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中學3成學生不會穿鞋帶的消息上了熱搜。上海的小學生繫鞋帶的能力又如何呢?開學季,記者隨機調查了5所小學50多名學生,發現約5成的孩子不會自己綁鞋帶,還有6成不會整理書本,8成不會摺疊雨披。孩子們的勞動意識需要培養。上外附小出硬招,要求孩子們一年級繫鞋帶、二年級理書包、三年級疊雨披……而一些中小學業鼓勵家長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傅雷中學則建議家長和孩子共讀《傅雷家書》,提升勞動意識。
「你會自己繫鞋帶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小學生們給出了答案:「早上,是我的外婆幫我穿衣服,穿鞋子的」,「我早上出門前,媽媽會拿起我的鞋子往我腳下一套,我就出門了」……開學季,記者隨機調查了5所小學,每所小學約10名學生。粗略統計下來,約有一半的學生不會繫鞋帶。調查中還有數名小一生說:「我沒有穿過有鞋帶的寫字,都是粘扣的。」
上外附小的大隊輔導員吳慧君表示,小學生不會綁鞋帶的例子不少見。「我有一天遇到一名剛上完體育課的高年級同學,看到他鞋帶掉了,就提醒他先系一系。結果他打了一個死結。」
除了繫鞋帶,有的孩子對於一些常規的勞動技能也比較缺乏。同樣的學生群體裡,記者調查孩子們每天是否會整理書本,有近6成的孩子表示,從幼兒園開始,都是爸爸媽媽等幫助整理書包。而記者詢問,下雨天如果到了學校是否會摺疊雨披,近8成的孩子驚訝地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壓根不知道該怎麼摺疊。
該怎樣培養孩子有更強的勞動技能和意識?上外附小新學期要求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家裡事情幫著做」。
開學第一課上,該校來自五個年級的42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大比拼」。比賽分年級進行,一年級繫鞋帶,二年級理書包,三年級疊雨披,四年級刨黃瓜,五年級包餛飩。
校長楊蘊敏介紹,該校每天午間會讓學生花5-10分鐘打掃教室,培養孩子責任心。寒假裡讓孩子和家長一起置辦年貨。對一到三年級的孩子,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而四五年級的孩子要讓他們學做簡單家務,例如包餛飩、摘豇豆等。
「我自己的孩子在上初中之後,也會要求她每天用電飯煲燒飯,把蔬菜都清洗乾淨,配合我晚上炒菜做好準備工作……這是為了培養她的責任心和勞動能力。」楊蘊敏說。
大隊輔導員吳慧君介紹:「每天中午,我們老師會給每名學生安排一個小崗位,任務包括擦黑板、整理圖書角等。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也能培養他們為人服務的勞動精神。」吳慧君介紹:「有個男生以前一點兒都不愛勞動,現在慢慢對勞動改觀了,變得願意為同學服務了。還有一個四年級男孩,以前不願意下廚,但學校要求他在家裡幫爸爸媽媽擇菜、刨黃瓜後,他發現下廚很有趣,還燒了一頓西紅柿炒蛋給爸爸媽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