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題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之一
補天終不用。
歸大荒,青埂峰下,頑石心動。
神瑛絳珠纏綿意,滿腔淚,一生送。
嘆何人、勘破成空?
痴兒怨女終徹悟,今生孽原為前世種。
終償了,太虛夢。
停機詠絮孰相重?
誤終身,金玉緣盡,虛鸞假鳳。
斑竹點點瀟湘淚,公子心碎怡紅。
葬花人、魂歸香冢。
黃土茜紗成語讖,問木石前盟誰與共?
花無語,淚如湧。
【項目簡介】
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系河北大學歷史學院、學生會及蓮池國學社師生創作的「國學經典展演原創工程」系列作品之一。項目負責人開設的本科生通識通選課《國學基礎》,據課堂學生反映和課後針對選修該門課程學生的調查問卷,《紅樓夢》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國學經典之一。然而,大多數學生對於《紅樓夢》的了解,多來源於影視作品,而非真正讀過《紅樓夢》原著,為了使廣大學生深入了解《紅樓夢》的故事梗概、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蓮池國學社師生集體創作了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
【項目特色】
一、課堂教學與舞臺演出有機結合
《紅樓夢》是一幅描繪封建社會貴族生活的巨幅畫卷,故事結構宏大、頭緒繁複、人物眾多且關係複雜,其篇幅、容量很難在舞臺上完整展現。20世紀中期以來,出現的多部《紅樓夢》影視,如電影《紅樓夢》(1945)、越劇電影《紅樓夢》(1962)、臺灣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六集電影《紅樓夢》(1989),以及各類以戲曲、歌劇、舞劇形式出現的《紅樓夢》作品,均囿於篇幅,只將主題限於展現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人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至於電視劇《黛玉傳》(2009)、《新紅樓》(2010)、等,因劇情、角色與原著差距較大,遭到學界和觀眾的批評。即使是被視作經典的央視87版電視劇《紅樓夢》,雖然在觀眾中享有崇高聲譽,但當時由於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其36集的容量也未能將100回的《紅樓夢》完整再現。有鑑於此,蓮池國學社師生在深入、細緻地研讀《紅樓夢》原著和各類有代表性的「紅學」研究著作的基礎上,以央視87版《紅樓夢》的角色設定和表演風格為範本,廣泛借鑑戲曲、歌劇、舞劇、繪畫等多種《紅樓夢》題材作品,編寫了《古今一夢說紅樓》的「劇場版」和「教學版」劇本。
二、原著詩詞與自創作品相得益彰
作為一部不朽的文學經典,《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堪稱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之集大成者。然而,各類影視劇中的對白,編劇和演員往往不能認真研讀原著,領會其中語言的神韻,而是將原本形象生動、文質並美、值得反覆回味的臺詞,變得非文非白、非古非今、非土非洋、不倫不類。本劇所有道白和解說詞,大多直接引用原著,此外還廣泛參考了清代文人學者的筆記和現當代中外紅學研究者的大量著作,令整個創作團隊對於曹雪芹和《紅樓夢》其人、其文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
《紅樓夢》中最膾炙人口、且感人至深的就是其中大量的詩詞曲賦,幾乎每一篇都是既體現人物性格命運,又代表作者文化素養的佳作。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上述眾多藝術形式的《紅樓夢》作品中,對於書中的詩詞曲賦卻基本未能表現。究其原因,一是受到資金和篇幅限制,如87版央視《紅樓夢》電視劇,因將100回全著壓縮為36集,難以全面再現全書原貌,因此對於書中詩文唱和、雅集結社等內容均予以刪節。另一個原因在於影視作品的受眾文化程度參差不一,編創者擔心相當數量的觀眾缺乏必要的古典文學常識,無法理解《紅樓夢》詩詞的藝術內涵,以及在全書中所發揮的功用。
然而,近年來,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為代表的各類古典詩詞類電視欄目的熱播,極大地激發了青少年學生和公眾學習、傳誦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為彌補之前各版本《紅樓夢》的不本劇在創作中大量引用《紅樓夢》中的經典詩詞作品,用於塑造角色、抒發情感。具體篇目如下:
1. 雪芹居士所作《題通靈寶玉》(女媧鍊石已荒唐)
2. 揭示金陵十二釵性格命運的「金陵十二釵判詞」和十二支《紅樓夢曲》
1. 揭示林黛玉性格命運的《葬花詞》
2. 體現薛寶釵性格命運的《柳絮詞》和燈謎詩《詠更香》
3. 脂硯齋所作《題紅樓夢》(浮生著甚苦奔忙)
4. 概括全劇主旨的《好了歌注》
5. 賈寶玉作七律《訪妙玉乞紅梅》
6. 薛寶琴作七律《詠紅梅花》
7. 香菱作七律《詠月》
8.香菱、襲人、晴雯判詞
上述詩詞通過劇中角色的親身演繹,形象、生動地揭示角色的性格命運和全劇的悲劇氛圍,有力地加深了演員和觀眾對於《紅樓夢》詩詞藝術魅力和劇中人物悲劇命運的理解。
此外,項目負責人還創作了多首以《紅樓夢》和曹雪芹為題的古體詩詞,將其貫穿於劇本之中,具體篇目如下:
1.詞《金縷曲•題紅樓夢曲》
2.詞《金縷曲•紅樓夢斷》
3.詞《金縷曲•祭悼紅軒主人》
4.七言長詩《詠補天石》
5.擬《紅樓夢曲意有作》(詞12首)
6.題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詞2首)
