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房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民間傳承千年,受用至今

2020-12-23 紅衣記史官

俗語,是流傳在民間的通俗語句,大多都是古勞動人民根據一些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很多俗語都是歷經千年傳承而來,凝結了古人的無限智慧。

因為俗語來源於生活,所以俗語能夠貼近生活,反映了許多生活現象。

《智囊全集》中就記錄了很多老祖宗的經驗俗語。例如這句蓋房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扛轎屋顧名思義,就是房子的樣式類似於兩個人抬轎子。也就是說,一前一後兩棟南北向房屋,中間由一棟東西向房屋相連接,整體呈現一個工字型。那麼,這種房屋為什麼說住了,就會災禍連連呢?

首先從風水的角度來說,扛轎屋南北向的兩棟房屋,看起來就像是四個抬轎子的人,中間作為轎子的房屋被這四個人抬了起來。見過抬轎子的人都知道,轎子在被抬起時,是懸空的。而扛轎屋中作為轎子的房屋也被認為是一直懸空的,而這種布局的房屋,在建築風水裡面被稱之為「踏空」

顧名思義,就是房子懸空,住在裡面的人腳不落地,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長期住在這樣的房屋中,諸事不順,糾紛不斷,家人都在不安和戰慄中度日了。

不過從科學的角度看,這種扛轎屋確實是不易居住的。我國大部分房屋坐北朝南是有道理的,我國處於北半球,太陽從東偏南升起,從西邊落下。夏季時,因窗戶朝南,可保證房屋接受的光線減少,保持室內的涼爽。而冬季時,又可保證房間內接受到充足的光線,保證了房屋的冬暖夏涼。

若是房屋東西向,一年四季都有從西邊直射的陽光,冬天還好,夏天實在是熱的受不了。長期住在這種西曬嚴重的房子裡,尤其是古代,人很容易因為炎熱中暑生病,重了甚至會危及生命。

而冬天的時候,一般都會刮西北風。南北向房屋,正好可以避免。但東西向的房屋就不行了。可以說整個冬天,都要在穿堂風的肆虐下度過,這樣屋裡的人便很容易因為傷寒而生病。尤其是在古代,一個感冒都能要人命的年代,冬天裡的一場大病,很有可能要了人的性命。

同樣的,對於房屋本身來說,東西向也比南北向更容易受到風雨的侵蝕,增加這個家庭的房屋維修成本,實在是得不償失。因此,這種住宅不論是從外觀上看,還是實際的居住體驗都是極其不舒適的,這種房屋確實不應該居住。

俗語雖是民間創作,比不上「唐詩宋詞」那般被世世代代人傳誦和喜愛,但卻是蘊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流傳至今經久不衰,也說明了俗語不是封建迷信, 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後人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受用至今。

俗語被人民所創造,來自生活,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勞動經驗以及願望。

《增廣賢文》內容都取材於民間諺語和各家典籍中的佳句,通俗易懂,流傳很廣,是一部實用價值很高的大眾化經典。

建議大家都讀一下這本書,其實古代的「毒雞湯」放到現代都是妥妥的至理名言。

但是它和西方的鼓勵文化以及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諷刺。

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書中有形象生動的典故,既可以更加形象的幫助孩子理解原文中的意思,又能使孩子深刻的理解國學文化的精髓,何樂而不為呢?

它不會跟別的古書一教教只來教你一些大道理,它的內容是對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並且將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擺現實,講道理,諄諄教誨,讓人不得不嘆服。

