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中華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形式豐富多彩,特別是流傳在民間百姓中的俗語,更是一朵燦爛的文化奇葩,讓大家從中受益匪淺。老祖宗在生活中總結的經驗教訓,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告誡人們要借鑑,在風趣的話語中,裡面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生活中的「住」,也就是與房子有關的俗語。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最重要的,人們希望有個小「窩」安身立足。所以從古至今,房子都是人們考慮的首要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房子對居住的環境,面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易經》中有關陰陽八卦的風水學問,人們很重視。古人對居住面積的大小也有講究,人人都想住寬敞的房子,但大房子要有人氣,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這不是迷信,其實是古人的經驗之談,也是老祖宗的智慧!
(1)俗語上句:屋大人少切莫住
在古代人們對房屋的要求也不同,有錢的官員和富商都是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獨立的大院落,高牆紅瓦,裡面樓宇閣亭,鳥語花香。裡面人口很多,家丁興旺。你看院落很大,房屋很多,但每一處都有人住,很少有閒置的房屋。別看房屋大,但是人多有人氣,老少四世同堂,孩子滿屋跑,老人享天倫之樂,夫妻和睦,好運連連。這樣的有人氣的房子能聚財,福氣多,越過越興旺。
如果人口少,住在大的房屋中,就顯得很不協調。古代人講空曠的大房子,容易有不好的東西,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了。最主要的是人口少,缺乏人氣,整天沒有生機,時間長了人容易情緒低落,對身體健康不利。
住房不僅是安身立命的住處,也是一家的財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房屋的環境和面積,都有了高標準的要求。有錢了買大別墅,面積越大越好,三口之家也要住得舒心安逸。但面積多大才算正好,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如果是三口人,住在二百平以上的房子裡,就顯得有點空曠了,住房子也不要大得離譜。
古人講的俗語「屋大人少切莫住」是有一定道理的,選房時也要根據自家人口多少,選擇適合自己的大房子,不要太空曠就好,住在大房子裡,適當搞一些家庭聚會,增加人氣,讓家裡熱鬧一些。另外家庭一定要有小孩,孩子多人氣才越來越旺,興旺發達。總之人們對住房面積各有所需,房屋不大不小,住著舒心幸福就好。
(2)俗語下句:就算皇帝不特殊
歷史上的歷代皇帝,皇宮大院都歸皇帝,可是到了晚上,皇帝回到後宮就寢,臥室的面積卻很小。皇帝受封建迷信的影響,很重視風水。自己的住處不要求很大,認為屋子太大人聚不住氣,福氣散得快,還有心裡不安的感覺,時間長了對身體不好。我們在參觀故宮時,親眼看見皇帝的寢室,所以在居住上,連皇帝也不搞特殊。
古代大富豪石崇富可敵國,為了炫富花重金修了一座超級大別墅,裡面豪華程度堪比皇宮,奇珍異寶數不勝數,就連廁所都是金碧輝煌的。住在這麼大的別墅裡,又這樣奢侈鬥富,最後福氣都散盡了,最後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
人有財富是好事,住大房子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炫富拉仇恨。上到皇親國戚,下到黎民百姓,對房子都很重視,它是住處,也是財富,更是幸福的港灣。無房的人望著萬家燈火,悲涼地唱著「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等買了小房子的後,坐在沙發上盤算著,什麼時候能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人在住房上無止境,一生都在為房子操碎了心。
不同層次的人對住房的要求不同,畢竟買房是家庭的大手筆開銷,也是人的實力和財富的比拼。有人一生的積蓄全用來置業,沒有房就沒有家,而大房子一直是人們奮鬥的目標。不論房屋大小,人們講究的還是房屋的實用性。
這句俗語告訴人們,人口少的家庭,選適合自己的房子,人氣不夠不住太大的房子,不大不小的房屋睡覺踏實,更有安全感。
對這句俗語您有什麼看法,請留言討論,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