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視角看搖滾,數學搖滾看世界

2020-12-23 小鹿角音樂評論

「那麼,數學搖滾究竟是怎樣的?」

文|思涵

編輯|木子

排版|思涵

設計|阿蒙

完成臺東 Taiwan PASIWALI Festival 的演出之後,大象體操公布了首波跨界計劃——將與莎士比亞妹妹們的劇團合作《物種大樂團》,10 月底在兩廳院戲劇院登場,並且除此之外,大象體操還會擔任現場演出樂團。

《物種大樂團》靈感來自於達爾文的原著《物種起源》:「延伸近代生態學的族群質性,從演員本身家族史,同時探索文化面向上的族群遷移,由個人、家族,到民族與政治上的戰爭、內鬥與衝突,交織成一部人類命運的推測之作。」

這是大象與體操官方媒體帳號對於他們此次跨界合作的介紹與解讀。

事實上,作為一隻數學搖滾樂隊,大象體操一直致力於與其他藝術類型的跨界,且數學搖滾本身的「數學屬性,也讓數學搖滾與其他元素的跨界變得十分有特點。

據官方介紹,《物種大樂團》這一作品亦延續了導演王嘉明一貫的元素,曾於去年在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公演。

而這次數學搖滾樂隊大象與體操的參與,或將帶給演出不一樣的觀感體驗。

那麼,數學搖滾究竟是怎樣的?

數學搖滾,在80年代於美國開始發展,歌曲常常在重複的旋律基礎上進行變換,多使用不規整的節拍,不規則的開始或停頓,不協調的和聲等等。因為樂曲節拍的計算和構思如數學一般複雜,所以被稱為「數學搖滾」或「數字搖滾」。

數學搖滾本身的「數學」部分安排,也是數學搖滾本身的精髓,而有關數學的部分則為很多樂隊的選題增添了亮點,我們希望能夠結合一些樂隊的選題,與大家討論「數學」為搖滾帶來的更多可能性。

數學搖滾與舞蹈

在這場跨界合作之前,大象體操就與現代舞團有過合作。在《頭,身體》中,大象體操邀請了兩位現代舞者,根據主題與樂隊在mv中進行了一次舞蹈與音樂的「對抗」。

作品分為兩部分,《頭》和《身體》是兩首被分開寫的歌曲,在最終的作品中被合併在一起。大象體操認為,頭和身體即是獨立的兩者,也互相聯繫著,作品希望能夠通過兩首歌的合併來探討頭與身體的關係。

在開頭55s之前部分是《頭》的部分,由bassline作為開頭,也代表了頭部作為身體的精神骨架,作為動機貫穿全局,引領接下來的身體動作的發展。

55s開始,加入了鼓和鋼琴,進入了《身體》部分,在這裡,舞蹈和戲劇元素也加入了進來。據作者說,舞蹈所表現的是身體和頭的對抗,而在音樂中,《身體》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也一定有《頭》的引領以及與《頭》的對抗。bassline貫穿全曲,則是《頭》的「領導」作用,而鋼琴部分時常出現的小二度和聲,以及bassline和鋼琴的旋律相對應的向反方向進行(bassline旋律常上行,鋼琴旋律常下行),則代表了身體與頭部所產生的對抗。

在《身體》部分出現時,鋼琴的聲音弱化了bassline的線性旋律,一定程度上消解了bass旋律的引領性,也讓二者有了平衡,而非一味的由「頭」引領身體。

在節奏的進行上,大象體操作為數學搖滾樂隊常用的頻繁不對稱的節拍,如曲子從9/8拍轉換至8/8拍,又轉到7/8拍,又回到8/8拍,最終轉回到9/8拍。

在出現不規則節拍時,兩個舞者也不斷展現出相互對抗的狀態,而在規則節拍出現時,兩個舞者則是統一的。數學搖滾的精妙和縝密讓大象體操與舞蹈的的跨界有了更易結合的部分,舞蹈像是對數學搖滾中「數學」的部分安排進行了可視化,用更具象戲劇化元素,以及人類最熟悉的身體律動為觀眾呈現了出來。

作品由不規則拍開始,又以不規則節拍結束,預示著頭與身體兩者的對抗與聯繫將會繼續,而在節拍的安排上也呈現出前後對稱的狀態,在這在筆者看來也是作品精巧而縝密之處。

節拍的相互拼湊,則讓頭與身體的對抗變得即和諧又處處充滿矛盾,呈現出兩個個體相互纏繞,卻又不斷冒出自己獨立的想法,卻在整體上卻歸為統一的奇妙場景,給聽者一種詭異又錯摸的感覺。

