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逃避問題,聰明人解決問題,智慧的人又是如何對待問題的?

2021-02-07 凡人看世界

從前有個很膽小的人,他在無意間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為是什麼妖魔在作祟,就害怕地跑了起來。

可是這影子時刻跟隨在他身邊,他跑得越快,影子也就追得越緊,他便更加慌張,被自己逼得越跑越快。最終,在恐懼的支配下,將自己活活累死。

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有順境就會有逆境,就像是每個人都會在陽光下找到自己的影子。

越是逃避困難,不得不處理的問題便越積越越多,就越會身心俱疲。

逃避根本無法成為處理問題的辦法。

普通人逃避問題

生活中,逃避永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衣服上總是要沾點飯粒兒,鬢角旁總是要冒出幾撮銀髮,耳朵裡總是要聽進幾句閒言碎語。

「逃避」是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連低等生物草履蟲也知道從高濃度的鹽水中逃走,遊向含鹽量更低的水域。但是逃避問題一旦成癮,人會很容易養成第一時間選擇逃避而不是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習慣。實際上逃避並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是將問題後置了。

「逃避問題」後短時間以內所發生的一切看上去被處理得很輕鬆,其實是將面前的問題撿了起來,背負在身上。等到問題積壓到了不得不面對的程度,他們承受的壓力,會比直面問題的時候大得多。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古寺院,院裡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一句話:「既已成為事實,只能如此。」如果這個事情已經是事實,我們不能改變它。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最快時間接受它。只有接受並面對,才有解決的可能。

「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成為了問題」,將問題一天天積壓,最後總會有不得不面對的一天。把面前的阻礙背在身上,總有累垮的一天。

聰明人解決問題

聰明人在困難的面前不會選擇逃避和妥協,他們會在第一時間認清問題,解決問題。頭腦靈活的人,都很擅長主動地發現問題,並且為自己找到解決的途徑。

在《莊子·達生》中,有一個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國去,他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粘杆粘蟬,動作輕巧地就像在地上撿東西一樣。孔子說:「先生的技術真是巧啊!這其中有竅門嗎?」

駝背老人告訴孔子:「我有我的辦法。雖然粘杆很長,在桿頭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橫,蟬也爬的很高,我卻可以勤加練習。黏蜩的時候,我會站穩身形,就像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聰明的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樣,不僅能做到專一和刻苦,同時,心裡也在分析問題,手上解決問題。

當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的時候,他們願意付出成百倍千倍的努力,去攻克難題,提高自我。如此強者,何愁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呢?

智者消除問題

孔子看到了蟬,莊子看到的是烏龜。《莊子·秋水》中記載了莊子釣於濮水的故事。

莊子正在濮水邊悠閒地垂釣,楚王忽然派兩位大臣來請他出山,並許諾給他高位重金。

莊子得知兩人的來意後,淡淡說道:「我聽聞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有三千年,楚王用最高的規格將它珍藏在宗廟之中,可謂榮耀至極了。那麼我問你們,這隻龜是寧願死去留下屍骨讓人們珍藏供奉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裡搖尾巴呢?」

兩個大臣想了一會兒,回答道:「當然是活在爛泥裡搖尾巴了。」

莊子這才笑了,他慢悠悠地收著魚竿,「那就請回吧,我也只想在爛泥裡打滾罷了。」

莊子活得比任何人都明白,他知道自己生性恬淡,根本不適合在權力的遊戲中廝殺爭鬥,不適合在富貴打造的黃金牢籠裡度過一生。

他這一生,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由自在,全其天性,與道為一。

對於莊子,同為哲學家馮友蘭曾經指出:在歷史中的任何時代,總有不得志的人,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總要遇到些不如意的事,這些都是問題。莊周哲學並不能使不得志的人成為得志,也不能使不如意的事成為如意。莊子的獨特智慧就在於它不解決問題,但能取消問題。

人生之中總有些問題是不可能解決而只能取消的。跳出局外看局內,取消問題不僅是局外的境界,還是局內解決問題的真正法門。

我們無法預測自己會遇到怎樣的問題,也無法斷言自己的人生會一帆風順,莊子留給我們的處世法寶是:遊於逍遙,論以齊物。超乎象外,得其環中。

當把心空了下來,去如實地觀察,此時的心感應力是最好的,洞察力是最強的。無心,是最高級的謀略;觀察,是最頂級的思考。下士製造問題,中士解決問題,上士取消問題。

生活中的強者,不是那些傳說中曾經歷風雨的人,也不是那些躲在一邊苦苦等待風雨過去的人,而是那些在風雨中起舞,不錯過烏雲之後彩虹驚現的人。

來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道家智慧文化(ID:djzhwh369)

