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良是柯城區小南門城中村改造集體土地遺留問題徵遷專班成員。日前,記者走進他的辦公室,一眼就看到桌上擺放著的一張照片。這是他和一戶徵遷家庭的合影,大家站在即將拆除的老宅前,笑容滿面。
這張合影標誌著一個城中村「老大難」徵遷項目的圓滿結束。去年11月1日晚8時許,最後一戶徵遷戶在協議書上簽字,小南門村徵遷項目終於完成。
在姜雨良眼裡,小南門村曾經是個「小難門」。項目徵遷事關南湖文旅綜合體項目能否按時開工。徵遷自2008年啟動,涉及226戶村民,經多輪動遷後只剩下9戶,但這個數字幾年再未減少。
重點工程難以推進,專班機制適時啟動。他們中有經驗豐富的「老鄉鎮」,也有自然資源和規劃、市場監管、行政執法、公安等部門骨幹。
為了摸清徵遷戶情況,姜雨良和同事僅前期溝通就發了上千條微信。他還記得,走訪一戶徵遷戶時,對方看他年紀大,故意把時間拖晚,想讓姜雨良知難而退。沒想到姜雨良始終耐心解釋政策,還深夜帶對方到安置地塊現場查看。「就衝你這態度,我願意配合!」徵遷戶終於點頭。
市、區一體作戰,用心傾聽意見,落實關愛政策,維護徵遷戶權益……僅用40天,專班就啃下「硬骨頭」。
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浙江,對構建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的協同高效運轉機制孜孜以求。2017年,衢州試水專班工作制。2018年6月,市委發布「招賢令」,圍繞打造中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等15項重點攻堅任務,組建15個專班,短短4天內就有792人報名專班幹部。
當時的衢州,站上了屬於自己的強勁風口,高鐵新城、教育小鎮等建設如火如荼,數字經濟和美麗經濟兩大戰略性產業風生水起……歷史上最大的建設期隨之而來,智慧新城塔吊林立。
火熱的發展勢頭,對政府的機構設置和組織體系提出了新挑戰,亟須一種更專業、更靈活的機制高效推進重大項目。專班制應運而生。
目前,衢州市級專班分為重大改革創新、重大項目推進、重大專項工作、重大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四大類,都是難度大、時間緊或亟須創新突破,且單個部門難以完成的事項。
如同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專班匯聚精銳力量。衢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專班需求,市委及時從全市優秀幹部和年輕幹部人才庫裡匹配人選,並把專班幹部培訓納入幹部年度培訓計劃,提升專業能力。據統計,衢州市本級32個專班的幹部中,40歲以下的佔66%,三分之一以上具有專業技術職稱,三分之一以上有從事財政金融、項目建設、城市規劃等工作經歷。
杭衢鐵路,承載著當地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17年,這條「幸福路」上誕生了衢州市第一個項目工作專班。項目專班幹部先後赴北京和杭州100餘趟,召開70餘次審查會、論證會、研討會,對接各方專家260餘位,使杭衢鐵路成為全省鐵路項目中審查、審批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項目。
如今,高鐵新城一大批重大項目施工現場呈現一派火熱景象。體育中心3萬座的體育場主體鋼結構罩棚合攏,工人們正進行內部施工。體育館、遊泳館等也在加緊建設,體育公園雛形展露。
在快樂運動小鎮專班的辦公室牆上,記者看到極具未來感和藝術性的體育中心項目設計圖——體育建築被綠植全覆蓋,形如山丘連綿起伏,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將成為衢州市一處新地標。為此,體育、住建、社保等多部門的骨幹組成專班。
「從招投標到確定設計方案只用了4個月時間,這在過去無法想像。按照目前進度,今年7月,衢州人就能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品質運動樂園。」看著設計圖一點點變為現實,專班推進辦專職副主任曹峰欣喜又期待。
哪裡需要攻堅,哪裡就有專班。在專班推動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縣鄉一體、條抓塊統」試點等一批重大改革破題見效;四省邊際中心醫院、電子科大長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創成聯合國「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一批重大專項工作成效明顯,飲用水源地牛頭灣自然村整村搬遷、鬥潭危舊房整體改造等一批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成功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