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車屆的泥石流!淺談日本改裝屆的非主流,暴走族風格改裝車

2021-12-31 名車大聚會
第一次知道暴走族風格的改裝是老周一次無意中在個網站看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擦,我的眼睛……我的24k鈦合金狗眼啊!真的是太辣太毀三觀了,那現在讓我們一起了解了解暴走族的起源與大體的風格。

暴走族,名字聽名稱就像是黑社會團體的組織,事實上確實有很多的不良。比如大家熟知的日本那部電影《熱血高校》就很典型暴走族類型電影,首先的特徵就是他們通常會穿的特攻服裝。

一般的暴走族喜歡穿上特攻服,特攻服源自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神風特攻隊,「神風」源自於元朝忽必烈東徵日本,卻兩次因為颱風大作而艦隊損失,日本人認為這是先皇庇佑,因此「神風」有著庇佑,使命,和無畏的含義。在1944年,日本成立了後來讓世人震驚的自殺式敢死隊神風特攻隊,光是在菊水作戰中就有兩千四百多敢死隊員駕駛戰機衝向敵人。真的這麼勇敢麼?其實不然神風特攻隊中的很多人是被逼著去送死的,每一次敢死隊行動時都有著監督,也許不執行的話,嘿嘿,你們懂的,什麼家裡人就要牽連之類的。然後日本軍方還美其名曰戰果觀察團。暴走族喜歡穿上這種軍國主義濃重的特攻服,這種外形類似於工裝或「風衣」的服飾是他們的必備。他們喜歡在上面大量刺繡,寫上大量軍國主義濃重或自吹自擂的文字例如「大日本帝國如何如何」「全國制霸」等等文字。而他們還喜歡用一些生僻複雜的漢字組合來表達一些意思,比如最常見的「喧譁上等」「夜露死苦」等等,「喧譁上等」的意思是:想要幹架嗎?正合我意。而「夜露死苦」則為多多關照的意思。還有「愛羅武勇」等則是英文「I love you」的直接音譯。在這些點上,和以前我們國內興起又消失的非主流一樣,都喜歡用諧音等文字去表達意思,然後也是誇張的髮型,誇張的衣服。其實無論暴走族還是國內的非主流都是處在青春期迷茫的年輕人,強烈地想要抒發著自己的想法, 想要獲得別人認可與關注。而特攻服就這樣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標誌服飾,有意思的是,團長的服裝是可以傳承給下一任的團長。暴走族裡也是有分類的,不完全是黑社會性質的,有分武暴走,和文暴走。暴走族群體裡的成員一般都是20歲不到的年輕人(PS:一般到20歲就是他們畢業離開這個團體的時候,因為20歲以下沒有法律責任),因為經濟條件有限,所以大部分使用的都是400CC的比較老舊機車,這些車改裝特點是必改的排氣管,目的是能發出巨大的排氣聲,摩託車本身他們對它沒什麼了解,所以不會做過多的改裝,摩託車發出巨響只是他們吸引別人目光的手段,他們一般都很多的團體,所以比較容易發生肢體衝突。這部分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年紀比較大,且有穩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對摩託車或汽車有特別的愛好和專研,使用的摩託車或汽車改裝都會改的外形都很誇張,追求造型與駕駛是文暴走比較明顯的特徵。它的起源地是在日本的廣島,暴走族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萌芽,起初被稱為日本霹靂族,據資料記載,暴走族文化起源地是在二戰時期遭到原子彈襲擊的日本廣島,據說當時年輕人為了發洩「自己」受到的傷害,而發起了叛逆的暴走族運動。暴走族還有個傳聞是最早是被稱為雷族的,後來又改絞了遊行族,10年前才被正式稱為暴走族。暴走族的風氣其實是不好的,他們誇張的造型。早期的暴走族都是摩託車組成的,代表的就是暴走族們視如珍寶的改裝摩託車。當時常見車型以本田、鈴木的街車為主。最典型的改裝方法是上翹的車頭整流罩、加長後彎曲的手把、高高聳起的座椅靠背,最重要就是改裝聲音更大的排氣去引人注目。比較有意思是早期暴走族的摩託車座椅後面翹的越高就代表資質越老。