而這種特點,也正是數學搖滾中的精髓部分。

數學搖滾與數學

一般搖滾樂都以 4/4 拍作歌曲結構,而數學搖滾則頻繁使用不對稱節拍,如 7/8 拍, 11/8 拍, 13/8 拍,這些奇數的節拍讓歌曲變得不穩定,給歌曲增添了更多未知的可能性,給聽眾感覺縝密而豐富。

歌曲中還常常出現交錯換拍的情況,例如一小段 9/8 拍,轉換至 8/8 拍 ,再轉換至 7/8 拍。這一點前文大象體操的《頭,身體》中已有體現。

又例如, 不同的樂器使用不一樣的節拍,但最終每樣樂器在合起來之後又給人通順的聽感。

toe《Because I Hear You》

在TOE的這首曲子開頭,吉他以3/4拍的節拍出現,而其他隨後出現的節奏,則全部以4/4拍演奏,兩種不同的節拍,使得樂曲的節拍變為複合節拍,但聽感上卻依然是順暢的,這是因為,兩種節拍雖然不一樣,但根據最大公約數的原理,仍能在每12拍時,出現重拍重合。而在其他時刻,兩組樂器確實錯開的,給人以錯綜複雜的聽覺感受,卻依然可以跟著音樂向後進行。

數學搖滾與人工智慧

鬼否GriffO在2019年曾以探討人類進入AI女性新紀元的過程為題發行了一張概念專輯《通用計算NEO ENIAC》。

根據樂隊所說:「ENIAC是世界上第一個臺式計算機,我們現在處在人工智慧的初級階段,我覺得算是初代人工智慧普及的時期。用陰形定冠詞是因為這臺機器設定為女性,有三首中文歌詞的歌描述了機器視角,雖然不算太新的概念,但回歸歌曲和數搖結合還是挺有趣的。」

三首作品將人工智慧來到人類世界後從電子玩具,到學習技能,擁有感情的過程表現了出來。

1、《Siri Dance》

在這首歌中,樂隊將=表達了了人工智慧初次試圖理解人類的過程。

曲目開頭,吉他聲部快節奏的riff就將聽眾直接代入了充滿代碼的人工智慧世界。隨後人聲出現,主唱王易玄的聲音通過效果器的失真變化,化為AI,在觀眾耳邊唱著「Siri Wants To Dance With You」,將AI與人類的初次交流表現了出來,關於人類與AI,虛擬實境與情感的討論逐漸展開。

2、《拓麻歌子》

人工智慧初始化完成,曲目開啟了人工智慧與人類的交流時間。

前奏靈動的吉他給聽眾營造出濃烈的數碼感,而貝斯聲部是厚重的,穩定的運行著,構建出豐富的音樂層次。

主唱依舊充當著人工智慧的角色,將聽眾當成玩家,試圖作為AI戀人,佔據聽眾的情感。「你想要的我都有」既是作為AI戀人作給予人類的情感填補,也指代了當下虛擬實境佔據著人們的大部分精力和情感。

3、《你人》

最後,人工智慧程序開始出現問題,用戶失去戀人,AI戀人不再理智,一切都變得錯亂而荒謬。

前奏以一段由鍵盤不斷重複的旋律動機開始,像是不斷運轉的人工智慧,其他聲部正常運行著,卻不時的加入了一些被擠壓的噪聲,代表著人工智慧的失靈。而除了不斷重複的鍵盤,其他的樂器也開始有著細微的變化。

人聲出現,數碼感的聲音消解,主唱的聲音變得真實。「蝸牛長出牙齒」、「潮汐靜止」一切開始都錯亂而詭異,音樂在現實與虛擬中不斷交替,人工智慧開始有了情感,理智因此錯亂。

貝斯和吉他都活躍了起來,音色也有了變化,不似前奏時的穩定,不斷由噪聲的加入,最終人聲與所有樂器將曲目推向高潮,「心醉紙迷、無與倫比「,像是人工智慧突破理智走向感情,而最後,吉他微弱的兩聲波動也預示著人工智慧面臨著崩壞的結局。

