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遇上流感季:如何鑑別兩者,這些小知識家長必備

2020-12-27 騰訊網

近日,雖然中國每天新增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比起前段時間,呈顯著下降趨勢,出院患者數量也大幅上升,但從全球的情況來看,情況並不樂觀。巧的是,這段時間剛好遇上季節性流感,流感和新冠肺炎混合在一起,無形中給此次疫情的防治增加了難度係數。

1

流感vs新冠病毒

症狀高度相似

2月23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出席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時透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今天已新批了兩個試劑盒,將有助於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

鍾南山院士指出:現在美國的流感大流行,而且流感病例遠遠高過新冠肺炎病例。中國也有這個(流感)情況,把兩者(流感和新冠肺炎)鑑別開來是當務之急。

有一位特殊的病例,從夏威夷回到名古屋的日本人,在夏威夷就醫被診斷為流感,回到日本後被確診是新冠,自述沒有去過中國,在夏威夷也沒有遇見中國人。因此,日本媒體高度懷疑美國流感裡面有很多是新冠病毒患者。

26日下午6時30分,美國總統川普和CDC(疾控中心)官員等一同出席白宮新聞發布會,談論流感與新冠病毒擴散問題。

川普在發布會上敦促美國人採取與正常流感季節相同的預防措施,來應對新冠肺炎:「洗手,保持乾淨。你不一定要抓住每一個扶手,除非迫不得已。」

川普還提到了美國流感死亡率:「這是醫生剛剛告訴我的數字,每年(美國)有69000人因為流感死亡,這一數字可能是25000到69000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在美國今年流感季相比往年長了很多,情況也相對糟糕。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本季度迄今為止,至少有2600萬美國人感染流感,25萬人住院,1.4萬人死於流感。

值得關注的是,對部分疑似流感患者的體檢結果調查發現,部分人並非患有流感。

在2月14日,CDC稱:對於這些被判定為不屬於流感的病毒,將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

因為流感症狀和新冠病毒的症狀是非常類似的,美國的季節性流感病毒(包括A型流感和B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一樣,都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染性病毒。

典型的流感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流鼻涕或鼻塞、疲勞,有時還會嘔吐和腹瀉。

而新冠病毒,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咳嗽和氣短。

據CDC的數據顯示,美國流感的死亡率一般在0.05%-0.1%左右。

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因地點(是否在武漢)和個體年齡(從大到小,死亡率依次降低)等因素而產生很大的差異,死亡率在 2%-3% 之間。

我們再來看看新冠病毒和流感的傳染能力。

據《紐約時報》報導,流感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為 1.3。

基本傳染數(R0)是一個用來評估病毒傳播難易程度的值,代表的是平均每個感染者能把流感病毒傳染給多少人。

在1月29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估計,新冠病毒的R0值約為2.2,還有其他研究認為高達3.77。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比流感更強。

對比完我們可以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流行季重疊的情況下,兩者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的現象,很多患者最初誤認為自己患的只是普通流感,因此沒有去醫院及時就醫。

2

如何判斷冠狀病毒

還是感冒、流感

新冠肺炎疫情遇上流感暴發的高峰期,正如鍾南山所說,把流感和新冠肺炎鑑別開來是當務之急。

雖然感冒、流感和病毒性肺炎在症狀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們在細節上有所差異:

感冒:主要症狀為喉嚨痛、咳嗽、打噴嚏和流鼻涕,兒童和部分成年患者會有發熱的情況,總體來說症狀不會很嚴重,病情會慢慢自愈。

流感:喉嚨痛的情況較普通感冒更重,伴有高熱(體溫>38.5℃),全身乏力,頭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狀。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病毒性肺炎:首發症狀為發熱、咳嗽,隨病程進展,可出現持續高熱、胸悶、呼吸困難,肺部可聽見「呼嚕呼嚕」的溼囉音。

通過一些早期症狀,可初步判斷孩子是感冒、流感還是肺炎,具體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3

如何讓寶寶遠離

反覆呼吸道感染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兒童呼吸道感染易發,年幼兒童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頻頻中招,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出現反覆發生的過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氣管炎,甚至肺炎,哮喘兒童也容易出現急性發作。

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扁桃體炎)和下呼吸道感染(氣管支氣管炎、肺炎)。

下面父母堂給大家幾個預防小貼士:

做好個人衛生清潔:第一步兒童要養成勤洗手,勤更衣的良好習慣。外出回家後應首先換掉外套和褲子,洗臉洗手,將室外的病毒隔離掉。關於洗手的相關內容,可參考文章:《一定要給孩子看的硬核實驗,從此孩子學會了乖乖洗手,攔都攔不住》。

點擊播放 GIF 1.7M

積極預防工作: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發生,避免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公眾場所,比如超市、商場、劇院等,特別在流感季節,公園、早教機構最好也不去。及時保暖,根據天氣溫度的變化來增減衣物。多喝水,保持氣道溼潤。當家中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時,不要或減少與孩子接觸。

營養均衡:合理飲食,高脂、高熱卡的食物避免給孩子吃。對於食物的搭配強調營養均衡,不偏食不挑食。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追求高營養的補品,如果並無缺乏,過量補充,反而會增加腸道和肝腎負擔。

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對維護免疫系統至關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淋巴細胞數量明顯的上升,在安靜休息時,免疫系統會開始工作。睡眠不足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身體抵禦體外病毒的能力變差。

多鍛鍊增強抵抗力:久居家中的孩子,由於活動受限,很容易在身體活動量下降的同時,帶來食慾欠佳、睡眠差和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等健康問題。

多運動提高免疫力,在疫情面前積極防護和強身健體同等重要。疫情防控期間,合理進行居家運動,對保障孩子健康,抵禦傳染病的侵襲,加強疫情防控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非常時期,寶寶的身體素質格外重要,提高抵抗力,遠離感染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流感季來了,冷鏈運輸造成病毒傳播……聽聽鍾南山的最新研判
    11月27日,在深圳舉行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針對冷鏈運輸中的新冠病毒傳播和疫苗研發等問題,作出了最新判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發言。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疫情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謠言也開始擾亂視聽,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的情況,更有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 無論是什麼性質,謠言傷害的始終是普通老百姓。《消費者報導》特別為大家整理出36條關於新冠病毒的熱點謠言以及11條必備的常識乾貨,讓你安穩渡過抗疫期。
  • 鍾南山院士最新研判: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檢驗人如何應對?
    12月19日 12月19日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出現新課題——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健康科普】又到一年流感季,正確認識抗流感病毒藥物
    【健康科普】又到一年流感季,正確認識抗流感病毒藥物 2020-11-10 1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擊疫情科技在行動 | 新冠疫情莫恐慌,小依醫生來幫忙
    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近日收到廣大市民提出的大量諸如「懷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怎麼辦」、
  • 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須備好,新冠病毒和流感同肆虐
    最近,所有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上了,幾乎忘記了與新冠病毒同時肆虐的,還有流感病毒。所以,儘管新冠疫情可怕,但流感疫情戰線長,覆蓋地區廣,造成的住院和死亡人數遠遠高於新冠病毒,流感的防治更加不容忽視。
  • 流感季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專家:疑似患有流感者應及時就醫
    中新網上海12月24日電 (記者 陳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流感季的來臨,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已經出現。流感季遇到新冠疫情該怎麼應對?為了當前熱點話題。確保中國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流感醫療救治工作平穩有序,進一步提高流感規範化治療水平,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聯合印發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其中新增了流感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並提出「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可表現為發熱、乾咳、咽痛等症狀,與流感不易區別」。
  • 從頭科普新冠|北京生科院李文輝:病毒如何感染,如何阻斷
