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如果當上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棣還敢不敢造反?

2021-02-13 宋安之的歷史小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歷12世16帝,享國276年。


說起明朝16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和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故事就很有趣,這對叔侄廝殺也是有趣,可謂是明初風雲大事之一,結果是建文帝朱允炆敗得一塌糊塗,使叔叔燕王朱棣成為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更是由燕王成為明成祖。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


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如果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哪怕只是當了一天皇帝,朱允炆再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話,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朱標如果只當一天皇帝,那麼建文帝會更難


如果朱棣當皇帝,再傳位給朱允炆,那麼肯定會使朱允炆的皇位坐的穩,肯定要比朱允炆以皇太孫身份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要好。

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雖然這個利很清楚,但是弊端其實更大,以這個弊端來看,別說朱標當一天的皇帝,就是當一個月乃至一年的皇帝,都是對朱允炆來說弊大於利的。


為什麼這樣呢?


這個我們將時間翻到洪武二十六年,這年太子朱標剛剛英年早逝一年,藍玉就因為謀反罪名被殺,並且牽連甚廣,是為明初四大案之一。


看似這兩件事沒有什麼聯繫,其實聯繫很大,因為藍玉是太子妃常氏的舅父,可以說是朱標的嫡系,但因為朱元璋立的皇太孫朱允炆母親是呂氏,並非是常氏,加之朱允炆難以駕馭藍玉這種桀驁不馴之人,所以朱元璋乾脆將太子朱標的派系清洗了一遍,因此就有了藍玉之死。


如果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那麼他的派系就不會被明太祖朱元璋清洗,這樣一來,朱標若是最多當一年皇帝,傳位給朱允炆的話,那麼別說削藩了,光是父親朱標派系的藍玉他都控制不了,到時候控制不住局面,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怕是直接就造反了。

所以說太子朱標如果真的活著當了一天皇帝,再傳位給朱允炆的話,那麼對朱允炆來說,其實是弊大於利的。


二、朱棣之所以造反,建文帝朱允炆霸道削藩是個關鍵原因


長期以來,關於朱棣造反有個爭議,有人認為朱棣造反是蓄謀已久,早有不軌之心。有人認為朱棣是被逼無奈之下才造反的。


但不管是不是蓄謀已久,朱棣造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建文帝朱允炆是將他逼反的,因為朱允炆在對朱棣下手之前,短短幾個月就連削五王,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因此他對朱棣下手的時候,朱棣肯定不甘心坐以待斃,自然是要放手一搏。


所以說不論朱標當不當這一天皇帝,只要朱允炆繼位,他還是肯定還是要削藩的,因為朱標在位時間太短,肯定改變不了朱允炆早就有的削藩想法,也不會給朱允炆營造出不用削藩的大好局面,所以朱允炆依舊會霸道削藩,依舊會逼反朱棣,最後當然是依舊會慘敗。


最後我們回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原因這個問題上面,其實不在於他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所以壓不住叔叔朱棣,最關鍵的原因是他打爛了一手好牌。

不論朱棣有沒有反心,其實建文帝朱允炆當時對於朱棣這個塞王是有著絕對的優勢的,不然也不會逼得朱棣要裝瘋賣傻來欺騙建文帝,還有拖延時間了。


但是建文帝朱允炆不會用人,一直重用送人頭的極品隊友李景隆,而這個李景隆不只是一直打敗仗,更是可以說是燕王朱棣一方的運輸大隊長,給朱棣送各種物資,最後更是在南京,聯合谷王打開金川門,放朱棣入城,使建文帝徹底失敗。


雖然朱元璋時代大規模清洗功臣,頗使建文帝朱允炆有些無人可用的窘迫局面,但建文帝繼位以後,其實還是有著一定的選擇的,諸如明太祖朱元璋曾經的義子猛將平安、中山王徐達長子徐祖輝、老將耿炳文(只因前期失利就被心急的建文帝換掉)這些人都是可以長期重用的,重用其中任何一個,都比重用李景隆好。


