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中各選出五虎將,哪些名將會入選

2021-02-13 笑先生閒談歷史

關注「笑先生談歷史」每天更新有趣的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等等內容



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


正文

蜀漢五虎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梁山五虎將是秦明、林衝、關勝、呼延灼和董平,我們參考蜀漢五虎將和梁山五虎將,也在戰國七雄中選出一個五虎將,戰國哪些名將會入選?

蜀漢五虎將和梁山五虎將,都主要是根據武將的武功來評選出的,對大將的統兵能力和戰績參考較少,而戰國七雄時期的大將,都是統兵將領,不會和小說中的武將一樣,去和對手單挑,所以我們主要以大將的統兵能力和戰績作為評選標準,來選出齊楚燕韓趙魏秦7國中的五虎將。

齊國五虎將:孫臏、田忌、匡章、田單、司馬穰苴

孫臏孫武之後,他和龐涓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其才能,設計陷害龐涓,讓孫臏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孫臏到齊國後,利用圍魏救趙之計和減灶之計,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擊敗了龐涓,並逼迫龐涓自殺,報仇誣陷之仇。田忌是齊軍統帥,和孫臏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大敗魏軍。

田單在趙國名將樂毅,率五國之兵將齊國打著只剩兩座城時,率兵反擊,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幫助齊國收復七十餘座城。匡章曾率兵攻破燕都,大敗楚軍,帶領齊、魏、韓三國聯軍 (後加入趙、宋兩國)攻破秦國函谷關,逼迫秦國求和。司馬穰苴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收復大片失地。

趙國五虎將:廉頗、李牧、趙奢、司馬尚、龐暖

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曾聯合秦、韓、魏,形成五國聯軍伐齊,大敗齊軍,還在長平之戰後,大破燕軍。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抗擊匈奴有功,還在宜安之戰中擊敗秦軍,是趙國最後的支柱。

趙奢是趙括的父親,曾在閼與之戰大破秦軍。司馬尚和李牧一起抗擊秦軍,但遭奸佞郭開誣陷,李牧被殺,他被撤職,讓趙國失去了兩大名將,隨即被秦國所滅。龐暖曾率兵擒殺燕將劇辛以及合縱五國伐秦。

楚國五虎將:吳起、昭陽、項燕、景陽、春申君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名將,曾率魯軍擊敗齊軍,率魏軍大破秦軍,到楚國後,還率楚軍大敗魏軍。但他在楚國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利益,最後被楚國貴族殺害。秦國大將李信率領20萬大軍進攻楚國時,被項燕擊退,但隨後王翦率60萬大軍伐楚,導致項燕兵敗被殺,楚國隨即滅亡。

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邯鄲之戰時率兵救援趙國,並擊敗秦軍。他還徵伐魯國,滅掉魯國,以及率兵攻至秦國函谷關。昭陽在襄陵大破魏軍,佔領八邑,隨後又率兵伐齊。昭陽還率兵滅掉越國,殺了越王無疆。齊、韓、魏聯合攻擊燕國時,燕國向楚國求救,景陽採用「圍魏救趙」計策,率兵進攻魏國雍丘,逼迫三國撤軍,隨後又使計瓦解了齊魏聯盟,順利救援燕國。

魏國五虎將:吳起、樂羊、魏無忌、龐涓、西門豹

吳起效力過魯、魏、楚三國,所以也算魏國名將。樂羊曾率兵擊敗中山國,並攻佔中山國。魏無忌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邯鄲之戰中,他偷盜兵符,率兵擊敗秦軍,救了趙國,後來再次擊敗秦軍,挽救了魏國危局。龐涓雖然兩次輸給孫臏,但他攻打韓國、討伐魏國,自身能力不弱。公孫衍也是位著名軍事家。

韓國五虎將:馮亭、暴鳶、魚叟、申差、韓明

馮亭是上黨郡郡守,長平之戰是和廉頗一起抗秦,最終戰死。暴鳶率兵參加過垂沙之戰、伊闕之戰、救魏戰役,並解了滎陽之圍。魚叟和申差曾參與了魏、趙、韓三國聯軍攻秦,但在修魚被秦軍大將樗裡疾擊敗,申差不幸被秦軍俘虜。韓明曾率兵擊敗過魏國,以及率師伐襄丘。

