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朱標要是還活著,朱棣還敢南下嗎?朱元璋就算漏了這一點

2020-12-25 騰訊網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那麼如果當初朱標沒有死的話,朱棣和其他藩王還敢造反嗎?有朱標在,大明王朝的歷史是否應該改寫?我覺得朱標要活著,朱棣他們不敢造反。

一、朱標要活著,朱元璋就不會屠戮功臣了。

朱元璋一輩子殺戮心非常重,他對百姓很好,對官員卻十分苛刻。比如說空印案,朱元璋殺了若干貪官,只是因為人家提前蓋好了章,為了方便而已。

還有就是胡惟庸案,因為朱元璋要廢除宰相制度,只好讓胡惟庸各種做大做強,最後一把將他一擼到底。這一大案居然殺掉了3萬多人。

值得注意的是,胡惟庸案還是發生在朱標去世之前,而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後,僅僅一年時間,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發動了一場大案,那就是藍玉案。

這一場大案的針對目標,跟以往都不同。過去朱元璋只對文官集團下手,不管是懲治貪汙還是處理胡惟庸,很少對武將下手,畢竟天下是武將打下來的,多少要留點面子,

可是朱標去世以後的一年,朱元璋開始對武將集團下手,藍玉案爆發以後,1.5萬人被殺,其中大部分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們。

隨後在洪武二十七年,潁國公傅友德被殺,洪武二十八年,宋國公馮勝被殺。馮勝被殺是最無釐頭的,因為朱元璋把馮勝抓了,嚴刑拷問了很長時間,最後沒有找到任何人家犯罪的證據,無釐頭是,馮勝因為無罪所以被賜死。估計馮勝是被活活氣死的。

這些人可都是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也是大明朝開國元勳,立下了若干的赫赫戰功。可朱元璋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對他們下手?為了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鋪路。

朱標活著的話,以他的資歷和手段,完全可以鎮得住這些武將。可朱允炆實在是太年輕了,朱元璋知道他鎮不住這幫老將,只好提前把這幫人給收拾了。

要是有這幫老將在的話,那就算諸侯王們集體造反,也不是朱標的對手。畢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抗。

二、朱標在眾兄弟中的威望很高。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沒有封王,一共就封了24個王爵,還有一個就是太子朱標。

朱標作為長子,他對弟弟們從小就很照顧。這個人不僅性格溫順,而且心地善良,常常維護自己的弟弟。

比如說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他們都在朱元璋那邊犯過錯,朱標每一次都強行幫他忙說好話,這才讓朱元璋消了氣。

秦王朱樉在自己的封國胡作非為,做了不少違法的勾當。朱元璋很生氣,認為他太丟臉了,所以就把他弄到京城來幽禁了起來。這個時候朱標出面求情,第二年才把他放回去。

晉王朱棡是個殘暴的王爺,總是鞭打自己的廚師。後來甚至車裂人玩,這貨是個十足的魔頭,因此朱元璋要廢了他的王位。多虧了朱標出面求情,才化解了他的危機。

因此朱標在兄弟們當中,樹立了很高大的形象。而且他對兄弟們十分縱容。一旦等到朱標登基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削藩的,他對兄弟顯然是下不了手的。

過去那些兄弟胡作非為,甚至殺人犯法,朱標都極力維護。將來他坐擁天下以後,又怎麼會對兄弟下手呢?所以說朱標要是活著,這一代至少是可以安安穩穩地度過了。

三、如果朱標要削藩,那還是會遭到諸侯王們的反對。

就算面子再大,就算再維護兄弟,大家都是成年人,況且還都是諸侯王,利益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你打感情牌來誆騙人家的利益,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如果朱標稱帝以後,也跟朱允炆一樣,打算削藩的話。他的這幫兄弟們依舊會站出來反對,其中有實力的諸侯王還是會起兵叛亂。

畢竟不叛亂的話,那就被剝奪了一切,而且極有可能迎接後半生的牢獄之災,至少是沒有自由的。而叛亂,至少可以給自己一點希望。

如果朱標手裡有那幫開國老將的話,還能跟朱棣、朱權他們較量一番。可是如果這個時候這幫老將也沒有了,那朱標還是鬥不過朱棣他們。

到時候朱標面臨的問題,我覺得應該跟朱允炆是一樣的。所以說這是一個死結,很難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炆,動了人家的奶酪,必然是要承擔相應代價的。這不是誰的威信大就能解決問題的,畢竟你朱標又不是給他們封地的朱元璋,憑什麼收回去呢?

