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2021-02-22 菩薩在線

玄奘大師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五,唐代高僧玄奘大師圓寂紀念日。

許多人了解的玄奘形象是《西遊記》中的唐僧。然而,歷史上真正的玄奘大師是一位舉世聞名的佛學家、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

與佛結緣(來源永福寺)


少年出家 與佛結緣

玄奘大師(602年~664年),俗姓陳,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他幼年跟隨父親學習儒家典籍,備通經典,愛古尚賢。

後因雙親逝世,跟隨兄長於洛陽淨土寺受學《法華經》 、《維摩經》等佛教典籍。

13歲時,受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破格於東都洛陽淨土寺出家。

玄奘大師出家後,四處求法,研習大小乘經論及南北地論學派、攝論學派各家的學說,學業大進。

紫色路線為玄奘大師西行路線

西行取經 尋求真經

在參學過程中,玄奘大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

貞觀元年,玄奘大師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然,未獲朝廷批准。不得已,他只能獨自一人西行。這一走,就是五萬裡。

取經道路多艱險(攝影:妙雪)

取經路上,玄奘大師「乘危遠邁,策杖孤徵」,歷盡艱難險阻,經過古代中亞和南亞地區大小一百多個國家。最後,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

那爛陀寺住持戒賢法師收他為親傳弟子,親授《瑜伽師地論》。玄奘大師勤學好問,每日認真研讀經書。

在那爛陀寺,玄奘大師和多名學者切磋辯論。因成績優異,玄奘大師獲得「留校任教」的資格,升任那爛陀寺主講。往後幾年,他在印度各地區弘法,倍受尊敬。

那爛陀寺玄奘大師紀念堂

譯經傳法 影響深遠

 

據歷史記載:公元643年,玄奘大師婉拒各國國王挽留,啟程回國,帶回印度佛教經論近700部。

此後19年裡,玄奘大師潛心譯經。每日三更才睡,五更起床。先後譯出《大般若經》、《心經》、《瑜伽師地論》等佛典75部,共1335卷。此外,大師又奉敕將《老子》等中國經典譯作梵文,傳於天竺,增進兩國文化的交流。

玄奘大師譯經圖

其中《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了玄奘大師西遊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內容。這為後人研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然,玄奘大師對後人的影響遠非是這些典籍。他不忘初心、百折不回的取經精神更是為人所讚嘆。

玄奘大師所譯《心經》

唐太宗贊玄奘大師:「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超六塵而回出,只千古而無對。」

梁啓超譽玄奘大師為「千古之一人」。魯迅稱玄奘大師為「中華民族脊梁」。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曾說:玄奘大師集兩國文化大成於一身,以一人畢生之所學架設起溝通兩大文明的橋梁。

玄奘大師曾言:「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為了「去偽經,求真經」,大師歷經千難萬險也不曾放棄。他這種珍貴的精神遺產,對於後人弘揚佛學乃至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投稿郵箱:1073422566@qq.com
商務合作:15921032980
佛友諮詢:13512117472

