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定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以武力侵佔東北全境,繼而於1932年3月9日扶持溥儀建立了「滿洲國」。「滿洲國」名為從中國分離出去的「獨立國家」,而實際上完全是日本的傀儡政權,關東軍是「滿洲國」的最高統治者。關東軍通過由日本人任總務長官的總務廳,控制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實權,一切事務必須取得日籍官吏的同意。溥儀只是關東軍操縱的工具。
偽滿洲國成立的第二天,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即與「滿洲國」「執政」的溥儀以換文形式籤訂了《日滿密約》,規定:(1)「滿洲國」日後之國防及維持治安「委諸日本」,而經費由「滿洲國」負擔;(2)「鐵路、港灣、水路、航空線等之管理並新路之布施」均委請日本及日本指定之機關;(3)日本軍隊「認為心要之各種設施」,「滿洲國」「竭力援助」;(4)日本人可任「參議」和「其他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之官吏」,關東軍司令官有「保薦」權、「解職」權;(5)以上各項在將來「兩國」締結正式條約時為「立約之根本」。半年後,以上述內容為基礎的《日滿議定書》正式籤訂,日本取得了在東北的一切既得權益,並擁有了駐兵權。9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承認「滿洲國」。偽滿洲國成立後,日本立即對東北採取了殘酷的殖民統治。
首先,為了鞏固殖民統治,關東軍對東北各地抗日武裝進行殘酷鎮壓。關東軍對東北抗日武裝發動了多次「掃蕩」作戰,僅1935至1936年3月間的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東北抗日武裝在日軍殘酷軍事進攻下死傷者共有1.1萬多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為鞏固其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更加緊了對抗聯的鎮壓。1939至1942年,關東軍在偽滿洲國所屬的間島省、通化省和吉林、牡丹江省的部分地區,出動日偽軍警7萬多人,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掃蕩」,使抗日聯軍遭受巨大損失,抗聯著名將領楊靖宇將軍在1940年3月的日軍「掃蕩」中英勇犧牲。
關東軍還在東北實行所謂的「治安肅正」,殘酷屠殺無辜平民,製造了無數起血腥屠殺事件。1932年9月15日,日軍在遼寧省撫順市南部的平頂山村製造大屠殺事件,屠殺當地村民3000多人。為了切斷抗日武裝和人民的聯繫,從1933年起,關東軍在東北建立「集團部落」,用刺刀威逼百姓離開家園,到日軍指定的地區居住,實行歸屯並戶。到1938年,約共建立了1.25萬個集團部落。在推行集團部落的過程中,日軍實行血腥的三光政策,把民房全部燒光,不願遷移的百姓統統殺光,財物搶光。1934至1936年,僅通化縣就被燒毀民房1.4萬間,廢棄耕地33萬畝。
其次,日本實行「日滿一體的計劃經濟」,對偽滿產業進行大規模開發,瘋狂地掠奪戰略物資。日軍佔領東北後,首先攫取了東北的交通運輸事業,搶佔鐵路,交給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即滿鐵經營。同時,日軍又掠奪了東北煤、鐵等礦產資源的開採權和經營權,搶佔阜新、北票等煤礦,交由滿洲煤礦股份公司(即滿煤)和滿鐵經辦。滿鐵、滿煤接手後,為了滿足日本發動戰爭的需要,對東北礦產資源進行竭澤而漁式的開發,大肆開採礦山,掠奪石油、煤炭、鋼鐵及其他戰略資源。在金融方面,日本侵略者強佔東三省官銀號和中國、交通、邊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立由日本人控制的滿洲中央銀行、滿洲興業銀行,控制東北的金融系統,通過發行偽鈔、公債,強制儲蓄和通貨膨脹等手段籌措戰爭經費。
此外,日本大肆移民東北,強佔土地,掠奪糧棉油等農產資源。1932至1934年,日本先後組織了5次移民,把日本人遷移到東北定居、墾殖。1936年,關東軍司令部又通過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案》,計劃從1937年起的20年內移民百萬戶。東北的數十萬農民的土地被日本移民強行「收購」或掠奪,廣大農民失去土地,淪為日本移民的佃戶,飽受著日本移民的剝削,更多的農民被迫離開家園,流離失所。還有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被迫到煤礦做礦工,這些礦工遭受奴隸般的非人待遇,多數死在礦井之中。
再次,日本在東北推行奴化教育政策。偽滿洲國成立後,關東軍在東北建立了在其直接領導下的「協和會」,通過該組織對中國人民進行奴化教育。日本佔領東北地區後,封閉原有的公立學校,組建由日本人掌管的「日滿學校」,並規定私立學校也必須接受日本人的嚴密監督。原有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全部被廢止。1932年6月,日偽當局又強令各學校「廢止三民主義、黨義及其他與新國家建國精神相反之教科書或教材」。許多教材和書籍被焚毀。
同時重新編寫教材,向當地學生宣揚「日滿一體」、「同文同種」、「王道樂土」以及「忠君愛國」等殖民統治思想與封建道德觀念。殖民當局還禁止對中國學生講授中國歷史,並強制推行日語教學,許多教材完全用日語印製。殖民統治者還強迫中國學生每天向日本天皇遙拜,誦讀天皇詔書,企圖以此養成中國學生對天皇的忠誠。另外,日本人還對學校內中國師生的思想活動進行嚴密監視,對教員實行嚴密的「思想檢定」,並在各個學校中安插特務,控制中國師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