好文推薦∨

相關焦點

  • 普通人逃避問題,聰明人解決問題,智慧的人消除問題!
    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有順境就會有逆境,就像是每個人都會在陽光下找到自己的影子。越是逃避困難,我們不得不處理的問題堆積的越多,我們就越會身心俱疲。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群體在精神層面是最貧瘠的,那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我們中的一部分人,總將「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掛在嘴邊,實際上逃避並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只是將問題後置了。逃避不僅可恥,而且毫無價值,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拙匠才言工具差」。
  • 莊子:普通人逃避問題,聰明人解決問題,智慧的人消除問題!
    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有順境就會有逆境,就像是每個人都會在陽光下找到自己的影子。越是逃避困難,我們不得不處理的問題堆積的越多,我們就越會身心俱疲。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把逃避當成處理問題的辦法。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群體在精神層面是最貧瘠的,那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
  • 【凱爸論道︱行為問題篇4】如何用ABA來解決行為問題
    經過長期的、正確的融合康復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行為問題很好地得到了解決,現在在特殊教育學校六年級上學,和班級同學相處融洽,快樂生活。凱爸的理念,家長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未來。家長的努力和堅持會讓孩子快樂幸福地生活。相信天道酬勤……行為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行為分析法,就是ABA。其實對待自閉症孩子,幹預方法,包括兩種:行為教育法和行為矯治法。
  • 為何逃避問題的人,反而更能贏得老闆的信任?
    有的時候,有些問題是不必勇於面對的,選擇主動逃避,反而是一種更佳的問題解決策略。你是否認真想過:如果面對一個問題,只會消耗我們的時間精力,而又不能帶來任何的正面回報,甚至還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危機,我們一定要勇於面對它嗎?又如果一個問題可以逃避,而且逃避後不會帶來負面作用,甚至還會產生正面效益,逃避為什麼不能被選擇呢?
  • 集體智慧|CI Lab 「Asice之網」季度問題徵集:「最希望集體智慧解決的問題是?「
    這個星球比以往更需要集體智慧,也比以往具備產生集體智慧的條件。集體智慧是:1+n=∞集體智慧解決:個體所無法突破的複雜問題。我們搭建了這所「集體智慧實驗室」(Collective intelligence Lab),探求集體智慧的工作思路;實驗集體智慧的具體工作方式。
  • 如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前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有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才能及早確定出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措施;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企業得到不斷的進步與發展。2、如何理解「應有狀態」應有狀態中的標準、目標不同,就會產生新的問題。例如:一件產品,按照行業標準來判斷,是合格的,如果按企業標準來判定,就可能不合格;這種差距就是問題。
  •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02、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小時候,我媽告訴我隔夜的水不能喝,我問她:「早上6點燒的水,下午3點能喝嗎?」我媽說能喝。我又問:「晚上9點燒的水,早上6點能喝嗎?」我媽說不能喝。我說:「同樣幾個小時的水,同樣的儲存環境,晚上溫度低更利於保存,為啥後者不能喝?」
  •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重審開庭在即,回答幾個網友關心的問題:1. 可以參加庭審嗎?
  • 直面真問題,找到根本解:如何有效解決問題?
    有學員問我: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因為他在經營管理中,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無力感。想解決,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我說,分析和解決問題,也有一些方法。但是,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串問題。解決一個舊問題,就會出現一個新問題。比如,如何激勵銷售?這是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提成制」。
