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戰國如何奪取城池?4種攻城法,你都知道嗎
在戰爭期間,消耗兵力最多的是攻城作戰,也是最麻煩的事情。為了攻城,必須準備比敵軍多數倍的軍力,不少優秀的日本戰國武將,會設法避免攻城作戰。不過,攻打敵國統治中心的城池,是無可避免的工作。因此,戰國武將會構思各種攻城的方案。
正攻法正攻法就是單純依靠武力攻進敵軍城池的方法。
一般來說,這種方法必須準備比敵軍多3倍到10倍的兵力,效率非常差。在運用正攻法的同時,也會設法放火燒毀城池與周邊地區,但如果城池的防禦力堅固,戰爭勢必會演變成為長期作戰。
在大阪冬之陣時,由於當時的大阪城易守難攻,德川家康無法率領大軍一戰而下,最終只能協議休戰,填平了大阪城的護城河,消除了大阪最強的防禦依靠。在這次的攻城戰中,德川家康使用的就是正攻法。
長圍長圍就是斷絕敵軍補給,等待敵軍自我滅亡的方法。城內由於長期缺水缺糧,下場通常非常悽慘。
長圍的計策包括事前斷絕敵軍的糧食補給,再以大軍包圍城池的「兵糧攻」、堵塞河川淹沒敵方城池的「水攻」,以及斷絕對方水源的「幹殺」等。
豐臣秀吉就是喜歡使用長圍的戰國武將,在他的圍困下,多座城池最終以城主自殺為條件,保護其他人的生命安全。不過,這種方式需要事前做好周詳計劃。石田三成奉命圍攻忍城時,就因為計劃不夠周到,反而讓麾下的軍隊被大水衝走。
奇襲奇襲則是趁敵軍不注意時讓城內陷入混亂,藉此進攻城池的方式。
這種方法通常會與正攻法合併使用,其作戰方式,包括在城內勾結武將或者派遣忍者進入城內開啟城門、或者在地底挖掘隧道進攻等方式。據說,關東地區的戰國大名北條早雲曾經冒充打獵失敗的人,藉此偷襲拿下易守難攻的小田原城。
調略調略則是攻城戰中技術含量最高,也最燒腦的方式。
攻城方需要說服守城方城主或武將,要求對方讓出城池。為了籠絡敵軍的城主或武將,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分析兩國金錢、兵力的差距,由於需要大量情報支持,花費的金錢和精力同樣不少,因此採用的人不多。
據說竹中半兵衛奪取稻葉山城時,周邊勢力都展開調略,希望能夠從其手中獲得稻葉山城,但均遭到失敗,竹中半兵衛最終將稻葉山城歸還齋藤家。
織田信長面對荒木村重叛變時,同樣優先開展調略,雖然更多地是對荒木村重叛變的不解而採取的行動,但同樣遭到失敗。由此可見,調略是最難展開的攻城方案,不但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守城方自身的抵抗意志不強。
總而言之,雖然攻城的風險太高,但絕對無法避免,因此戰國武將們都使用這四種方法展開攻城戰。但無論哪種方式,攻城並非易事,更多時候都轉為長時間的圍困,直到其中一方放棄,才會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