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不會繫鞋帶:有遠見的父母,都不怕孩子吃苦

2021-01-18 騰訊網

作者 | 洛書

近日,杭州採荷中學新生軍訓現場進行了一場「艱難」的比賽,初一新生們比賽穿、繫鞋帶,結果三成學生不會。

好多孩子沒法把解下的鞋帶正確地穿回鞋幫的小孔,還有孩子找老師求助。

老母親隔著屏幕,看得直摩拳擦掌、替孩子們使勁!

艱難織網型:

半途而廢型: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每一個不諳生活技能的孩子背後,都有極度愛孩子的父母。

繫鞋帶事小,但背後的教育弊端卻顯而易見: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已經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孩子生活能力差,「根兒」在父母

鄰居小男孩鵬鵬,已經10歲了。

每到吃飯的時候,他爸媽都把飯送到房間裡,吃完再把碗筷端出來,碗都不讓孩子碰一下。

網上有句笑言:中國父母對孩子哪都好,就有一點不好,他們太愛自己的孩子了!

不會繫鞋帶,緣為哪般?

根本就在於父母對孩子的三種溺愛: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裡享受特權,好吃的、好玩的、他想要的,家裡人都不會和他爭。

長此以往,這種「一人獨大」的家庭地位,會讓孩子產生優越感,慢慢會演變成萬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

小霸王、小公主、小皇帝都是這樣慣出來的。

無條件滿足

欲望總潛伏在需求之後。

孩子合理的需求可以滿足,但要什麼給什麼就屬於溺愛。養成了「有求必應」的習慣,要想改就如剔骨挖肉,難如登天。

稍不滿足,孩子就大吵大鬧、走不動道。而且這樣的孩子通常不會感恩,不知柴米油鹽貴,就是因為什麼東西對於他來講,都太容易得到了。

白眼狼養成過程,就是滿足,無條件滿足。

全方位服務

有些家長從不要求孩子分擔家務,甚至連吃飯、洗澡、穿衣服都要幫孩子的忙。這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高級待遇,對於孩子來說根本不是好事。

溺愛之下,家長別指望孩子會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而且不做家務、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走向社會,無疑是自殺!

父母終其一生,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愛。但這份愛不該是精確配比、私人訂製、不允許有一絲差錯的蜜罐教育。

你之蜜糖,子之砒霜。

父母過分包辦,對孩子百害無一利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可總有些「不信邪」的父母,逆教育之道而行之,結果也只能是:悔之晚矣。

還記得不久前看到的一則新聞,5歲的小勇,父母突然接到幼兒園的退學通知。在電話裡,園長只問了小勇媽媽一個問題:「你家孩子已經5歲了,學會獨立吃飯了嗎?」

這句話讓她啞口無言,這才意識到自己平時太驕縱兒子了。現在孩子不肯自己吃飯,在幼兒園打罵同學,遭到其他家長投訴。

作為父母,之前都沒有在意過孩子的這些毛病。殊不知,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從小養成的,絕非一日之功!

園長的一句話更是扎心:「幼兒園不是教堂,不能一次次包容你的孩子,我們也不是保姆,學校是教育孩子成長的地方。」

從事教師行業三年,最悲哀的是,這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

三年級的孩子還要奶奶餵飯;

高三的女生要媽媽幫洗澡,每天督促著上廁所;

大學生每逢周末,髒衣服成堆寄回家,媽媽洗完了再郵回學校。

曾看過一句話:被溺愛過度的孩子,容易體弱多病,不能真正面對風暴。

父母在孩子童年時,好心鋪下的墊腳石,必將成為孩子未來的攔路虎。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曲解了生活的意義,他們就無法創造屬於自己的自由而絢爛的人生。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早吃苦

蔡少芬曾在微博上發了二女兒小包子下廚的照片,開心配文「用心做菜的小廚師!」

談及教兩個女兒做飯的初衷,蔡少芬如是說:「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做飯是最簡單的鍛鍊。」

包子妹妹今年剛6歲,就能像模像樣地做出幾道拿手好菜,勝過同齡人不是一點半點!

