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由選擇構成的。
選擇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人生。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是全中國莘莘學子景仰的兩所最高學府,自帶著五彩光環,從這兩所大學畢業的人幾乎都是人中龍鳳,風光無限。而下面這兩位清北畢業生卻另有一番別樣人生。
陸步軒,1985年以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考入北大中文系,1989年畢業被分配至長安區柴油機廠,稀裡糊塗幹了幾年一無所成,後下海,一度淪為「北大屠夫」。
張曉勇,1991年以長沙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1996年畢業,曾在廣州一家合資企業工作,現在長沙馬王堆陶瓷市場當保安。
這兩位在當年也算是人中龍鳳,卻由於種種原因跌入或一度跌入社會底層,窮困潦倒,令人感慨!這兩個人的詳細經歷,網絡上可以自行腦補。這兩位大神的經歷至少能給我們兩個重要啟示:
一是大學畢業後要儘量留在大城市工作。
第一,自己的專業有用武之地。大學很多專業其實在小城市根本用不上,更不要說中西部地級市或小縣城,核物理、地球物理、計算機、新材料等這些高科技專業姑且不論,即便是中文、歷史等這些專業在小地方也只能是大材小用。大部分人大學畢業如果回到小城市,自己的專業基本上沒有單位用得上,專業等同於報廢了,你也就沒有什麼優勢了,你和比你學歷差的人的差距就只有一張紙(文憑),甚至你在其他如辦事能力、說話能力、人脈資源等方面還不如學歷低於你的人。但如果留在大城市,你的專業就是你的優勢、就是你的長處,你就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你的優勢去拼未來,而且你大概率也能找到可以發揮自己專業優勢的工作。
第二,大城市用人單位很多,可以選擇的職業很多。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即使暫時不能進入自己理想中的單位,也可以選相近的單位,逐步向目標靠近。而一旦回到小地市,這種機會幾乎為零,好不容易在老家找到一個單位,你絕對不敢輕易放棄或跳槽,因為你沒得選!
第三是大城市更看重能力而非人情。中國社會是個人情社會,越是小地方越看重人情,只有那些有所謂關係的人才能成為職場的寵兒,沒背景沒關係?對不起,靠邊站!而大城市人情相對淡一些,在職場上個人的升職加薪更看重能力。
再看看陸步軒,一九八九年從學校畢業以後,陸步軒被分配到家鄉西安工作。沒有什麼家庭背景的他在工作的過程中屢屢受挫,無依無靠。他也曾經為了自己的前途努力過。為了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他從市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長安縣,並託了人為自己在正規單位中找一份靠譜的工作。然而,這份工作後來卻被一個大專畢業生頂替了,因為這個大專畢業生有一個當縣領導的姨夫。在權力面前,北大畢業文憑微不足道。在持續奔波之後,他被計經委僱傭為臨時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低三下四地為公司上層端茶倒水,任憑他們使喚。忍受不了這樣的人生的陸步軒很快辭了職,跟著朋友們下海經商。
前些年網上流傳的很多年輕人因為在大城市拼搏不易而「逃離北上廣」,卻在不久後又先後返回北上廣,就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那種相對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一旦回到小城市反而不能適應。所以,如果有能力卻沒背景,還是呆在大城市吧。
第三,發展前景差別巨大。大城市的機會多、資源多、牛人多,比如風險投資只會在大城市存在,小城市絕對不可能有。只要在大城市工作,選對了風口行業,或者參與了創業,說不定哪天就被風險投資看中,你的人生就從此改變了。
二是要慎重選擇去國有企業工作。總體上說,國有企業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個國企的效益參差不齊,有的壟斷企業效益好,但是非常難進,有的國企經營困難。舉步維艱,你一旦進到這樣的企業就可能耽誤你幾年的時間。另一個特點是國企體制特殊,不純粹是企業體制,而且那裡面更看重一個人的背景或人脈資源。如果你沒有多少背景或人脈資源,想要脫穎而出非常難,甚至可能一輩子沒有出頭之日。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大學裡的尖子生一輩子就窩在國企裡,最終一事無成。當然,國企有國企的好處,那就是相對穩定,福利一般較好,壓力要比私營企業小很多,追求穩定的人可以選擇,但你要打聽清楚了,千萬別稀裡糊塗進去。如果你有背景或人脈,那另當別論。
以上全是個人的看法,有的也親身經歷過,僅供大學參考,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不可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