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2020-12-22 清心論史

戰國時期,戰火連綿不絕二百餘年,在這期間名將輩出,後世的人挑選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挑出來了四個人,爭議必然是很大的。打個比方,廉頗是否能與王翦、白起、李牧並列,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而戰國時期不亞於這四人的吳起、孫臏、田單、樂毅,都沒能上榜。

吳起畫像

特別是吳起,他一生之中率領魏軍與其他諸侯的軍隊「大戰七十六場,全勝六十四場」,從未嘗過失敗的滋味。他在魏國當了22年將軍,率領魏軍打得秦國「不敢望西河之外」,幫助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強諸侯;他去到楚國後,幫助楚國「南平百越」,讓「諸侯患楚之強」。這樣的豐功偉績,在五千年的歷史中都是很少見的,他為何就不能列入戰國四大名將之中呢。

01歷史時期劃分的爭議

現在對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的「主流」劃分,是從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晉為分界點的,《資治通鑑》就是從三家分晉開始寫起。

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春秋時期何時算是結束,戰國時期何時算是開始」,是一個極具爭議點的話題。

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分界點,大概是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那段時期。在這段時期內,周朝的禮制徹底崩塌,周天子承認卿大夫可以通過權勢奪取自己國君的君位,這代表周天子再也無法保護他祖先分封的諸侯了,周王室威信掃地,從此天下諸侯都敢明目張胆地擺脫禮制的束縛,再也不服天子的管制,戰國時期由此開始。

廉頗形象

然而三家分晉發生在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齊發生在公元前386年,這中間的17年到底該算在那個時期之內呢……

吳起的活躍時期,大部分都在這17年之內,所以他到底算是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還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很多人都搞不太清除。他的定位就很模糊,你只能說:「吳起是活躍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的名將。」

白起形象

這是吳起不能上榜戰國四大名將的原因之一。

02四大名將有水分

如果你把四支戰鬥力和人數都相同的軍隊,分別交給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四人,讓他們互相攻擊分出個勝負。結果可能就是白起、李牧、王翦四人打得不分勝負,廉頗只能帶著軍隊在一旁瑟瑟發抖。

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廉頗在挨揍,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是「有水分」的。

(前面也說過,吳起、孫臏、田單、樂毅這四個人,是不輸戰國四大名將中的某些人的。)

如果你對戰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你就應該知道,戰國四大名將都是戰國最末期的人物,這也太巧了吧……

戰國末期,白起帶著強大的秦軍鞭笞天下,當是之時,天下唯獨有廉頗能與之匹敵;過了13年(白起自刎到李牧擊破匈奴),趙將李牧率軍斬匈奴十萬人,後又兩次擊潰秦軍,在歷史上曇花一現;過了不久(王翦攻趙,趙王聽讒言殺李牧),秦將王翦幫助秦國一統天下。

這個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不就是「戰國末期四大名將」嗎?為何戰國初期、中期的名將,沒有一個能入選呢?

這樣看來,戰國四大名將的評選似乎有些粗糙,這就像現代人評定什麼「古代十大名將」一樣,僅供參考,看個樂呵就好。

這麼說的話,與孫武起名的兵家代表人物吳起竟不能名列「戰國四大名將」,也不足為奇了。

單選|如果讓你選出戰國最強四名武將,你會讓吳起上榜嗎?

