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志:臺灣小清新如何一步步變憤怒

2021-03-02 打開

搜狐文化:我以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都是臺灣議會打架。今天早上(在臺北)在電視上看到臺灣議會質詢的現場直播,有的質詢理性溫和,有的質詢嚴厲激烈。哪一種才是臺灣議會的情況?議會的情況是否也是臺灣社會的一個縮影?

張鐵志:議會未必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議會大部分是正常的質詢,打架只是非常偶爾出現的,但是這種誇張的、戲劇化事件是大眾媒體最喜歡報導的,這種媒體效應甚至會成為議員們表演的誘因。

    

搜狐文化:臺灣的公共領域構建一直是被討論的焦點。

  

張鐵志:在威權時期(1945-1987),公共領域是封閉的,解嚴之後,公共領域剛開始要建立起來,但隨著 90年代的全球化時代以及消費主義時代,公共邏輯還沒成熟就被商業邏輯取代了。我之前也寫過文章提出臺灣民主有一個空洞化的問題:從九十年代一步步建立起民主體制,到2000年政黨輪替,看起來是走向民主化,但是公共領域卻出現空虛化,人們更把自己當作「選民」,而不是「公民」,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有對公共政策的足夠討論。

這個關鍵之一,是臺灣媒體沒有扮演該扮演的角色。他們非常的黨派化,比如《自由時報》很綠,《聯合報》很藍,也瑣碎化,八卦化,娛樂化,沒有對公共政治進行好的討論。 然而,媒體畢竟是公民去認識政治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媒體如何去詮釋,會對公民認識政治社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搜狐文化:臺灣的民主化是否是可以借鑑的?

張鐵志: 民主化在臺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蔣經國在1987年宣布解嚴時期,但當時臺灣還沒有言論自由,你不能主張共產主義,這也到再過幾年才有這種言論自由。解嚴時,也沒有進行立法院的全面改選,這要到1992年。這中間都是通過一連串的抗爭。

搜狐文化:蔣經國在民主化過程之中起了什麼作用?

張鐵志:很多人都高估了蔣經國的角色。但是要談他對民主化的角色,要回到70年代來看。臺灣70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年代。相對於60年代的「白色恐怖」,70年代出現了很多運動,從反對運動到很多新的文化運動,可是70年代是以1979年美麗島事件的鎮壓結束的,國民黨把剛起來的民間社會打壓下去,基本上逮捕了所有黨外運動的精英。1979年美麗島事件之後,新一代的反對運動者跟社會運動者出來了,到了80年代的時候反而出現了更多的反抗。

到了1986年蔣經國願意開放,並不是說蔣經國是個有良心的改革者,只是快壓不住了。這個邏輯在很多地方都一樣,當獨裁者壓不住的時候他就會用一種其他的方式來處理,像蔣經國1986年開放部分的選舉也不是要全臺民主化,他只是想要疏通壓力。

搜狐文化:民主化過程有什麼遺憾麼?

 

張鐵志:在轉型過程中,民間社會比較願意參與公共事務,民主化之後大部分人會撤回原來的領域,沒有那麼關注公共事務。慢慢的,出現一種民主的異化,亦即政治人物越來越不聽人民的控制,所以到了2014年,青年世代佔領立法院,因為他們深感臺灣有許多經濟社會問題,而這個政治體制無能去解決。

  

搜狐文化:「白色恐怖」時期有自由么?

張鐵志:基本上沒有任何言論與表達自由,你知道,連魯迅都是禁書。50年代曾經有的自由火光就是《自由中國》,但在1960年就被鎮壓了。流行音樂是個很好的例子,在白色恐怖時期,很多歌曲即使不是批評政府的,主要講個人心情的苦悶就會成為禁歌,因為你怎麼能夠說心情苦悶?是在暗示政府做得不好嗎?當時有非常多禁歌,雖然不會抓禁歌的作者,但是不準出版,或者被要求改歌詞。更不要說真正從事政治反抗運動的,逮捕了許多人,那是一個非常高壓的時期。