小朋友學習做飯難免燙了累了,端不動鍋拿不起勺,可孩子就是在一點一滴的磨練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油點和油煙見慣了,也就學會了如何在冗長平淡的歲月裡取悅自己。

做飯是生活裡很小很小的事,卻能讓孩子知道這一蔬一飯,一朝一暮的生活本相。

父母終究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只能在有限的相處時光裡,教孩子一些長在骨子裡的技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點滴小事,具體細分

引導孩子做家務時,用具體指令代替模糊方向。

比如:把沙發上的玩具放進柜子裡,髒了的襪子丟到髒衣簍裡;

把碗筷拿到廚房,溼抹布擦桌子,再用幹抹布擦一遍。

讓孩子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小事又拆分成幾個步驟,孩子會更快地理解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做。

力求學會,而非淺嘗輒止

家務是生活技能,也是生活情趣的體現,要學就要學會、學好可以應用在生活中。

一位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曾說:

「芬蘭教育中特別不為其他國家的教育工作者所理解的一個地方就是,家政課是和數學、語文一樣重要的主課。」

在芬蘭,七年級學生每周都要上3個小時的烹飪課。

做家務需要長期持續的鍛鍊過程,這樣才會讓孩子形成記憶,慢慢就可脫離家長,自己獨立完成。

家務小事養心性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能夠教會頭腦準確地、清晰地思考。

家務活中蘊含大智慧,在勞動中孩子漸漸變得更有毅力、自信、勇氣還有統籌能力,也會懂得一粟一麥來之不易。

父母不要怕浪費時間,教了要領之後,就讓孩子自己摸索,這樣得出的經驗孩子才記得牢。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兒童自己能夠想到的,應該讓他自己想。」

溫柔鄉裡長大的孩子,極易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也很難消化生活的苦;愛孩子,該讓他成為那寒冬裡不凋的松柏,迎風傲雪,野蠻生長。

