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UJ大叔
編輯 | UJ大叔
當前大部分人負債的原因只有一個:超前消費。
「 零擔保,一秒到帳 」 的廣告隨處可見。是我們抵不住誘惑,還是消費貸的洗腦?
以前說:有多大能耐,就花多少錢。
現在說:有多大能耐,就貸多少款。
負債主要分兩個方面
1、房貸
2、消費貸
買房在本質上也算是一種 「 超前消費 」 ,但是今天不聊房子,聊消費。
2019年,我們的消費貸總計超13萬億!
國家統計局: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10410美元
但是人均負債已超13萬元,已超本身實際收入的2倍多,消費貸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錢到底都花在哪裡了?
看圖:
「 提升生活品質 」 、 「 基礎生活用度 」 、 「 休閒娛樂 」 3大類成主要消費。
自從手機支付的盛行,借貸方式的變多,有種潛意識裡覺得借的錢不是我們的錢一樣,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隨便花。
據2019年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86.6%的年輕人都在使用信貸產品60%的工作90後擁有實質性負債10%的年輕人會同時使用2個及以上網貸工具.
這說明消費貸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6.6%
分期付款!不可承受之重!
在頻繁使用 「 消費貸 」 的時候,只證明了一件事情:入不敷出。你消費水平提高了,但是你收入能力還是保持在原地,超支部分還是由你個人來承擔,還款日就是噩夢日!
看到一大堆的帳單,再看看自己的口袋。分期付款變成常事,幾千上萬的欠款分期之後變成零碎的小數目令人賞心悅目,但往往會忽略分期利息,你根本無法想像利率的可怕。
總有人問 「 分期分款 」 跟 「 最低還款 」 哪個更合算?
我只能說:都不合算!這就是一筆穩賠不賺的生意,不是採用某一種方式,你就能賺到。便宜只是心理反應,本質上是你都在支付額外的費用。
以杭州馬的花唄、借唄為例:兩個字!很貴!
分期費率是期數來決定,分期還款12期的每期費率是0.73%,1200元為例。
每月歸還本金:100元
每月手續費:1200 * 0.73% = 8.76元
合計:100 + 8.76 = 108.76元
這麼算下來,12期總費率是8.76%,但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要注意,這是以1200元為基礎的,但是不會因為歸還了每期的100元本金而減少到1100元。這意味著第二個月的年化利率為:12 * 0.73% * 1200 / 1100 = 9.56%。
以此類推,當你還到第十二個月的時候年化收益利率為:105.12%。
也就說,我們只有第一期是享受了年化8.76%的利率。後面每增加一期,實際的年化利率就隨之增加,算起來是16.17%,差不多達到12期總費率的2倍。
你要知道,銀行一年貸款的才4.35%,花唄的實際利率遠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低,不止是杭州馬、劉白條,大部分的分期還款產品都是一樣。
你想像一下,這單單只是一筆1200的小帳單,當你長年累月採用分期的時候,那疊加起來的金額是相當大的。
為什麼杭州馬敢借錢給沒還款能力的人?
兩種 「 唄 」 通常在我們認知只是借錢的,賺得就是借款人的利息錢。那你就太小看資本的操作了。
舉個例子:
每個人借1萬塊錢,10萬個人就有10億,他盯著得並不只是這些利息。
注意!當把這10億借出去之後,他就擁有了10億的債權,這些債權可以當做螞蟻的資產,然後發行一些證券,通過證券賣給投資者。
就算到時候有人出現借錢還不上的情況,那就相當於螞蟻已經把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
而且這些證券變相成為「理財」,風險各有不同,簡單認為的可以分為:高、中、低三檔。
如果現在由3個人分別購買三種等級的證券
A購買的風險為50%
B購買的風險為25%
C購買的風險為10%
三個人購買的總金額為100億,如果借款人按時還款,他們分別也會得到相對應的利息收入。但是如果只有一部分還錢,一部分無力償還。收回來的借款就優先給風險最低的C。依次排序。
其次就是徵信問題、還有個人額度問題。
「消費貸」 不是鍋
站在作為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想想,「 消費貸 」 真是影響我們的根源嗎?
個人非常認同 「 汨羅江上一葉舟 」 說的一句話:
年輕人負債的背後不是資本太狠,而是認識層次太低。
「 沒錢不找爹媽,找比親爹親媽還親的花唄、借唄,找京東白條 」 , 「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正在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
第一章節《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就提到的數據,其實說到底都是個人意願。自控能力不足,在明知自身經濟條件不充裕的情況下還要超前消費。
有的只是為了一顆虛榮心有的只是為了某一時期的潮流有的只是為了一種趁年輕就擁有的人生觀我可以說這是對自己人生不負責的表現。並不是反對去擁有,去追求。而是能實際掌握的情況下去實現自己想要的。
更有人發明了一種 「 花唄、借唄互還理論 」 。如果這個人能把研究 「 花唄、借唄互還理論 」 的心思,放到其他地方,我相信他很早就可以不用消費貸產品了。就像先前提到的,有人問 「 分期還款 」 跟 「 最低還款 」 哪個更合算?也是同樣的問題。
最近我就發現一個現象:我吃了一頓火鍋,一共才200左右。結帳的時候居然可以分期付款!什麼時候,連吃一頓飯都要到分期了?我納悶了很久,刷視頻的時候也刷到一些類似的服務,這到底是怎麼了?
想想存在即合理,肯定是有需求的人才有出現被需求的服務,現在負債的現象太廣泛了。
還是想說難聽的話:沒有金剛鑽,就不要攘瓷器活。一個月5000,為什麼一定要消費5萬的生活品質?這是一個不定時渣蛋,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引報。
在生活經歷困難的時候,不是去考慮提升個人以及尋找最根本的原因,而是接受 「 消費貸 」 這種立竿見影而無效的方式。
圖一時快感、一時輕鬆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也將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你買不起的繼續貸,還不起就以貸還貸。
有一種 「 窮 」 叫 「 精緻窮 」 ,這才是真的窮!不改變現狀,只會把問題留給下一代,一代又一貸,大家接著貸。
你對 「 超前消費的負債現象 」 怎麼看?
我是@UJ大叔,看過點讚,腰纏萬貫。
歡迎關注、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