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劉坤: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

2021-02-22 苗多多生態



劉坤:湖南羲之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長、湖南苗多多品牌策劃負責人、湖南上匠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微信號:18975115555

劉坤:」我想一個典型的公司並不會做出像《羲之文化》以及《羲之拍賣》這樣的內容,所以許多人都覺得我是一個有點奇怪的老闆。」確實如此,作為一個公司的決策人,我始終站在前面向客戶介紹產品,甚至不惜惡搞自己。

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劉坤能在玩家中名氣斐然與他的親和力非常有關。他在社交圈與朋友圈與大家的互動以及聊天、談話,也讓大家看到了許多公司發展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也在圈內獲得了好人緣。「我覺得做這些對我和對公司來說,意義非常大。而且我也會繼續用這種方式,必須、只能這樣做下去。此外,我還在尋找更不尋常的我能做到的方式。」

劉坤會每次都有所創新,一會兒變成多邊形人,一會沉著、冷靜思考。


二、深愛書法

他深愛書畫。我雖然是個門外漢,但依據我研究古玩七年多的經驗,收藏名家字畫歷來講究真、精、新。真即名家字畫之真跡。精是指作品畫得很精湛,為名家之精品。而新人們往往理解為字畫的品相好。以我之見,字畫的新所包含的意思決不僅僅是品相問題,還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理解。有的藏家直接從畫家手裡購得畫後,一直深藏家中,秘不示人,既沒有出版過,也沒有在外展出過,只局限於自己欣賞,一旦哪一天想兌現拋出,對市場而言,這件字畫也屬於「新」,因為市場上這件字畫從沒有露過面。又如,有的畫家是專畫山水,但偶爾興致來了,畫了一幅人物畫,那麼,對這位山水畫家來說,這件人物題材作品很稀罕,也可以理解為「新」。 「新」字並非專指字畫品相,它包含的內容很多,只要在市場上罕見,都可以理解為「新」,既可以是保管方面新,也可以作品題材方面新。既可以創作手法方面的新,也可以創作形制方面的新。


劉坤說:「其實我覺得每個時代都有它特有的風格,而每種風格都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必定也會有其消極的因素。只不過這些是客觀傳統和歷史的銜接和交替著編織和積累起來的,作為歷史的旁觀者,我們無從言說。就我手中幾幅漢代作品而言,它表現了當時那個時代人文精神與主體意識的覺醒,是歷史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其中一種消極避世的情緒,當然這只是從思想方面來說的,就書法藝術,他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只是有些東西還是有待於以後的時代的書家不斷地開發、完善與成熟化,後代所謂的「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等都是體現」。

劉坤現在所創辦的「微拍團」讓名家字畫走入千家萬戶,是用微拍堂進行無底價拍賣的方式讓大家撿漏,這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深得了大家的喜愛與熱烈擁護。他會繼續努力的!

三、深愛茶道

他深愛茶道。我認為男人比女人更不在乎苦的味道,當然也不像女人那樣更希望喝到甜味的飲料。 與劉坤相識多年,總是看到他一個人坐在案頭,泡上一壺喜愛的普洱,坐上四五個小時。據報導:易睏倦、愛熬夜、喝酒、抽菸等等,都會引起男人喝茶的念頭。同時,從眾心理,使得男人喝茶的習慣得以更大地發揚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

當我問及到為什麼這麼愛喝茶時,劉坤說:「在同年齡的這輩人當中,也許我算是比較會喝茶的,不過也談不上就能品茶,不過我想對於茶的喜歡不等於就要喝多少錢的茶,家裡的茶從幾十塊到上千塊的茶,基本上我都能試出一點好壞出來,每種茶都有自己的特色,喜歡茶是從好幾年開始,小時候我是很討厭喝茶的,不知道大人們為什麼整天喝那些苦水,不過到了後來,我就慢慢喜歡上了喝茶,那時候主要是要面對工作上的壓力,晚上一般思考問題比較晚,所以為了提神,晚上的時候就喝點茶,慢慢的我就喜歡了茶,和茶結上了不解之緣」。

