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都有哪些,白起和王翦哪個功勞最大?

2021-01-13 有趣好玩的歷史

戰國四大名將的名頭那是響噹噹的,幾乎無人不曉,他們就是歷史上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秦趙兩國各2位,秦、趙是戰國後期軍事實力的代表,戰國後期基本也就趙國能和秦國一拼,趙國的強大的得益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這4位名將的一些貢獻,看看他們為什麼能評上這個稱呼。

秦國白起

白起又稱公孫起,外號「人屠」,四大名將之首,戰國時期秦國人,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白起生於秦惠文王時期,秦昭襄王十四年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大將攻打韓國、魏國在伊闕大破魏韓聯軍24萬,白起一戰成名受封國蔚。昭襄王15年升大良造領兵攻魏,一舉拿下魏國60餘座城池。

昭襄王27年,公元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大敗,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國,

次年白起再次領兵伐楚,公元前279年水灌楚國別都鄢,直逼楚國國都郢都,之後佔領了郢都,楚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被迫遷都,秦國佔領了楚國大片國土設立南郡。白起一戰名震天下受封武安君,史稱「鄢郢之戰」。

公元前263年白起佔領韓國上黨郡,韓國不想把上黨交於秦國反倒給了趙國,趙國接收了上黨,由於上黨之爭秦趙反目。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隨後就進攻趙國,趙國以廉頗為大將在長平固守,秦一直不能拿下,之後秦國使用反間計使得趙國臨時更換了主將趙括,秦國秘密以白起替換了王齕。趙括哪裡是白起對手還主動出擊正中秦國包圍,趙軍40幾萬的部隊被秦國圍困46天斷水斷糧,趙軍投降,白起把趙軍40餘萬人全部坑殺,史稱「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後趙國再也沒有能力和秦國對抗了,後來由於白起與昭襄王不和而被處死。

秦國王翦

王翦,秦國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秦國名將。王翦幫助秦王嬴政剪除了呂不韋及嫪毐後,嬴政正式親政,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從郡上發兵攻打趙國,趙國由於有李牧的鎮守一直持續了1年多,之後王翦又用上了反間計除掉了李牧,自從秦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趙國都城邯鄲,不久邯鄲被攻破趙王被俘,趙國亡。

公元前227年由於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國大大得罪了秦國,秦王下令王翦為主將攻打燕國,燕國由太子丹統領抵抗,不久在易水兵敗,王翦率軍攻佔燕國國都薊,燕國也就名存實亡。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之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水灌大梁,魏國也被王翦之子王賁攻破。

公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破楚軍俘虜楚王,平定楚國。隨後又南徵百越,取得勝利,晉封武成侯。之後王翦父子把燕國也滅了。

趙國廉頗

廉頗,趙國人,嬴姓,廉氏,趙國名將,戰國後期著名的軍事家,位列唐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及宋武廟七十二將。

公元前284年五國攻齊,廉頗帶領趙軍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廉頗官拜上卿,之後廉頗和藺相如在澠池之會幫助趙王脫險。公元前279年廉頗率軍破齊軍,公元前275年廉頗伐魏攻陷魏國防陵,公元前269年秦國進攻趙國閼與,趙奢率兵增援閼與,大破秦軍。不久秦王再次發兵攻幾,廉頗救幾,再破秦軍。

公元前262年由於接受了韓國上黨郡,致使秦軍大舉進攻奪取了上黨,劍鋒直逼趙國,而此時趙國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軍事上只有廉頗,廉頗受命阻狙秦軍,廉頗在長平一帶築壘固守,依靠地形和後援補給優勢堅壁不出,秦國幾次進攻都無功而返,之後就是秦國用反間計使得趙國換掉了廉頗起用趙括,致使趙軍長平之戰全軍覆沒。

公元前251年燕國趁趙國慘敗之際出兵攻趙,廉頗受命反擊大破燕軍,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最終割讓了5城給趙國才講和,廉頗經此一戰被封信平君。之後廉頗受排擠被迫來到魏國,趙國後來也想起用廉頗但是嫌他太老而放棄,廉頗最終客死在楚國。

趙國李牧

李牧,趙國人,嬴姓,李氏,戰國後期趙國著名的軍事家,名將。李牧前期一直是在趙國北方防禦匈奴,李牧堅守城池不出,使得匈奴每次南侵都無功而返,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趙王也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之後趙王發怒召回了李牧換了別的人去鎮守。然而此後趙國面對匈奴來襲都出城迎戰,每次都戰敗,不得已趙王再次用李牧去前線防禦匈奴,李牧還是每次都堅守不出。李牧一直示弱,之後率軍出擊大破匈奴,殺死十幾萬匈奴人馬,此後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犯境趙國。