數學搖滾所塑造的豐富的聽覺層次和感受也在不斷給予觀眾不同的角度去聆聽音樂,而數搖中很多巧思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靈感,我們總是從音樂的視角去觀察曲目的選題,而數搖卻可以幫助我們從數學的視角觀察音樂,也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數學搖滾?玩數學搖滾的同學們數學真的好嗎?
    因為華語獨立音樂界屈指可數的數學搖滾團體大象體操,居然停擺了652天。幸好,他們帶著全新EP《工作》再度歸來。2016年12月30日 深圳 B102016年12月31日 廣州 飛livehouse2017年1月1日   杭州 MAO Livehouse2017年1月2日   上海 MAO Livehouse2017年1月3日   北京 愚公移山 Tips:數學搖滾
  • 是不是數學不好都不能聽數學搖滾
    這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叫「數學搖滾」的詞,瞬間好奇心被勾起。    我聽過「硬搖」「後搖」「民謠」「金屬」「朋克」……還沒聽過「數學搖滾」這個詞,而且「數學搖滾」這幾個字一看就顯得很有文化逼格很高的樣子,以後跟人裝逼的時候,要是被問起,  「誒?
  • 朋友,你聽過數學搖滾嗎?
    先來解釋一下啥是數學搖滾:數學搖滾(Math-rock)(或稱"數字搖滾")是一種實驗性的搖滾風格,80年代後期萌芽於美國。數學搖滾曲風大多混合噪音搖滾、後搖滾、前衛搖滾、簡約音樂、電子音樂等。它的一個特點是編曲複雜,經常使用不規則停頓或開始、不自然節拍結構、稜形旋律、對位法、延伸和弦、不協調和弦、非典型和弦進行。
  • 數學搖滾真的越來越火了嗎
    *Fecking bahamas統計的數搖地圖在剛喜歡數學搖滾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一直對2014年沒能去看toe以及大象體操倍感遺憾
  • 數學可以搖滾?! 「大象」重啟「體操」
    因為華語獨立音樂界屈指可數的數學搖滾團體大象體操,居然停擺了652天。幸好,他們帶著全新EP《工作》再度歸來。大象體操來自臺灣高雄,成立於2012年,兄妹張凱翔、張凱婷,加上鼓手塗嘉操起吉他、貝司、鼓這三大件,組成了大象體操。作為一個初出茅廬、風格小眾、還以貝斯作為主領樂器的學生樂隊,他們在大陸卻已經深得人心。
  • 數學搖滾——不確定之神締造的音樂
    如果你是後一種人,那麼你一定要聽聽數學搖滾,許多樂隊在專輯與專輯之間有很大的轉變,而數學搖滾在歌曲行進間就能讓你感受到這種由突然的改變而帶來的強烈的感官刺激,完美地以音樂的形式詮釋了莊子的「解衣般礴」。       數學搖滾的「數學」到底是怎麼來的,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其實這只是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位美國樂手拿來調侃的詞而已。
  • 《我是演說家》丘索維金娜 黃子佼「數學搖滾」
    同時,導師魯豫、黃子佼帶領的新老「演說家」也展開了新一輪的舌戰Battle:數學痴迷者遊斯彬講述數學的魅力;史丹福大學學霸鄒昊訴說人工智慧抗癌路;中國海洋石油守護神楚金勇揭秘深海蛙人的水下作業詳情。本期節目精彩絕倫,不容錯過!丘索維金娜講述自己七次奧運經歷,45歲將再戰東京奧運會丘索維金娜是世界體操屆永恆的傳奇。
  • 數學搖滾的歷史(一):Black Flag之類的朋克是數搖的起源?
    數學搖滾融合朋克和Hardcore的Riff,以及20世紀70年代的前衛搖滾的不對稱韻律——我們呈現給你們的數搖歷史將顯示出這些融合。在Theo Cateforis的論文《另類如何演變為前衛:數學搖滾的奇怪案例》中數學搖滾被定義為「沒有穩定的節拍」。
  • 日本數學搖滾新銳LITE中國巡演開啟 訂票安排
    2016年4月,New Noise特別呈現-來自日本的數學搖滾新銳LITE的五城巡演!!LITE的音樂充滿天馬行空般的音樂構想,富有爆發力。  前衛而唯美,明亮而憂鬱,這就是——LITE !值得一提的是,LITE還曾與TORTOISE樂隊主腦John McEntire合作發行過專輯,是繼TOE之後最令人矚目的日係數字搖滾新銳樂隊之一。
  • 豆瓣音樂當玩團變成「工作」:臺灣數學搖滾新銳大象體操專訪