這些原創詩詞,較好地起到了貫穿全劇、點明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學生對於古體詩歌誦讀、創作的興趣。
三、經典影視音樂的重新演繹
眾所周知,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創作的《紅樓夢》音樂和歌手陳力演唱的11首插曲,是央視87版電視劇《紅樓夢》享譽海內的重要原因。近年來,隨著央視《中國戲歌》、《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的配樂,基本採用了央視《紅樓夢》的配樂。此外,我們還從中選擇了三首最具代表性的歌曲——《紅樓夢引子》、《枉凝眉》和《紅豆曲》,由指導老師重新演繹、精心錄製,並選取最具清代皇家園林、官衙建築特色的保定古蓮花池和直隸總督署,作為拍攝MTV和舞臺劇宣傳片的外景地。使之與舞臺表演有機地融合為一體,較好地起到了烘託氛圍、深化主題的作用。
【實施情況】
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創作團隊成員,除一名負責藝術指導的老師外,均非藝術專業,在表演水準上與專業演員相較有較大差距。然而,本團隊的創作宗旨與專業藝術團體或營利性藝術演出不同,而是為了在高校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輔助國學教育,因此我們的培養目的,是吸引眾多對國學和傳統文化懷有興趣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在過去三年中,先後有103名學生加入蓮池國學社,參與了國學經典作品展演的創作、排練、演出和拍攝工作。
《古今一夢說紅樓》創作始於2018年初,初稿完成於2018年3月。在劇本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項目負責人有感於團隊成員對於該劇濃厚的興趣和旺盛的創作熱情,即開始了選角和排練。從2018年4月初劇組成立,到6月下旬全劇殺青,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即完成了排練、演出、錄音和拍攝。在蓮池國學社成立三年的紀錄中,尚屬首次,演出的反響和作品的水準,均達到了以往未有的高度。
本著打造一部既能滿足自身的藝術追求、又能為後來者創造一部精品的精神動力,劇中的幾位主要角色(如林黛玉、賈寶玉、警幻仙子、賈迎春、賈探春、尤三姐、尤氏等),雖然都已是大四的畢業生,卻在畢業前最為忙碌的一段時間裡,一邊忙於寫論文、答辯和畢業前的各項工作,一邊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舞臺劇的排練之中。至6月底全劇殺青(其時已過了學校規定的離校時間),這幾位同學才放心地離開——這種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支持項目團隊不斷創作精品的內在動力。
目前,《古今一夢說紅樓》已完成了「劇場版」的拍攝。下一步我們還將學習曹雪芹「十年磨一劍」創作巨著的精神,繼續製作「教學版」,並邀請歷史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及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和領導對完成作品進行審查、評議,在汲取專家意見和觀眾反饋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磨作品、打造精品,力爭使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成為能夠代表本院、本校、本省高校師生原創文化精品的代表作。
【演職員表】
總顧問:李維意(河北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劇、導演、監製:楊倩如(河北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系,副教授)
藝術指導:李崢(河北大學蘭開夏傳媒與創意學院,助教)
人員組織及管理:石宇(歷史學院團委書記,講師)
分組導演: 馮雅馨 楊 璐 王 悅
技術助理: 楊 璐 歐陽宇輝 吉虎霄
服裝助理: 呂子炎 王 悅 左 娜 楊晶晶
造型助理: 祁景文 李慧琳 祝雪瑩 楊 柳
道具、劇務:霍孜博 張彥松 張鵬源 黃玉奇 張敬東 張華崇
【參演人員】
警幻仙子——馮雅馨
雪芹居士——霍孜博
林黛玉——王 悅
薛寶釵——王 瑩
賈 寶 玉——胡青姍(劇場版,配音吳怡)
賈寶玉——馮雅馨(教學版)
王 熙 鳳——張子旭
賈元春——任亞寒
賈迎春——楊晶晶
賈探春——冬雅傑
賈惜春——高菁霏
史湘雲/芳官——楊柳(配音陳冰潔)
妙玉/柳湘蓮——劉夢嬌
秦可卿/紫鵑——左 娜
花襲人——祝雪瑩
晴雯——楊 璐
賈母/劉姥姥——劉 玉
王夫人/李紈——歐陽宇輝
尤二姐——王怡靜
尤三姐/鴛鴦——呂子炎
尤氏/金釧——周 慧
邢岫煙——李慧琳
香 菱——祁景文
巧 姐——秦雲博
薛寶琴——吉虎霄
鶯兒/平兒——張 妮
脂硯齋——張彥松
賈璉/薛蟠——張鵬源
管家來升——張敬東
藝術指導:李崢(河北大學蘭開夏傳媒與創意學院)
配樂、錄音剪輯:七彩陽光音樂工作室
攝像、視頻製作:火途影視工作室
服裝設計、製作:雲裳工坊製衣店
化妝造型:盧娜國際美妝工作室
劇照攝影:保定小北照相館
合作單位:保定新蓮池書院
協助單位:保定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舞臺劇《古今一夢說紅樓》的拍攝得到了保定新蓮池書院的大力支持,其舞臺演出部分的拍攝均在新蓮池書院完成。此外,保定古蓮花池和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的清代皇家園林與庭院建築,則為本劇「教學版」和宣傳片的攝製提供了多方協助。在此,謹致以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