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

2021-01-08 黎顧百年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那麼多兒子,都在幹嘛?說出來,朱元璋估計要氣死,本想著自己選擇的皇位繼承人,那些藩王應該遵循祖訓前來勤王的,誰成想一個個的都作壁上觀,好不容易有兩個想要勤王的藩王,還是各懷鬼胎。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但是古代人的壽命似乎沒有那麼長,他的八個兒子在朱元璋死後的第四年也已經去世了。朱元璋去世的八個兒子分別是:大哥太子朱標、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棡、八弟潭王朱梓、九弟趙王朱杞、十弟魯王朱檀、十二弟湘王朱柏和老么朱楠,除了這八位和朱棣,那麼就剩下十七個藩王在整個大明朝的各個地方駐守著,這十七個藩王還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公開支持朱允炆的兩個。

如果這麼多的藩王都來勤王,估計朱棣也走不出北京城。但是原因就在這十七個藩王身上,能夠來勤王的只有遼王朱植和谷王朱橞,但是這兩個藩王都是扶不起來的阿鬥,兩人都去了南京,結果遼王朱植因為選錯了隊伍,雖然後面朱棣攻破南京城的時候,他並沒有參與靖難這場戰役,可因為他的選擇最後被冷藏了起來。

而谷王朱橞這個牆頭草,先是支持朱允炆,眼看朱允炆抵擋不住朱棣大軍了,扭身一變在南京城破之日,主動開城投降,成為了靖難的功臣,不得不說,這個牆頭草還是很"靠譜"的。

第二類, 被逼無奈支持朱棣的。

就是公開支持朱棣造反的那位了,本來他也不想支持朱棣靖難的,但是也不想就這樣老老實實的看著朱棣發兵攻打南京,而是想著用自己的軍隊把朱棣給拿下,好獲得更大的權力,於是對於朱允炆的聖旨拒不執行,結果反被朱棣看到了寧王的野心,出兵拿下了寧王,這下不得不支持朱棣造反了,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類, 選擇兩不相幫的。

這類人是最多的,分別是楚王朱楨、蜀王朱椿、 肅王朱楧、慶王朱栴、韓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棟以及伊王朱。這一大幫人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特別是四個賜封藩國的四個藩王,他們是擁兵自重,不管是誰來都應承下來,兩邊不得罪,因為他們知道,不管是誰最後當皇帝,自己的位置都不會動,但是如果真的就跟隨了哪一個,結局可就難料了。

最悲催的還是朱元璋那幾個年齡比朱允炆還小的兒子,一個個都沒有成功的到賜封封地去,靖難一開始,為了明朝的安定,這些叔叔們只能是被侄子給軟禁了。

怪不得朱棣能夠成功的攻到南京,看看朱元璋的這些兒子,明朝的這些藩王,真的是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誰是怎麼想的,朱元璋知道了,不知道作何感想,自己創立的藩王制度,本來是為了勤王用的,結果大都作壁上觀,君臣制度哪裡還見蹤影了。