宜安之戰李牧重創秦軍。李牧也因功被封為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企圖攻擊邯鄲,李牧率軍抗擊,依靠邯鄲之南漳水及趙長城防禦,北路秦軍不能迅速突破。李牧率軍出擊,秦軍受阻大敗。之後李牧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軍知道不能取勝退去。後來由於王翦的反間計致使李牧被冤殺。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由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周興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戰國四大名將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雖說戰國四大名將排名不分先後,可這四人的成就與能力,確實存在著高低之分。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
  • 《大秦賦》: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三個,為何白起沒有出現呢?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來說,歷史背景是戰國後期,也即秦國正在和山東六國展開最為激烈的較量。在此基礎上,戰國時期的名將,自然成為《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重要人物。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戰國時代各國十分重視治軍、練軍、戰術,因此也湧現了眾多的名將。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僅僅單獨列傳的名將,就有田穰苴、孫武、吳起、伍子胥、白起、王翦、信陵君、樂毅、田單、廉頗等10人。當然,戰國時期的名將還遠不止於此。齊將田忌孫臏、匡章;趙將趙奢、龐煖、燕將秦開等人也都聞名於世。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其中,就白起、廉頗、李牧、王翦這四位將領,就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不過,對於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卻沒有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這是為什麼呢?一首先,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直接對決,李牧對戰王翦,到底誰勝誰負?
    大家都知道,戰國有四大名將,嚴格來說,這四人所處的年代,其實相差不遠,尤其是白起和廉頗,以及王翦和李牧,但是這四人基本上沒有交過手,原本白起和廉頗在長平之戰當中是有機會交手的,但是最終趙國換帥,錯失了這一次機會,而四大名將唯一一次交手,便是王翦和李牧的井陘之戰了,那麼這一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呢?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其中,只有王翦得了善終。白起功高震主,個性也桀驁,和秦昭襄王在軍事上有分歧,不配合攻打趙國邯鄲,被秦昭襄王賜死;廉頗失了趙王的信任,先後出奔魏國和楚國,內心深處還是想為趙國效力,但因小人郭開作梗,未被趙國重新啟用,抑鬱而終。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那麼這個時代必定是輝煌的,那麼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秦國名將白起和王翦。 熟悉戰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和李牧,白起和王翦為秦國人,而廉頗和李牧為趙國人,在戰國這個舞臺四大名將馳騁疆場,展示著自己的英姿,白起殺人最多,被稱為「人屠」,秦趙長平之戰坑殺趙軍降卒四十多萬,比之項羽坑殺秦軍降卒還要多一倍,據說一生共殺死160多萬,將近六國成年男子的一半,「人屠」之名確實不是蓋的,對秦國的統一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戰國四大名將一生為國徵戰,馳騁疆場,豐功偉績世人敬佩
    戰國風雲變幻,能人輩出,王侯將相陽算陰謀,瞬息萬變,千古明月,照見了多少英雄豪傑,在歷史之上他們熠熠生輝。每每想起那四大名將的英姿颯爽,馳騁疆場便讓人熱血沸騰,一生為國為君,勞心勞力,但名士暮年,卻難得善終,令人唏噓,寧願他們戰死沙場,也不願看到他們消亡在朝廷詭計之中。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戰國時期,戰火連綿不絕二百餘年,在這期間名將輩出,後世的人挑選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為戰國四大名將。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挑出來了四個人,爭議必然是很大的。打個比方,廉頗是否能與王翦、白起、李牧並列,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
  • 戰國四大名將,誰才能稱得上第一人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中國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軍中最基層的軍官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所選的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軍事著述。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四人究竟誰才稱得上第一人,今天小吏便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
  • 戰國名將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昭王時期曾經多次率部出徵,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白起勇武多謀,在與六國的諸多戰役中,他善於通過運動戰打殲滅戰,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與廉頗、李牧、王翦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則位其首。 春秋時期,秦國地處蠻荒之地,遠離中原文化,人才欠缺,禮儀制度落後,兩三百年來未能像晉國齊國那樣稱霸。秦孝公時期商鞅變法,秦國步入強國的發展軌跡。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兩大典故讓廉頗知名度非常高,在民間廣為流傳,可以說知名度已經高於白起、王翦和李牧,更別說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了。當然歷史迷會不屑,誰不知道這些人的事跡?普通人還真不一定知道。廉頗知名度最高,可不代表能力和戰功比他們高!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在《千字文》之中,曾有這樣兩句話——「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那麼亞聖吳起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吳起是長輩「起翦頗牧」都是戰國後期同一個時代最傑出的將領,而吳起卻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將領,這麼看吳起算得上是「起翦頗牧」的長輩了。《千字文》講究押韻對仗,言語嚴謹,白起、王翦是戰國後期秦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將領,而廉頗、李牧也是戰國後期趙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將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吳起沒有上榜也是理所應當。吳起是亞聖孫武著《孫子兵法》,被世人稱為兵聖;吳起著《吳子兵法》,被世人稱作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