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谷&適馬30mm f/1.4人像小試

2021-02-19 章大魚

     覺得自己一直是屬於幸運E那一類的,買到了最後兩個去銀杏谷的席位,更甚的是雙十一買的鏡頭竟然在啟程前往銀杏谷之前到了,可能是整個人都被新鏡頭的喜悅感籠罩著,以至於來回十小時,景區倆小時,穿著高跟鞋徒步6公裡,行程困苦,但一點兒沒覺得累。

這個季節是看銀杏最佳的時候,錯過周六得等一年,可惜時間有點短,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便得回去了,匆匆拍了幾張,幸運的是隨隊攝影師跟著我們,用起索尼微單來也是得心應手,也讓我對30mm f/1.4這個新寵有了更多理解。

PS:多圖,請儘量在Wi-Fi下享用:)

1、順光人像

30mm等效焦距大概是45mm,和人眼接近,之前用19mm的拍過人像,總覺得受限制,這款就方便多了,覺得調好光圈快門找好角度後可以隨意拍,半身和全身都能hold住。

2、逆光人像

第一次嘗試逆光,原來有種日式小清新的感覺,有些會有光斑,據說是遮光罩的原因,但我還是有點不明所以。

3、風景

用來拍風景也還不錯,遠山,村落,古樹,樹葉隨手拈來,以後那這個掃街更方便吧。

早在一周前,心裡萌發了想收個長焦鏡頭的強烈願望,糾結70-200mm F/4了好久,又諮詢了一幹大師,最後定下買30mm f/1.4,正好橙子帶了個佳能卡口的70-200mm,同光比下,單反的畫質更細膩些,微單色彩要濃鬱很多,輕便很多,能夠達到想要的效果,心裏面長焦的欲望也就消散了許多。
      兩邊佳能760D&70-200mm F4,中間索尼A6K+適馬30mm F1.4

PPS:以上碎點裙來自橙子,其他來自飛魚。

PPPS:來年要早點去,然後遇到陽光穿過銀杏林灑在大地上,遇到一個長發飄飄紅衣長袖女子,抱抱千年斑駁古樹,和它聊聊天,然後風一吹,聽著黃黃綠綠的葉子呼啦啦的響,看看它們片片風中飄蕩……時間太寶貴,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才好~

