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有別於扶貧和慈善並非客群越下沉越好否則很有可能出現「雙輸」現象消費金融空間有限,不應過度增長應警惕「不該貸」「過度貸」等客戶下沉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2020年12月1日,蛋殼公寓「爆雷」之後,位於浙江杭州市建國北路的蛋殼(杭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門前圍滿了聞訊而來的租客和出租戶。圖/IC
膨脹的消費貸市場
本刊記者/賀斌
發於2021.1.11總第980期《中國新聞周刊》
「突然發現花唄額度從兩萬降到了三千,瞬間感覺自己沒錢了。」2020年12月末,不少花唄用戶發現自己的額度有所下降,甚至有網友發帖稱自己的額度降到3000元以下。
花唄此次下調額度的群體主要為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對此,螞蟻集團回復稱:「花唄近期正在調整部分年輕用戶的額度,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有市場人士分析,螞蟻集團下調年輕用戶額度主要是出於近期的監管壓力,以及控制風險目的。網際網路貸款涉及群體廣泛,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覆蓋面大、普惠性強,但如果監管措施跟不上的話,風險會被放大。
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做過調查統計,部分消費金融公司80後、90後客戶佔比達到90%以上。其中,90後客戶佔比普遍在50%左右,有9家消費金融公司佔比高達50%~75%,面向90後客戶提供專門產品和服務。
無論是豆瓣中擁有32000多名成員的負債者聯盟,還是蛋殼公寓事件中的租金貸,甚至是最近幾年被監管重拳出擊的非法校園貸,個人消費信貸似乎已經和年輕人緊緊地綁在一起,變成了衝動消費、過度消費的代名詞,曾經自帶普惠金融光環的個人消費信貸開始蒙塵。
「無節制過度消費必然會造成惡性循環,但這不光是年輕人的問題,即使成年人也會遇到,不必過度解讀,更不能因此而否定消費貸。」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消費金融40人論壇發起人王紅領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線上消費信貸之所以容易出現問題,主要在於無抵押、低門檻的模式,在獲客時很難了解借款人真實的還款能力,一旦貸款無法收回,很容易出現壞帳,增加不良率。在線上消費信貸中,如何甄別適合的客戶才是關鍵。
一路狂奔
2020年11月2日,螞蟻集團一路綠燈極速走完了IPO程序,卻在掛牌上市前夕戲劇性被突然叫停。
原計劃在科創板上市的螞蟻集團,獲得了包括社保基金在內的29家戰略投資者青睞,總市值達2.1萬億元,有望成為歷史上全球最大規模IPO。但戲劇性的反轉發生在上市敲鐘前夕,2020年11月2日螞蟻集團高管被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管局等四部委約談。
金融科技在加速發展中如何守住風險底線?爭議在螞蟻集團備戰上市前夕達到了高峰。螞蟻集團此前公開的招股書顯示,包括面對個人的花唄、借唄,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網商貸在內的微貸業務在公司業務中佔有重要地位。2019年,螞蟻的微貸業務營收為418.85億元,佔總營收的34.7%。2020年的1~6月,這一比例接近40%。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約5億用戶通過公司的微貸科技平臺獲得了消費信貸。螞蟻集團執行董事、執行長胡曉明在IPO前的路演中透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為17320億元。
「網際網路公司之所以熱衷在消費貸布局,其原因不在信貸,而在資本市場。」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金融科技概念的估值是建立在流量故事上的,有流量才會有未來增量的想像空間。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從而找到更多貸款用戶,客戶增量不足以支撐流量的增加,就引誘客戶不斷地增加貸款。要支撐這樣的流量增長,「就不斷降低風險要求,引誘用戶超越自身的合理需求不斷貸款,風險越積越多。「一方面要講流量,一方面要講增量,只有實現每年一定的增長,在資本市場才有故事好講,才能獲得更高的估值。」
2014年2月,首款依託電商場景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產品「京東白條」橫空出世時,以信用卡為載體的個人消費信貸在中國已經發展了近30年。
彼時,大部分以傳統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持牌消金)為代表的消費金融,還在按照傳統金融的方式布局線下網點,而幾乎與持牌消金公司同時誕生的網絡小額貸款平臺已經成熟地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獲客,通過對客戶經營、網絡消費、網絡交易等行為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評定客戶的信用風險,確定貸款方式和額度。一筆貸款從申請到審批,從發放到還款,全程都在線上完成。
在消費貸領域,持牌消金公司和網絡小貸公司的作用不同,面臨的監管機構和監管政策也不一樣。作為傳統商業銀行的補充,持牌消金主要面向的是傳統銀行的「長尾市場」,針對中低收入及新型客戶群,提供寬泛靈活的信貸產品等金融服務,準入和監管部門為銀保監會及各地的分支機構。網絡小貸公司的牌照發放和監管則由各地金融辦負責,成立的初衷是為微型企業等主體提供金融服務,隨著技術的發展,業務也逐漸延伸到個人消費信貸。由於缺乏消費場景,網絡小貸多提供現金貸產品,無法追溯貸款的去向,風險較有場景的消費金融更高。
在京東白條推出不久,螞蟻集團也推出「螞蟻花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白條、花唄為代表的消費金融平臺,憑藉豐富的消費場景、股東積累的大數據等優勢,在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市場佔據較高的市場份額。
