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去世前3個月,妻子提出離婚,弟弟道出原委!

2020-12-23 吳阿靜1

路遙如果能活到現在不過也就70來歲,但他的生命卻終止在了43歲。

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得知消息後,路遙打電話給他的弟弟王天樂,告訴他獲獎並排名第一的消息。

路遙請弟弟想辦法借錢。

王天樂將借來的5000元交到他手裡,並央求哥哥:「今後再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文學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

路遙憤憤的罵了一句文學。

那也是路遙最後一次去北京領獎......

路遙臨死前妻子堅決離婚,路遙弟弟:找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當丈夫。

路遙四五歲就開始幫助家裡幹活,包括照看弟弟妹妹、尋豬草、砍柴等。「窮」這個字從路遙那個時候就伴隨著路遙。

這種因為窮所帶來的卑微感一直伴隨著路遙,這種創傷在路遙入學後愈演愈大。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這樣描寫:

他已經十七歲了,胸腔裡跳動著一顆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體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學的面前;他願自己每天排在買飯的隊伍裡,也能和別人一樣領一份乙菜,並且每頓飯能搭配一個白饃或者黃饃。

這段話是在描寫孫少平,但是這也是在描寫他自己。

後來路遙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同樣喜歡文學和寫作的林達在大學中結識了路遙並且開始了他們的愛情。

林達是知識分子,兩個人戀愛期間也是彼此愛慕:林達愛慕路遙的才華,路遙愛慕林達都市女人的氣質。

他們有著所有青春年少時美好愛情該有的樣子,但猜到了開頭卻沒能猜到結局。

對於女人而言,選擇了一段婚姻就是選擇一種性格,婚後林達與路遙的生活完完全全證實了這一錯誤的選擇。

兩個人結婚後,路遙的生活習慣與正常的家庭生活格格不入。

長期伏案寫作,晝夜顛倒的作息方式,讓日常的家庭生活都成了問題。基本上只有林達一個人在管理孩子和處理這個家的問題,路遙算是甩手掌柜,什麼都不管。

路遙的寫作事業卻又讓林達不得不繼續工作以供養這個支離破碎的家。

路遙又有的大男子主義,不會體貼愛人,而且異常的強勢。因此路遙家庭出現了長期冷戰,夫妻之間形同陌路。林達也一直承受著這份自己選擇的婚姻帶來的痛苦。

路遙的弟弟也曾經勸過路遙,不要再維繫這個有名無實的家庭,但路遙沒有同意。

直到後來路遙病入膏肓的時候,林達終於等到了那張離婚協議。

林達當時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拋夫棄子」的行為,但是路遙的弟弟卻表示:「這事不怪嫂子,當一個作家的夫人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當丈夫。」