它作為古時候給孩子看的啟蒙書籍,裡面不僅做了講解,還配上了非常生動的典故,可以更加形象的幫助孩子裡面原文的意思,進而深刻的理解國學文化的精髓。

恰逢出版社活動,《增廣賢文》僅需49元,只要一包煙的價格就可以換成人生錦囊,實在是很划算。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那個認識水平有限的年代裡,經驗是萬能的,它指導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村裡人一般都會遵循老輩人傳承下來的各種經驗,比如農村建房。就以這句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來說,主要講的是,村裡人在蓋房時需要遵循什麼、避開什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其實,大家現在都聽到過的農村俗語自有它的出處和內涵,俗語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充分體現出了實踐出真智的道理。今天,就「人住扛轎屋, 災禍連連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咱們一起說道說道。其實俗語這種東西就是另一個角度上的人生哲理,它都是我們的先輩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並且流傳到如今的。
  • 民間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的事情,住尤為重要,因為沒有地方住的話就要流落街頭,所以房屋就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遮風擋雨的住所,關於房屋的擺放和方向,以前的人都有自己的一番說法,就比如說房子如果蓋成"川"字樣式,也就是三個房屋擺在一起的話,家裡的女性就會遭遇不測。輕則倒黴,重則有生命危險。
  • 農村俗語「出殯天降雨,災禍連連起」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時光荏苒,驀然回首中,那個曾經雲牽夢繞的農村以今非昔比,那些流傳於農民之間,耳熟能詳的「俗語」,還有多少人會用到?難道俗語已經落伍沒有了繼續流傳的價值了嗎?在我看來,俗語的流傳雖然失去了一部分「土壤」,但其趣味及實踐性,仍是我輩需要傳承的!在農村,俗語的種類繁多,遍布於生活的每個角落,對於俗語的認知莫過於年長的老農,他們有足夠的生活閱歷,來品讀俗語中的言外之意!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古人說的是否有道理?
    而田間地頭的勞動人民,同樣將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編出短小精悍的俗語,在這片古老的沃土上世代傳頌,讓我們後世之人,在心靈上給予啟迪。我們下面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古代蓋房搭屋,以及喬遷之喜的習俗講究,它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那這句話說的是否有道理?
  • 農村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房子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從選址到建成,處處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就是關於房子選址的禁忌: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俗語「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古人對住房經驗之談
    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中華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形式豐富多彩,特別是流傳在民間百姓中的俗語,更是一朵燦爛的文化奇葩,讓大家從中受益匪淺。古人對居住面積的大小也有講究,人人都想住寬敞的房子,但大房子要有人氣,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這不是迷信,其實是古人的經驗之談,也是老祖宗的智慧!(1)俗語上句:屋大人少切莫住在古代人們對房屋的要求也不同,有錢的官員和富商都是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獨立的大院落,高牆紅瓦,裡面樓宇閣亭,鳥語花香。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至今很多家庭中子女結婚時都會為子女準備一套房子,這足以看出房子在中國家庭中的意義是有多麼重大。而在農村自古以來建造房子都是農村人眼中的大事,農村建造房子有很多的講究。其中就衍生出了一個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這不禁令人疑惑滴淚屋是什麼樣的屋子?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俗語是過去老一輩人,根據農村的家境富裕程度,和房宅的風水總結出來的一句俗語。『』富不住大屋『』,過去財富講究聚集,那麼財富怎麼才能聚集的多起來,人家才能富裕起來,過去更多的要在修蓋房宅上下功夫,而且有許多講究,其中之一就是住宅不能過高過大。寬敞疏鬆就不聚財,會發生錢財洩漏,人家富裕不起來。所以過去修宅都比較矮低。大屋住人同樣和財富有關。一家子如果人口多住大一點的房屋,尚無什麼,人多出入看見熱鬧有氣氛。不覺得也什麼不妥。
  • 建築俗語:「大房壓小房,兩眼淚汪汪」,農村蓋房的講究,有理嗎
    建築俗語:「大房壓小房,兩眼淚汪汪」,農村蓋房的講究,有理嗎如今人們都喜歡住城裡面,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因為在大城市裡面,有很多遊玩的地方,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方面,城裡面的條件都要比農村裡面的要好。而且老人們更習慣住自己的老房子,屋子又大又寬敞,鄰居之間也很熟絡,大家閒暇之餘還可以嘮嘮嗑,就算說到了一些稍有迷信成分的段子,也不會有人出來義正言辭地讓老人們不要迷信,要相信科學。其實老人並不是不知道一些俗語沒有科學依據,他們也不是完全的相信,只不過是偶爾借用一下俗語來打趣或者告訴他人一些道理,畢竟民間的一些段子、俗語並非完全沒有道理,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 明年是無春年,農村俗語「寡年不宜婚,滑年不蓋房」是什麼意思?
