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中,各國的第一名將分別是誰?

2021-01-10 煮酒君

戰爭是人類自古以來逃避不了的一個話題,而我國則是歷朝歷代都名將輩出。相比之下,因為亂世的戰爭頻率高、規模大,所以在春秋戰國、三國、隋末這樣的動蕩時代成名的將領比之太平盛世要多上不少。

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隨著三家分晉事件的發生,歷史正式進入戰國時代,諸侯之間的徵伐更加頻繁,更多的優秀將領也在此時湧現。

那麼,如果在各國分別選出一位名將,應該怎麼選呢?

首先,我們要看看戰國時期主要有哪些國家,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那個時代的主角,它們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引領了當時的歷史發展,也擁有最多的領土和人才。那麼,我們就來找找這七個國家各自的名將,看看各國的將領中誰最能配得上讚譽。

齊國是周朝建立後姜太公的封地,它處在東海之濱,佔據著魚鹽之利,連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都曾經為其效力。不過,如果要找出齊國最優秀的將領,筆者認為非匡章莫屬了,可能論起知名度,匡章並沒有別國名將那麼高,但說到戰績,他絕對不遑多讓。齊宣王時,匡章曾趁燕國內亂率兵十萬攻破其首都,也曾聯合韓、魏大敗楚軍。

當然,要說匡章最高光的時刻,當屬齊閔王三年(前298)時,他作為齊、魏、韓三國聯軍統帥攻破函谷關,迫使當時不可一世的秦昭襄王求和了。說完齊國,我們再看楚國,提起楚國名將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項燕,但筆者認為,昭陽的戰績要更加出色。

楚威王時,昭陽曾先後從越國、魏國手中奪取大片土地,也因此威震諸國,為了表示對他的嘉獎,楚懷王甚至將傳國之寶和氏璧賞賜給了他。

燕國第一名將不必多說,那當然是輔佐燕昭王復興燕國,並"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以屬燕"的樂毅了。可惜的是,在齊國只剩兩座城池沒被攻陷的情況下,新繼位的燕惠王不信任樂毅,將其替換。最終,燕國功虧一簣,失去了兼併齊國的大好機會。

韓國在七雄中可以說是國力最弱、地勢最差的一個,要說韓國的名將,可能只有一個暴鳶算是留名史冊了。暴鳶曾率領韓軍跟隨上文提到的齊國名將匡章一起徵討楚國,並取得了一些戰功,但因為韓軍本就不強,他也只能是盡力而為,所以在那之後便沒能立下什麼功勳了。

趙國算是人才比較多的一個國家,在名將方面,它們有趙奢、廉頗、李牧等,要從其中選一個,筆者認為應該是廉頗。廉頗曾率領趙軍直取齊國陽晉,得到諸侯們的尊敬,四年後,他先後擊敗齊、魏、秦、並於長平之戰爆發後依靠固守策略抵擋住了秦將白起的強攻。