他把最好、最大、最本質的一面獻給了社會,獻給了讀者,而把陰影留給了他的親人,特別是他的愛人林達。

路遙於林達的婚姻歸根結底是敗給了寫作事業,沒有優越的家庭條件支持,在「窮」面前,一切愛慕都會被打入泥潭。

但路遙的一生在我們看來是為自己的寫作事業奮鬥了一生。

多次獲獎,作品影響了萬千中國人,到最後的遺產不過是一張萬元欠條。

1981年6月,31歲的路遙秉筆而書,用21個晝夜,一氣呵成了中篇小說《人生》。

最終這部作品轟動文壇,成為中國文學新裡程碑,作家陳忠實說,「我看完這部書癱倒在地,它的完美境界讓我折服,我搞了這麼多年文學,為啥寫不出一部《人生》?」

小說《人生》奠定路遙文壇領袖地位,很多人說他不可能寫出超越《人生》的作品。

但事實並非如此。

路遙翻閱了重達數噸的報紙和書籍,他做了幾十本筆記,他的指頭磨得露出毛細血管,擱在紙上如同擱在刀刃上。

用一生的努力證明自己,用《平凡的世界》堵住了悠悠之口。有這樣一部代表作,恐怕這世界上有資格質疑他的人真就不多了。

也正是因為《平凡的世界》,路遙耗盡了生命。

這部書後來在中央廣播電臺播送,創下了長篇聯播歷史最好成績,聽眾人數達到3億之多,

來信數量達到兩千多封。

一位高中生為了不錯過收聽時間,每天奔跑於家裡和學校之間,後來在運動會居然拿了長跑冠軍。

路遙說:「作家不僅是要取悅於當代,更要給歷史一個交代,好作品原子彈炸不倒,壞作品上帝的讚賞也沒用。」

路遙窮了一輩子,卻影響了萬千中國人。

他生前總說,作家寫作,主要是寫給廣大讀者看的。但他最終沒有看到,他的作品如何被幾代青年強烈推崇,如何激勵他們在奮鬥的道路上堅韌不拔、執著追求。

馬雲曾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賈樟柯說「他傾訴的是一整片人群的心聲,」

潘石屹說「每次讀他的小說都會流淚」,

陳忠實說「他的小說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 ,

賈平凹說「他是夸父,倒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平凡的世界》的影響還在繼續,這是一份深深刻在路遙骨子裡的堅硬,是印在中國人心裡的一份不屈。

如果您對這本書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購買,也許79塊錢填補了現在內心的空虛,擦亮了未來的路:

相關焦點

  • 路遙在去世前發生的一幕,妻子林達將離婚協議遞給了路遙
    躺在病床上的路遙也並非沒有想到,只是來的卻是有些突然。面對妻子的強勢,路遙最終選擇了答應。隨後被妻子扶起來,籤下了離婚書。而林達的這一行為,卻被人們譴責了長達7年之久。怎知路遙不甘心做一個農民,恢復高考的那一年,路遙提出考大學,這換作是別的女子定然不會同意的。只是林達也並非見識淺薄的女子,她甘願放棄自己讀大學的機會,讓路遙去。就這樣,她用每個月38元的工資,除去生活開銷,全部寄給了丈夫路遙。
  • 路遙弟弟7年後說出實情:嫂子在我哥病危時提出離婚,這事她沒錯
    路遙弟弟7年後說出實情:嫂子在我哥病危時提出離婚,這事她沒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機還沒有在全國普及。在那時候,作家的地位非常高。而路遙出名之後,寫出的書在全國暢銷,並且路遙當時還擔任了陝西作協主席,工資很高,一個月能拿到180元,相當於六個普通工人的工資了。但是路遙還是窮困潦倒。
  • 7歲被父母送人,被初戀背叛,42歲路遙臨終前妻子還堅持離婚
    7歲被拋棄,童年苦難接踵而來路遙的出生在家庭看來,似乎就是一個累贅,他是長子,父母給他取名「王衛國」。家庭貧困,但是要養育五個孩子,這種家庭背景,似乎就已經奠定了他苦難的童年。路遙8歲那年,弟弟出生了,家中所得根本不堪重負,因此父親決定將路遙送給哥哥撫養。
  • 路遙一生遭遇眾叛親離,身患重病42歲就去世,死前妻子堅決要離婚
    這句話就出自於文學家路遙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縱觀路遙先生的一生,我想這正是他對人生的有感而發。1991年3月,路遙憑藉《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這個人人都可望而不可得的至高榮譽面前,路遙卻要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沒錢到北京領獎。
  • 18歲的路遙與初戀分手,轉身娶她閨蜜,42歲臨終前妻子卻提出離婚
    王衛國失戀之後,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林達。林達同樣是從北京來的知青,而且更為巧合的是她和林瓊在同一個機關大院長大,兩個人關係很好,是林瓊很好的一個閨蜜。遇到林達的這一年,王衛國給自己起了一個新的筆名——路遙。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執意離婚,甚至不要女兒,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妻子執意離婚妻子林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路遙的妻子林達是北京人,家庭條件比較好,人也不錯,在成為了路遙女朋友之後,就經常資助路遙的生活。根據路遙養母的說法,路遙的鋪蓋都是林達資助的。所以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林達就已經向路遙提出了離婚,但路遙一直不同意。在路遙多年消耗自己身體的情況下,終於把自己的身體熬垮了。
  • 路遙去世前,執意要見賈平凹,最後的15字叮囑,讓賈平凹難掩淚水
    路遙的大伯無子無女,想要過繼路遙剛出生的四弟,但是路遙的父親知道路遙的想上學,就執意將路遙「頂門」給大伯做繼子,雖然大伯想要的是剛出生的弟弟,但是畢竟路遙也是自己的親侄子也就只好接受了。於是路遙就成為了大伯的繼子,路遙的大伯在延川,家庭雖也算不上富有但也是艱苦的支持路遙上學,雖然過程是很艱苦的,還有髮妻林達的資助,但最後也算是上了延安大學。
  • 寂寞路遙:臨終前,最親的人都離他遠去
    路遙去世前最擔心的就是女兒路遠,但他又不想讓女兒看到自己的樣子,因此只能偷偷思念,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拜託來訪的好友:我走了之後,麻煩幫我多關心一下遠遠……△長大後的女兒只能父親的雕像合影路遙給女兒留下了10000元存款,其中5000元是茅盾文學獎的獎金,還有5000元是獲獎後省裡獎給他的。
  • 路遙臨死前呼喚媽媽,為何不是14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原因讓人心痛
    1992年11月17日上午,年僅42歲的路遙聲聲呼喚「媽,媽」,隨後便去世了。可讓許多人不解,路遙聲聲呼喚裡,為什麼沒有14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妻子林達,病床前離婚在外人眼中,路遙和林達的這段婚姻,就是典型的「富貴女愛上貧窮男」的戲碼。路遙出生在陝西的一個農民家庭,當過知青,家境不算非常貧窮但也稱不上闊綽。
  • 路遙臨終前離婚,女兒叫停路遙文學獎把母親告上法庭,她怎麼了?
    一 路遙與林達路遙出生在陝北的一個窯洞中,家中共有九個孩子,度日十分艱難。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也曾描述童年那段艱難的經歷。飢餓就是路遙少年時最大的玩伴。在村長劉俊寬的幫助下,路遙幾經波折才勉強走進了中學。路遙的妻子林達也很有才華,家境要比路遙好的多。林達的祖籍是福建省,父母都是歸國的華僑。不得不說,路遙與林達的結合是帶有一定功利性的。
  • 路遙把命運和愛情給了初戀,把冷漠和罵名給了妻子,最後孤獨離世