「現在面對工作上的各種處境,我想現在我喜歡茶是喜歡那種心境,面對外面喧譁的都市,一個人點上一根香菸,泡上一壺好茶,這何嘗就不是一種享受,我想這就是對於人生的一種態度,從苦到甘,其實人生也就是這樣的一個軌跡。在喧譁中找到一點安靜,品著茶的清醇,以及由此而來的茶的心境。讓人的心境平靜到了極至美到了極至忘我到了極至。」劉坤接著說道。

我也明白這是一種風氣形的,很簡單,有時客戶或者朋友來了,一聊就是三四個小時,你說喝水的話得喝多少?第二,可以借著泡茶時間整理思路,調整狀態。三,喝茶有時聊茶找到共同語言。四,喝茶聚在一起,說話沒有拘束感,有利於調節氛圍。五,喝茶可以清腸胃……反正好處多。

四、深愛公益

他深愛公益。我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更有價值,所以努力地做著一些其他人現在還未必願意嘗試的事情而已。

做公益,不是單純的捐款捐物,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很多人做公益都是一時好玩,不能夠堅持,進入微聯社以來,我發現了很多熱愛公益的朋友,從陌生到熟悉,到現在的形影不離,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有著一份向善的心,只想盡一點綿薄之力,幫助和影響一些人。雖然覺得做公益很難,但我們更需放開思路,捐款捐物是做公益做慈善,但言傳身教,節約用水用電也是做公益。只要你在平時,多做有心人,看到垃圾撿起來遞到垃圾桶,隨手關掉多亮著的燈公益,就是這麼簡單! 公益由「我為人人」變成了「人人為我」!公民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便是在政府之外,個人、團體、企業、宗教人人都在添磚加瓦,這才能分散社會問題的風險。我們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稍微做一點點為公共利益的事情,而這一點點乘以14億,就會讓善的力量變得可觀,讓我們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我非常贊同隨手做公益:事情小,加起來就有很大的力量。隨手做一點,那就會讓別人也是自己的生活的環境,稍微好一點。


「哪怕只是為了自己,公益,多少做一點」!我經常聽到劉坤說著這麼一句話。

五、深愛園林

身為湖南人、益陽人,我從小就生活在苗區,對於園林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伴隨著這些事物,以至於我成立了湖南上匠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只要置身其中就不自覺地能產生出一種與周圍環境很和諧的共鳴。就像是我們看一幅西方的油畫,雖然也很美,但是不如我們去看一幅國畫感覺上更加自然。一切生物的繁衍,都離不開性慾和食慾,至於安全感等等是更高一個層次的需求了。所以,古人類必然產生對樹木和山水的依賴,由依賴發展成喜愛,一代代遺傳下去,直至今天。雖然現代人離開森林、離開山泉,一點都不會影響生活的質量,但是那種對樹木花草、對山水瀑布的喜愛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遺傳下來了。這種愛是天生就長在骨頭裡的,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

所以,我深愛園林,他本身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大部分都有著非常美麗的姿態,不僅是植物愛好者非常喜歡,而且不少老百姓也非常喜歡。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每年都有無以計數的綠化工程建設項目啟動,所需要的樹木數量也是非常大。

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他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對於幾千年來維繫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才能在經濟全球化導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劉坤認為只有歷史辯證地正視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保護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重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採用不同的媒介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重構中國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民心,並且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最重要的兩個途徑是:學校教育和媒介傳播。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在揚棄了落後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國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進文化後,將在中國、在全世界顯出勃勃生機。中國「禮義仁智信」的做人原則,教化為本、以德為先的政治策略,飽含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風俗民情,孕育中國悠久歷史的名山大川,將成為中國先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七、總結

從劉坤那句「我要讓名家字畫走入千家萬戶」的口號,讓我認識了他,記住了他,曾經的一幕幕記憶猶新:從我們相識,到微聯社一起做公益,到在苗多多一起創業,我負責線上運營,他負責桂花單品運營以及苗多多品牌和苗多多雜誌的策劃人之一...那一段我們共同走過的日子,我們真的應該感謝生活,才會懂得生活的意義。因為它賜給了我們這麼多磨難,而人往往是在經歷了痛苦之後才會變得成熟,才會懂得珍惜。這一段時間我總是莫名其妙地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之中, 經過這段時間我們在一起的共同創業,我們的團隊已經形成了共同的價值,並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場認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但如果脫離了團隊,我們的價值就會變小。每個人對財富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有的股東選擇了要錢,有的股東選擇了要人。如果我們中間有人志存高遠,我建議你現在就要經營你的人脈,而你身邊的同事無疑是最便捷的資源。對同事多一點包容,多一些合理化建議,多一些幫助,這是我們需要的。