    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每到春節來臨之際,遠在外地的人都會趕回老家和親人團聚,所以春節在每一個中國人心裡更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在明年一整個農曆年份中,並沒有立春節氣,被稱為無春年,或寡婦年,滑年,在農村中關於無春年的說法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寡年不宜婚,滑年不蓋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俗語:大屋摞小屋,三年二篇哭,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有兩件大事情,一是婚姻,二是蓋房,特別是蓋房,對於農村人而言,甚至更加重要。因為沒有房子,就迎不來新媳婦,所以蓋房子的事情從很早的時候就要提上議事日程。但是農村人蓋房子也是需要花錢的,有些人為了達到省錢的目的,會在蓋房子的問題上採取一些變通的方法。怎麼變通呢?孩子小的時候,家裡先蓋個平房,孩子們可以和大人睡在一起呀,房子有個兩三間就足夠了。這樣在打地基的時候,就可以打得淺一點,少花一點錢。後來孩子們越來越大了,平房住不下了,怎麼辦呢?就得蓋二層小樓。
  • 俗語:「家無『黑泥』別蓋房,家有被褥別全『黃』」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無『黑泥』別蓋房,家有被褥別全『黃』」。當我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認真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無「黑泥」別蓋房所謂的「黑泥」,其實是指草木灰和成的泥漿。
  • 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 」啥意思?
    奶奶懂得很多農村俗語,並且把那些俗語看得很重要。奶奶有空閒的時候,總是對我說起那些俗語,教導我以後要好好做人,認真做事。奶奶曾對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蓋房不落斷,落斷無三代」,從這句俗語不難看出,講的是關於農村修房蓋屋上的事情。
  • 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是何意?漲知識了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初看到這句俗語,我覺得好像哪裡不對,這不是在教人做壞事嘛?後來仔細一想,其實不然,這是一句罕見的反向諺語,你要仔細去品味它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教人從善,不要做壞事。
  • 俗語「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飽」,說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特性,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曾經,俗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可謂是人們生活的風向標。 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飽」,相信朋友們都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坵山趣聞逸事 2.2 —— 蓋房天才 吳士財
    蓋房天才  吳士財吳士財,男,坵山吳氏宗祠人,生年不詳。母親語重心長地說:「眼下,天氣冷了,大家都需要住的,需要禦寒的東西房子啊!」你就去鄰村拜魯師傅學做蓋房手藝吧!人們為了解決住的地方,把他家的門檻都踏破了。他家因此富足起來呢!」吳士財聽後,拍著胸脯說:「娘,好的,孩兒明天就去拜魯師傅學蓋房子手藝!」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吳士財起床洗漱完畢,告別父母,帶著幾件換洗的衣服踏上去魯師傅家門的徵程拜師學藝了。到了魯師傅那裡,他一連跟魯師傅學了六天木匠手藝。
  • 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說一句關於房屋的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相傳,滴淚屋傷人,如果出現在右邊,這戶人家必然會遭遇災禍。關於這句俗語,其實有一首民謠:「建房若成滴淚房,爹哭兒來兒哭娘」。為什麼這樣的房子會給人帶去災禍,這裡面有什麼說道?這句話其實總結來說有點太片面,太誇張,尤其是三年一哭。
  • 俗語「5不起房,6不遷居,7不出門,8不歸家」何意?有道理嗎
    俗語這個稱呼既有魅力,又很神秘。它是民間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經過加工為使之形象化的定型語言,其特點表現為包羅萬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它對我國的生產以及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意義。雖說歷經千年,有些俗語被遺忘或擯棄,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一些俗語就算放到今天都還有一定的道理。
  •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說起民間我們肯定會想到許多俗語與傳說,這些傳說可以說包含了民間農村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大量的民間俗語中,有許多樸素的科學知識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都囊括其中,說它包羅萬象毫不為過。但是,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到,有些民間俗語卻因為不能順應時代,而漸漸失去活力;明白是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對傳統民間俗語最好的傳承。如今又是一個金秋9月,許多農村又開始了一年豐收的季節。在民間農村,老人們時常說會這樣一句話:「老人不講古,後人要失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以前民間農村,可以說條件非常的艱苦,並且因為處於社會底層,許多人都沒有機會去讀書或者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