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遊戲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切莫孩子做什麼都給好處

2020-12-25 叫叫學院

遊戲誤導人生,但是玩好遊戲也能教育好孩子,遊戲不分好壞,只有利用妥當,才能帶給孩子利益最大化。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叫叫學院快樂課堂中就是引導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趣味教學、邊做遊戲邊學習,成為教育界一枝獨秀!

學業是每一個孩子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遊戲作為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成為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

先學再玩,還是先玩再學?

像這樣的場景父母們,應該很熟悉:

家長:你趕緊做作業吧,做完在玩

孩子:我在玩一會,打最後一局,我就寫作業

家長:快點聽話,去寫作業

孩子:你先讓我打遊戲,我就會做了

家長:趕緊去寫作業,不要廢話了……

孩子的學習習慣從小就沒有養成,長大了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了能聽家長話嗎?趁孩子還小,主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即使孩子愛玩遊戲那也是天性。何不趁此機會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呢!

@講條件未必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方式

講條件是我們家長的慣例,「你去給我買袋鹽,跑腿費兩塊;你去幫媽媽刷碗,一次五塊……」後來孩子越來越大,父母讓孩子做一件事情,孩子張口就是「錢」。有這樣一部電視劇,講述的就是孩子做一件事父母就給錢,雖然孩子被培養得很有出息,但是孩子眼中只有錢。有一天父母年老了幹不動了,希望孩子回來陪陪父母,結果孩子張口就問給多少錢買自己的這一天時間。

講條件的壞處

其實給孩子養成習慣很簡單,但是權衡利弊,有些習慣切莫養成,避免影響孩子的一生。

@ 引導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

孩子是一張白紙,年齡太小上輔導班怕是也沒有什麼用處,又學不到知識還浪費金錢。家長要明白一個問題,啟蒙教育不是看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孩子還小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日後自覺學習。

睡前故事

案例:王女士每天都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從孩子2歲的時候開始的,目前孩子4歲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比同齡人要利索,孩子的詞彙量也特別的大,這一點明顯能感覺出來,而且說話還有大人的模樣,特別的招人待見。

@ 在遊戲中學習

幼兒教育就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這裡的遊戲不是讓孩子去打遊戲,而是跟著老師的思路做遊戲。做遊戲是培養幼兒學習的新方法,畢竟孩子不能像大孩子一樣在教室坐一節課,所以要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是父母在家教孩子教不了的內容。

做遊戲學習

眾多的在線教育種類中,叫叫學院的閱讀課可謂是首屈一指的以孩子為中心,一切都是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做遊戲的過程中培養閱讀能力和自信心。