    1949年12月2日,路遙出生於陝北清澗縣王家堡村一個普通的農家窯洞裡。他原名王衛國,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四個弟弟、三個妹妹。貧窮的現實、眾多的兒女,讓這個家庭僅僅能維持基本生存。8歲那年,路遙的弟弟出生了,家中辛苦勞作一年賺的錢根本不夠撫養五個孩子。
  • 中國文壇巨匠路遙,從小與飢餓為伍,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
    他這一生和4個女人愛恨糾纏不清。初戀讓他差點自殺1969年,路遙進駐縣百貨公司,這期間他結識了北京知青林虹。林虹被路遙的才華,人品吸引。林虹的美麗活潑更是吸引著路遙,兩人進入了熱戀期。病危之時,妻子堅持離婚路遙的妻子林達出生在高幹家庭,父親是歸國華僑。她自己性格開朗、脾氣好,文筆也很好。兩人互相剛認識的時候都被對方的才華所吸引,開始了長達幾年的戀愛。1973年,路遙被推薦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
  • 路遙病入膏肓,妻子卻狠心拋棄!12年後路遙之女將母親告上法庭
    這個獎項,觸及了路遙女兒的內心,令路遙女兒將媽媽和兩個出版社告上法庭,叫停「路遙文學獎」。路遙與林達路遙出生在陝北的一個窯洞中,家中共有九個孩子,度日十分艱難。面對路遙如此拼命的創作,妻子林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路遙由於執著於創作文學作品,無暇顧及家中生活。而林達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照顧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要獨自處理。所以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時林達就已經向路遙提出了離婚,但路遙一直不同意。
  • 得知路遙死訊,老母每天坐在村口,等著兒子回來
    除了真心喜歡路遙的粉絲們,路遙的生父王玉寬、生母馬芝蘭都在現場,幾個親友抱頭痛哭。到最後,路遙三弟連站都站不穩了。但是唯獨少了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路遙的老母(養母)李桂英。實際上,在路遙去世後,委員會已經讓路遙的弟弟,將家中老人請來。
  • 路遙為了創作,查文獻將手指翻爛,病重時妻子堅持和他離婚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凝結著路遙生命與藝術追求的鴻篇巨作,因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也許大多數的讀者是被作品中勵志的故事以及質樸的語言所打動,殊不知路遙創作中的非凡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對現實主義創作的堅守,以及投身於創作的殉道者的不平凡精神,同樣震撼人心。
  • 路遙去世後前妻在花圈上寫下:你若靈魂有知,請聽一聽我們的哀訴
    賈平凹、路遙、陳忠實等作家的合影因為巨大的開銷,使得路遙債臺高築,而且臨去世前還欠下了一萬多元的債務。即便如此,他在生命最後一刻還想著如何能借到五千元錢。表面上的光鮮,私下裡的窮,路遙是出了名的。去世前的1991年他獲得了茅盾文學獎,去北京領獎的路費就已經捉襟見肘。各種問題的堆積,加之路遙「不要命」的寫作終於將他的身體拖垮,他的妻子也終於受不了這種生活,1992年11月17日,路遙去世。在這之前妻子向他提出了離婚。常年為了寫作不顧家,也冷落了相濡以沫的妻子,最終林達直言,承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不得不離開了。
  • 路遙最後的2年:夫妻離婚,兄弟反目,病床前僅剩一位朋友照顧
    路遙最後的時間,定格在1992年11月17日。如果他仍活著,今年71歲。對一個作家來說,正是沉入豐滿、深刻的年紀。陝西作家大多是寫作的「苦行僧」。柳青寫《創業史》扎在皇甫村3年,陳忠實寫《白鹿原》一直蟄伏在西蔣村。相比而言,路遙的「苦」,是一種殉道式的殘酷勞動。
  • 寫出平凡的世界,一言難盡的婚姻,路遙的人生是否算成功?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在去世時,病床前,沒有人陪他,沒有人伺候。他的妻子林達之前已經把她和女兒的戶口遷走了,路遙的婚姻破滅了,甚至希望也破滅了。路遙心生怨氣,他覺得,弟弟認為自己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很看不起他。之所以這樣,是他很煩路遙天天打著王天樂「著名記者」名號和身份四處借錢。在路遙去世前,林達從北京趕回去,籤了離婚協議。成功的作家的婚姻失敗了。敗得很徹底。
  • 路遙為何讓孫少安拋棄大學生青梅娶文盲,因為痛恨自己的高知妻子
    著名作家路遙的巔峰之作《平凡的世界》在1991年獲得了茅盾文學獎,1992年,他因肝硬化住院治療,沒過多久就英年早逝了。在臨終前3個月,路遙的妻子林達來到了病床前,給了他一紙離婚協議,路遙百般挽留卻毫無用途,最後痛苦地籤下了離婚協議。
  • 路遙死後,妻子坦言:如果知道他病得那麼重,一定會回來照顧他的
    路遙去世後,女兒路遠如雨中之花,孤苦伶仃。弔唁大廳裡,前妻林達流淚說,如果我知道他病得那麼重,一定會回來照顧他的。可是,女兒冷漠而倔強,視她如路人。97年,林達授權出版社發行路遙的作品,10年期內稿酬每千字30元。不料幾年後,親生女兒竟把林達告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