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侯耀華在1992年《編輯部的故事》中一句看似調侃的玩笑話,讓廣大國民開始認真思考「錢」的重要性。
近30年後,這句「老話」歷久彌新,仍然散發出其刻薄卻睿智的光芒!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西部某知名軍隊賓館舉行,這次會議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關鍵時間節點,其特殊意義不言而喻!
從政策的具體部署來看,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包含軍.費)、化解解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仍然是財力保障的重點。
通過學習理解,結合當前形勢和歷年政策,小編有以下幾點思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僅供參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國防和軍隊建設是經濟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本支撐,沒有國防的強大,就沒有經濟的強勢。
2、再窮不能窮軍隊,再緊也要漲工資。歷史上軍隊幾次大幅漲工資,都是在國家經濟遇到重大問題、相對困難的時候,依然如期兌付,即使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特殊時期,依然沒有阻擋軍隊如期「漲工資」,由此推測這次的漲工資,雖然受疫情有所影響,依然會「如期而至」,該漲仍漲,該補仍舊補。
3、官兵期盼的漲工資,其官方稱謂為「工資結構調整」。在漲工資總額的同時,增加基本工資比例,優化工資組成結構,優待艱苦偏遠、特殊崗位、高寒高熱、深山洞庫、北極南沙等特殊地區、有特殊專業、特殊技能、特殊貢獻的特殊軍人,給予特殊的工資津貼補貼的多層關照。
在普惠的前提下,突出重點,體現「付出和回報成正比、多勞多得」的最樸素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4、漲工資是肯定的,仍然將進一步優化工資結構。估計仍然是以津貼補貼為主,或將進一步拉大現役和退役的工資差距(參照地方在職公務員和退休工資的比例關係),特別是避免極少數地區,退役同職級軍官賦閒的比現役在崗的收入還稍高的「倒掛」現象。
5、從一類到六類艱苦邊遠地區的戰友,將「複式」享受改革的紅利,在役時高工資,退役後高待遇。
6、改革的紅利持續發酵中,相信未來越來越好,服役時間越長,待遇越好,在役時貢獻越大,回報越多,退役後享受的優待越廣!
現役官兵,未來可期!不接受反駁!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只供內部交流,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