苗多多簡介


苗多多是國內首家移動網際網路苗木單品交易服務平臺。作為迅速崛起的行業新生力量,苗多多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工具,為開發商、園林公司、苗圃經營者搭建了一個高效的、可信賴的S2T單品苗木交易服務平臺,是一家堅持真苗源、真服務、真交易平臺戰略的苗木電商。

苗多多從香樟起步,致力於提升社會效率,節約消費成本,壓榨不當利潤,構建綠色、節能、高效的大生態環境。

如需要發布苗木求購信息請聯繫


【苗多多-微信號】miaoduoduo789

【苗多多-聯繫方式】15385860802

香樟種植大戶請聯繫

【苗多多-趙光輝】18684643789

相關焦點

  • 【張瑋珊】文化自信與中華復興── 認識中國、認識臺灣、認識自己
    不過很顯然這樣的基礎在當前不管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社會,都面臨重重的危機及挑戰。這次受邀參與12月17至19日於廈門舉行的「第四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中華文化傳承與當代青年擔當」盛會,其主軸設定在三大背景下──全球化浪潮、新媒體時代及兩岸新形勢──中華文化傳承發展面臨的挑戰,以下為我對這一主題的看法。
  • 做一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火種尚
    做一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火種尚 發布時間: 2020-07-22 08:21:50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尚東平   我們對人生的認識,都是從讀童話開始的。
  • 海之聲新年演出季:助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
    傳統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與人文價值,同時也是了解歷史,傳承精神的重要載體。民樂、京劇、相聲等傳統文化節目精彩紛呈,深受觀眾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隨之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關注。由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年第十屆「海之聲」新年演出季用一場場經典節目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次傳統文化的洗禮,助力傳統文化傳承和新生。
  • 舜緣文化全新改版,引領傳統文化文藝復興!
    舜緣好物舜緣好物以【匠心傳承好物】為理念,結合【弘揚傳統文化】為核心;直致力於實現傳統文化向當前人性化,現代化的回歸。陸續推出以紅木文、茶文化、紫砂文化及國畫書法為理念的傳統文化產品。將其傳承弘揚,全心全意打造傳話傳統文化民俗好物,為人們帶來雅俗共賞的好運生活。
  • 【傳承新聞】中國傳統文化暨陳府裔兒彌月典禮!
    素食,隨著全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以及自我保護的健康需求而逐漸走進人們視野;特別是溫室效應、氣候惡化、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環境可否持續、糧食危機、疫病流行等自然的與人為的災害頻頻出現,促使整個人類進入了自我反思和自我認識的階段
  • 【中國網絡小說傳統文化傳承榜】《龍蛇演義》中的精神與傳統
    這部書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術技擊融入其中,既是一種創舉,也代表了一種傳承。創舉,是因為它開創了網絡小說中的「國術流」;傳承,是因為它繼承了傳統國術技擊與文藝作品相結合的一脈創作傳統。 這裡要注意「國術技擊」四個字。它實際上可以拆成兩部分:國術、技擊。
  • 端午節之際,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之際,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馬上就要到端午節,吃粽子了!這幾天又突然有人提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詞,為什麼我們國家要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遺工作呢?其實在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韓國的端午祭申遺事件!
  • 甘晨力:中國傳統節日傳承厚重中華文化底蘊
    近日,伴隨冬意而來的還有日漸濃厚的西方節日,聖誕節的歡樂氣氛,我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已經開始為之雀躍。新慧集團(New Wisdom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甘晨力先生寄語年輕一輩,在現今中西節日文化合璧的潮流下,忙著歡度「洋節」的同時也不要遺忘中國傳統節日,以及背後的文化意義。
  • 把中國傳統故事講給世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出版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合唱指揮家郭文德:為民族音樂謳歌 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行
    他們以傳承冀東優秀文化為己任,十餘年中獲得數十個「演唱、作品、指揮」金獎,為冀東民歌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指揮郭文德的帶領下,紅玫瑰女子合唱團蜚聲海內外,將極富魅力的冀東民歌唱響祖國的大江南北,成為了唐山市文化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指揮郭文德的名字也隨著合唱團的聲音享譽中外舞臺。