相關焦點

  • 吼聲教育和低聲教育,對孩子都有什麼影響?娃可能是兩種不同人生
    成年人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低聲教育」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低聲教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平穩情緒低聲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加理性,情緒的激動也會更平穩,很多孩子在叛逆期會有牴觸和叛逆的心理,低聲放鬆孩子的心理防線,因此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更容易。有些家長認為與孩子溝通有困難,不管自己說什麼,孩子都聽不見,持懷疑態度,這就是孩子心理防線太強的原因。
  • 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失,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說起帶孩子,人們腦子裡的馬上浮現出來的應該都是媽媽帶孩子的場景。確實是,在我國帶孩子、教育孩子好像一直都是媽媽在做的事情,大部分爸爸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付出都是沒有媽媽多的。究其根本還是父親認識不到自己的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覺得自己是否參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影響,男人就應該把重心放到事業上。還有就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深深的刻在父親的腦子裡,覺得打理家長裡短就是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應盡的責任義務,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雖然打罵教育對於父母來說省時省力,但是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真的有好處嗎?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曾表示,打罵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創傷,並導致孩子出現愛無能。並且總是打罵孩子,也能體現出家長的無能。案例:信奉打罵教育的家長,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Baby談想給孩子做榜樣,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真的要重視
    ,「因為過去還是一個小女孩,什麼工作都願意嘗試一下,成為母親後,變成保護者身份,希望孩子長大不會給人指著說你媽媽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成。」孩子原生家庭,會對他造成了深刻的影響,甚至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大到價值觀,小到生活細節,也都折射出爸媽的影子。如果母親的教育存在偏差,或多或少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 以為對孩子好,卻是在「毀」孩子,這6點很多家長都在做
    但每個孩子都是有獨立思維的個體,父母更需要做的是領導孩子做正確的選擇,而不是幫助他們或者逼迫他們做選擇,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甚至會越來越沒有主見。 很多家長在拿別人孩子對比時,有時候可能是想激勵孩子,有時候可能是習慣性教育。 但對孩子來說,這確實很傷他們的自尊心,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做什麼都得不到肯定,心裡的叛逆情緒會更重或者更加自暴自棄。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年僅25歲韓星崔雪莉去世:網絡輿論對孩子網絡教育有多大影響?
    最近網絡出現大量類似的詞語「抵制私生」、「網絡冷暴力」等,明星的一言一行都逃不過大眾的眼光,因為有大量專門的跟蹤報導。網絡成為他們的宣傳途徑。可想而知,這樣的網絡環境又對現在的孩童教育有什麼影響?現在孩童上網的年齡偏小化,小孩的網絡教育成為許多家長憂心的事情。02據數據顯示: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 顯示,截止2017年,中國網民總數達7.72億,其中10歲以下網民佔全體網民的3.3%,超過2500萬。孩子接觸網絡的年齡越來越趨於低齡化,在尚未成熟的階段,網絡輿論對孩子的成長意識有很大的影響。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由於離異家庭環境所影響,許多孩子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缺少父母雙方的關愛,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他們缺少關愛,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做出異於常人的行為,所以現在「問題少年」也日漸增多,而其中離異家庭的孩子所佔比例遠遠高於普通家庭。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 全國只有6%的孩子考上一本,父母的性格對孩子命運有什麼影響?
    魚缸法則,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一隻生活在魚缸裡的金魚一年時間也長不了一寸,然而放進池塘裡,不到三個月就長三寸長,這句話可以用到教育中,不僅形象又很貼切,捆住手腳的孩子,是沒有真未來的,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她怕孩子被嘲笑:你媽媽什麼都不行!做這一舉動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希望孩子長大不會給人指著說你媽媽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成。」2.父母的言行比教育方式更重要!為了不讓孩子被別人嘲笑,主動去提升自己的演技,有這樣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在孩子早期的發育過程中,聽覺系統和視覺系統的發育,往往是優於其他感官的。作為父母,每天陪在孩子身邊,自身的行為不僅會對孩子的心理和大腦產生影響,而且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自控力等。
  • 睡前父母常對孩子做兩件事,孩子不僅情商高,一天比一天聰明
    也是因為有了這個意識,我非常重視睡前的親子時光,尤其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每天相處的時間本來就短,睡前時光彌足珍貴!但很可惜很多家長沒意識到,睡前不是自己刷手機,給孩子玩paid,就想圖個片刻安寧!但希望,前文提到的人生表格能給你一些啟發。建議從今天開始睡前父母常對孩子做兩件事,孩子不僅情商高,一天比一天聰明!最重要的是,這是屬於你們共同擁有的時光!
  • 千萬不要做這四種爸爸,太傷孩子心了,教你做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管教,很多家庭都是媽媽來管教孩子,爸爸通常做甩手掌柜,其實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很大的。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回來,爸爸們一定不要錯過了孩子的教育。孩子難管是很多家長聚在一起常說的一句話,但其實有很多時候自己的行為在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傷了孩子的心。爸爸在孩子的心中的是嚴肅的形象,爸爸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嚴厲的,孩子容易跟父親之間產生距離感。生活中千萬不要做下面這四種爸爸,很容易傷孩子的心。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專家反對: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大腦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不是打就是大聲吼罵,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在毀滅一個孩子。平常不要養成隨意地吼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比你想像的更為嚴重:1、大吼大叫會毀掉孩子的大腦: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攻擊性以及焦慮感,如果長期對一個孩子進行吼叫,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傷害都很大,並且有可能造成後期無法彌補的心理陰影。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都在想如何能吃好穿暖,長大後想著該如何教育。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謂是煞費苦心,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媽媽們逐漸分為了兩大派: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
  • 愛比較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好嗎?可能會反而抹殺了孩子的優勢
    現在的家長確實非常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做比較,尤其是自己的孩子優秀了,恨不得拿個大喇叭讓天下皆知。但其實愛比較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早就落了下乘,比較只能夠滿足父母的虛榮心,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半點益處的。
  • 讓孩子做家務有哪些好處?首當其衝這5條,寶媽們看過來
    不得不說,現在大城市裡溺愛孩子的現象是越來越普遍了,前幾天在公園還碰到一對老夫妻,那對孩子真是百依百順,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這別說是讓幫著做家務了,估計飯都要餵到嘴裡。但是,其實隨著家庭教育觀念的改變,大多數的父母反而不會贊同老一輩的這種行為,畢竟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好處多多,不過這些好處中,最後一個寶媽們可能就不同意了。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家長不進行幹預對孩子影響深遠,要重視
    因此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無論孩子做什麼,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做到最好,同時也會給孩子施加許多壓力,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做家長的對孩子要求比較高,是一件能夠被理解的事情。但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過分地對孩子提要求,那麼就有可能會讓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
  • 孩子患有抽動症,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甚至有些家長帶孩子就醫都會擔心就醫是否影響孩子…… 另外,有一種情況,即便孩子確診有抽動症,但是對孩子的學習、活動等沒有太大影響,醫生也不建議藥物治療,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放任不管嗎?好像做不到;要管嘛,都說不要總是給壓力,要放鬆,那麼怎樣給予心理支持和幹預呢?
  • 媽媽對孩子性格影響很大,這3種不恰當行為,在管教孩子時要避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父母是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孩子小的時候通過模仿來形成自己的對事物的定義,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格局素養,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未來發展,尤其是母親,因為在我們中國的家庭裡,從小教養孩子的主角,以及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大多數都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