代的蘅塘退士編著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經過反覆篩選,最終選取了三百餘首唐詩,流傳千古。今天,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五言絕句第一」是誰的代表作。這位詩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尤其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並稱為「盛唐三大詩人」,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尊稱他為「詩佛」。他就是王維。
  • 唐詩三百首 | 新嫁娘
    【整體賞析、這首詩是唐代婦女們的巧思慧心得以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映。「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古代女子嫁後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依照習俗要下廚房做菜。「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誌著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淨爽利。但是,婆婆喜愛什麼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鬼詩,空靈飄渺,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不像一般的五言或七言詩,而是以三言為主,簡潔精煉,通過一系列奇特的想像,描繪了一個如泣如訴的的女鬼形象。語言瑰麗,融情於景,看似寫鬼,卻無陰森之感,反而有種空靈飄渺之感,這便是他的過人之處。詩歌開頭兩句,只用短短6字便刻畫了蘇小小的美貌:墓地上的蘭花,綴滿了晶瑩的露珠,就像她那含悲的淚眼。
  • 唐詩三百首:瑤瑟怨
    【作品簡介】《瑤瑟怨》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創作的一首七絕,是唐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此詩描繪的是抒情主人公寂寞難眠而鼓瑟聽瑟的各種感受,以表達別離之怨。作品含蓄溫婉,詩意濃鬱,耐人尋味。蘅塘退士批註:「通首布景,只『夢不成』三字露怨意。」【注釋】⑴瑤瑟:玉鑲的華美的瑟。⑵冰簟(diàn):清涼的竹蓆。銀床:指灑滿月光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