  • 《你好,德古拉》逃避不能解決問題,但面對了就能解決了嗎?
    第一集講述矛盾,第二集矛盾進入高潮並得到解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而是按照故事裡每個人在其故事裡的角色和其社會背景的制約下所應得到的結局)。這兩集緊扣「德古拉」的主題進行敘事,三條故事線依次展開,互有聯繫交叉。最後以女主媽媽寫的關於德古拉的電視劇點題,收束全局。整部劇的結構性順暢完整,節奏張弛有度,主要還是以人物的心理活動展開敘事,在此期間回憶與現實穿插。
  • 澳吹哨人一死一上網求助,不解決問題,解決提出問題的那個人
    抹黑造謠中國是什麼,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那看看澳大利亞虐殺平民的屠夫,生活風光幸福,吹哨人45歲老兵「不幸去世」去世,怎麼解釋呢?西方政治歷史中,吹哨人各種花式「自殺」還少麼?多少吹哨人前腳剛說馬上就要爆料驚天內幕,後腳就發現「自殺」死在了犄角旮旯裡。
  • 尋找問題,解決問題,是提高境界,也是紅塵煉心修正自己的方法
    這樣做事都不利於解決問題,更不利於提高境界和諧社會。只講正面問題不講負面問題,會使我們沉浸在自我掩蓋,掩耳盜鈴狀態,驕傲自滿狂妄自大。只講負面問題不講正面問題會讓人討厭社會,厭惡社會,使人與人之間增加隔閡不信任,增加社會矛盾。現在很多人只宣傳負面信息,他的理由是講社會真相講歷史真相。
  • 智慧消防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智慧消防雲平臺也叫做智慧消防安全服務雲平臺,主要是一個採用「感、傳、知、用」等物聯網技術手段,通過網際網路,對消防設施、器材、人員等狀態進行智能化感知、識別、定位與跟蹤,實現實時信息傳遞,分析,為防火監督管理和滅火救援提供信息支撐,提高社會化消防監督與管理水平的智能化平臺。能夠對煙、水、電、氣等引發的消防事故因素進行24小時監測控制。
  • 智慧泉|學會解決自己與他人的問題
    雖然法平等、無條件,但是當我們面對很多問題時,還是消化不了。法的內涵和真實義理,只有通過學習理解、認知之後,才會成為自己的慧命,成為依靠,而不是僅停留在口頭上、觀念上而已。這就需要有深切的求法之心,就是對法有好樂之心,要像飢餓的人追求食物一樣。《禮記·學記》裡面有一段文,讓我們對求法之心有一個認知。《禮》云:「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 如何成功解決員工業績不佳的問題
    有些問題是由資源和能力限制所帶來的,可以在領導或同事的詳細的指導下加以解決;但有些糟糕的工作績效則反映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不敬業或者對工作沒有興趣。2員工業績不佳的常見原因是什麼?員工工作績效差通常預示著更大問題的徵兆。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著點
    和小時候的愛迪生一樣,很多孩子也非常喜歡問「為什麼」,諸如「為什麼天是藍的」「為什麼狗有四條腿,而雞隻有兩條腿」「為什麼人不能像鳥兒一樣飛」等等。其實,對於初涉人世的孩子來說,身邊的世界是那麼陌生、新鮮和神秘,在他的心靈中充滿了探索、求知的欲望,這寶貴的好奇心理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動力。
  • 發現問題的本質,讓你在解決問題時事半功倍
    他在《工作的原理:發現問題篇》一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而《工作的原理:解決問題篇》則為大家介紹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發現問題篇》。01 我們為什麼無法發現問題?4)從解決方案倒推,忽視了問題本身的變化很多人著眼於眼前,只關注可行的解決方案,而忽視了問題的變化。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問題發生變化時,我們也要根據其變化對解決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02 如何發現問題?
  • 目前智慧工地管理系統解決了什麼問題,對建築產業發展有哪些意義
    安全問題一直永恆話題,也是建築業要正視的一個問題,由於安全事故多發、勞動密集和管理粗放等共性原因,因而運轉效率低下,在勞務、安全、材料、環境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加強施工規範、保障人員安全、降低環境汙染、材料損耗、提高項目質量,是擺在三方單位面前的一項首先任務。
  • 如何解決唱歌時的音準問題
    無論對於聲樂愛好者還是專業歌手來講,音準都是一個困擾很多唱歌愛好者的問題,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於如何解決唱歌時的音準問題相關資料。
  • 讓「歷史」問題不再「遺留」!光明街道大力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
    解決一批歷史遺留違法建築問題,努力讓歷史問題不再遺留,讓社區集體經濟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莊嚴承諾要讓歷史問題不再遺留。2020年區委區政府將一攬子解決原光明農場歷史遺留問題作為全區重點課題之一,區委副書記王浩領題。區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高位推動促進落實,督促化解工作穩步推進。那麼街道如何在既尊重歷史又正視事實的原則下,有效地預防和化解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