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彪悍如牛的外國室友產婦,冰冷乾巴巴的產婦餐,生老二我又體會了一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湯圓在德國,ID:babyinD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在產床上,瑟瑟發抖中抱著剛出生的老二。
因為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和上次一樣出現緊急情況,無法顧到小湯圓,幸好外婆已來幫忙,我們把湯圓留在家,由外婆看管。
深夜不塞車,7分鐘我們就到了醫院。到了產區,告知來意,我們被安排在一個房間,我身上立刻被戴上了腹帶,做CTG,監測胎心情況。
因為這家醫院」一床難求」,所以不接受提前預定。由此導致了入院時繁瑣問卷,護士要事無巨細地詢問既往生產史和疾病史,且必須產婦本人親自回答。
此時已經陣痛5分鐘一次,給我的體驗極其不好,在籤了不知多少的字後,我終於換來清靜,能全心全意地對抗這間隔越來越密的陣痛!
由於寶寶胎位不正,陣痛的力無法推著它往下走,一位被叫來徵求意見的主任醫師告訴我,這次產程也許會很長。
因為擔心再次出現老大的危險時刻,我猶豫下主動要求剖腹產,選擇清醒著見證老二的到來。
生老大時我嘗試順產,無奈經歷兩次胎心下降,後來緊急剖腹產被全麻剖出。整個過程可謂過山車,驚心動魄。醒來後一個人在觀察室的冷落和孤獨感讓我記憶猶新,無法親身參與寶寶的出生,至今讓我還在失落。
雖然心心念念準備順產,並為此積極運動的我,此刻放棄順產有點小失落,但回想並不後悔!
全程能夠參與寶寶的出生,身邊有隊友能在旁邊給我加油打氣,有家人陪伴的感覺真好!
感謝現代醫學進步和發達的各種監測儀器,半麻的剖腹產,真的很舒服,包括劃肚皮,寶寶被拿出來的操作,我都沒任何不適感。
如果說最艱難的時刻,就是在脊椎打麻藥時,得像蝦米一樣弓著身子,即使陣痛來襲也要一動不動,生怕一個微小動作影響了針頭的位置。
等麻藥生效後,就開始手術了。隊友握著我的手,四周圍上了一圈人,不一會兒看著助產士把渾身黏糊糊的老二從我偶爾肚子裡掏出來,然後給我們看了一眼就抱走做清潔和例行檢查了。
我對老二的第一印象是怎麼這麼多頭髮,附著在頭皮上,黑糊糊的一片。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剛出生baby「原生態「的模樣。生老大時錯過的遺憾,這次圓滿了。
然後傷口縫合後,在半麻中,我換了病床,進了住院部。
不知道為啥,兩次生娃,我身子奇冷,止不住瑟瑟發抖。
也是身體被掏空?也是,肚子裡少了五六公斤的東西,這不是掏空是啥?
此刻我好想把暖氣開到最大,或者能喝上一杯熱茶,和護士說了後,她立馬給我帶來好幾個被烘得暖暖的毛巾,把我從頭蓋到腳,瞬間我從冰冷的世界回到了溫暖的人間。
我們所在的病房是標準的二人間,裡面已經有一個外國媽媽生完寶寶,入住其中一個床位了。
經交流得知,這位媽媽也是剖腹產,後來在帶寶寶檢查時候我才知道,住院部分兩個區,我們這個區都是剖腹產。
只見那位媽媽輕車熟路自己上下床,自己泰然自若地料理娃的拉撒,等她寶寶睡下時,沒見她閒著,拿起電話就和朋友煲起了電話粥。
更蹊蹺的是,在我們相處的那兩天,沒看到一個家屬在她身邊「伺候」著,基本都是自己上,有事就呼叫護士。
我只有在她出院的那天上午,才看到一位應該是孩子爸身份的男子來協助她出院。
那位男訪客幫她收拾行李,協助她在衛生間洗了個澡,換回了出院的衣服。出院前,她還坐下來,美美地化了妝,然後雲淡風輕地和我說了聲再見,結束這兩天的室友之緣。
對比之下,我覺得我簡直是「弱雞」,而我之前自認為我已經很」彪悍「,屬於親朋口中女漢子那類--
孕期照常生活,遊泳遊到孕36周。
產假前的最後工作日,同事送花給我送別孕34周前,我都堅持上班,在櫃檯賣包,一天下來要站立8小時,中間只有兩次30分鐘的休息包括午飯時間。
孕38周,為了湯圓的一個重要活動,我大著肚子,一個人帶著湯圓乘坐火車,隨身帶著保險卡和產檢檔案,打算如果路上發動,就隨時呼叫救護車。
但對比我這位外國室友,我只能甘拜下風。
很記得頭一個星期,出院後回到家裡,我基本還是在床上待著。
偶爾上個廁所,都要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動,才不會扯著傷口。
我們生娃,像傷筋動骨大修了一次,人家生娃,和做了個SPA似的輕鬆。
她的生龍活虎讓我想起了生老大時遇到的另一位外國媽媽室友。
和她相處了三天,她的彪悍,更讓我大開眼界。
白天,不斷有訪客,她和家人、一撥撥訪客談笑風生地聊著天;
到了晚上,她就像是長途飛行中的乘客,對著每個病床都自帶的電視屏幕,挑著各種電視頻道,基本可以整夜不休息。
因為電視屏幕的光線會影響我休息,為此我還頗有微詞,轉念一想住院就這幾天,而且寶寶也需要夜奶,我也無法整覺,想想就算了。
但那時候就見識了歪果仁生娃和玩兒似的厲害之處。
讓我覺得歪果仁很彪悍的另一個深刻印象是,醫院也不會因為你是產婦,給你三餐特殊的照顧。
和生老大一樣,這次我們換到這家同樣是大醫院的產後三餐,毫無懸念地還是德國人正常的一日三餐。
早餐:冷餐--麵包+奶酪片+酸奶+咖啡或茶;
中午,唯一的熱餐:米飯或者意面+一塊肉+沙拉+西式濃湯+咖啡或茶;
晚餐也是冷餐!食物搭配和早餐一樣!
人家產後恢復靠咖啡,我產後恢復靠老媽。
幸好每天外婆入院看望我時,都用保溫瓶裝了特地做的五穀雜糧糊,就是生薑+枸杞+去核紅棗+紅豆+薏米,祛溼又補氣,很適合產後開奶期,只能清單飲食的產婦。
紅棗和枸杞的甜度剛剛好,味道很棒,我超級愛喝。
床邊的保溫瓶裝的就是湯圓外婆每天豆漿機打的五穀雜糧
後來病床不那麼緊張了,我們也申請到了單獨的家庭房,隊友能夠留下來陪夜照顧我,生娃後的手忙腳亂才好了一些。
但因為畢竟老大在家,隊友要來回兩邊接送很麻煩,在住院三天後,我和寶寶的各項檢查都正常,我們被允許出院。
123,在這個難忘的日期,我們家進入了二胎時代。
這一年多來,老大和老二相處得極為融洽,從來沒互相爭搶或者大打出手的時刻,但話也別說得這麼早,也許是時候未到,老二正在蓄勢待發。
二胎的生活,邊走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