  • 《傳承者》:傳承的是傳統,更是文化自信
    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納蘭驚夢當人們處於崇尚創新的熱潮之中時,對於傳統的傳承則應該是對於文化的另一個維度。昨天,北京衛視首播的國內首檔傳統文化展示真人秀《傳承者》,正是這樣一檔展示傳統文化項目、傳遞文化精神內涵的節目。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
    儒家倡導我們做人們需要的人;佛家則以慈悲度世為己任,教人向善;道家追求人格的超越,尊重自然,清心寡欲。 當今社會,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一直備受大家關注。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
  •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昆明博雅書院中國傳統文化在行動
    昆明博雅書院自2016年6月18日成立以來,始終以做「家長心中的良心書院」為準則,以「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為辦院宗旨。採用「言傳身教,手把手教學」的授課模式,為提高全民書寫水平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據悉。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最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家門的榮光》——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承的榮光
    《家門的榮光》是為數不多長劇集中的經典,他經典在於反映了韓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碰撞出的差異化!一般是宗祖為國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國家為表彰特別冊封以表榮耀之意。其實宗家更多的是精神教養的傳承。從古至今,他們不會因為社會的發展,擯棄傳統文化,他們, 生活中每天早晚祭拜,吃飯祭拜都遵循古法,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劇中的何家就是歷經幾代輝煌的宗家在社會上有非常顯赫的地位,爺爺作為大家長,多年來一直努力維繫著家門的榮光,可惜抵擋不過歲月,眼看何氏一族沒落,爺爺憂心憂鬱。
  •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高等學校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方向,緊密圍繞國家教育戰略工作部署要求,通過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點的契合點,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隱性薰陶和引導,使文化育人成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武裝人才培養工作。
  • 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深耕校園傳承傳統歌仔戲文化
    (本報資料照片)歌仔戲是臺灣珍貴的戲劇之一,也是傳承傳統文化重要的一環,明華園戲劇總團的當家小生孫翠鳳,自小在外省家庭長大,從一句臺語都不會講,變身揚威國際的歌仔戲演員,1994年前往法國演出《濟公活佛之雪狐情》,把臺灣歌仔戲帶到歐洲。《流星》由團長陳昭婷(右)主演,傳統戲劇無敵小生孫翠鳳(左)壓軸客串,堪稱是最吸睛的路人甲。
  • 傳承傳統文化,中國結的由來以及發展為亞克力發光中國結燈的應用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流傳於民間的藝術。中國結也就成了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文化傳承中獨有的文化符號。中國結不僅造型優美、色彩多樣,火紅的中國結,也最能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火紅的顏色、對稱的形狀、纏繞的結構,正好對應了中國人對熱情、平衡、規則的嚮往,自然深受人們喜愛。
  • 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蒼然、無奈與希望 《百鳥朝鳳》觀後感
    朋友圈忽然之間在不斷刷屏的一則微信連結把這部叫做《百鳥朝鳳》的電影推到了我的面前。在大家的評論裡,我看到最多的字眼是——電影的製片人為了院線能夠更多地排期播映此片選擇了下跪懇求、電影《老井》的導演吳天明的最後絕唱、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堅守……作為一個在音樂學院教了十幾年中國傳統音樂的教師,我無法忽視《百鳥朝鳳》的存在,於是果斷買票進影院觀賞。
  • 《傳承進行時》:讓傳統文化「流淌」進日常生活
    《傳承進行時》一方面聚焦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緊密關聯當前時代、貼近日常生活,讓文化傳承變得「生動」起來。10月2日,文化訪談類節目《傳承進行時》在安徽衛視、愛奇藝視頻上新,節目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件、話題切入,以服飾、餐具、通訊、交通、茶、節氣飲食、體育、建築、工匠、戲曲、禮儀、樂器為12期文化主題,解讀與中國人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一系列傳統文化、習俗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