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說法不知是否靠譜,說日本人讀中國文言文,並不比中國人水平差。比如目利,是日語中的一個常用詞,我們一般不用,但意思都明白:眼力好。形容馬未都可以用這個詞。
日語中,目利還有一層意思:指能夠透過器物本身,明辨善鑑,真知慧解。在日本古董界,坂本五郎據說可以接住這個詞。
坂本五郎 1962年
攝於倫敦 Grosvenor House 酒店
坂本五郎的自傳,去年已經在中國出版,在古董圈是件大事。在日本,1996年12月,坂本五郎的自傳最先於《日本經濟新聞》上連載。主要記述他在收藏圈的創業勵志故事:設立古董店「不言堂」;參與倫敦、紐約和巴黎的藝術拍賣;憑藉他的戰鬥精神,經手中國及亞洲、中東古代藝術精品。
以屌絲逆襲來形容坂本五郎的一生,也許有點不夠嚴肅,但實在是貼切。
坂本五郎的故鄉在橫濱,他出生於1923年9月1日,第二天即遭關東大地震。橫濱屬於重災區,滿目瘡痍。坂本五郎的母親挺身而出,在一片廢墟中,救出自己的三個孩子,還有受重傷的丈夫。
不幸的是,坂本五郎的父親從此一病不起,八年後去世。母親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擔,含辛茹苦養育7名子女。他們全家遷往東京附近的八王子市,投靠親戚,艱難度日。
坂本五郎的母親
1936年,坂本五郎12歲,剛完成了六年小學,便於橫濱一所魚乾批發店當學徒。二戰末年,店鋪生意一落千丈,坂本氏便重返八王子市,轉營舊衣買賣,並涉足與駐日盟軍的黑市交易。雖擅長判別海產好壞,卻時被仿品所誤,未能洞察商品優劣,蹈襲覆轍,損失連連。
事隔60載,他乃苦笑道:「這或許是我與贗品漫長鬥爭之開端。」坂本五郎承認當時他對古董「一竅不通」,但就是這樣,他別過舊衣買賣,離開危險的黑市交易,開始了他的古玩生涯。
不言堂匾額
坂本五郎穿梭於各個古董市場,尋覓有價值之品,此地買入,他地賣出。又為鑽研學問,走訪骨董店,專精覃思,盡其所能,購下大量藝術書籍。坂本氏購入的首幅畫作,後來才知乃仿模之品,且生意上未見小成,但他並未有輕言放棄。
事實上,這份不屈不撓的精神,坂本五郎一直堅守著,更成為他獨特的風格。因著與茶具店主的交情,坂本氏成為東京美術倶楽部的會員(1962年他更出任其理事長)。東京美術倶楽部的會籍極為尊貴,會員包括日本國內重要骨董商。
回顧其古玩生涯,坂本氏皆求學於優秀且富經驗之藝商及藏家前輩。他曾寫道,指他「很榮幸擁有與人初次會面便可維持長久關係的天賦」。
「我們的生意很像競技上之較量切磋,直取要害從不管用,相反曠日持久之戰才有望出奇制勝,凱旋而歸。只要有百折不移的堅持,機會便會降臨。」
1947年夏,年屆24的坂本離開八王子市,往遷東京開店。中國有古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坂本氏引用之,商店名曰「不言堂」,日語有「不言」及「道」之意。堂名巧取,玄機早種。
坂本氏遠赴日本北部,購得伊萬裡燒彩瓷盤,售予美國官兵,先下一城。也曾涉獵日本鐵茶壺買賣,但礙於資金所限,僅能支付平俗之品。
戰後初年,他四出覓尋瑰寶,每月有約20天在外,足跡遍及各地。當然沒有私人座駕,歸途都是搭乘火車,拖著滿載便宜雜貨的行李,然後與在車站等他的兄弟會合,騎著從鄰近酒販借來的三輪工具車回家。
坂本氏深知伊萬裡燒僅屬「中庸之品」,高級藝商大都不屑涉獵。要躋身骨董英傑之列,專營古代藝術乃不二法門。
坂本親身體會了鑑賞家之路的艱辛:他曾買贗品,嘗過錯誤判斷市場而高買低售的滋味。起初以為經營之道,就是與私人藏家洽商雅翫小物買賣,將真正的傑作逸品售予藝商同儕,但不久便意識到此乃「人生最嚴重的失誤之一」,而「古董商成功之道正正在於與私人客戶洽售上乘佳器」。
上世紀50年代初,他苦心鑽研中國器物,歷盡挫敗,終得要領,藝品高下貴賤,慧眼立見。他嘗購入南宋官窯仿古琮式瓶,可謂其成功的開端,該器後售予鑑藏家広田松繁,最終捐贈東京國立博物館。