#戰國四大名將#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戰國名將都是打出來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實戰為主,連以戰術戰略全面聞名的吳起、樂毅二人都沒能入選,李牧這位連單獨的列傳都沒有的人為何入選了呢?而大家心中最負盛名的吳起、樂毅等人雖然戰功赫赫,戰略戰術都很卓越,但他們並沒有為秦國的統一、戰勝異族方面做出貢獻。說的更直白一點,之所以李牧等人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單單因為他們的戰功力壓群雄,而是他們立功的地點和方式。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負荊請罪,將相和!兩大典故讓廉頗知名度非常高,在民間廣為流傳,可以說知名度已經高於白起、王翦和李牧,更別說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了。當然歷史迷會不屑,誰不知道這些人的事跡?普通人還真不一定知道。
  • 吳起:率領5萬魏武卒大敗50萬秦軍,為何不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
    說起戰國四大名將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分別是李牧、廉頗、王翦、白起。這四大名將不光打過大小戰役幾百次,還擊殺過上百萬的其他國家軍隊,可謂是軍功顯赫、戰功高壘。正因為如此,四個人被後世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最早的記載和形成常識是在《千字文》裡,其中寫道「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這裡的起翦頗牧就是指戰國時期的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一直被後世認同到今天,也是因為四人對自己國家的功績和其軍事才能作為基礎的。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其中,就白起、廉頗、李牧、王翦這四位將領,就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不過,對於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卻沒有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這是為什麼呢?一首先,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 吳起一生不敗,曾5萬打敗50萬秦軍,為何無緣戰國四大名將
    來形容戰國四大名將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很多人好奇戰國四大名將為何沒有吳起呢?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著作有《吳子兵法》,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吳起一生不敗,曾5萬打敗50萬秦軍,為何無緣戰國四大名將?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個輝煌人物,最終卻無緣進入戰國四大名將之列,為什麼呢?所謂戰國四大名將,出自儒家萌學作品《千字文》,即「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此後約定成俗為戰國四大名將,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其中白起為四大名將之首!一個比白起更牛的戰國名將,卻為何名聲不顯?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很顯然,所謂的「兵家四聖」的含金量是遠高於「戰國四大名將」的。後人將「兵家四聖」分別給予以下稱號:孫武是兵聖,吳起是亞聖,韓信是兵仙,白起是殺神。「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
  •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中各選出五虎將,哪些名將會入選
    ,戰國哪些名將會入選?趙國五虎將:廉頗、李牧、趙奢、司馬尚、龐暖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曾聯合秦、韓、魏,形成五國聯軍伐齊,大敗齊軍,還在長平之戰後,大破燕軍。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有功,還在宜安之戰中擊敗秦軍,是趙國最後的支柱。趙奢是趙括的父親,曾在閼與之戰大破秦軍。司馬尚和李牧一起抗擊秦軍,但遭奸佞郭開誣陷,李牧被殺,他被撤職,讓趙國失去了兩大名將,隨即被秦國所滅。龐暖曾率兵擒殺燕將劇辛以及合縱五國伐秦。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很多人可能會說封王拜相,當然,封王拜將已是極致,再想向上估計就只有造反一途了;但是除了當皇帝外,對於武將而言,還有一個至高成就,那就是入選武廟。 一個武將,不管在歷史上有多大的威名,始終還是不如入選武廟,受世人祭祀來得尊崇吧;在唐朝時期,武廟十哲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但是到宋朝時期,武廟十哲成了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司馬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排名:起翦頗牧。筆者:別鬧了,那只是順口溜
    「起翦頗牧」是戰國四大名將,這個排名最早的出處是《千字文》。對於這個排名,許多的學者紛紛表示質疑,「起翦頗牧」真的可以代表戰國名將嗎?這四個人的排名又是否公正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戰國時期,名將如雲。孫子吳起等人真的不如「起翦頗牧」嗎?當然不是了。白起,王翦,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屬於戰國後期同一時代的人,「起翦頗牧」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戰國後期四大名將。再來論一論排名的準確性,至少這個排名是把李牧極大的低估了。
  • 戰國十大名將:孫臏排第五,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又是誰?
    周朝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禮樂徹底崩壞,公元前379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於是七雄並立,春秋五霸也過渡到戰國七雄時期。七雄相互爭霸,期間也是衍生出了許多著名的名將,這些名將實力層次不齊,若是給他們排個名,誰能排上第一呢?號稱「戰神」的白起都沒能排上第一。
  •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歷史上稱之為戰國時期,當時七大強國分別為齊、楚、燕、趙、韓、魏、秦史稱戰國七雄。七國的具體位置是南楚、北趙、燕在東北、西秦、東齊、中則為韓魏。
  • 戰國名將輩出,每一個都是時代翹楚,大家都認可他們嗎?
    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是,周朝衰微後各自盤踞,成就了春秋五霸,後來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家,從這裡開始正式進入了戰國七雄的局面,一般國家林立,強弱有別的時候就會出現不斷的攻伐和戰亂,而亂世出英雄,因為戰亂造就了很多名將,所以戰國時期名將是最多的,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戰國時期的十大名將,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呢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