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時30分,中國管弦樂奠基者之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盛中國先生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盛中國先生出身於音樂之家,五歲開始學琴,七歲就開始了第一次公開演奏。1954年他以最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60年赴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師從著名小提琴大師列·柯崗,1964年回國後便一直從事小提琴演奏事業。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
盛中國先生曾多次受邀來到音樂頻道參與錄製節目。就在前不久播出的《音樂公開課》節目中,作為主講嘉賓的他和現場的同學們分享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同時再次拉起了那首經典的曲目《梁祝》。
盛中國先生現場演奏《梁祝》
除了美妙的琴音,幾乎每個和盛中國先生接觸過的劇組同事也都被他認真嚴謹又熱情謙遜的為人風格所打動過。在得知盛中國先生病逝的消息後,他們也紛紛表達了震驚與痛心。
從小就崇拜盛中國老師,練琴也是用他的教材,封面是年輕的盛老師的照片。盛老師比我想像的還要帥,他永遠對自己、小提琴、藝術、所有的所有都嚴格要求,在他的字典裡沒有「隨意」二字,他和他的音樂藝術一樣永遠那麼精緻、典雅、熱情。來《音樂公開課》錄製,他不放過一點瑕疵,一遍遍重來,直至深夜,七十多歲的人了,我們都好心疼他。節目錄製後,他讓我試他帶來的名琴,讓我好激動又忐忑,試運了幾下弓,他對學生說:「她練過!不錯,不要放棄!」我開玩笑說,小時候如果遇到盛大師鼓勵一下,也許就將小提琴進行到底了。盛老師很認真地對我說,「我要送你一把琴,有時間來我家。」
——《音樂公開課》主持人孫小梅
孫小梅和盛中國在節目後臺合影
記得小時候,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是印在盒帶上的遙不可及的音樂大師,《梁祝》更是陪伴我年少時代音樂啟蒙的重要樂章。記得錄製節目的那天,我們集體成為盛中國老師的粉絲,紛紛和他合影留念。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盛中國老師紳士的品格,這種品格貫穿在他對自己服裝的細緻要求;對工作人員的謙和態度;對節目包裝設計的嚴謹負責;對後輩學生的用心提攜;對琴瑟和諧的夫人無微不至的愛,這讓組裡的年輕女導演們豔羨不已。聽聞盛中國老師仙逝的消息,震驚又突然,久久不敢相信。看著朋友圈裡越來越多對大師的悼念,才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大師已去,音容笑貌猶在眼前,弦音在耳,無限懷念名家風範。盛中國老師一路走好。
——《音樂公開課》製片人 席麗霞
盛中國先生為錄製做準備
噩耗來的太突然,真的不敢相信,最後一次與盛中國老師合作是16年8月的《一起音樂吧》,當時老師腿受傷了,依然忍著病痛堅持完成直播。去年七一邀請盛老師,老師說剛做完手術在醫院,一直都知道老師身體不好,卻沒想到走得如此匆忙,從此人間再無您的美妙琴音,盛老師一路走好……
——音樂頻道編導 謝芳
多年前音樂頻道《音樂人生》欄目編導曾到盛中國先生家中採訪,並寫下一篇編導手記。就讓我們用這篇文字作為回顧和懷念,願盛中國先生一路走好。
【盛中國的收藏】
跟盛中國聊天,不怕找不到話題,他的話匣子裡裝滿了收藏的樂趣。聽他一說,我才知道掛滿四壁的字畫,無一沒有出處,牆邊隨處堆著的一溜陶罐,個個都大有乾坤。我請求瞻仰他的世界級名琴薩提諾·娜瓦扎。盛中國一拿起琴,整個人都生動起來,說話的色彩都不一樣。我從他那知道「買琴養老」的說法;知道買琴要講緣分;還知道不能光憑聲音給琴下判斷,因為有時候琴在睡覺……
【在盛中國家午餐】
午飯是在盛中國家吃的,是不是不速之客也顧不上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哪位編導跟我一樣,有幸吃過嘉賓親手做的飯,而且是一頓被漢代的花瓶、金代的酒杯和戰國的燭臺環繞著的大餐。瀨田裕子的手藝極佳,最拿手的是奶油麵。想起來怪膩的一樣東西,但真的很好吃。盛中國對夫人手藝一直稱讚,飯桌上的氣氛很愉快,讓我想到「舉案齊眉」四個字。據說盛中國的手藝還要好,但最好的要數四弟盛中真。還能怎麼個好法,我已經想像不出來了。裕子告訴我,搞藝術的都擅烹調。吃點好菜,喝點好酒,和朋友暢聊,是最開心的事。
【一百張碟】
說實話,盛中國可不像日本太太那樣好牌氣。錄像前,我真沒少往他家打電話。到後來,我都快替他煩了。他還覺得我很會多事。我就跟他解釋,這是節目的需要,他會說什麼節目我沒做過呀?節目播出後,我接到盛中國的電話,聽他那麼說,我倒感到意外了。他說,他對節目非常滿意,已經託人刻了一百張碟,送給所有的朋友。他異常誠懇地對我說,開始覺得這麼認真幹嘛呀?現在才知道,認不認真就是不一樣。還說,以後就是朋友了,請我一定經常去他家做客。後來,他去成都演出,還專門給我打來電話,問我的家人看不看演出,看的話儘管找他。我想,對盛中國,可能沒有一個詞能更準確地形容他了:性情中人。
還有一個非常打動我的地方,很可惜在節目中沒有用上。我很願意把它寫在這裡,作為結尾。盛中國跟瀨田裕子結婚後,跟臥病的母親同住了多年。母親迷信,認為晚上家中動笤帚不吉利,所以盛中國晚上都是趴在地上,用手一點一點把垃圾撿出去,即便母親不在眼前也是這樣。
作者:黃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