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唐玄奘》是由霍建起導演,2016年拍攝,有黃曉明主演的電影,是黃曉明獲
得義大利最佳電影影帝獎的一部影片,並憑此片獲第十三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影帝。大唐貞觀年間大唐高僧玄奘歷經十七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 。
大唐貞觀盛年,年輕的玄奘法師為求佛法真諦冒死偷渡出境,一路上遭遇艱難險阻天災人禍,深諳民間疾苦,官兵追堵,徒弟背叛,埋身漫漫黃沙,斷糧,又由於自己的疏忽斷絕了生命之水,險些送了命。但是玄奘法師一心求法,憑藉自己對佛的熱誠與信仰,最終抵達印度,在印度弘揚善念,靜心修佛,待到修佛完成,已是知命之年。
「即已西來,誓不東去」,這是《大唐玄奘》中的經典臺詞。片中玄奘沒有神話中隨行的三個徒弟,只有一路的艱,難,困,苦。當今世界的許多年輕人追逐愛情,奉行享樂之風比比皆是,而缺少對信仰的追求與執著,這確實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
我深深被片中的玄奘路途困苦與艱辛,滿懷熱忱與信仰,心中虔誠的尋求佛法真諦,也就是人要心存善念,追求善良為做人的根本。我被影片多個場景震撼不已,感動得熱淚盈眶。人只有有信仰,有追求,才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才不會虛度此生。
影片中玄奘面對佛法的衰悲,面對佛祖釋迦侔尼佛現實的脆弱,菩提樹下膜拜的虔誠信仰,還有在那爛陀拜戒賢法師的喜悅的淚水,深深觸動觀眾的內心,玄奘的心和觀眾心心相印,觸動觀眾心靈深處的良善的情感,像一股清冽的山泉,汩汩地流過心田。喚醒觀眾心中最本真最清純的美好。
『』善良的人死時將欲終極時無欲苦,逼迫於身,邪惡的人死時苦惱而死。''這是電影《大唐玄奘》中的旁白,把人的善良與邪惡之死描述得惟妙惟肖。
西行的路上,唐玄奘背著行囊,隻身行走在黃沙漫漫的沙漠,沙漠上乾燥,沒有水源,風把黃沙翻捲成一個一個丘陵,如漾起千層波紋的粼粼水面,風把玄奘的水袋打翻在地,水袋裡僅有的一點點水也灑到了沙地上,唐玄奘絕望地拿起水袋,悲壯而悲哀地把一掊沙土捂到臉上,目光充滿對生命的留戀與渴望。由於饑渴和疲憊多次使玄奘昏暈,他在夢中多次夢到穿著紅色裙子的母親。是信念,始終支撐著玄奘前行。
玄奘立下了:「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的誓言。他牽著識途老馬,找到了野馬泉。玄奘途經沙漠時,自己的水還不夠喝,但他卻將水餵給識途老馬,看了之後,我不禁被玄奘的善良真摯感動得淚流滿面。
影片在玄奘生命即將枯竭的時候,賦予馬神奇的力量,它喚醒昏迷的玄奘,趴在漫漫無邊的黃沙之上,讓玄奘騎上,奔向西行的路上。老馬瘦瘦的腿,筆直而穩健,象徵了奔向心中輝煌的希冀之光。像無盡的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奔向新生命的彼岸。
玄奘經過千辛萬苦,抵達了佛陀的 誕生地,玄奘一心嚮往的地方,玄奘心中的聖殿,那爛陀,跪在鮮花鋪就的臺上,心中充滿幸福和希望的光芒。
玄奘參加無遮大會,辯論19天無人能敵,體現了玄奘的博學多才。
印度雖說是佛門聖地,但他們的國家並不是佛門淨土,處處充滿了罪孽與邪惡,充滿了人格的扭曲與不平等,清道夫,乞丐等不能走路的中間,還有善良而美麗的多拉多,他有美好的心靈,卻被冠以奴隸,戴上面具,並被下了詛咒,但他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人性的善,上天為他摘除了面具。
片中感人至深的是有許多經典的名句,如「善良的人死時將欲終極無欲苦逼迫於身,邪惡的人死時苦惱而死。"
唐玄奘用佛法真滴詮釋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許多人一起渡,去許多人,小乘是指一個人渡。
影片的多個鏡頭,充滿了神奇的悟化色彩,男孩----大雨----爬行的蝸牛。母親---思鄉---荷花。充分體現了玄奘的大愛無邊,對人世間的萬物熱愛,嚮往和平的情懷,無不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清新唯美,令人心生無限美好,從而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最最純真最本真的東西,喚醒了良善。
影片《大唐玄奘》的導演霍建起對影片高標準構建,畫面清新唯美,頌揚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多年以後,玄奘修成佛法,回到生養自己的祖國,可謂葉落歸根。
最後是感覺印度人不太真實,有些偽善,但願他們的祖國是名副其實的佛門聖地,國民平等謙和,美好而令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