因為每個孩子,成長自有醞釀,各有各的豐盈和綻放。

-End-

作者:洛書,願世上瘡痍,人間疾苦,盡作筆底波瀾。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會繫鞋帶成為常態,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敗筆
    幾年前,10歲孩子不會繫鞋帶的報導,曾引發人們的熱議,說這樣的家長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但熱議歸熱議,那都是「別家的家長」,輪到自己的孩子,都還是捨不得讓他自己繫鞋帶的。8月27日,在杭州採荷中學新生軍訓現場,初一新生們比賽繫鞋帶。
  • 三成孩子不會繫鞋帶,五組漫畫教你怎樣給孩子獨立的愛
    世間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 孩子不會繫鞋帶,而父母只給孩子買帶「魔術貼」的鞋子,這樣好嗎
    文|空谷幽蘭繫鞋帶本來是生活中芝麻大小的事情,怎麼就有人做不好,甚至不會做呢?哎~還真的就有這樣的人。「勒布朗-詹姆斯可以做到一切……除了系好他的鞋帶。」奧尼爾大囧的官方曾經發不過這樣一段視頻,大致內容是在騎士客場挑戰籃網的比賽中,詹姆斯的鞋帶突然鬆掉了,詹姆斯在那一頓眼花繚亂的操作之後,最終也沒有把繫鞋帶這麼普通又簡單的事搞定。
  • 孩子不會「繫鞋帶」,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這個育兒技巧學起來
    很多孩子都已經成人了,還沒有學會繫鞋帶的本領,這一現象並不罕見,據調查,30%的初中生都不會繫鞋帶。一個也是方便家長給孩子穿鞋,一個也是方便孩子行動,大環境的因素也讓家長往往忽視了教孩子繫鞋帶這件事情。家長一時偷懶,難的是苦了孩子,網絡上搜索不會繫鞋帶的關鍵詞,留言的帖子比比皆是,更有高中生說自己不會繫鞋帶就一直踢著鞋帶走路,回家讓父母系。
  • 五年級孩子不會繫鞋帶:不是學不會,而是沒學過
    就在前兩天,杭師附小的幾個老師跟記者報料,到了小學,還有很多孩子不會繫鞋帶,五年級學生繫鞋帶甚至還要同學幫忙。該校一年級老師沈莉,經常會看到孩子在課間活動課上,鞋帶鬆了不會系,無奈只好彎著腰,提著鞋帶,一拐一拐在操場上跑。六年級班主任何慧也有同感,班裡一個同學到了五年級才學會繫鞋帶,還有少數孩子到了六年級,繫鞋帶仍比較生疏,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 荷蘭孩子「繫鞋帶證書」是什麼?
    他14歲就輟學在商場上打拼,文章稱他「只取得了一個繫鞋帶證書」。「繫鞋帶證書」是什麼?真有這東西?是的,荷蘭(以及鄰國比利時)真有這個證書,它在荷蘭語裡被稱為veterstrikdiploma或veterdiploma。如果孩子能夠自己繫鞋帶,學校或父母就會發給他們這樣一份證書,以資鼓勵。荷蘭法律規定兒童4歲就可以念小學,最晚不能晚於5歲。
  • 孩子不會繫鞋帶?牢記這7句話,一次就學會!
    對孩子來說,繫鞋帶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一般要等到孩子手的靈活性、手眼協調能力都比較好之後才能學會繫鞋帶。這時候他們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這也就意味著能夠比較專心地做一件事情。開始教孩子繫鞋帶時,可以先把鞋子穿在孩子腳上,家長在孩子的身後伸手示範繫鞋帶的方法。
  • 你家小孩幾歲才會繫鞋帶?莫讓鞋帶「絆住」了孩子成長的腳步
    可見現在,不論是國內還是英國孩子在繫鞋帶等生活自理問題上的表現都令人堪憂。 01 一、孩子不會繫鞋帶的責任在於誰? 是孩子、家長、幼兒園和學校?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複雜,但是,至少有一個人是不應為不會繫鞋帶負責的,那就是孩子!
  • 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因為在生活中,無論是富有家庭還是普通家庭,大多都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別說在城市,就算在農村,現在也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頂著烈日、沾滿泥巴、流著汗水,親身體驗農作的不易和艱苦。甚至還有部分父母在溺愛和驕縱孩子。
  • 10歲男孩不會繫鞋帶:溺愛是裹著蜜糖的砒霜,別再摧殘孩子了!
    如果讓孩子完全自理,有時候他會完成不了,比如說繫鞋帶。」主持人問這個男孩:「你平時的鞋帶誰給你系呀?」男孩回答:「爸爸。」當問道為什麼不自己系的時候,男孩回答:「不會。」聽到「繫鞋帶」這件事一個十歲的男孩還完成不了時,大家更加詫異了。主持人鼓勵現場一個六歲半的女孩與這個家庭十歲的兒子分別替自己的爸爸繫鞋帶。六歲半的女孩非常熟練,蹲下身子幾秒鐘就系好了。
  • 怎樣教孩子繫鞋帶?又快又好還不松