2016年3月,中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迎來了政策的春天,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出臺《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在政策的加持下,消費金融發展進入黃金期,各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金融和科技優勢互補,相輔相承,迅速做大蛋糕。一時間,線上個人消費信貸產品層出不窮,消費場景也從零售延伸到租房、旅遊、教育、裝修、美容等垂直細分領域。
短短三四年間,在網際網路消費貸的賽道上,既有傳統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也有電商平臺、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垂直分期平臺和網貸平臺等非持牌機構。據國信證券數據,2018年,電商巨頭旗下的消費金融平臺市場份額為37.2%,穩居第一。商業銀行憑藉其資金成本優勢、風險管控能力等優勢,以13.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而網貸平臺、消費金融公司和垂直分期平臺當年市場份額分別是9.6%、9.4%和8.3%。
被誘導的消費與風險
2020年12月29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關於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痛批網貸土味廣告,提醒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誘導消費是消費貸被人詬病的主要「罪狀」之一,特別是對於無收入來源的學生,標榜無抵押、無擔保的消費貸,讓本就不具有還款能力或心智不成熟的年輕人在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不知不覺背上巨額債務。
2020年9月15日,湖北宜昌市秭歸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段某某等12人實施「套路貸」犯罪,涉嫌犯詐騙罪、敲詐勒索罪一案。圖/人民視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沒有經歷過嚴峻生活壓力的年輕人消費觀相對超前,而各種低門檻、無抵押的個人消費信貸產品,讓年輕人很容易就能獲得貸款。」一位不具姓名的持牌消金機構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但對於機構而言,通過合理的授信策略,避免年輕人的非理性消費問題,是行業的主流觀點。
除了直接的消費誘導,罔顧消費者知情權,在頁面中模糊利率也被看作誘導消費的一種表現,甚至很多貸款頁面和消費頁面「無縫對接」,消費者甚至在不知不覺間就開通了借貸服務。
2020年10月22日,持牌消金頭部企業「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被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通報,其中一項問題就是在相關宣傳頁面、營銷話術中,未明確說明展示利率為日利率、月利率還是年利率,「超低利率」「0門檻申請」「全民都可借」「隨借隨還」「想還款可以提前還款」等宣傳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存在誇大、誤導情況。
據招聯消費金融回應,「按監管要求第一時間成立專項整改工作小組,全面開啟自查和整改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工作。」《中國新聞周刊》在招聯金融旗下現金貸產品「好期待」借款頁面看到,目前已經標明日利率以及折合最低年化率。
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很重要,至少在從一個消費場景進入到消費貸申請頁面時,用戶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在貸款。在金融業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大方面,是金融機構首先需要尊重消費者習慣,讓消費者能夠察覺重要性,也能比較清晰地獲得相應的產品信息。
標註日利率和年利率,對於現金貸來說,還將面臨民間借貸新規利率司法保護上限限制。以花唄為例,按照螞蟻集團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借唄日利率可低至約0.02%,大部分貸款的日利率為0.04%左右或以下。但日利率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實際或遠高於0.04%,《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在開通借唄後查詢利率發現,頁面顯示的日利率為0.055%,如果算成年利率,為20.07%,已超過4倍LPR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如果逾期還款,貸款利息會更高。
培訓機構跑路,長租公寓暴雷,消費者既付了錢、背了債,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服務。2020年末,培訓貸、租金貸等消費貸頓時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點,在不久前的蛋殼公寓暴雷事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業主收不到房租,直接將租客趕走。然而,蛋殼與業主的合同雖因蛋殼違約而終止,但租客與微眾銀行籤訂個人信貸合同屬於獨立的法律關係,債務關係依然存在,租客需如期還款。這對於本就收入不高的租金貸用戶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長租公寓讓大量的年輕人得以在一、二線城市迅速找到相對穩定的安身之所,在面對房租這類需要集中支付的消費時,租金貸提供了平滑現金支出的方案。租客有租房需求,也有還款能力,為何還會出現問題?