燕國五虎將:樂毅、秦開、騎劫、劇辛、樂乘

樂毅曾率五國聯軍攻克齊國70餘城。秦開率兵擊敗東胡,徵討箕氏朝鮮,為燕國取地兩千餘裡。燕國擊敗齊國後,騎劫替代樂毅為燕軍主帥,但隨後被田單擊敗,騎劫也陣亡。劇辛輔佐燕昭王大破齊國,但在攻打趙國時,因輕敵冒進,被趙將龐暖俘殺。樂乘和廉頗一起大破燕軍。

秦國五虎將:白起、王翦、司馬錯、蒙恬、王賁

秦國名將很多,白起和王翦位列戰國四大名將,白起一生徵戰數十年,從無敗績,擊敗楚國、趙國、魏國等強敵,幫助秦國拿下數十座城池,殲敵近百萬,還在長平之戰大敗趙軍。王翦、王賁父子幫助秦始皇滅掉了六國中的五國。蒙恬率兵大敗匈奴。司馬錯率兵滅蜀國,還擊敗楚國,逼迫楚國割讓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秦國還有蒙驁、王齕、章邯等名將。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吧,每天更新不一樣的奇聞趣事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中,各國的第一名將分別是誰?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隨著三家分晉事件的發生,歷史正式進入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的徵伐更加頻繁,更多的優秀將領也在此時湧現。那麼,如果在各國分別選出一位名將,應該怎麼選呢?首先,我們要看看戰國時期主要有哪些國家,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那個時代的主角,它們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引領了當時的歷史發展,也擁有最多的領土和人才。
  •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歷史上稱之為戰國時期,當時七大強國分別為齊、楚、燕、趙、韓、魏、秦史稱戰國七雄。七國的具體位置是南楚、北趙、燕在東北、西秦、東齊、中則為韓魏。
  •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選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武將,都會有誰?
    因而許多人會生出時光總無情,時局也冷漠之感。可有些人卻活得像是一個"彈簧",或是一塊待打磨的璞玉,在一定的限度內,現實給他們越大的壓制、打磨,他們反而越容易活出自己的色彩,成為時代之中的一顆顆明星。春秋戰國便是這樣一片供明星們成長和閃耀的蒼穹。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戰國時代各國十分重視治軍、練軍、戰術,因此也湧現了眾多的名將。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僅僅單獨列傳的名將,就有田穰苴、孫武、吳起、伍子胥、白起、王翦、信陵君、樂毅、田單、廉頗等10人。當然,戰國時期的名將還遠不止於此。齊將田忌孫臏、匡章;趙將趙奢、龐煖、燕將秦開等人也都聞名於世。
  • 韓國在戰國中存在感偏低,為何能並列戰國七雄?它又為何會衰亡?
    以至於,在戰國歷史上,韓國給人的感受都屬於存在感有點偏低那種。那它有何過人之處,能與秦、趙、齊、楚、魏、燕並列戰國七雄呢?一、韓國並列七雄的原因1、韓、魏、趙三家祖先原本是春秋時期大國晉國的家臣,他們三家分晉時接手了晉國的財產,韓國一開始便繼承了晉國強大的軍工實力;韓國的先祖姓姬,與周王室同姓,其後人因侍奉晉國有功,被封在韓原,這才有了後來的韓氏家族。晉景公十一年,晉國置六卿的職位,韓氏族長韓厥因在和齊國作戰過程中,立下大功位居一卿,號為獻子。
  • 夾縫中生存的韓國,憑什麼活成了戰國七雄?
    本著遠交近攻的原則,秦王政先是兵不血刃的滅掉了他的鄰居韓國,可以說滅韓國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過程簡單的讓人感覺乏味,甚至懷疑這種水平的韓國,怎麼就混成了戰國七雄呢? 既然說到戰國七雄,就先來看看這個說法的來歷,根據《漢書》記載:「曩者王塗蕪穢,周失其御,侯伯方軌,戰國橫騖,於是七雄虓闞,分裂諸夏,龍戰而虎爭。」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三》
    戰國七雄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魏,趙,韓,秦,齊,楚,燕七國。秦在函谷關以西,其他六國都在函谷關以東,又稱為山東六國。魏文侯在位時任用西門豹,李悝,樂羊等人進行改革,整頓財政,發展生產,獎勵耕戰,使其成為了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韓國主要在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南部和山西省東南部。韓昭侯在位時任用申不害為相,實施改革,加強君主的專制,使韓國國富民強。申不害死後,韓國遭受各國的侵略,韓國成為了當時七國中最弱小的一個國家。
  • 戰國七雄之一魏
