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
《清平樂》終於快收尾。觀眾們早就迫不及待了。
這迫不及待不是因為想快點知道結局,而是想讓它快點結束,可以看下一部接檔劇了。
《清平樂》從還是《孤城閉》的時候,就頂著層層光環,備受矚目。大IP,正午陽光的製作團隊,超強演員陣容……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
可沒想到獨獨缺了人和。
《清平樂》在騰訊視頻上獨播,目前62集的總播放量為36.7億次,平均下來單集播放量5900萬。這實在不是一部大製作的IP劇該有的熱度。
做一個對比。孫儷、羅晉主演的《安家》共53集,同樣在騰訊視頻獨播,播放量有76.4億次,單集播放量近1.4億次。
「我早就棄劇了。」最近幾天,我問之前追《清平樂》的同事,得到最多的答覆就是這個。
雖然熱度十足,幾乎每天都能上熱搜,話題度也著實不缺,但《清平樂》還是實實在在地撲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劇情不吸引人。
情節進展緩慢,戲劇衝突不夠,大段大段的臺詞帶來枯燥的印象,對一些細枝末節過於執著沒有取捨,反倒失了一部引人入勝的電視劇應有的節奏。
熱搜上的話題,大多數都是負面。比如前兩天引起熱議的「曹皇后人設崩塌」。
何謂人設崩塌?人物設定古怪荒誕、或是不討觀眾喜歡就是崩塌嗎?
非也。人設崩塌指的是前後形象不符,人物成長不符合邏輯,性格沒有任何鋪墊突然發生大轉彎,仿佛在平行空間生活的兩個人。
比如《潛伏》。餘則成是因為左藍加入共產黨,後來又在一次次革命任務中、在左藍和翠萍的感染下逐漸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這種身分和信仰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層層鋪墊水到渠成的。
《清平樂》裡的曹皇后,大家閨秀出身,家風淳厚,和男子一樣在學堂裡讀過書,有見識有心胸。嫁給皇帝後,因為她覺得皇帝不是真心愛自己,所以十五年都沒有跟皇帝圓房(這個邏輯暫且不論)。
然而當駙馬給徽柔下藥強行圓房、甚至動手打了她,徽柔憤而回宮時,曹皇后卻跟她說「駙馬已經知錯了」,勸她原諒駙馬,一起回家。
網友看到這裡一下子就炸了鍋。憑什麼你自己耍性子,十五年不跟皇帝圓房,徽柔被家暴就要立即原諒呢。最重要的是,這部劇裡,皇后一直是大氣端莊的正義人設啊。這樣的她不應該是一個雙標的人,尤其面對的是從小看著長大,也信任自己、幫過自己的徽柔。
開播到現在,《清平樂》的服化道無可挑剔,一如既往地保持著正午的水準,演員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表演也都可圈可點。
但偏偏在最重要的情節這裡砸了鍋。
《清平樂》由侯鴻亮製片,張開宙執導,朱朱編劇。
按照影視製作的分工,這部劇的調子應該是侯鴻亮定的,張開宙執行,編劇朱朱具體去實現。《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小說原是以徽柔公主和懷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
而到了電視劇這裡,正午的野心太大了。既要拍朝堂,又要拍後宮;既要宏大敘事,又要事無巨細;既要完全貼合史實,又想拍出演義傳奇那般引人入勝的節奏。
這並非不可實現,只是考驗導演和編劇的功力。
我們先來看一下導演張開宙的履歷。
張開宙首次擔任導演是與孔笙聯合執導近代革命歷史劇《戰長沙》,首度獨立執導的電視劇是推理懸疑劇《他來了,請閉眼》,豆瓣評分6.4。之後還拍過《如果蝸牛有愛情》、《歡樂頌2》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除了《知否》,張開宙其他幾部作品在正午出品的電視劇中都排名靠後,口碑也一般。
張開宙頭上的帽子從以前的「正午最帥導演」,到如今變成了「正午最差導演」,還有人說他總拿著正午最好的資源拍最爛的劇。
我們再來看一下編劇朱朱。朱朱畢業於北大醫學部,編劇作品有《到愛的距離》、《如果蝸牛有愛情》 、《外科風雲》 。
這三部劇都是山影或正午出品。然而大家一聽名字,可能要搜索一下記憶才能想起主演,因為水花都不大。
張開宙因為是攝影導演出身,所以本身偏重畫面美感,喜歡用大量的臺詞去鋪陳,卻在情節方面功力不夠。他導演的作品,節奏上大多很平,連《知否》的前半段也沒能躲過這個毛病,到了後半段才好看的。
朱朱是醫學專業畢業,以前參與的都是現代劇。第一次編劇古裝劇,就遇上這麼難啃的骨頭,自然難以消化。
其實,野心大本身是好事,做作品就要不斷追求更高的呈現,但是如果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不夠,那就應該收起這野心。比如《甄嬛傳》就是老老實實寫後宮,朝堂的部分一帶而過,很多腥風血雨的情節就是妃子的幾句閒談側面交代一下,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經典。
《孤城閉》本身是一部小言劇。那為什麼不能老老實實拍小言呢?徽柔和懷吉的愛情故事也很打動人啊,讓歷史成為背景,不一定就比宏大敘事顯得low吧。更何況宋朝本身就是一個有些boring的朝代。
12集的《我是餘歡水》拍的就是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情節緊湊,一環扣一環,即便有些誇張的意味,但並不妨礙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
《清平樂》畢竟不是宋朝的歷史文化紀錄片。對於一部電視劇來說,光有精美的畫面是不夠的,演員的臺詞和表演功底再好,觀眾依然會在王凱充滿磁性的嗓音中沉沉睡去。一覺醒來,宋仁宗和臣子們還在給觀眾們上語文課。觀眾們也就只能用遙控器強行敲響下課鈴了。
《清平樂》之後,正午陽光是時候要思考一下「斷舍離」這件事了,否則「正午出品必出精品」的神話就可能要和他們斷舍離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