「其實是貸款模式的設計出現了漏洞。」劉曉春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租金貸的實質是長租公寓代理金融機構獲得客戶、安排辦理貸款業務,按年向租客收租,按月給房東付租金,賺取時間差,「在這個過程中,真正需要錢的不是租客,而是長租公寓。但缺錢的不僅不貸款,還把錢拿走了。在租金貸這一信貸產品設計中,產品的設計是錯位的,風險管理也是錯位的。」
並非有場景,就無風險,這一點在消費貸中不斷被驗證。傳統認為,以借唄、京東金條為代表的現金貸被認為是消費金融的一個分支,這類貸款沒有具體的消費場景,無法追溯資金去向,但由於可以提現,或造成多頭貸款的局面,風險遠遠高於消費貸。
相較於無場景,場景消費金融似乎顯得更為穩健,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線上消費貸產品首先出自於電商平臺,正是由於具有消費場景的天然優勢。而沒有電商平臺的網際網路企業,則選擇和垂直細分平臺合作,開發出培訓貸、租金貸、美容貸、旅遊貸等一系列消費貸產品,而培訓機構、長租公寓、美容場所和旅遊公司不但提供了消費場景,也在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牽線搭橋,甚至直接前臺代理。
在顧敏看來,長租公寓業務模式真正的風險是預收租金機制,即租客一次性支付數月的房租,但平臺的穩定性可能導致未來服務的不可獲得。一旦資金鍊斷裂,房東收不到房租,就會收回房子驅趕租客,在這一層面,租客用租金貸支付,還是用自己的錢支付實際上已無差異。在此次蛋殼事件中,與其說是租金貸的風險,不如說是整個預收預付模式下資金池的風險。
統一化監管是方向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近兩年,中國居民部門債務率(信貸餘額/GDP)存量、邊際都呈現快速攀升態勢,從2015年末的39%一路攀升至2019年年中的55%。通過對居民債務來源進行劃分,可以看到2019年上半年末,消費類債務率為44%,較2015年上漲16個百分點。
從美國數據看,歷次金融危機都發生在居民部門持續加速加槓桿之後,「消費貸」「現金貸」若繼續膨脹,是否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王紅領看來,金融風險分為微觀風險和宏觀風險,微觀風險主要是對企業自身,不波及行業,不需要太過擔憂。而宏觀風險是系統性風險,必須要控制住。對於消費貸而言,一方面控制住資本金和額度的比例,另一方面控制住資金的來源,基本能防範系統性風險。
和傳統銀行不同,消費金融公司無法吸收存款,在資金來源上,主要靠同業拆借、銀行授信獲取資金,或通過信託、股東存款等渠道實現多元化融資。此外,通過資產證券化(ABS),將底層資產的債權轉變為證券發行,或發行金融債,也是消金公司獲得資金的渠道。
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中發行ABS和金融債的佔比顯著提升。僅2019年上半年消費金融類ABS共發行34單產品,發行規模為959.78億元,較2018年上半年發行數量增加1單,規模同期上漲14.94%。
而對於網際網路公司和部分小貸平臺而言,通過資產證券化放大槓桿進行表外融資,不但降低資金成本以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還可能規避資本金監管。因此,2017年12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禁止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或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銷售、轉讓及變相轉讓本公司的信貸資產,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
ABS受限,隨著消費金融需求快速擴張,資本金受到約束,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始利用在獲客和風控上的優勢,加強與傳統商業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合作,由銀行提供資金而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提供客戶和風控的聯合貸款和助貸模式開始盛行。
由於網際網路平臺在獲客和風控等核心環節上具備明顯優勢,因此一般可以分享到比出資比例更高的利潤。2020年7月,銀保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在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時,應當按照自主風控的原則審慎開展業務,避免成為單純的資金提供方。
