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仁慈的鼻息裡
我們像經筒上的文字一樣嘈雜
傳宗接代,簡單而快活
——黃亞洲
▎圖說
圖為中國畫家陳樹中的作品《野草灘的冷秋》。畫中的小女孩坐在父親的馬車上,一手扶著農具,一手託腮、陷入某種沉思。她在想什麼呢?我們無從知曉。也許只有坐在父親的馬車上時,才會如此心安,完全不用憂心前方路途是否遙遠、何時到站吧。有一種深情,只屬於孩子與父親。
▎收聽
點擊音頻或下方視頻,即可收聽
傍晚
作者:李少君
為你讀詩:姚晨 | 演員
傍晚,吃飯了
我出去喊仍在林子裡散步的老父親
夜色正一點一點地滲透
黑暗如墨汁在宣紙上蔓延
每喊一聲,夜色就被推開推遠一點點
喊聲一停,夜色又圍攏聚集了過來
我喊父親的聲音
在林子裡久久迴響
又在風中波紋般蕩漾開來
父親的應答聲
使夜色明亮了一下
▎詩享
這首小詩,初看清新自然,再看溫馨暖人,細細品讀更覺柔情輕訴之中蘊藏著一股力量。一股自然之力,一股對抗之力:鄉村對抗城市。當然,這不是一種狹隘的對抗,而是自然與機械的對抗,樸實與虛華的對抗,回家與出走的對抗。家人之間的親情,有無數根紐帶來維繫。回家吃飯,就是家人之間的紐帶之一。
如今,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都是「出」去吃飯,卻越來越少地「回」家吃飯。每個人在其孩童時代,肯定都有過因在外貪玩而被父母催著回家吃飯的經歷。若是在鄉村,父母的喊聲便會在整個村莊上空迴響、蕩漾。那一刻,一切愛與親情便被包裹、融合在這大自然的夜色當中,一切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事便在這時間的長河中緩緩流淌。同樣地,很多人也有過和詩人一樣在母親做好晚飯後,喊父親回家吃飯的經歷。當一聲聲呼喚迴蕩在夜幕下的樹林,父親的回應,足以使孩子心安。在一喊一應之中,父親和孩子之間沒有交談,卻仿佛在暮色之中留下了千言萬語。深沉的暮色映襯著深沉的親情,這喊應本身,便是最動人的天倫之樂。
記得我小時候膝蓋部位長過一瘡,出膿穿破後,一個多月總不長新肉,露著一個大洞,經常流血不止。父親給我用這種藥粉,填入藥粉,過了不久,就從裡向外長出新肉,傷口逐漸得到癒合。幾十年的時間,像流水一樣逝去,但是父親彎下身,細心地給我敷藥的情景,至今猶在眼前。「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他的名言,也是對自己很好的寫照。
——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節選)
我不知道自己五歲以前是如何與父親作戰的,我的記憶省略了那時候的所有戰役。我記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裝病,那時候我已經上小學了,我意識到父親和我之間的美妙關係,也就是說父親是我的親人,即便我傷天害理,他也不會置我於死地。
——餘華《父子之戰》(節選)
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到鳳山去開會,開完會他到市場去吃了一碗肉羹,覺得是很少吃到的美味,他馬上想到我們,先到市場去買了一個新鍋,買了一大鍋肉羹回家。當時的交通不發達,車子顛躓得厲害,回到家時肉羹已冷,且溢出了許多,我們吃的時候已經沒有父親形容的那種美味。可是我吃肉羹時心血沸騰,特別感到那肉羹是人生難得,因為那裡面有父親的愛。
——林清玄《父親的微笑》(節選)
- 圖文下方,你和父親之間,有哪些難忘的回憶? -
▎樂說
配樂選自美國鋼琴家和作曲家Dustin O'Halloran的作品Campus Walk,鋼琴旋律靈動而純淨,好像雨後的大海,一聲一浪都拍打出自然的清香。
▎讀詩嘉賓
姚晨
中國內地女演員,聯合國難民署中國親善大使。第2屆華鼎獎電視劇盛典最佳女主角,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代表作有《武林外傳》《潛伏》《離婚律師》等。2013年、2014年入圍美國《時代》周刊「全球100 位最具影響力人物」,2014年當選;2015年入圍該雜誌評選的「全球30位最具網絡影響力人物」;倍耐力年曆首位華人封面。在即將於元月一日上映的電影《一切就好》中扮演大女兒管清。
▎明日預告
明晚10點(12月24日),「為你讀詩」聖誕特別節目。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為你讀詩」製作團隊
出品人:潘傑客
總編輯:張炫
責任編輯:李琳
本期編輯:劉凌
錄音製作:朱衛東
音樂編輯:孟楚
隨文撰筆:雲兒
本期校對:付子豪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即可查看往期讀詩列表
信息來源:為你讀詩
策劃出品:Be My Guest·尚客私享家
戰略合作: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中國詩歌學會、中坤詩歌發展基金、世界詩歌運動協調委員會、麥德林國際詩歌節
網絡電臺獨家合作夥伴:喜馬拉雅FM
法律顧問: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智慧財產權訴訟代理律所: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
官方網站:www.thepoemforyou.com
本公眾微信平臺音頻、視頻及活動圖文信息報導系「為你讀詩」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本平臺所使用的詩歌、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