不過,隨時社會的進步與變遷,在嚴格的法律下,日本警察毫不客氣地管制這幫獨特的人群。如今,為數不多的暴走族有些是為了追求這種時尚,有些為了緬懷過去,早已不會再出現幫派或團體之間的相互衝突,或是其它作惡多端的惡性事件了。也是因為法律的介入下,出售和生產暴走族有關的商品店都有法律責任,這也讓暴走族迅速的消失。消失的暴走族,留下的暴走文化雖然現在暴走族已經不多見了但是暴走族中還有一些自己業內的行話(黑話),這些術語連日本民眾都不一定能明白。部分詞語和口號,有自創產生,也有取自佛教用語。現在所謂的暴走族黑話,一部分已經慢慢地衍生成了一些流行話語,也算是暴走族相關的文化產物了。另外,除了造型奇特的摩託車,還有外觀更加誇張的汽車也被暴走族們當做了自己心愛的「張揚工具」。暴走汽車的改裝具有極其誇張的前唇、造型誇張且巨大的尾翼、「恨天高」的排氣管等等諸多另類特點。

暴走族汽車基本都是70、80年代的老款轎車,還有更誇張的是還有那些全身大量鍍鉻裝飾及瘋狂燈光秀卡車族,為進一步彰顯個性,他們也把排氣改成直排,聲音巨大並帶有節奏。

現在日本暴走族已經被日本寫成了歷史,當初那群滿腔熱血的叛逆年輕人義無反顧的加入了暴走團體,他們尊服前輩,放棄了正常生活,只為了宣洩自己那顆躁動的心,在自己人生中體會一次罪惡時期的生活。暴走族文化在日本還繁衍了不少娛樂文化相關產物。比較典型的代表有吉田聰的漫畫《湘南暴走族》。暴走族出身的老牌日本搖滾樂隊橫濱銀蠅。柳町光男拍攝的電影《黑暗帝王 風馳電掣》, 記錄了當年最大暴走族團體Black Emperor真實情況。

日本紀實攝影師吉永祐之拍攝了7年暴走族後推出寫真集《族》,美國獨立導演吉米·莫裡斯(Jamie Morris)獨自拍攝了暴走族紀錄片《永別了!Speed Tribes》,美國新銳媒體廠牌VICE曾報導暴走族。

現在日本暴走族只剩下一群還在情懷的人士還有在玩,老周寫的這篇文章,是不提倡大家玩這類型的改裝,只是想讓更多的車友知道下,有一種在慢慢消失的一種汽車文化,日本的暴走族。其實我覺的暴走風格的車和痛車風格還蠻搭的,可以更好把動漫部分很好的呈現在車身上面結合。

猜你還想看:

山葉彎梁新車,前後碟剎,百公裡油耗1.6L,6980元瞄準平民市場

實用型彎梁車,配高效電噴,油耗僅1.5升,帶人載物均可,6000元

勝利者來臨!經典彎梁亮相,水冷電噴+ABS,功率11.5kw

配電噴國四標準,低油耗極速70km內,幾款經典在售彎梁車

相關焦點

  • 改裝車鑑賞:ICON改裝的水星老爺車,而且還是個「油改電」
    今天介紹的改裝車鑑賞依舊是來自ICON的作品,之前我們介紹過他們改裝的初代福特Bronco越野車,ICON改裝的經典老車始終保持著一種原汁原味的風格,不會用很誇張的改裝形式去影響老車原本的設計亮點。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做「舊化」處理,即讓車的一部分看上去像生鏽的車身改裝。
  • 趣談日本暴走族
    ,我腦海中立刻就顯現了非主流、殺馬特、洗剪吹、煞筆等形容詞。一方面他們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一方面又被日本社會主流所疏離。凸顯個性是每個年輕人的天性,而在日本壓抑的文化中,這種天性則被強烈的抑制。這挺有意思,我不禁想到了國內的非主流(當然非主流也是學的日本奧)也有著一些相同點,比如也喜歡怪異地打扮自己,穿著一些怪異地服飾留著奇怪的髮型。非主流們也喜歡用一些同音字來代替正常的文字,像老屋這種比較傳統的人看著是非常頭疼的。無論暴走族還是國內的非主流都是處在青春期迷茫的年輕人,強烈地想要抒發著自己的想法,想要獲得別人的關注。
  • 可悲又無奈凋零的日本暴走族
    改裝機車的目的一般來說都很簡單:在儘量無損車輛性能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改裝到自己喜歡的樣子,讓機車的顏值有所提升的「外觀改裝」;或者更換更加優秀的零件,想盡辦法提升車輛性能的「性能改裝」。但是有一種改裝風格卻獨立於這兩種常規之外,甚至在外人眼裡相當的「胡鬧」。讓你看到心中的第一個念頭是「臥槽,這是什麼玩意兒?!」這種風格這就是自成一派的日式暴走改裝。
  • 低趴、外八、超大輪轂、大排量老爺車…盤點那些汽車的改裝風格
    對改裝有了解的朋友肯定都聽過流傳在改裝界的兩大金句,一是「百改降為先」,二是「一低遮百醜」。 可以這麼說,降低車身是改裝界最普遍也最基礎的一種玩法。(貼紙不算啊!)
  • 日本暴走族 | 最狂的裝扮做最野的人
    很多國內的年輕人對於暴走族的了解,來自於日本的中二沙雕劇《我是大哥大》,兩個中二期少年立志要在學校裡當校園扛把子,從此一去不復返地走向了爆笑顏藝不良少年的沙雕生活。漫改的《我是大哥大》,原著來自於同名搞笑漫畫,以日本80年代的暴走族興盛為背景。
  • 改車就像早戀?節操卓請說出你的故事……
    日本有這個特殊的「暴走族」群體,專門挑戰車檢法,於是他們怎麼改,意思就是」不能怎麼改「。而像日本等等一些管理非常精細化的國家,汽車改裝的立法是非常專業的。例如汽車車身空力套件,不得超過車身總長度xx釐米、尾翼相對於車頂的高度、寬度,排氣管不得超出後保險槓等等這些規定,都有非常明確且細化的條例,只要符合即為「合法改裝」。同時日本的改裝行業中,各個細分部品都有自己的協會和會員認證標準。
  • 掘金千億改裝車市場,易改網從品牌端入手,打造汽車改裝B2C垂直電商...
    再加上國際賽事帶動國內賽事迅速發展,汽車俱樂部規模不斷擴大,國內汽車廠商與改裝品牌合作等多重因素影響,改裝車的市場空間還是一片藍海市場。 所謂改裝車,是指針對汽車動力、外觀、內部設備、車身、懸架等進行升級的車輛,雖然這些技術、產品及理念均來源於賽車,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市場體系。
  • 吉利繽瑞官改實拍 中國改裝文化怎麼玩
    沒錯,中國汽車改裝文化的發展和汽車文化一定是離不開關係的。近些年來,它不僅已經成為了一種熱愛汽車更為進階的表達形式,也開始向著主流文化去融合與發展。這次,這臺吉利繽瑞經過官方改裝後的樣子,雖然不太可能成為市售版本,但也算是給目前仍未出現答案的中國汽車改裝文化上交了一份答卷。
  • 迷你暴走族!本田復古小車CUB/CT 125暴走族樣式!
    暴走族樣式」Fun Bike改裝。這種視覺強烈且獨特的改裝風格,在全世界都有不少崇尚的玩家,但改裝基礎的主流車款都是以400c.c.以上的街車為主,來自泰國這群以Fun Bike來改裝的迷你暴走族,縮小卻不失暴走族精神的結合,反而給人一種有趣的視覺衝擊。
  • 第十六屆RA定製改裝車展本周末開幕!
    百款年度新款定製整車、 商務改裝車、MPV改裝車 轎車改裝、SUV改裝、外觀改裝件、 內飾改裝件舉行年度首發! 海之藍遊艇商城 OCEANWAY YACHT MALL