相關焦點

  • DxO公布適馬30mm f/1.4 DC DN C鏡頭測試結果
    DxO剛剛公布了適馬30mm f/1.4 DC DN C鏡頭的測試結果,並給予這款M4/3鏡頭24分的綜合得分。
  • 適馬30mm f1.4鏡頭一月使用體驗
    聽表弟的推薦,關注到適馬的30mm f1.4這隻頭,隨後也在B站上翻了一些用過的人的評測,覺得還不錯,接著發現某東剛好有有優惠,所以就毫不猶豫的剁入。到貨之後隨手拍了一下,覺得真的很不錯,這個價位能有如此表現,說實話我是有點小驚訝的,說白了就是超出了我的預期,所以會覺得比較值。
  • 天生一對:與適馬30mm f/1.4 DC DN C最般配的竟是索尼A6000
    這款30mm f/1.4 DC DN C鏡頭的焦距接近50mm,不僅可以利用光圈全開時的淺景深拍攝,也可以縮小光圈利用超焦距實現街頭隨拍和風光攝影。性價高。當然,要問這樣如此可人的鏡頭究竟與哪款相機更配呢?蜚聲國際DxOMark 公司經過綜合測評表示:適馬 30mm f/1.4 DN的最好歸宿是索尼A6000。畢竟索尼家族的APS-C傳感器能提供1.5x裁切係數。
  • 適馬(Sigma) 30mm F1.4 DC DN 體驗
    *圖片來自適馬官網我申請試用的是適馬30mm F1.4 DC DN | Contemporary ,這是一枚索尼E卡口的大光圈定焦鏡頭,隸屬於適馬的這枚鏡頭的等效焦距約50mm,最大光圈F1.4,支持自動對焦,把它裝在Darling的索尼a6000上用來拍貓最合適不過了。
  • E卡口副廠鏡頭適馬30mm F1.4 DC DN開箱
    終於到了重點,被硬紙皮包裹著滴適馬30mm f1.4 DC DN滴本體。  遮光罩特寫,標註了此為30mm f1.4 DC DN鏡頭專用罩,  鏡頭表面為金屬材質,區別於原廠鏡頭那光滑滴表面,30mm f1.4 dn表面有磨砂塗層,  握在手上分量十足,但不代表重哦。
  • 非常值得入手 無忌泡菜實測適馬30mm F1.4
    【導語】30mm F1.4 DC DN是適馬專為APS-C畫幅無反相機準備的大光圈標準鏡頭,發布後就引起了很多用戶的主意。
  • 適馬 Sigma 16mm F1.4 鏡頭開箱
    近期入了第二支適馬鏡頭16mm,帶一點廣角感屬於風景鏡頭,在家試拍了一下,還是很銳的,照片在最後。
  • 人像風景掃街定焦 適馬40mm F1.4售7099
    適馬40mm F1.4 DG HSM|Art鏡頭作為Art系列產品線的新成員,延續了高端電影鏡頭的設計理念,據宣稱在整個成像平面上都具有均勻且良好的成像特性。鏡頭採用12組16片的鏡組規格,包括3枚FLD螢石低色散鏡片和3枚SLD特殊低色散鏡片,並配備有多層鍍膜技術。
  • 近乎完美的人像頭 適馬85/1.4 Art評測
    這兩年,提到適馬鏡頭,大家往往會將其稱之為挑戰者,憑藉Art系列頂級鏡頭,已經贏得了廣大攝影玩家和專業用戶的信賴,作為Art系最新力作,適馬85mm F1.4 Art,是否依然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是否有資格挑戰昔日的皇者,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看看。
  • 適馬12-24mm f/4 Art PetaPixel試用
    這是適馬的第三支(代)12-24鏡頭,第一次貼上了Art標、擁有恆定光圈(之前是f/4.5-5.6)。拿到鏡頭的我注意到的第一點就是在12mm的時候鏡頭蓋和前組似乎有些衝突,在13-24mm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工程頭的緣故)。  這支鏡頭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佳能11-24mm f/4L、尼康14-24mm f2.8G、騰龍 15-30mm f/2.8。
  • 適馬 85mm F1.4 Art ——人像攝影的不二之選
    本次Dpreview共評選出12個單項獎,每個獎項均是從四個提名產品中選出,其中 適馬85mm F1.4 Art 榮獲「2016年度最佳定焦鏡頭」大獎。而今年上半年,這支適馬人像鏡頭還攬下「TIPA最佳單反定焦鏡頭」獎項。
  • 尼康Z14-30mmf/4測評——最好的廣角風光鏡頭?
    這就是NIKKOR Z14-30mmf/4存在的價值——小!它幾乎就和18-55mm或者24-85mm這樣的套頭一樣小。而且它的價格僅僅只1300刀,就和比它重兩倍的一些第三方鏡頭一樣。唯一的問題是,它的表現足夠優秀嗎?
  • 適馬 85mm F1.4 Art不止拍人像
    和我之前用適馬50mm F1.4 Art一樣,拍出的照片沒有華麗誇張的風格,倒是多了幾分寫實。Art系列鏡頭真的非常有系列特色。適馬85mm F1.8 Art最大的魅力之處就是不依賴高感,將黃昏之美自然表達出來!隔著窗戶拍室內的燈光,幾乎感覺不到色差,銳度也很優秀。
  • 就衝著這人像素質,我原諒了適馬105mm f/1.4的重量.
    ,因為同規格的鏡頭此前只有尼康曾發布過一支105mm f/1.4,而其他的105mm定焦鏡頭也只有蔡司和尼康出過f/2光圈的鏡頭。不過這次有點不同,適馬105mm F1.4 Art的包裝盒內,在鏡頭包旁邊還單獨放了一個白色的小盒子,裡面放了稍有的配件——兩個不同尺寸的肩帶,鏡頭保護環(用以替換腳架環),兩枚螺絲,L型螺絲刀(用以快裝板的調試)。
  • 體驗 | 適馬16mm f/1.4 + 索尼α6500 視頻樣片
    原作者Dale Roossien▲ 適馬前不久發布的16mm f1.4 contemporary E-Mount
  • 「利刃」般全能鏡頭 適馬28mm f/1.4 DG Art評測
    當然,除了在人文紀實方面,在人像/婚紗等題材裡28mm也有廣泛的應用,假如把28mm稱為全能焦段則一點都不為過。在去年的9月25日,德國photokina2018正式開展的前一天,適馬一口氣發布了5支新品鏡頭,包括其中一支Art系列的SIGMA 28mm F1.4 DG HSM Art。
  • 從適馬105mm F1.4,看中長焦人像大光圈鏡頭的設計挑戰
    以我手裡這顆適馬105mm F1.4 ART為例,它的光學設計如下:假設背景點光源物距Ub=20米,對焦於Ua=2米,N=F1.4全開,f=105mm,可得彌散圓尺寸C為3.55mm左右,物方對角線有0.85米左右,是半身人像的理想覆蓋範圍。
  • 當虛化大師遇上人像攝影 適馬105mm F1.4 Art使用體會
    適馬在 2018 年年初發布了一支105mm F1.4 Art 鏡頭,雖然是年中才上市發售,但是我早已在 3 月份的發布會上悄悄試過了這支鏡頭(偷笑),當時憑藉第一次試拍在相機屏幕上看到的驚豔的焦外表現,我便認定這支是一支真正的「終極」人像鏡頭。到了 9 月份,105mm F1.4 Art 的索尼E口終於上市了,上市的第一時間適馬便寄給我一支 E 卡口的樣頭,太好了!
  • 超乎你的想像——適馬85mm f/1.4 ART鏡頭測評
    它不僅比其他鏡頭更高、更寬,還使用了非常規的86mm濾鏡(只有B+W、保谷、適馬和部分公司生產這種尺寸的濾鏡)。適馬將用這款鏡頭來對抗尼康85mm f/1.4G和佳能85mm f/1.2L Ⅱ,甚至可能通過使用MC-11轉接環(佳能EF-索尼E),來與新的索尼FE 85mm f/1.4 GM較量一番(適馬已經開始為其他的Art鏡頭搭載這款轉接環)。
  • 體驗適馬50mm F1.4 Art 索尼口 人像攝影
    還記得當時我使用的適馬 35mm F1.4 Art 搭配佳能 5D2 ,第一次讓我感受到肉眼可見,遠超佳能原廠鏡頭(佳能一代 35mm F1.4L)的解析度。再到現在 FE 口適馬 50mm F1.4 Art 的出現,真的可以說是超越原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