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我國被譽為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很多普通階層的子弟,通過高考打通了上升的通道,實現了人生的逆襲,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同時也改變了原生家庭的境況。在二十年前,考上大學就是年輕人的最大願望,而考取清華北大這樣的頂級名校,簡直就是上天的恩寵,一生的錦繡前程就從這裡起步了。
然而並非如此,不是每個清華北大的畢業生都有一個美好的前程。按理說,考取清華北大不是當地的狀元,也是地方的頂尖學生,其智力和學習能力一定在普通人之上。畢業後有了名校的金字招牌,就業招聘時用人單位應該是大開綠燈,因為名校畢業的學業成績應該是槓槓的,另外招的名校畢業生越多,單位也越有面子。
其實這只是一個大概率的評判,大概率之外還有小概率事件。由於種種原因,也是造化弄人,有人就走入了小概率的荊棘小道,從此就再也不能踏上人生的快車道,而成為被人遺忘的邊緣人。
下面這幾位就曾經是清華北大人大的高材生,而現在卻褪卻了當年的光環,丟棄了當年的專業,成為不需要什麼學識的普通崗位上的一員。
張曉勇:46歲,清華大學本科畢業
1991年,張曉勇以長沙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1996年畢業,張曉勇應聘到廣州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做了一年培訓生後,張曉勇被分配到了客服部,開始從事與專業不相關的工作,心懷科研夢的張曉勇在客服部工作了五年。夢想破滅了,另外在家鄉的父親病重需要人照顧,他決定回長沙。
回到長沙,也沒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在房產公司呆了幾年後,08年在馬王堆陶瓷市場當上了保安。07年結婚,08年孩子出生,他每天下班回家就是做飯、照顧小孩。他覺得自己不是懷才不遇,只是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碰撞時,選擇安於現狀。
張曉勇坦言,1996年畢業後17年來,他從沒有參加過大學同學會。因為「同學們問起什麼來,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說」。畢業後他只去過一次北京看好友同學,對方問起他的工作情況,張曉勇下意識地撒了謊,說在長沙搞房產,是中產階級。
現在,張曉勇是一個小區的保安,小區的業主覺得很稀奇:一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竟然當起了保安,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張曉勇成了整個小區業主茶餘飯後的談資。
張進生:54歲,北京大學博士肄業
1995年從北大畢業的醫科博士張進生,怎麼說都應該有一個不錯的工作,而事實是,他在家宅了18年,孤獨一人,依靠接濟、低保度日。
張進生出生於湖南農村,父母均是農民,自幼家境貧寒。全家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張進生身上。希望張進生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從而光宗耀祖。為了供養弟弟讀書,兩位姐姐早早輟學在家務農。
張進生確實也是讀書的料,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取湖南醫科大學。在大學的五年裡,張進生同樣十分努力學習,畢業後,張進生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醫院。
本來如果這樣一直走下去,人生道路還是很不錯的,但不知為何,張進生竟然有「暈血症」,這對一個醫生來說簡直是要命的制約,如同一個老師講課有「口吃症」一樣。另外平日只知道讀書,不善與人溝通,因此,經常和同事發生矛盾。如此這般,張進生便從醫院辭職了。
本來辭職後,憑藉超高學歷,張進生應該還有很多選擇,但這次,他卻選擇了繼續求學深造。
經過一番努力,張進生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張進生再接再厲,再次考取北大內科學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即將畢業之際,英國一家大學給張進生拋來了橄欖枝,但留學費用高達20萬,對於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而且讀了這麼多年,家裡早已是油幹燈盡。
按照規定,大學已經停止分配工作,但出於人道主義,還是為張進生保薦,使張進生進入蘭州一家醫院工作。
在這家醫院,張進生並未待太久。在醫院期間,張進生與一位護士談起了戀愛。後來,護士發現,張進生除了學歷高,其他方面一無是處,便同他分手。因此,張進生受到刺激,抑鬱消沉無法工作,便回了老家。
回到家中,張進生一待便是18年。在此期間,一直是兩位姐姐供養弟弟,但姐姐們也不富裕,無奈之下,當地政府只能為張進生辦理了低保。
伍繼紅:46歲,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畢業
2017年的時候,江西修水縣杭口鎮在扶貧調查時,發現了一位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的女學生,但此時已淪落為生養了五個孩子的村婦,且家裡一貧如洗,嫁的是當地娶不起媳婦的大齡青年,住的是老舊的土坯房,還要照顧70多歲的有病的公婆。
消息在網上發布後,引起了人大當年的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人大檔案學院的領導帶著當年的班主任和同學來到了伍繼紅生活的小山村,實地慰問這位被時代拋棄的優秀學子。
當年的同學伍繼紅淪為赤貧村婦的消息,在同學群裡炸開了鍋,同學們發起眾籌,幫助這個落難的同學走出困境。他們委託校領導和老師為伍繼紅買了手機,安了電腦,讓她接觸外面世界,能夠回到同學們的隊伍,並把20多萬的眾籌款交給她,讓她建一棟新房。
據介紹,伍繼紅是1994年以692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的,在當地是第一個考上名牌大學的,引起不小的轟動。在大學四年,伍繼紅學習用功,擔任班級幹部,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還獲得最高專業獎。畢業時學院給出的鑑定是「伍繼紅同學關心國家大事,平時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擔任班委期間,腳踏實地,為人正直,有很強的責任感」,綜合評定「優秀」。
伍繼紅大學畢業時,國家就業制度改革,大學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只能自主就業。伍繼紅也通過了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的筆試,並拿到了「公務員錄用證」,但在單位二次面試時卻落選。後來又參加過天津和廣州的公務員考試,均沒成功,不得已只能去工廠應聘普工。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又恰逢父親去世,給伍繼紅精神上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後來伍繼紅在廣東順德打工時認識了來自修水縣杭口鎮的郭姓青年,兩人隨後結婚並且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伍繼紅前夫外出打工卻有了外遇,2005年伍繼紅無奈與前夫離婚。離婚後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不得已前往前夫老家尋找前夫,但前夫拒不見面,伍繼紅精神上再次受到刺激,在杭口鎮晃蕩了幾個月。2006年7月,伍繼紅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鄧高華,來到鄧家生下了孩子,此後兩人又陸續生下四個兒女。
伍繼紅接連遭遇變故後,精神上受到極大打擊,她已經變得麻木了,心灰意冷了,另外要照顧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孩子的學習,她對出外工作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徹底安於做一個家庭主婦了。她甚至與外界的聯繫都很少,就連縣城都沒有專程去逛過。她沒有手機,可能也沒錢買。
她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校方得知她的情況後,學院領導、班主任、同學及一些工作人員來到江西的小山村看望她,並承諾幫助她,鼓勵她重新撿起專業,爭取以後能到檔案館工作。
但專業荒廢的時間太長了,與社會脫節太久,年齡也偏大,再想進入專業類的工作似乎已不太可能。另外一大家子的生活誰來照顧,還是把自己定位在家庭主婦的位置上,照顧好家庭,好好培養孩子讀書,這才是最現實的。至於自己,以後多與外界溝通,跟上時代,開闊眼界,不要再把自己混同於閉塞山村的農村婦女了。
一個名校畢業生到了今天這步田地確實令人唏噓,明明她已經走出了鄉村,考上了重點大學,就算命運再不濟,也不至於淪落為偏遠山區的農村婦女,真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