總結:朱標活著,朱元璋至少可以安心去世了。

朱元璋臨死的時候,其實一點也不放心朱允炆,因為這孩子過分仁慈,而且年紀太小。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手段去治理國家。

他還沾沾自喜,幸虧給孫子留下了二十多個叔叔幫他的忙,要不朱允炆哪裡能應付這麼大的局面呢?

朱允炆到了下面,估計是哭笑不得的:我謝謝你留給我那麼大的麻煩哦!朱元璋做夢都想不到,他留下的大臣們沒有反意,可他留下的諸侯王卻有反意。

如果把皇位傳給朱標,那朱元璋大可以高枕無憂了。既不用殺功臣,也不用擔心兒子們會內訌了。畢竟朱標是不會削藩的。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 朱棣為何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連他大哥朱標,他也是服服帖帖的
    另選繼承人的問題,朱元璋沒有從自己的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是從朱標的兒子中選擇了次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朱元璋的這一行為讓他的幾個兒子心生不平,尤其是33歲的朱棣,正值壯年,又是朱元璋兒子最有作為的人。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雖然史料無法證實,但據說,朱標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所生,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元璋和馬皇后是患難夫妻,兩人一起在戰亂年代走過來,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朱元璋對馬皇后幾乎是言聽計從。朱元璋脾氣暴躁,經常動不動就殺人,大臣們都很害怕,誰也不敢勸阻,只有馬皇后敢說朱元璋。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朱標如果當上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棣還敢不敢造反?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
  • 明明朱元璋有26子,為何無人敢與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嗎?
    然而在明朝有一種奇怪現象,朱元璋有26個兒子,卻立了軟弱的朱標為太子。那麼多兒子還包含英雄善戰的朱棣,卻沒有人敢爭,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呢?一、「立太子時間」不同明朝算是一個特殊朝代,雖然知名度趕不上唐宋,不過影響特別大。在國家對外政策上,堅持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
  • 如果當年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太和門等著朱棣,朱棣敢動他嗎?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卻因為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發動兵變,被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朱元璋在長子朱標死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繼承皇位,然而朱允炆的四叔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皇位。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時,如果祖母馬皇后還活著,燕王朱棣還會造反嗎?
    有人提過一個設想,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馬皇后還在世,那麼燕王朱棣還敢發起「靖難之役」,奪侄子的權嗎? 先看一下馬皇后是個怎樣的皇后?馬皇后,是郭子興好友馬公的女兒,在馬公戰死沙場後,把女兒託付給郭子興照顧。馬姑娘每天在郭子興的後勤部門工作,幫助義父,管理部隊的後勤。
  • 朱標病逝後,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就避免靖難之役?
    不管是於情還是於理,在朱標死後,朱允炆繼承皇位都是合乎禮法、名正言順的,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真的沒想到,朱老四還真的敢造反!洪武二十五年(1392),剛剛從陝西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標,突然因病去世,這讓已近古稀之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大受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喪子之痛,讓朱元璋不得不放棄原本遷都的打算。
  • 如果狂妄的藍玉活到朱允文的時代, 朱棣還敢不敢造反呢?
    在班師回朝的途中,他違反朱元璋民族政策,強暴了元朝主子的老婆,朱元璋因為藍玉的功勞,沒有追究藍玉的責任,不過藍玉並沒有因此收斂,反而更加放肆了,大軍來到喜峰口,因為是晚上,守城的官員開城門晚了一點,藍玉火冒三丈,心說:竟敢對我這麼大的功臣不尊重,下令打破城牆直接衝了進去,都是自己人用這樣暴力的方式解決,居功自傲的意思十分明顯,這就非常令人討厭了。
  • 朱標死後,朱元璋將皇位傳給皇長孫朱允炆,而不是兒子朱棣
    他的父親朱標仁善待人、胸懷寬廣,卻英年早逝,朱標見證了父親朱元璋一步一步打天下,直到建立明朝稱帝的過程。他死後他的兒子朱允炆被朱元璋選中傳位,當朱允炆登基之後,燕王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逼死了朱允炆,奪取了帝位,後世便有人探討,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實力明顯強於朱允炆的朱棣呢?