只能說建文帝朱允炆水平太低,不會用人,非要用李景隆這個無能之人,自己又缺乏謀略,所以才使不具備任何優勢的燕王朱棣翻盤。


所以說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其實關鍵不在於他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原因,而是在於他個人能力不足,打爛了一手好牌,跟朱標當不當皇帝其實沒多大關係,除非朱標能在位時間很長,將削藩問題解決差不多了,才能避免建文帝朱允炆失敗的結局。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哈。

相關焦點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如果他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沒有英年早逝的話,哪怕只是當了一天皇帝,朱允炆再順理成章繼承皇位的話,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朱標如果只當一天皇帝,那麼建文帝會更難 如果朱棣當皇帝,再傳位給朱允炆,那麼肯定會使朱允炆的皇位坐的穩,肯定要比朱允炆以皇太孫身份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位要好。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造反還能大獲全勝嗎?
    再看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不難猜測,朱元璋在立繼承人的時候,直接跳過了兒子輩,選擇了立嫡長孫朱允炆為接班人。而嫡長子朱標之所以沒有成為皇帝的原因,是因為英年早逝。朱棣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從小聰明過人,與寬厚仁德的太子朱標不同的是,朱棣殺伐決斷、年紀輕輕便立有軍功,頗有朱元璋的風範。
  • 朱棣為何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連他大哥朱標,他也是服服帖帖的
    但是朱棣雖然不滿,在朱元璋活著的每一天中,他都不敢有任何違逆的動作,更不敢向當年的李世民一樣發動兵變,只能選擇默默接受這一切,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後,朱允炆成明朝第二任皇帝,實行削藩時,朱棣才敢起兵反抗朱允炆,最終朱棣依靠傑出的能力打敗了朱允炆,成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同樣是一代明君。
  • 如果狂妄的藍玉活到朱允文的時代, 朱棣還敢不敢造反呢?
    如果是聰明人,應該知道主子對自己有意見了,變得謙恭一點,低調一點,可這藍玉好像沒有明白朱元璋的意思,該放肆的繼續,還把手伸到軍權上,在軍隊裡任命自己的親信官員,培植自己的勢利,朱元璋因為藍玉的功勞,看在眼裡,卻沒動聲色。還封藍玉為太子太傅,這個位置已經很高了,可藍玉不滿足,當著好多官員的面大喊:「以我的功勞難道就不能封太師嗎?」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不管是於情還是於理,在朱標死後,朱允炆繼承皇位都是合乎禮法、名正言順的,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真的沒想到,朱老四還真的敢造反!洪武二十五年(1392),剛剛從陝西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標,突然因病去世,這讓已近古稀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大受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子之痛,讓朱元璋不得不放棄原本遷都的打算。
  • 明朝一位王爺比朱棣厲害,他活著的話,朱棣不敢造反
    得到姚廣孝幫助的朱棣當上了皇帝,他的內心是激動而又後怕的,因為他成功了所以激動,但是當他回想到自己這一路是怎麼走來的就有點後怕,幾次差點全軍覆沒,這還的得益於朱棣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加上朱棣也能徵善戰,跟隨著名將常遇春等人成長起來的,可以說朱棣能夠造反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他都佔據了。朱棣是燕王,鎮守北平,其實有一個王爺比朱棣還要厲害,而且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朱棣不敢造反。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時,如果祖母馬皇后還活著,燕王朱棣還會造反嗎?
    有人提過一個設想,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馬皇后還在世,那麼燕王朱棣還敢發起「靖難之役」,奪侄子的權嗎? 先看一下馬皇后是個怎樣的皇后?馬皇后,是郭子興好友馬公的女兒,在馬公戰死沙場後,把女兒託付給郭子興照顧。馬姑娘每天在郭子興的後勤部門工作,幫助義父,管理部隊的後勤。
  • 38歲的朱標要是還活著,朱棣還敢南下嗎?朱元璋就算漏了這一點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 明明朱元璋有26子,為何無人敢與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嗎?