    數學搖滾在國內規模不大的樂迷群體的規模在近些年似乎有了一些擴張,但對於許多人來說,math rock 仍是一個陌生、有些奇怪、甚至帶有一點玩笑意味的名字。「富有旋律感的貝斯在樂隊中的主導,也許是大象體操作為一支數學搖滾樂隊最為與眾不同之處,樂隊的名字也正來源於此:「大象」象徵貝斯,「體操」象徵精巧複雜的律動。2015年,在完成多方好評的首張專輯《角度》的亞洲巡演之後,兩位團員先後入伍服役,大象體操暫時休團,凱婷同臺灣幾個樂隊的成員另組支線項目小福氣。
  • 這10張專輯定義了「數學搖滾」
    正如衍生於朋克搖滾的No-wave將朋克的革命反叛引至無調、無旋律甚至反音樂性的顛覆境地,脫胎於硬核的Math-rock雖保留了硬核的精華要素,
  • 搖滾中的小清新你了解嗎?
    作為一個搖滾樂的小白,順便了解了搖滾樂的一個分支——數學搖滾。玩搖滾還能學數學?難道玩數學搖滾的人都是數學高材生嗎?Toe樂隊,左至右: Bass山根さとし Guitar其實數學搖滾並不是數學尖子生才能玩的搖滾,但是數學搖滾對鼓手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還有的家長看到市場上新加坡數學火,也給孩子買回家學習,可是孩子卻說看都看不懂!要知道新加坡數學針對的最低年齡段都是小學生,甚至有的小學生因為缺乏早期數學概念和英語詞彙的積累,也不能看懂。一來二去,學習數學的熱情遭受打擊!今天文脈要給大家推薦一套數學漫畫讀本,解決家長各種痛點。
  • 不得不看的「數學」電影
    數學在哪裡?數學不僅存在於教材、論文、考試、經濟中,也置身於光怪陸離的電影情節中。換個角度看過去,數學一改冰冷、麻木、枯燥的面孔,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故事講述者。下面推薦一些與數學有關的電影,大家有興趣看看。也期待各位博友進一步補充一些類似主題的電影,謝謝!1.
  • 看這些電影能讓孩子愛上數學
    豆瓣評分:8.9網友雨宮螢:適合給10歲左右的小朋友看,用來激發探究數學世界的興趣。終極密碼(The Code)揭開事物背後的數字規律,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數字的抽象世界!這部同樣來自BBC的紀錄片共有3集,分別從「數字、形狀、預測」三個方向探尋隱藏在宗教、建築、藝術、生物等大自然和人類生活中的終極密碼——數學。數字間有著令人迷惑的奇妙的聯繫,只有通過這些密碼我們才能了解掌控著整個宇宙的法則,從而揭開這個世界的真相。
  • 話梅鹿與搖滾的更多可能性
    記得在前年我在分享過一份後搖專輯榜單,因為那份榜單裡包括了兩張我很喜歡的中文專輯——惘聞的《看不見的城市》和話梅鹿的《化學》。
  • 深圳讀書月·搖滾之夜:你要如何,搖滾就如何!
    郭小寒作為樂評人的生活也經歷了許多波折,但是,在她看來,為了熱愛的東西去付出是值得的,和搖滾樂相伴的青春提供的是看待世界的方法、豐富的人生閱歷、眼界的寬闊和能量的累計……。經過了多年的經驗累積,她出版了這本講述中國搖滾文化故事的《生而搖滾》。從「紅磡」之後到《樂夏》之前,中國的搖滾樂究竟發生了哪些流變,這正是這本書試圖回答的問題。
  • 慧眼看世界 巧手繪數學!2020龍泉數學節開幕啦
    坊子區龍泉實驗小學2020數學節以「好玩、富有挑戰性」的活動為主,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有趣的數學活動,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領略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為同學們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搭建了「舞臺」。我是小小創造家一年級的小同學們用七巧板,發揮自己的想像、動手動腦拼出多彩世界。
  • 數學世界的亞歷山大:希爾伯特
    他變得勤奮好學,成績便突飛猛進,包括德語、拉丁語、希臘語、神學和物理學在內的幾乎所有課程都是優秀,數學更是獲得了「超」的評價。希爾伯特後來有說過:數學最合我胃口,因為它容易、不費力,數學用不著死記硬背,總是能自己重新推導出結果。超厲害
  • 換個角度看世界!用代碼了解數學符號
    達文西說:「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與代碼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似乎任何熱衷於機器學習、數據科學的人都相信,總有一天,他們將研究透徹python庫,暢享裡面的數學知識。大量論文集將展現在你面前,詳細說明其原理。對核心數學的理解越深入,你就越可能獲得靈感,創造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