針對消費貸,持牌化、正規化或是大勢所趨。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發放了包括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在內的5張消費金融牌照,重慶銀保監局也原則上批准了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A股或迎來消費金融第一股。
同樣屬於消費金融範疇的信貸產品,消費貸和現金貸,一個由銀保監會系統監管,一個由地方金融辦監管,具體採取的監管尺度、懲罰力度乃至執法成本都存在較大差異。「對於消費金融類信貸服務,我們建議採取統一的監管體系。」王紅領表示,隨著對消費貸的監管加強,會促使小貸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的監管朝著統一化方向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每年會發布《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報告,從目前的數據來看,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整體消費信貸出現較大萎縮。「在統一的監管體系之下,監管方的責任是想方設法堵住漏洞,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對於消費貸提供方,主要是利用更合理科學的手段去甄別客戶」。
「普」「惠」難全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提出以LPR的4倍為標準來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來「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按照12月21日公布的最新LPR,一年期LPR為3.85%,也就是說,年利率超過15.4%就被視作高利貸。
「15.4%的年利率標準過低。」王紅領曾作過測算,在消費信貸領域,由於大量壞帳帶來的風險,即使將壞帳率控制在4%以下,如果年利率達不到24%以上,將很難獲利。
消費金融的價格受獲客成本、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影響較大,其中風險成本佔據較大比例。從降低普惠金融成本的更長遠效果看,招聯金融相關人士認為,貸款利率可調整為「LPR+」的科學定價方式,即通過「LPR利率+風險損失率成本+整體運營成本+可持續經營的微利空間」的模式綜合確定。
「普和惠其實是一對矛盾,如果想覆蓋更廣大的群體,就必須提高利率,否則,在較低的利率之下,金融機構只能提高門檻,選擇優質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在王紅領看來,線上消費信貸無抵押、低門檻的模式,對借款人真實的還款能力估計不足,容易增加不良率和壞帳風險,所以,在線上消費信貸中,最具有技術含量的就是甄別適合的客戶,成本相對較高。
目前的技術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此外,隨著個人徵信系統的完善,也大大減少了獲客甄別的風險。前述不具姓名持牌金融機構人士表示,目前,持牌消金公司和銀行已經被納入央行徵信系統,在貸款審查時,除了個人徵信,還會對客戶授權的數據信息進行審查,綜合評估後才能授信。
現金貸更是加強了貸前審核。「一般是基於大數據做一個風控模型,然後不斷加入各個維度的數據,不斷校驗這個模型的準確性。」前述現金貸從業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貸款審核上,各家都有各家的數據特色和屬性,在貸款之前評估是否多頭借貸,以及用戶的償還能力如何,但是到最後,大家的數據基本是一致的。「掙的就是這個錢,不然壞帳率就把公司拖死了。」
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提高了門檻,讓天生自帶普惠金融基因的消費貸變得有些尷尬。在劉曉春看來,普惠金融是指對一些相對弱勢的群體提供可負擔的適當的金融服務。所謂的「可負擔」,一方面貸款成本應該是享受服務的群體能夠承擔的;另一方面,作為供應方,金融機構也應該能夠承擔,不然就無法持續。
而「適當」是對需求方而言,「對於弱勢群體,普惠金融的意義並非只是能貸到款。」劉曉春進一步解釋,比如一個人沒有收入或者低收入,對於這類群體,救濟、補貼和保險可能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如果給他們發放貸款,非但無法幫助他們解困,可能還會加重家庭負擔。
「金融服務有別於扶貧和慈善,並非客群越下沉越好,否則很有可能出現『雙輸』現象。」招聯金融相關人士認為,消費金融空間有限,不應過度增長,應警惕「不該貸」「過度貸」等客戶下沉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責任編輯: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