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語出宋代陸遊《送子龍赴吉州掾》詩。用一文錢也記得清楚分明,還有誰能胡亂講你的壞話、毀謗你呢?說明只要自身清廉明正,別人也就無從讒毀。肆:任意。讒毀:講壞話加以毀謗。
【人主有公賦無私求,有公用無私費,有公役無私使,有公賜無私惠,有公怒無私怨】語出漢代荀悅《申鑑政體》。君主可以為國家徵收賦稅而不能私自求取,可以為國家花用錢財而不能私自消費,可以為國家調用勞役而不能私自任使,可以為國家頒行賞賜而不能私自饋贈,可以為國家責怒大臣而不能私自銜恨。說明君主應當分清公與私的界限,不可假公濟私和以公為私。公賦:國家徵收的賦稅。私費:私自消費。公役:國家安排的勞役。公賜:國家頒行的賞賜。私惠:私相饋贈。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語出《論語述而》。這是孔子對獲取不義之財的鄙視之語。用不仁義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在我看來就像浮雲一樣。浮云:比喻淡漠。
【不為愛親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於親】語出《管子七法》。不為愛護親戚而危害國家,所以說國家比親戚更親近。成:親切。
【心無愧怍,則無入而不自得;心無貪戀,則無往而不自安】語出宋代羅大經《鶴林玉器小官對移》。心裡沒有抱愧之事,那麼無論到什麼地方也不會不感到得意;心裡沒有貪戀之物,那麼無論去什麼地方也不會不感到踏實。說明心底無私天地寬。愧作:慚愧,此指令人慚愧之事。
【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語出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心地純正,奸邪之人自然不能侵擾;行為端莊,兇惡之人怎能尋釁欺侮?說明只要想得正、做得合理,邪惡之人自然不能相犯。也就是說人必須正確地思考和行動。
【正身直行,眾邪自息】語出《淮南子·繆稱訓》。自身端正,行為正直,各種邪惡就會自行消滅。說明正氣能壓倒邪氣,而邪不能壓正;人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使品行端正,這樣就能抵制各種邪惡。
【白璧本不瑕,青蠅亦何為】語出明代徐渭《寄吳宣鎮》詩。如果潔白的美玉上本來就沒有一點雜色斑點,那麼青蠅又能怎樣呢?說明如果白玉上一點雜斑也沒有,青蠅也就無從汙損。形容人只要端正做人,就不怕有人誣陷。白:潔白的玉壁。壁,玉。瑕:玉表面上的雜色斑點。青蠅:蒼蠅的一種。
【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語出《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猛虎行》。意思是說不依靠強暴者來求溫飽,不寄人籬下以謀生存。比喻人應自重自愛,品德高潔,行為廉正。
【臣門如市,臣心如水】語出《漢書鄭崇傳》。登門請求的人雖然很多,但我的心卻像水一樣清白。比喻不為私利交接賓客,而能廉潔奉公。如市:像市場上的人一樣多。如水:像水一樣潔白,比喻廉潔。
【舟必漏也而後水入焉,土必溼也而後苔生焉】語出明代劉基《鬱離子自諱自矜》。船一定是自身有了漏洞,然後水才會進來;土一定是本來就很溼潤,然後苔才會長出。說明人只有本身有了弱點,才會受制於邪惡之人。也就是說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凡事要從自身找原因,並加以克服。苔:青苔。
【違眾之罪小,負國之罪大;一時之謗輕,異日之譴重】語出明代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之十八。違背眾人意感,這個罪不大,辜負了國家,其罪可就不小了;一時受到的誹謗算不了什麼,可日後的譴責就很嚴重了。
【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語出《左傳襄公十五年》。我把不貪婪這種品質作為珍寶,你把玉石當作珍寶,如果你把玉石給了我,我們就都喪失了珍寶,不如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寶。此句說明高尚的品質才是真正的珍寶,它遠比玉石更珍貴。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我善於培養我自己的盛大剛直之氣。後以「浩氣」形容正義之氣或大義凜然的氣魄。浩然:盛大、剛直的樣子。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語出唐代馮道《偶作》詩。只要自己心裡沒有邪惡念頭,就是在最危險的環境中,也能立身。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語出宋代蘇軾《前赤壁賦》。如果不是為我所有的東西,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去取用。
【坦道如砥,履過蒺藜】語出唐代皮日休《動箴》。為人處世端正無邪,坦如砥石,就是蒺藜遍地,也能走過。砥:細的磨刀石。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平鋪於地,果皮有尖刺。
【持身苟廉潔,即墨吏亦必我慚;居心苟仁明,即頑民亦將我感】語出清代周壽昌《思益堂日札》卷九。如果自身廉潔,即使是貪官汙吏在我面前也會感到慚愧;如果持心仁愛明察,即使是刁頑之民也會被我感化。說明領導者貴在能做到自身廉潔、仁愛和明察。持身:立身。墨吏:貪官汙吏。頑民:不服從領導的人;刁民。
【樹曲木者,惡得直景】語出漢代劉向《說苑君道》。豎立彎曲的木頭,哪能得到直的樹影呢?比喻行為不正,不會得到好的結果。樹:通「豎」。景:同「影」。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カ乎】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偷別人的財物,尚且稱它為盜竊,何況把上天的功勞據為己有呢!
【浮雲掩日,如何損得日的光明】語出明代王守仁《傳習錄》下。飄浮的烏雲可以一時遮蔽太陽,但又怎能損害太陽的光明呢?比喻流言蜚語可以一時歪曲一個人的形象,但終究不能損害其形象。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語出明代于謙《入京》詩。寸物不帶,甩著兩隻長袖入京而去,免得讓人們說長道短。兩句詩寫出了作者清廉不貪的為官思想和作風。清風兩袖:兩袖清風,比喻廉潔。朝天:指進京,古時候帝王自稱是天的代表,故把進京叫做「朝天」。閭閻:古時貧苦的人們居住的地方,代指老百姓。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語出戰國屈原《離騷》。早晨喝著木蘭花上滴落的露珠,晚上用秋菊的殘瓣充飢。此句以飲食的奇特比喻行為的高潔。墜露:落下的露珠。落英:落花,說初開的花。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語出《昌氏春秋貴公》。聰明而為私,不如愚昧而為公。
【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為非其有】語出漢代韓嬰《韓詩外傳》卷一。聰明的人不做他不應該做的事,廉潔的人不追求他不應該有的財物。說明人應當講究仁愛廉潔。
【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語出隋代王通《中說王道篇》。清廉的人終日為無所求取而快樂,貪婪的人總是為物慾不能滿足而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