他又曾買得酒井抱一之二扇折屏,上繪老松紫藤,後亦歸入広田松繁典藏,現已惠贈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 官窯仿古琮式瓶
東京國立博物館 広田松繁氏寄贈
戰後,市場受限於佔領軍及日圓新鈔,加上寡學淺識,日本藝商一般對中國青銅器卻步。坂本氏雖承認他對吉金的了解「僅止於銅鐵之辨」,但他卻未有畏縮,終於以銳眼卓見勝出這場「危險遊戲」。
1968年,他用母親的名義饋贈東京國立博物館商周青銅共10件,以慶亞洲新翼啟幕,此乃戰後最大規模的捐獻。
2002年,坂本氏又捐380件古銅器予奈良國立博物館,熱善好施之心,表露無遺。所贈青銅現悉存於該館之「青銅器館(坂本コレクション)」。
晚商 青銅獸面紋蓋瓿
東京國立博物館 坂本キク氏寄贈
坂本在 John Figgess 爵士的鼓勵下,對非茶道相關之漆器興趣漸濃。John Figgess 爵士乃英國駐東京大使,後成為戴維德基金會的顧問,曾出任東方陶瓷學會及倫敦佳士得主席。
坂本五郎與 G. St. G. M. Gompertz(左)及 John Figgess 爵士(右)
攝於英國劍橋
圖七宋 黑漆葵花盤一對
東京國立博物館
1960年,坂本氏首度離國出遊,此後二十載,往返歐洲上百回,總是懷著無比的好奇和義無反顧的決心。
他自知「不擅外語,除『ABC』外不懂英文」,遂「只好單憑『勇氣與直覺』,這就是我作買賣決定時的口號」。憑藉這些特質,坂本五郎在海外創下佳績。
上世紀60年代,參與倫敦拍賣的日本骨董商或藏家極少,坂本則是其中之一。他在倫敦購下嘉靖五彩魚藻紋罐(中等尺寸,現藏東京畠山記念館)的新聞,為倫敦泰晤士報所報導。
好友 John Figgess 爵士聞訊感悅,寫信道,戰後第一位見於該報的日本人名字乃首相吉田茂,坂本氏則是第二人。
戰前,日本國內所知的官窯收藏僅止二器。1970年,坂本氏得悉南宋官窯瓶將於倫敦拍賣,他以房屋作抵押,飛赴英國參與。
經過一輪熱烈競投,卻敗給友人仇焱之。兩年後,他終於成功投得重器,就其骨董事業而言,若非巔峰,也屬高點。
坂本五郎氏與仇焱之於日內瓦 Chateau-Banquet 合照
約上世紀70年代
時倫敦佳士得拍賣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鏤空牡丹紋蓋罐在即。為確保能投得這件當時認為是獨一無二之品(現知只有三例與之相近,分別藏於大英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及北京故宮博物院),坂本前赴倫敦前,作好了出售所有藏品甚至藝店的準備。
他最終旗開得勝,以220,500英鎊(500,000美元)擷下這個曾經用作雨傘架的元朝大罐,刷新當時亞洲藝術品的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即使是宣告成交過後,坂本氏心情仍未平伏,並感到腹部劇痛,呼吸困難。
不論當時還是現在,他從不認為付出的價錢過高。他曾寫道:「佳品是昂貴的」。
如果元代牡丹罐乃中國瓷器之後,那數年後坂本氏從東京美術俱樂部購入之青花魚藻紋罐,獲他譽為瓷器之皇,實不為過。
他曾在布魯克林博物館見過相近之青花魚藻紋罐,羨愛不已,但在他眼中,二器相較,東京美術俱樂部瓷罐猶勝一籌。
他奪魁後欣喜若狂,帶了瓷罐回家,抱之入浴,把歲月留下來的塵土洗滌乾淨,如上賓一樣與之共進晚膳。
元 青花釉裡紅牡丹罐
私人收藏
上世紀70年代,坂本五郎因健康理由正式退休,別過不言堂,遷居京都,但他並沒有從亞洲藝術的世界舞臺退下來。
至於他那「目利」的本領,乃多年經驗累積所得,所以更遑論會因之疏懶摒棄。他依舊是世界活寶,繼續以鑑賞家特有之第六感,預佔藝品之「靈」和「氣」,澄察其「道」。
坂本五郎
小田原市,2010年夏
仇國仕攝
著名古董商、收藏家坂本五郎,於2016年8月15日,在東京辭世,享年92歲。
本文來源資蘇富比拍賣,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挖菜窖挖出的明代玉杯,牽出一段離奇姻緣(附視頻)
一位日本女藏家,用中國文物撐起了她私人博物館的半壁江山!