    戰國七雄之一。姬姓。公元前405年至前404年,魏聯合趙、韓攻齊,入齊長城。公元前400年及前391年,三晉聯軍又先後敗楚於乘丘和大梁、榆關。魏曾強盛一時。 戰國中期,魏國仍較強大,但齊、秦等國崛起,對其形成威脅。秦自獻公時起,國力有所恢復,不斷向魏進攻,魏遂沿洛水築長城以御秦。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更為強大,不斷攻取魏的河西之地。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廉頗在挨揍,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是「有水分」的。(前面也說過,吳起、孫臏、田單、樂毅這四個人,是不輸戰國四大名將中的某些人的。)如果你對戰國時期的歷史有所了解,你就應該知道,戰國四大名將都是戰國最末期的人物,這也太巧了吧……戰國末期,白起帶著強大的秦軍鞭笞天下,當是之時,天下唯獨有廉頗能與之匹敵;過了13年(白起自刎到李牧擊破匈奴),趙將李牧率軍斬匈奴十萬人,後又兩次擊潰秦軍,在歷史上曇花一現;過了不久(王翦攻趙,趙王聽讒言殺李牧
  • 戰國七雄曾經的都城,都是現如今的哪個地方?出土的遺址揭開真相
    周天子大封七百諸侯國,但經過春秋時期的大浪淘沙之後,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還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有錢又能打的富二代,史學家稱其為戰國七雄。那問題來了這七個小霸王,國址在哪?都城又在哪裡?
  • 戰國十大名將:孫臏排第五,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又是誰?
    周朝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禮樂徹底崩壞,公元前379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於是七雄並立,春秋五霸也過渡到戰國七雄時期。七雄相互爭霸,期間也是衍生出了許多著名的名將,這些名將實力層次不齊,若是給他們排個名,誰能排上第一呢?號稱「戰神」的白起都沒能排上第一。
  • 戰國七雄的都城,是今天哪些地方?有4座城從未改名並沿用至今
    戰國七雄是一個已經過去了2000年的概念了。
  • 戰國七雄裡韓國為什麼最弱?
    NO.358 - 韓國最弱作者:始安公士或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戰國七雄中
  • 戰國時全程打醬油的韓國,根本不算強國,為何能夠並列戰國七雄?
    戰國中後期能夠抗其反秦重任的只有經過胡服騎射改革的趙國,兩者最終在長平之戰火拼,秦國一舉擊垮趙國,為最終統一六國奠定基礎。在整個風雲變幻的戰國時期,魏國初期最強,隨後秦齊楚三國橫強,最後一個新秀是趙國。很多同學都在問,為啥排戰國七雄的時候,會把燕國和韓國算裡面?
  • 秦國的GDP總量和人均GDP,是否佔據戰國七雄之首?該怎麼比較經濟
    所以我們現代要用GDP來評價戰國時期各國的經濟水平,其實也證明不了什麼。首先那個時代不看GDP,無法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 那麼很多人會說,看人口多少決定GDP的多少。這只是一個很片面的做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商業活動是否比農業生產更容易創造GDP?
  • 戰國七雄,第八雄是哪國?
    戰國七雄秦、楚、趙、魏、齊、韓、燕,其中韓、燕實力相對較弱。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戰國七雄-趙國
    趙惠文王召趙奢商議。趙奢認為:「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附《趙奢傳》)趙奢此議與趙王不謀而合。於是,趙王任命趙奢為將,率軍往解閼與之圍(參見閼與之戰)。許歷當時僅身為一名普通百夫長,隨軍出徵》 肥義《(?—公元前295年),肥氏,名義,戰國時趙國大臣,邯鄲(今邯鄲市肥鄉區)人。
  • 《大秦帝國之天下》開播,戰國七雄最強兵種各是啥?你知道幾個?
    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是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自此各諸侯國混戰逐漸變成了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混戰,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大秦帝國》系列中都有講述,書生不再贅述。本文,作為書生跟大家聊《大秦帝國之體天下》的首篇,咱緊扣電視劇的情節,從戰場上的將士說起。戰國七雄都有最強大的兵種,我們一起看一看各是什麼,書生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其中二三。
  • 趙國的君主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
    在前文《禮崩樂壞: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中,本鬼介紹了戰國七雄正式稱王的時間。在戰國七雄的君主中,趙國稱王時間是最晚的,直到戰國中後期才正式稱王,比楚國晚了近四百年。對春秋戰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們可能知道,趙家在晉國時期就是實力最強的執政卿大夫之一,其綜合實力在戰國也是前列的。既然如此,趙國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呢?甚至比七雄最弱的韓國還晚?「三家分晉」之後,趙國的綜合實力在「三晉」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