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
編者按: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邀請了來自全省的脫貧攻堅領域最前沿的參與者,讓我們聽一聽來自一線的「小康聲音」,圓夢小康,我們「一起走」。
萊陽市委組織部派駐萬第鎮南于格莊村第一書記 許晏銘
拔窮根,沒當家產業不成
結合三年的駐村工作,村莊的變化可總結為「班子強、民心齊、產業興」九個字。村級班子戰鬥力弱是「窮根子」久拔不掉的主要原因,通過抓好思想教育工作、規範日常組織生活、化解常年矛盾、營造團結向上的氛圍等,逐步凝聚起黨支部一班人合力,黨員隊伍的戰鬥力也逐年增強。
明確發展方向後,通過爭取項目支持、外出引資、村內發力等方式,逐步完善了村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解決了制約村莊發展的難題,通過一項項民心工程,贏得了村民的認可和口碑。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拔掉窮根,沒有當家產業不成。結合村莊特點,堅持「引進來、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目前已在村中成片發展起果蔬種植區、大棚採摘區、西洋參基地等等,通過合作社的統一經營管理,實現集體村民的雙增收,真正帶領村民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