中國的8000件文物救活了一座荒涼的美國小城!
8代周天子王陵,國寶文物被外國人盜掘一空,看完心在滴血!
寸土寸金的古墓——龐大家產無人繼承,只能將其帶入墓中
那些頂級藏家的古玉最終都去哪了?
大雲山漢墓出土文物——還原一個極度奢華的王的生活
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
清宮后妃的極致奢華
撿漏——有「眼」也要有「膽」
匠心獨具琢美玉 千秋萬世不停休
玉藏鎌倉 悠古砡璜
65件清宮舊藏古玉帶你感受靈性之美
美國沉船上打撈出的寶藏,重達21噸黃金重見天日!
考古故事:揭秘百年前紅山文化離奇發現史
你不可錯過的25件上古之玉
封藏法門寺地下千餘年,一套世界惟一珍寶重見天日!
去臺北故宮,這些玉器珍品千萬不要錯過!
百年前外國人影像記錄中的清朝皇帝
四個盜墓賊的離奇死亡引出了一座千年古墓!(附視頻)
故宮藏寶錄,天下奇珍盡在此!
一座150噸重的中國古墓竟被搬到外國博物館,真是令人稱奇!
震驚世界的南越王墓是如何重見天日的?
看看古代的吃貨們有多雅致
明代茶藝界大咖和他們的壺!
看看這些文房器物,那叫一個雅!
以圖為據,古玉之美攝人心魄!
古玉沁色紛繁,如何才能「慧眼識珠」?
一簪一花理雲鬢 三生三世情意濃
清朝珠寶就這麼潮了,讓我情何以堪?
千古「飾」變
玉得五色沁,勝過十萬金
漢代玉器賞析
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古玩鑑定家?
皇家奢靡——故宮御用金銀器賞析
仗劍天涯玉作伴——古代玉具劍賞析
破繭成蝶——玉韘演變之路
一燈照破千年暗——古代燭臺之美
高清大圖下的古玉紋飾——每一眼儘是沉醉
微距下的高古玉
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明代髮簪賞析
馬未都:私人藏品全部捐出,一件也不留給兒子!
中國絕美配飾 ——點翠
郭沫若力主挖掘定陵,製造中國考古史上最大災難
楚玉作證 帶你回眸先秦璀璨文明
各大知名博物館藏精品欣賞(80張精美圖片)
溫婉之美和切身之痛——流失的國寶
案頭青松繞,掌中美扇搖---精品扇面與盆景賞析
中華之殤——美國史密森機構收藏的中國國寶
從巴黎芳登廣場穿越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法國古董珠寶
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
史海尋珍---從紫禁城到海上絲綢之路
曾侯乙墓出土玉器合集——感受戰國時期的輝煌
東陵大盜秘密檔案 : 80多年前,孫殿英盜清東陵全過程揭秘!
未解之謎:3700多尊古泥塑藏身陝西水陸庵450餘年,表情無一雷同
揭秘收藏大咖馬未都的十件頂級私藏,件件都是無價之寶!
民國最精緻女子:此後再無大家閨秀
57歲北漂,67歲買房,83歲當爹,從木匠到巨匠,解讀齊白石的時代
閱不盡春秋風韻 賞不完高古美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推薦[古玉鑑賞]微信公眾號:guyuwan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