    帝王之位,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有些因為此事,不得不遠走他鄉,還有的魂歸大地。從周天子開始,立下「嫡長子繼承制度」,依然難以阻擋政變發生。處在這個位置上,每個皇子面對近在咫尺的龍椅,基本上很難做到不動心。每個人都想坐上九五之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是男人的夢想。如果皇子當中,太子實力不強大,其他兄弟實力更大,那麼政變發生概率很大。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首先要明確的一個事實就是:朱棣「敢不敢造反」,跟藍玉「是死是活」,關係真心不大。其實,就算靖難之前,當年的戰神藍玉已經死了好些年,但對於「有追求」的燕王朱棣來說,造反這個決心,不是一般的難下。一個直接的前車之鑑是:明朝以前,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地方同姓王爺造反奪位的成功機率,依然還是個悽慘的零。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但偏偏,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其餘的二十六個兒子,都沒有一個敢和當時的太子朱標爭奪最可能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的太子之位,甚至連最出色的燕王朱棣都不敢與之爭鋒,選擇了隱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搶了大哥朱標的皇位,後來怎樣對待大哥家眷?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起兵造反成功的藩王——明成祖朱棣的傳奇歷史一直以來都為人所稱道。朱棣起兵造反殺進京城,把侄子朱允炆的皇位給奪了,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但是建文帝的下落一直是朱棣的心頭大石。因為朱棣的皇位來得並不光彩,因此他一直派人明察暗訪建文帝的下落,甚至鄭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 李世民與朱棣差距在哪?一個在父親在位時篡權,一個只敢默默等待
    在我國歷史上,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統治的例子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上一任皇帝在任時,沒有實施很好的政策,解救老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或者是一些王朝的暴政,引發一些農民起義,或者是後人想要推翻現有的政權。但是卻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現象,秦王李世民在其父親在世時就敢推翻朝政,而明朝燕王朱棣卻不敢,這裡面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 朱標死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而不是兒子朱棣
    古代皇帝選定繼承人時,一般會選嫡長子或者才能優秀、深得皇心的兒子作為繼承人,但建文帝朱允炆卻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位。他的父親朱標仁善待人、胸懷寬廣,卻英年早逝,朱標見證了父親朱元璋一步一步打天下,直到建立明朝稱帝的過程。
  • 馬皇后如果活到建文朝,護著孫子朱允炆,朱棣還敢舉兵造反嗎?
    如果到了建文一朝,馬皇后還健在的話,朱棣很可能不敢造反的。朱棣造反是因為朱允炆的削番政策。如果馬皇后當時還健在,首先她一定會反對朱允炆那過激的削藩政策,再一個就是,朱棣就算當時就算心一橫豁出去反了,估計也沒法成功。
  • 朱元璋和馬皇后生了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從小跟宋濂老師學習,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非常寬厚仁慈。是好人一般的存在。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很多的人都認為,如果朱標不死的話。朱棣也不會造反。像朱元璋這樣,兒子又很多,嫡長子朱標又特別優秀的,所以他根本不會為了國家的繼承者而發愁。但就是這個很優秀的長子也發生了難以預料的皇位之爭。朱棣無論是出生時間,還是出生的地點都很糟糕,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好打了勝仗。朱標的脾氣也很溫柔,不像朱元璋那樣暴躁。為什麼朱元璋最喜歡朱標?
  • 史上「最囂張錦衣衛」,不但自稱「萬歲」,還敢和皇帝搶漂亮女人
    既然說到了錦衣衛的指揮使就不得不提到這個稱為史上「最囂張的錦衣衛」,不僅如此他還自稱「萬歲」, 甚至還敢和皇帝搶漂亮女人,由此可以看出這人是個狠角色,他就是燕王朱棣的手下紀綱。 這時的朱棣覺得的機會來了,可是朱元璋的一個決定激怒了朱棣,那就是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太子。朱棣怎麼能容忍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對自己發號施令,於是起兵造反,而就是在造反的途中,紀綱通過預謀,順利的來到了朱棣的麾下,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呢?
  • 如果當年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太和門等著朱棣,朱棣敢動他嗎?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卻因為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發動兵變,被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朱元璋在長子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皇位,然而朱允炆的四叔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