    編者按:新冠藥物、新冠疫苗的曙光在何方?要想理解如何阻斷病毒,必得從頭了解病毒的前世今生。3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學院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文輝在科學公益組織未來論壇發起的第一期「《理解未來》科學講座: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上帶來了這樣一篇「從頭開始」的通俗科普。
  • 當隱形眼鏡遇上新冠病毒 怎樣戴才是正確操作?
    雖然尚無證據表明隱形眼鏡會增大新冠病毒感染風險,但美國眼科學會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的人應「放棄」隱形眼鏡,多戴框架眼鏡,以減少觸摸眼睛的衝動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有專家建議,如果需要佩戴隱形眼鏡,使用過程中,要保持清潔,用消毒液摩擦和清洗隱形眼鏡。
  • 新冠病毒如何侵入人體細胞?專家最新成果揭曉答案
    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要想侵入人體細胞,必須藉助它表面的S蛋白抓住人體細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並與之結合,才能進入人體細胞為非作歹。那麼,S蛋白是如何抓住ACE2蛋白的?ACE2蛋白長的什麼樣?兩者結合的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新冠主題兒童玩具在西班牙熱銷】戴著口罩的洋娃娃、病毒實驗室...
    【新冠主題兒童玩具在西班牙熱銷】戴著口罩的洋娃娃、病毒實驗室裝備模具,這些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兒童玩具成為了今年聖誕季的熱門禮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玩具製造商稱這樣的玩具可以引導孩子們學習防疫知識,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攻擊。家長們也認為新冠主題的玩具設計「很好地反映了我們所處的時代」。
  • 鍾南山提出新課題:關注新冠病毒 環境傳人,流感和新冠症狀一樣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一個新課題,科學家需要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7月以來,疫情複雜化。鍾南山指出,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冷鏈包裝中的病毒會感染人嗎?導致感染的病毒濃度有多高?病毒能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防範措施。」
  • 新冠病毒啟示錄
    在這場仍籠罩著極端不確定性的疫情中,專家們確知的少數幾件事中的一件,是致病的病原體:一個名為SARS-CoV-2的病毒,它是之前SARS病毒的近親。二者同為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屬於兩個不同的家族。科學家們對新冠病毒表面的突刺蛋白已經有了原子級別的了解。給我兩個小時,我就能抒情朗誦它的全基因組序列。
  • 新冠疫情夏天能結束嗎?警告:秋冬可能迎來第二波病毒!
    再回到正題——新冠病毒真的會隨氣候轉暖消失嗎? 說到這,很多人會習慣性跟2003年的「非典」類比。但新冠病毒已經開始了全球大流行,很可能會成為第5個季節性流行的冠狀病毒(其他4個是每年冬季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我們會面臨一個疫情更嚴峻的秋季嗎?
  • 真假玉鐲的鑑別方法,如何鑑別真假玉鐲?
    真假玉鐲的鑑別方法是很多想要購買玉鐲或是對鑑定感興趣的朋友們都想了解的知識,但是市場中,真假玉鐲的造假方式層出不窮,不同種玉石用的造假方法也不同,所對應的真假玉鐲的鑑別方法就不同,所以想要知道或是掌握真假玉鐲鑑定方法的朋友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 新冠病毒到底從哪來?我梳理了一大堆證據
    對當時的檢測工作不滿的議員問道:「在美國,人們可能表面上是死於流感,實際上卻可能死於新冠病毒或COVID-19,對吧?」他的回答是:「迄今為止,一些病例的診斷情況就是如此。」那麼如何從科學上理解這一「矛盾」呢?
  • 路透社:這些有關新冠病毒的說法都是錯誤的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導 當前,社交媒體上充斥著關於如何阻止新冠病毒傳播或治療新冠肺炎的謬論。路透社3月17日的一篇報導盤點了一些破除傳言的事實。現將報導編譯如下:傳播傳言:新冠病毒可以通過蚊子叮咬傳播。事實:這是錯誤的。
  • 國際觀察:應對新冠病毒,美國真的準備好了嗎?
    美國Vox Media記者阿倫·魯帕(Aaron Rupar)在推特上諷刺稱:「『你是部長,你應該知道答案』——連約翰·甘迺迪都已經受夠了查德·沃爾夫對新冠病毒的無知。」 在過去的幾天裡,沃爾夫並不是國土安全部唯一一個因為對新冠病毒缺乏了解而遭到指責的官員。
  • 當流感撞上新冠,我們該怎麼辦?
    作者:劉歡 責編:吳懷英 秋冬季我們逐漸進入流感季,可是COVID-2019還沒有過去,我們應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流感和冠狀病毒病的侵襲?應採取哪些防控措施?
  • 這些真的是新冠病毒「新...
    但目前關於該腳部症狀與新冠病毒感染的關聯性如何,仍無充分的科學證據和明確的研究,這種症狀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也有待於科學家們繼續深入的研究。 2 在其他的研究中,嗅覺和味覺的喪失、頭痛頭暈等症狀也在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中出現,但關於這些症狀與新冠病毒的確切關係,尚缺乏病毒學致病機制等方面的深層研究支持,不能確定它們是否為新冠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