  • 那些殺馬特般的日本暴走族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暴走族正式進入鼎盛期,成員的座駕也不再限於摩託車。而日本人善於吸取別國文化並加以改造的民族特性使暴走族迎來了新的發展。,梳著形式各異泛著油光的飛機頭,為了定型不知道上了多少髮蠟……哦對了,還有最為亮點的改造車。
  • 這個少女組織,簡單概括就是暴走族+太妹
    聰明的你一定可以看出暴走族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種貴族。但也請不要不負責任地說她們是尬舞殺馬特貴族。畢竟她們在日本的亞文化界舉重若輕,地位超然。而且暴走少女的改裝車,除了花俏,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翹!
  • 暴走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暴走族,Bosozoku, 「失控(暴力)部落」,是日本一種與摩託車和汽車定製相關的青年亞文化團體。這種類型的機車幫派首次出現是在1950年,然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氣急劇上升。因為受到日本法律管制和年輕人自我意識的提高,以及人口增長放緩,想要加入暴走團體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所以從2000年開始暴走族逐漸衰退。
  • 80年代的賽道暴走族 追憶超級剪影賽事
    而今天在此介紹的這項早已淡出車迷視野的日本賽事,恐怕很少有人了解,它名為Super Silhouette:超級剪影,若你光看到當年圖片裡的一臺臺賽車時,還以為是日本的暴走族們誤入了賽道……巨大的導風前鏟、浮誇的車身寬體套件,流露在外的中冷器管道,若是再加上光怪陸離的車外燈光秀和撅上二層排氣管,那真的會得到一臺日本暴走族改裝風格汽車的真傳。如果車外再靠著三五位留著五彩繽紛發色的飛機頭青年,那個味道就再正宗不過了。
  • 暴走族!這群誇張到蛋疼的年輕人!
    20世紀50年代,當時暴走族的成員主要來自於社會底層的無業年輕人和輟學的學生,大多年齡都低於20歲,他們一般上了20歲就會自動隱退,或加入黑社會或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有著異常的愛國心,常常在衣服上印上國旗等圖案。一方面他們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一方面又被日本社會主流所疏離。凸顯個性是每個年輕人的天性,而在日本壓抑的文化中,這種天性則被強烈的抑制。
  • 頭文字D看了N遍都不懂,原來這才是日本本土改裝!
    談及日本改裝文化,JDM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主流。改裝聚會琳琅滿目,風格各異的改裝車上不多不少地打著JDM的標記,很多車友甚至車主卻對此不求甚解,到底什麼為之正宗的JDM改裝,是貼幾個日本武士貼紙或換一個武士刀檔把嗎?在世界改裝文化糅雜衍生的情況下,JDM最為精髓的改裝本質是什麼?又到教授述說情懷的時候了。
  • 汽車改裝要注意!在日本改裝汽車的6大禁忌
    日本是改裝汽車大國,在日本各式各樣的改裝車讓人眼花繚亂。日本獨特的汽車文化讓世人知道,原來彬彬有禮的日本人也可以這樣「瘋狂」,日本年輕人對汽車的狂熱、對速度的追求通過改裝體現地淋漓盡致。
  • 長沙車展廣汽三菱展臺熱鬧非凡,新勁炫改裝車最搶風頭
    走進一看,原來是一款天青色改裝車,它曾在廣州車展上亮相,本次車展亮相依舊吸睛十足。這一款改裝車是工匠派親自打造,「全球第一輛敞篷版勁炫」。全車定製的寬體包圍,天青色的特效漆,豐途定製兩片式鍛造輪轂。另一臺JDM風格的低趴新勁炫改裝車,同樣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們參觀。
  • 凱路威改裝 改裝前必須知道的改裝規定
    輪轂是允許改的,但是不能隨隨便便的改。通常的來說輪轂的尺寸是不可以變大或者變小的,變了就算非法改裝。但是尺寸不能變,花樣就可以隨意變樣,想要什麼樣的就要什麼樣的,可以改顏色,也可以改你想要的樣式。
  • 七大經典復古改裝車
    當然,這些車只要你有機會駕駛它們哪怕一下,你就可以瞬間從中得到樂趣。一些優質的改裝大神將經典汽車視為一項艱巨的改裝項目的起點:將這些過去的標誌性老車轉化為能夠跟上當前道路上新事物的新車。關鍵是要讓一切都在原始的經典狀態下呈現出來,因此在復古改裝車改裝風格中有一個常用詞叫做"還原",復原車輛經典外觀,並重新改裝車輛外表下的其他部分。一些人選擇從現有的汽車開始,採用現有車輛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