相關焦點

  • 早料到朱棣會造反?朱元璋給孫子留了一猛將,可惜朱允炆不會用
    在朱標病死了之後,又有兩個兒子死了,就這樣,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成了太子位置的第一選擇。朱棣在打仗方面是非常的強,朱元璋也自己的這個兒子也很滿意。本來是朱棣當太子的,但是朝廷之中很多人都在反對朱棣當太子,之後就讓自己的孫子當了。這個時候的朱棣是不服氣的,因為自己在打仗方面為國家做了很多的貢獻,本來是沒有太子的位置的,就因為前面幾個哥哥都死了,為什麼太子的位置還不是自己的。
  • 朱元璋喜歡的兒子是朱棣,為什麼朱棣沒有得到皇位,他就輸在這裡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不是馬皇后生的嫡子。但是在朱元璋好幾個兒子中,只有朱棣的性格和相貌最像朱元璋,所以最得朱元璋的喜歡。可惜,因為出生的太晚,他還是沒有得到太子的位置,這位子被他的長兄朱標給佔了。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造反還能大獲全勝嗎?
    朱元璋的嫡長孫,世子朱標的嫡長子。再看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不難猜測,朱元璋在立繼承人的時候,直接跳過了兒子輩,選擇了立嫡長孫朱允炆為接班人。而嫡長子朱標之所以沒有成為皇帝的原因,是因為英年早逝。朱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從小聰明過人,與寬厚仁德的太子朱標不同的是,朱棣殺伐決斷、年紀輕輕便立有軍功,頗有朱元璋的風範。
  • 朱元璋和馬皇后生了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從小跟宋濂老師學習,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非常寬厚仁慈。是好人一般的存在。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很多的人都認為,如果朱標不死的話。朱棣也不會造反。像朱元璋這樣,兒子又很多,嫡長子朱標又特別優秀的,所以他根本不會為了國家的繼承者而發愁。但就是這個很優秀的長子也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皇位之爭。朱棣無論是出生時間,還是出生的地點都很糟糕,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好打了勝仗。朱標的脾氣也很溫柔,不像朱元璋那樣暴躁。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 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
  • 明朝一位王爺比朱棣厲害,他活著的話,朱棣不敢造反
    得到姚廣孝幫助的朱棣當上了皇帝,他的內心是激動而又後怕的,因為他成功了所以激動,但是當他回想到自己這一路是怎麼走來的就有點後怕,幾次差點全軍覆沒,這還的得益於朱棣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加上朱棣也能徵善戰,跟隨著名將常遇春等人成長起來的,可以說朱棣能夠造反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他都佔據了。朱棣是燕王,鎮守北平,其實有一個王爺比朱棣還要厲害,而且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朱棣不敢造反。
  • 朱棣為何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連他大哥朱標,他也是服服帖帖的
    另選繼承人的問題,朱元璋沒有從自己的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從朱標的兒子中選擇了次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朱元璋的這一行為讓他的幾個兒子心生不平,尤其是33歲的朱棣,正值壯年,又是朱元璋兒子最有作為的人。
  • 明太祖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好,比其他25個兒子加起來都多
    因此不用去比文治武功,單單說生兒子這個事朱元璋就比他的後代子孫們強太多了,老朱一生之中生了26個兒子,但要說他對著最好的只有一個,其他25個加起來都不行,這個兒子就是當朝太子朱標!
  • 朱標如果當上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棣還敢不敢造反?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特別是在很多痛惜建文帝的「票友」們看來:假若藍玉,這位當年橫掃捕魚兒海,親手送了北元最後一程的軍事強人,「靖難」時依然好端端活著,就是借朱棣個膽子,他也未必敢造反,就算造了反,也百分百被藍玉狠狠團滅。如此論調一流傳,連帶著「殺藍玉」的明太祖朱元璋,也常被人捎帶嘲笑一番:你看,要是你不殺這麼多功臣,鬧得建文帝身邊沒人可用,你親孫子怎麼會被你親兒子奪了皇位?
  • 朱高煦造反為什麼失敗?他不是朱棣,朱瞻基也不是朱允文
    如果朱棣再多活一年,朱高熾就要死在他前面了,他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也就要面對和他爹一樣的問題,究竟是立他喜歡的二兒子朱高煦,還是他的嫡長孫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時,如果祖母馬皇后還活著,燕王朱棣還會造反嗎?
    有人提過一個設想,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馬皇后還在世,那麼燕王朱棣還敢發起「靖難之役」,奪侄子的權嗎? 先看一下馬皇后是個怎樣的皇后?馬皇后,是郭子興好友馬公的女兒,在馬公戰死沙場後,把女兒託付給郭子興照顧。馬姑娘每天在郭子興的後勤部門工作,幫助義父,管理部隊的後勤。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都是朱元璋挖的坑 今天咱們先講的是永樂大帝的前半生,就是他為什麼選擇起兵造反?先說一個事實,那就是大家縱觀中國上千年的封建君主中央集權的統治時期,能夠以一個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對抗中央集權的政府,最終成功入繼大統成為皇帝,朱棣應該說是獨一份。為什麼是獨一份?
  • 馬皇后如果活到建文朝,護著孫子朱允炆,朱棣還敢舉兵造反嗎?
    如果到了建文一朝,馬皇后還健在的話,朱棣很可能不敢造反的。朱棣造反是因為朱允炆的削番政策。如果馬皇后當時還健在,首先她一定會反對朱允炆那過激的削藩政策,再一個就是,朱棣就算當時就算心一橫豁出去反了,估計也沒法成功。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不管是於情還是於理,在朱標死後,朱允炆繼承皇位都是合乎禮法、名正言順的,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真的沒想到,朱老四還真的敢造反!洪武二十五年(1392),剛剛從陝西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標,突然因病去世,這讓已近古稀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大受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子之痛,讓朱元璋不得不放棄原本遷都的打算。
  • 燕王朱棣不造反,明朝會不會二世而亡?
    反觀明朝,並不存在這種情況,朱允炆以仁善威名,不可能出現虐待百姓情況,他之所以會倒臺,根本原因在於其削藩過於無情,迫使朱棣只能通過造反途徑求生,從而一舉推薦朱允炆政權,建立新政權,我們從這點來看,朱棣不造反,明朝不可能出現二世而亡局面。
  • 朱元璋有26子,老四朱棣造反的時候,其他二十多個兒子在幹什麼?
    朱棣的靖難之役歷經四年,在當時可謂是舉國皆知,那麼明太祖朱元璋其他二十多個兒子當時在幹什麼呢,朱棣的兄弟們,為什麼在當時記載中鮮少露面呢,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大作用?也就是一個寧王比較出名,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當年大肆分封藩王,使他們擁有兵權,以供衛中央朝廷,按說靖難之役這種內亂,其他藩王會成為舉足輕重的第三方勢力,但結果並非如此,這是怎麼回事呢,宋安之今天來具體說說。
  •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朝鮮使臣無意中說出原因
    聽聞長子去世,一貫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兒子的逝去有多麼痛苦。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朱允炆的繼位,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將天下交給一個孩童,他真能放心嗎?朱標死後,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正值壯年的其他兒子,比如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 朱高煦:朱棣次子,一生在造反,從來未成功,最後被侄子燒死
    他這個人,本來就心高氣傲,自比唐太宗李世民,於是,復仇的種子就在心裡種了下來,他要學他父親朱棣,造反!可惜,他雖然是朱棣的兒子,當時卻沒有朱棣的命,他一生在造反,但卻從未成功過。也虧得朱高熾和他兒子朱瞻基兩個人仁厚,屢次都原諒了他,還給他加薪,給他的兒子們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