    然後,就在留言區裡看到本尊的自嘲:「打個死結好像……」嗯,這樣的鞋帶的確一天都不會散!後來又看到一張父慈子孝的照片——雖說自己繫鞋帶的技術不怎麼滴,但面對兒子的鞋帶,鄧超是毫不猶豫地蹲下了。看來,等等還不會繫鞋帶。
  • 應採兒被指太寵溺兒子,Jasper7歲不會繫鞋帶做家務頻出錯
    應採兒被指太寵溺兒子,Jasper7歲不會繫鞋帶做家務頻出錯11月17日,《新生日記2》更新了最新一期。緊接著,應採兒的媽媽指著外孫,非常嚴肅地表示,Jasper都七歲了,竟然連自己繫鞋帶都不會慶幸的是,Jasper目前還不叛逆,父母的話他也都聽得進去,就是在態度方面,還不是很端正,或許是養尊處優慣了,一時間還受不了幹家務活的任務。
  • 周杰倫用菠蘿和香蕉共同彈奏《舊傷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偷懶
    文|西紅柿媽媽 你今天逼了孩子,明天孩子可能會埋怨你,當爸媽的太狠心了。但如果你今天沒逼孩子,孩子明天一無所長,孩子還可能會埋怨你,太慣著他了。 當家長的真是不容易,怎麼做都沒法十全十美。畢竟,咱們也沒有預見未來的本事。
  • 南京優秀小學生被生活技能難住 近半不會繫鞋帶
    動手操作能力七八歲孩子:沒見過火柴,不會繫鞋帶動手操作能力這項新考核項目,包括了繫鞋帶、劃火柴點燃蠟燭兩項,被安排在四樓進行。在經歷了一樓測智商、三樓朗讀測試、聯想能力測試等一系列不錯的表現之後。小學生們走到四樓考核室時,神態都特別放鬆。
  • 郭晶晶二代,體操皇后劉璇上熱搜: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心狠」
    每次給糾糾的食物,她都要先嘗一口,確定少鹽、少油、無辣才給孩子吃。有句話說:父母之愛,為之計深遠。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只看眼前,而是看未來。有時候,我們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從而放縱孩子。當孩子的作業多,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太辛苦了,就替孩子做;當孩子學興趣班覺得累,在我們面前苦苦哀求的時候,很多父母便不讓孩子學了;當孩子上了一天學,很多父母怕孩子累,什麼家務都不讓孩子幹。慢慢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願意就可以不做,最終什麼都學不會。
  • VING懶人鞋帶,免系免綁,從此不怕掉鞋帶!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鞋帶是多麼常見的事物,甚至不起眼,沒有任何亮點且極其普通的事物,而且在走路、跑步等其他運動時還會掉鞋帶,甚至會因為踩到鞋帶而摔倒,輕者只是輕微擦傷,嚴重甚至會因為摔倒造成生命危險,這些可不是危言聳聽,是有實實在在的例子存在的,比如2019年4月份的時候,一名男模時裝周走秀,因踩到鞋帶摔倒臺上當場猝死
  • 你會繫鞋帶嗎?新學期小調查:5成小學生說不會
    日前,杭州一中學3成學生不會穿鞋帶的消息上了熱搜。上海的小學生繫鞋帶的能力又如何呢?開學季,記者隨機調查了5所小學50多名學生,發現約5成的孩子不會自己綁鞋帶,還有6成不會整理書本,8成不會摺疊雨披。孩子們的勞動意識需要培養。
  • 會不會繫鞋帶真的和聰明與否無關
    我小時候一直不會繫鞋帶,好像從記事開始就從來沒有記得自己給自己系過鞋帶。每次出門,都是媽媽幫我系好了鞋帶才出去。如果在玩耍、嬉戲、打鬧當中不小心鞋帶開了,不管當時離家有多遠,我也要跑回家,讓媽媽重新係為我系好再跑出來玩。
  • 為什麼鞋帶跑著跑著就開了?可能是你不會系
    幾乎人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跑著跑著鞋帶兒開了。明明穿鞋的時候系好了呀!而且越是在緊急時刻,鞋帶兒就越愛開……比如急著追公交,體育課測長跑……來自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機械工程學家Oliver O'Reilly,在為寶貝女兒系了無數次鞋帶之後也不禁思考起來:為什麼系的好好的鞋帶,忽然間就開了呢?
  • 太囧了,球場上無所不能的詹姆斯為何不會繫鞋帶呢?
    在球場上,你能想到詹姆斯不會做的事情嗎?三分投籃、中投、暴扣,籃下強打,甚至這哥們從高空落下,扭腳了,也就是跺跺腳,幫幫鞋帶後,來個華麗麗的暴扣,不過相比暴扣,繫鞋帶的事情對於老詹來說更難。我們經常能夠在比賽中看到詹姆斯一通操作猛如虎,可是最終鞋帶還是沒有繫上,而且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詹姆斯身上還不是一次兩次,講真的,如果不是為了面子,如果不是摳門,估計詹姆斯都恨不得僱個人專門給自己綁鞋帶,畢竟每次都這樣,真的很丟現役第一人的臉。SO,問題來了,球場上無所不能的詹姆斯為何不會繫鞋帶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