長平一戰趙國四十餘萬士兵喪生,燕國見狀認為趙國已經損失了大量兵丁,於是發兵攻打,結果七十多歲的廉頗仍然趕走了燕軍。這位老將為趙國奉獻一生,到老還時刻惦記著報效國家,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魏國在七雄之中最先稱雄的,而它的名將也是為數眾多,如果讓筆者來選,曾為魏國效力的吳起應該算得上第一。公元前409年,吳起被魏文侯任命為主將,他兩次攻秦,奪取了整個河西地區,戰功赫赫。隨後,他改革魏國軍制,建立了著名的精銳部隊"魏武卒",二十年後,吳起面對秦人的進犯,僅挑選了五萬新兵就擊敗了五十萬秦軍,儘管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吳起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秦國是戰國時代的最終贏家,這當然離不開名將們的奮戰,提到秦國名將,人們可以舉出司馬錯、王翦、王賁、李信、白起、蒙恬等一大堆名字。在筆者看來,其中最突出和貢獻最大的,還得說是白起。作為"殺神"、"人屠"等稱號的擁有者,白起曾在伊闕之戰中擊敗韓、魏二十餘萬聯軍,也曾率軍連取魏國六十一座城邑,從趙國手中搶走軍事重鎮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起,白起兩度攻楚,不但擴張了秦國領土,還把楚頃襄王趕出了國都郢都。此後,白起擊敗過韓、趙、魏三國聯軍,斬首十餘萬、攻打韓國斬首五萬,在最著名的長平之戰中更是一舉斬殺四十餘萬趙卒。白起一生殺敵無數,惡名也昭著,但他為秦國奪取了大片的領土,又忠心耿耿,還是值得後人的敬佩和瞻仰的。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歷史上稱之為戰國時期,當時七大強國分別為齊、楚、燕、趙、韓、魏、秦史稱戰國七雄。七國的具體位置是南楚、北趙、燕在東北、西秦、東齊、中則為韓魏。
  • 戰國十大名將:孫臏排第五,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又是誰?
    周朝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禮樂徹底崩壞,公元前379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於是七雄並立,春秋五霸也過渡到戰國七雄時期。七雄相互爭霸,期間也是衍生出了許多著名的名將,這些名將實力層次不齊,若是給他們排個名,誰能排上第一呢?號稱「戰神」的白起都沒能排上第一。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並列七雄的?
    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國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存在,而其中的韓國爭議頗大,一是因為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國的,二是戰國時期韓國實在是沒有幹什麼事,存在感極低,如果不是列入戰國七雄之一,很少有人能記住這個國家。韓國的實力真的很低麼?韓國為何會被列入戰國七雄之一?
  •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中各選出五虎將,哪些名將會入選
    古史雜談等等內容探究歷史的真相,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正文蜀漢五虎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梁山五虎將是秦明、林衝、關勝、呼延灼和董平,我們參考蜀漢五虎將和梁山五虎將,也在戰國七雄中選出一個五虎將
  • 【文化教育】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戰國七雄地圖古今對照
    戰國七雄是哪七國經歷了春秋時期一系列的大篩選,各個諸侯諸侯的相互廝殺 ,所以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戰國七雄的始祖分別是誰?三國君主以地名為姓,齊燕國君很有名
    後來由於周天子沒了存在感,所以就出現了大國吞小國的現象,到了戰國時代也就只有七雄了。據《史記》所載,在七雄裡僅有齊、燕2國最早為武王所封,其他的國就是後來才出現的。那麼戰國七雄的始祖都分別是誰呢?燕國的始祖叫姬奭。這個姬奭是武王姬發的親兄弟,人稱召公。由於他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所以燕國可說是周的姬姓宗室國家。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三》
    戰國七雄指的是戰國時期的魏,趙,韓,秦,齊,楚,燕七國。秦在函谷關以西,其他六國都在函谷關以東,又稱為山東六國。魏文侯在位時任用西門豹,李悝,樂羊等人進行改革,整頓財政,發展生產,獎勵耕戰,使其成為了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 韓國主要在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南部和山西省東南部。韓昭侯在位時任用申不害為相,實施改革,加強君主的專制,使韓國國富民強。申不害死後,韓國遭受各國的侵略,韓國成為了當時七國中最弱小的一個國家。
  • 戰國七雄中各國軍隊特點,韓國盛產兵器,燕趙擅騎射
    戰國時期,由於眾多小諸侯國被滅,大國之間也迎來了正面對抗,國家之間的兼併戰爭加劇,而這其中軍隊成為了各國爭霸的關鍵,由於眾多因素的影響,各國的軍隊也有自己的特色。一、秦軍秦軍無疑是戰國七雄中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要不然也不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六國。