長按讚賞菩薩小編

相關焦點

  • 第十五屆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中國科大EMBA中心B隊招募
    B隊全程徒步,四天三夜(120公裡,露營睡帳篷三個晚上)四、報名方式報名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科大賽事緣起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以下簡稱賽事)緣起於2006年,行知探索攜手中央電視臺,策劃實施了中印友好年重點文化考察活動——玄奘之路。
  • 影片《大唐玄奘》:一顆善良執著的心
    電影《大唐玄奘》是由霍建起導演,2016年拍攝,有黃曉明主演的電影,是黃曉明獲得義大利最佳電影影帝獎的一部影片,並憑此片獲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影帝。大唐貞觀年間大唐高僧玄奘歷經十七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 。
  • 玄奘大師—不該忘記的「民族脊梁」
    在參學訪道的過程中,玄奘法師發現當時眾多高僧對佛法的見解不一,沒有定準。因印度尚有很多梵本沒有譯為中文,加上前人所譯經論多採用意譯,使得很多問題,無法解答,讓後學們無可適從。為解決這些根本問題,玄奘大師發願前往天竺尋訪原始梵本經典,探求佛法真義。
  • 唐玄奘: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鄭善果問,你為何要出家?陳褘脫口而出:「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意思是想將佛法完整傳承、普度眾生。鄭善果本就覺得他氣質不凡,又佩服他的浩壯志氣,就破例讓他參加了考試,最終被破格錄取。從此,玄奘週遊四方,向眾多大德高僧學習,漸漸聞名蜀中。可玄奘卻發現,人們平常誦讀的經書,有很多都譯著不善,難以理解。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在參學訪道的過程中,玄奘法師發現當時眾多高僧對佛法的見解不一,沒有定準。因印度尚有很多梵本沒有譯為中文,加上前人所譯經論多採用意譯,使得很多問題,無法解答,讓後學們無可適從。為解決這些根本問題,玄奘大師發願前往天竺尋訪原始梵本經典,探求佛法真義。貞觀元年(627年),法師決意西行。因從中土前往西域,必須要得到皇帝的特許,他二度上表陳情,但沒有獲得批准。
  • 大唐玄奘——佛性佛法堪佛心
    從627年私出玉門,到645年載譽東歸,19年間,抱著「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的決心,沒有金蟬子轉世的背景光環,沒有敕封的「御弟哥哥」加持,沒有西梁女王的多情相候,沒有仙界高徒的鞍前馬後,沒有九環錫杖除魔鎮妖,更沒有錦襴袈裟神器護體。
  • 唐玄奘 :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鄭善果問,你為何要出家?陳褘脫口而出:「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意思是想將佛法完整傳承、普度眾生。鄭善果本就覺得他氣質不凡,又佩服他的浩壯志氣,就破例讓他參加了考試,最終被破格錄取。從此,玄奘週遊四方,向眾多大德高僧學習,漸漸聞名蜀中。可玄奘卻發現,人們平常誦讀的經書,有很多都譯著不善,難以理解。
  • 玄奘: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級大師(下)
    玄奘真的往回走了,走了十多裡後,他心想:「我已經發願不到天竺絕不回頭,寧可死在西行的路上。」於是他又鼓起勇氣繼續西行,看到這不得不佩服玄奘大師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或許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不是和唐僧完全不一樣。就這樣滴水未進走了五天四夜,人和馬一起暈倒在沙漠裡。到了第五個夜裡,突然吹來一陣涼風,玄奘感覺像洗了冷水澡一樣精神變好了,馬也醒過來,便繼續前進。
  • 唐僧玄奘真的是李世民派去天竺取經的嗎?
    全書以唐太宗時名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為題材,描寫孫悟空蔑視一切權威,敢於徹底否定和勇猛反抗神權,對玉皇大帝也毫不畏懼,將天宮打得天翻地覆的故事。另外還塑造了性格憨直、勇於戰鬥、貪圖享受、好進讒言的喜劇形象豬八戒;取經信念堅定,恪守佛教戒律,心地慈善,但卻輕信讒言,人妖不分的唐僧;以及沙僧、白骨精、鐵扇公主等具有鮮明藝術個性的藝術形象。
  • 玄奘大師: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模範人物
    由此,心意彷徨,意欲東回尋求幫助,然走幾裡回頭路後,想起自己「絕不東移一步」的發願,並反覆詰問自己:「今何故來?」終於再發誓願:「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貞觀元年(627)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因朝廷西線政局未穩,不獲批准。然玄奘決心已定,遂抱著「一睹明法,了義真文;要返東華,傳揚聖化」的宏圖大志,「冒越憲章,私往天竺」。玄奘在摩揭陀國那爛陀寺歷時五年,跟隨戒賢三藏學習,備受優遇,並被選為通曉三藏的十德之一。在印度,他依然是廣參博學。戒賢囑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
  • 大雁塔,中國最早最大的四方樓閣式磚塔,是玄奘憑天竺記憶督造?
    它是中國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四方樓閣式磚塔,是玄奘完全憑藉自己在天竺的記憶督造的。沒錯,整座大雁塔,是玄奘一個人勘察、設計、督造、校核,添磚加瓦。一個出家人如此的注重一個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因為大雁塔對他,有特殊的意義。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七: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俗名「陳煒」,梵文名「摩訶耶那提婆奴」,是河南洛陽洛洲人。玄奘大師是唐朝最為著名的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者。玄奘大師於公元600年出生在今洛陽偃師陳河村的玄奘寺。
  • 《行者玄奘2》萬裡孤徵|腳下丈量的堅持,埋葬自己,重生佛性
    《行者玄奘2》萬裡孤徵|腳下丈量的堅持,埋葬自己,重生佛性湖主花了2個月的時間看完《行者玄奘2》萬裡孤徵,對於裡面的故事感慨萬千,昌如筆下的細膩、耐讀,仿佛當年玄奘真的就這樣在我們的面前,一步一步堅定的西行,不東行一步,只可骨被王留。
  • 《西遊記》誤導我們多年,真實的玄奘西行竟然如此骨感
    玄奘雕塑關於唐玄奘的出身,《西遊記》裡完全是虛構的。玄奘出生於官宦世家,但其父母在他十歲左右就因病去世。《西遊記》裡寫唐玄奘出發時,「凜凜威顏多秀雅,佛衣可體如裁就」,又寫唐太宗贈與玄奘通關文牒、紫金缽盂還有長行從者以及銀駔的馬一匹。可實際情況大相逕庭,唐玄奘西行根本沒有得到唐太宗的支持,更沒有皇家送行。他只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夾在難民潮中孤身一人從長安出發。
  • 玄奘,原來你是這樣的唐僧
    不過,它在遙遠的古印度——天竺。 於是玄奘決心遠遊印度,求教解惑。 他與志同道合者聯名上表朝廷,請求西行天竺。可是,三次請求,三次被拒。 所有人都退出了,只有玄奘沒有屈服。 在某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心求法的玄奘混在商人隊伍裡,矇混出關了。
  • 最強蝸牛天竺怎麼快速通關?最強蝸牛天竺通關攻略打法推薦
    最強蝸牛天竺如何快速通關?天竺已經更新,大家面對天竺的關卡還是不知道怎麼打,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天竺的一些通關技巧,快速學會探索天竺的方法,下面是小編準備的天竺通關攻略,玩家們能多了解了解。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他特別欽慕東晉高僧法顯以「耳順」之年,歷時15年,前往印度西行求法的宏謨偉志;加之,熟讀各種佛經,發現各名師所講的經論互有歧異,各種經典也疑偽雜陳,真假難辨,於是,立志要親赴天竺(印度),取經求法。  而後的人生,大體上可以分作兩段:前一段是取經。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玄奘和尚混在「隨豐就食」的逃荒民眾中離開京城長安,沿著河西走廊,西行遊學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