  • 明朝一位王爺比朱棣厲害,他活著的話,朱棣不敢造反
    得到姚廣孝幫助的朱棣當上了皇帝,他的內心是激動而又後怕的,因為他成功了所以激動,但是當他回想到自己這一路是怎麼走來的就有點後怕,幾次差點全軍覆沒,這還的得益於朱棣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加上朱棣也能徵善戰,跟隨著名將常遇春等人成長起來的,可以說朱棣能夠造反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他都佔據了。朱棣是燕王,鎮守北平,其實有一個王爺比朱棣還要厲害,而且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朱棣不敢造反。
  • 哪怕朱標當一天皇帝,再傳位給兒子朱允炆,朱棣也不敢造反?
    幾百年後的今天,再回首明初這段風雲舊事,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因為建文帝這個明太祖朱元璋的繼承人,可是有著仁君作風,若是沒有敗給叔叔朱棣,說不定可以創造另一個盛世呢。 而關於建文帝朱允炆之敗,很多人認為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是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的,資歷太淺,壓不住下面,所以叔叔朱棣才敢造反。
  • 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朱棣的真相
    朱元璋聘請浙江名士宋濂等人為太子的老師,希望將朱標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精心培養25年之後,朱標已經38歲,繼承父親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標的身體熬不住。1392年1月,朱標從陝西視察回來後,身上長了個大肉瘤,折磨得寢食難安,異常痛苦。朱標的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經死了,伺候父親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僅14歲,日夜守在父親身邊,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動中國」的孝子人物。
  •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朝鮮使臣無意中說出原因
    然而天不假年,朱標卻在西安考察的途中不幸去世。聽聞長子去世,一貫心如鐵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兒子的逝去有多麼痛苦。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其兒子朱允炆封為皇太孫,準備讓他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朱允炆的繼位,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將天下交給一個孩童,他真能放心嗎?朱標死後,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正值壯年的其他兒子,比如文武雙全的燕王朱棣。
  • 朱標如果不死,朱棣造反還能大獲全勝嗎?
    但是,如果明朝還在用兵之際的話,在太子朱標逝世後,也許朱棣成為朱元璋的接班人。但是,明朝趕走了元朝軍隊後,便處於比較太平的局勢,俗話說「平天下用武,治天下用德」,重視這句話的朱元璋在接班人裡,選中了仁德寬厚的朱標作為繼承人培養,而在朱標死後,聽從劉三吾的意見,選定同樣有朱標仁心的嫡長孫朱允炆為帝,杜絕了同姓諸王對皇位的覬覦之心。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什麼沒人跟朱標爭太子,連朱棣都不敢?
    但偏偏,在朱元璋在位時期,其餘的二十六個兒子,都沒有一個敢和當時的太子朱標爭奪最可能登上至高無上的皇位的太子之位,甚至連最出色的燕王朱棣都不敢與之爭鋒,選擇了隱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2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 朱標為啥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啥敢放權給他?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戎馬一生打下了大明江山。晚年的朱元璋被認為是一位殘暴的皇帝,殺害了許多老臣。他一生犯的最大一個錯誤就是他沒有處理好繼承人的選擇問題,導致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動亂。在朱元璋心裡,太子只有一人,就是朱標。朱標為啥被稱為權利最大的太子,朱元璋為啥敢放權給他?
  • 朱元璋和馬皇后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偏偏最喜歡朱標?
    歷代帝王父子之間,確實只有朱元璋與他的太子朱標是真情實感的父子情,一點沒摻雜進去君臣間的猜忌,相處非常融洽。 朱元璋為何最喜歡朱標,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朱標是嫡長子,與馬皇后關係密切 在《明史》記載中,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但根據考證(《南京太常寺志》),這段記載可能是被朱棣動過手腳的,目的是為解決朱棣生母身份微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