  • 夾縫中生存的韓國,憑什麼活成了戰國七雄?
    本著遠交近攻的原則,秦王政先是兵不血刃的滅掉了他的鄰居韓國,可以說滅韓國基本上沒有受到什麼阻力,過程簡單的讓人感覺乏味,甚至懷疑這種水平的韓國,怎麼就混成了戰國七雄呢? 既然說到戰國七雄,就先來看看這個說法的來歷,根據《漢書》記載:「曩者王塗蕪穢,周失其御,侯伯方軌,戰國橫騖,於是七雄虓闞,分裂諸夏,龍戰而虎爭。」
  • 身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夾縫中求生存,很無奈的擁有4個噩夢
    身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夾縫中求生存,很無奈的擁有4個噩夢 如果問戰國七雄中,哪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最為尷尬,我想很多人都會毫無異議的回答,韓國。
  • 戰國時全程打醬油的韓國,根本不算強國,為何能夠並列戰國七雄?
    論戰國七雄的實力,各有各的輝煌,各有各的鋒芒,只有韓國時時被打的喊娘!自趙魏韓三家分晉開始,掀開戰國的序幕,魏文侯變法使得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超級大國,所向無敵,還曾經吊打秦國。魏國衰弱之後,逐漸形成秦、齊、楚三國橫強的局面,在秦昭襄王十九年的時候,秦齊還並稱「東西二帝」。
  • 趙國的君主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君主?
    在前文《禮崩樂壞:戰國七雄的君主大概都是在什麼時候正式稱王的?》中,本鬼介紹了戰國七雄正式稱王的時間。在戰國七雄的君主中,趙國稱王時間是最晚的,直到戰國中後期才正式稱王,比楚國晚了近四百年。對春秋戰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們可能知道,趙家在晉國時期就是實力最強的執政卿大夫之一,其綜合實力在戰國也是前列的。既然如此,趙國為什麼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正式稱王的呢?甚至比七雄最弱的韓國還晚?「三家分晉」之後,趙國的綜合實力在「三晉」位居第一。
  • 戰國七雄裡韓國為什麼最弱?
    NO.358 - 韓國最弱作者:始安公士或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戰國七雄中
  • 韓國明明推行了 「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到了春秋末期,魏趙韓三家聯手消滅智氏,並在戰國初期瓜分了晉國,成為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個諸侯國。與此同時,田氏代齊的發生,促使戰國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國、齊國、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七雄並列。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往往還講究一個名正言順。但是,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的戰爭則是更加殘酷和頻繁了。
  • 戰國七雄,第八雄是哪國?
    戰國七雄秦、楚、趙、魏、齊、韓、燕,其中韓、燕實力相對較弱。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
    這是圍繞黔中的系列拉鋸戰。鄢郢之戰的前一年,莊蹻把另一位秦國名將司馬錯打得非常慘;鄢郢之戰的後一年,楚頃襄王又把黔中給打回來了,當時秦軍統帥是誰不清楚。之後拉鋸戰還在繼續最終的拉鋸戰以楚國獲勝而告終。但白起出戰的那一年,楚國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這一代價是無法通過最終奪取巴東十五邑而彌補的。
  • 秦國的GDP總量和人均GDP,是否佔據戰國七雄之首?該怎麼比較經濟
    一、戰國七雄比較農業,可以從地盤和人口著手。 戰國時期天下有七大諸侯國,分別是韓趙魏秦楚燕齊。 從這個數據來看,秦國依舊排名在楚國後面,楚國的地盤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大的。至於趙國只有秦國一半多的面積。
  •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選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武將,都會有誰?
    我們今天就來把他們其中的一個群體,即戰國七雄的武將,做一個大起底,看看他們之中有哪些人足以被視作明星之中的明星。齊國齊國史載的名將有田忌、孫臏、匡章等。前兩人因為"田忌賽馬"和《孫臏兵法》,至今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而匡章,他雖是孟子的學生,卻也是齊國的一名武將。
  • 戰國七雄之一魏
    戰國七雄之一。姬姓。 戰國初年,魏國曾是最強大的諸侯國。魏文侯先後任用其弟魏成子和翟璜、李悝為鋪佐,師事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儒者,並任用樂羊為將攻取中山。當時,吳起為西河郡守,西門豹為鄴縣令,屈侯鮒為傅。李悝在魏國變法,提出「盡地力之教」和「平糴法」,使經濟得以鞏固。其所撰《法經》是中國古代影響甚大的第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