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的名頭那是響噹噹的,幾乎無人不曉,他們就是歷史上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秦趙兩國各2位,秦、趙是戰國後期軍事實力的代表,戰國後期基本也就趙國能和秦國一拼,趙國的強大的得益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下面我們就具體了解一下這4位名將的一些貢獻,看看他們為什麼能評上這個稱呼。
秦國白起
白起又稱公孫起,外號「人屠」,四大名將之首,戰國時期秦國人,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白起生於秦惠文王時期,秦昭襄王十四年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大將攻打韓國、魏國在伊闕大破魏韓聯軍24萬,白起一戰成名受封國蔚。昭襄王15年升大良造領兵攻魏,一舉拿下魏國60餘座城池。
昭襄王27年,公元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大敗,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國,
次年白起再次領兵伐楚,公元前279年水灌楚國別都鄢,直逼楚國國都郢都,之後佔領了郢都,楚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被迫遷都,秦國佔領了楚國大片國土設立南郡。白起一戰名震天下受封武安君,史稱「鄢郢之戰」。
公元前263年白起佔領韓國上黨郡,韓國不想把上黨交於秦國反倒給了趙國,趙國接收了上黨,由於上黨之爭秦趙反目。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隨後就進攻趙國,趙國以廉頗為大將在長平固守,秦一直不能拿下,之後秦國使用反間計使得趙國臨時更換了主將趙括,秦國秘密以白起替換了王齕。趙括哪裡是白起對手還主動出擊正中秦國包圍,趙軍40幾萬的部隊被秦國圍困46天斷水斷糧,趙軍投降,白起把趙軍40餘萬人全部坑殺,史稱「長平之戰」,長平之戰後趙國再也沒有能力和秦國對抗了,後來由於白起與昭襄王不和而被處死。
秦國王翦
王翦,秦國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秦國名將。王翦幫助秦王嬴政剪除了呂不韋及嫪毐後,嬴政正式親政,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從郡上發兵攻打趙國,趙國由於有李牧的鎮守一直持續了1年多,之後王翦又用上了反間計除掉了李牧,自從秦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趙國都城邯鄲,不久邯鄲被攻破趙王被俘,趙國亡。
公元前227年由於荊軻刺秦王失敗,燕國大大得罪了秦國,秦王下令王翦為主將攻打燕國,燕國由太子丹統領抵抗,不久在易水兵敗,王翦率軍攻佔燕國國都薊,燕國也就名存實亡。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之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水灌大梁,魏國也被王翦之子王賁攻破。
公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破楚軍俘虜楚王,平定楚國。隨後又南徵百越,取得勝利,晉封武成侯。之後王翦父子把燕國也滅了。
趙國廉頗
廉頗,趙國人,嬴姓,廉氏,趙國名將,戰國後期著名的軍事家,位列唐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及宋武廟七十二將。
公元前284年五國攻齊,廉頗帶領趙軍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廉頗官拜上卿,之後廉頗和藺相如在澠池之會幫助趙王脫險。公元前279年廉頗率軍破齊軍,公元前275年廉頗伐魏攻陷魏國防陵,公元前269年秦國進攻趙國閼與,趙奢率兵增援閼與,大破秦軍。不久秦王再次發兵攻幾,廉頗救幾,再破秦軍。
公元前262年由於接受了韓國上黨郡,致使秦軍大舉進攻奪取了上黨,劍鋒直逼趙國,而此時趙國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軍事上只有廉頗,廉頗受命阻狙秦軍,廉頗在長平一帶築壘固守,依靠地形和後援補給優勢堅壁不出,秦國幾次進攻都無功而返,之後就是秦國用反間計使得趙國換掉了廉頗起用趙括,致使趙軍長平之戰全軍覆沒。
公元前251年燕國趁趙國慘敗之際出兵攻趙,廉頗受命反擊大破燕軍,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最終割讓了5城給趙國才講和,廉頗經此一戰被封信平君。之後廉頗受排擠被迫來到魏國,趙國後來也想起用廉頗但是嫌他太老而放棄,廉頗最終客死在楚國。
趙國李牧
李牧,趙國人,嬴姓,李氏,戰國後期趙國著名的軍事家,名將。李牧前期一直是在趙國北方防禦匈奴,李牧堅守城池不出,使得匈奴每次南侵都無功而返,可是匈奴卻認為李牧是膽小,趙王也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如故。之後趙王發怒召回了李牧換了別的人去鎮守。然而此後趙國面對匈奴來襲都出城迎戰,每次都戰敗,不得已趙王再次用李牧去前線防禦匈奴,李牧還是每次都堅守不出。李牧一直示弱,之後率軍出擊大破匈奴,殺死十幾萬匈奴人馬,此後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犯境趙國。
宜安之戰李牧重創秦軍。李牧也因功被封為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企圖攻擊邯鄲,李牧率軍抗擊,依靠邯鄲之南漳水及趙長城防禦,北路秦軍不能迅速突破。李牧率軍出擊,秦軍受阻大敗。之後李牧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軍知道不能取勝退去。後來由於王翦的反間計致使李牧被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