相關焦點

  • 張鐵志:定義青年亞文化,解讀臺灣青春密碼 跨年看臺灣系列直播預告
    駱以軍、焦元溥、陳雪、張鐵志,四位不同領域的寫作者,分別以他們的眼光,帶著我們遊走臺北,體驗這座城市的文學、音樂、日常、青春。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是臺灣最早啟動的文創場地,園區內的倉庫建築,透露出古樸的氣質,有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牆面留下了許多現代藝術的塗鴉與創作,與現化藝術的並陳,卻沒有突兀。
  • 【獨家】陳綺貞 X 張鐵志:40歲很棒
    對臺灣來說,整整二十年前的1996年是新的時代開端,彼時還在念大學的陳綺貞,優雅地走進這個歷史場景,在依然野生兇猛的「野臺開唱」和「春天的吶喊」的舞臺,唱著她的青春。很快,她和她的同代人如五月天、糯米糰、閃靈,慢慢打開一個獨立音樂的新時代,陳綺貞一直走在主流與獨立的平衡中,嘗試著不同實驗。不久,她更將打開一個新文青時代,從臺灣到大陸。
  • 【方所·刊】張鐵志:未必重返美好時代
    張鐵志,臺灣政治與文化評論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在臺灣、香港、大陸各主要媒體長期撰寫專欄,現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與聯合出版人。
  • 張鐵志:唱自己的歌
    臺灣流行音樂與青年文化的變遷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1970年代出現了政治與文化改革運動,民歌運動成為戰後首次青年文化的發聲;第二是解嚴前後解放出來的青年力量,造就了從新音樂到「新臺語歌」以及後來的獨立音樂,並改變了1980年代以來臺灣的流行音樂;第三是2000年以後,經過前二十年巨大的社會轉型,臺灣社會開始追求「小日子」和「簡單生活」的生活方式,在這一背景下,獨立音樂崛起,尤其是以「小清新」作為其中主要類型
  • 張鐵志:讓該相遇的人相遇
    老舊的倉庫建築旁邊就是極具現代氣息的塗鴉,兩者並存也不顯突兀。這裡還容納了侯孝賢創辦的藝術院線「光點電影院」、最有代表性的livehouse「傳奇」以及各種雜貨店、展覽館、書店、咖啡館等等有趣的場所,這一切使得華山成為臺灣年輕人的文藝地標。
  • 張鐵志專欄|臺灣青年的抗議之聲
    1990年爆發臺灣史上最大的學生運動「三月學運」,黑名單工作室迅速製作「憤怒之愛」錄音帶,收錄《感謝老賊》、《我們不再等》兩曲,並且到中正紀念堂的抗議現場演唱。這是臺灣搖滾與抗議的第一次現場相遇。(在電影《女朋友男朋友》重現了這個場景。)
  • 臺灣 | 臺北周邊的小清新
    投票最高的目的地之一是臺北,那麼,我們就來聊聊臺北……周邊的那些小清新吧~!😜 把它寫在臺北之前,是因為我始終覺得小地方比大都市更有當地的味道,畢竟城市大了,到哪兒都差不太多。臺北周邊小城最集中的區域是火車平溪線沿線,一路比較有特色的小城是菁桐、平溪、十分、候硐等。
  • 這些臺灣獨立音樂要火 識象
    樂評人張鐵志4月11日晚發了一條微博:「大陸朋友們喜歡臺灣當下最火的獨立樂隊「草東沒有派對」嗎?」臺灣著名DJ馬世芳也早早在社交媒體上預告了今天晚上要播出他對「草東沒有派對」的專訪。被張鐵志稱為「臺灣當下最火」、受到馬世芳青睞的這支獨立樂隊上個月19日剛在深圳B10現場開了他們的內地第一場live。
  • 「糙漢」臺灣的「反小清新」報告
    我一直以為臺灣是「軟萌」的,那裡有清新的空氣和不灼眼的陽光,有腳踏車和校園故事,有笑得很甜的小女生喝甜甜的珍珠奶茶,惹到臺灣女孩的時候
  • 來自臺灣的,小清新廣告
    (就像是「輕薄的假象」透著淡淡迷人的幽雅。而臺灣則完全不同,這裡的小清新非常甜!大概是因為當臺灣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放緩了經濟發展的腳步之後,臺灣的年輕人們開始追求更有品質,更有情調的生活。開始追求幸福感,開始關心身邊的瑣事,去發掘身邊的小確幸。這樣的背景下,就有了臺灣的小清新風格。
  • 臺灣小清新,竟然來源於...
    灣哥心中有個疑問:臺灣裡的小清新,你覺得是從何而來?
  • 臺灣小清新,我的小清新
    他組織了一群「小清新」的小夥伴,來到「小清新」的臺灣,美好的風土人情讓他們念念不忘。他說,如果時間條件允許,「我希望每年都能去次臺灣」。(詳見文後《七問》)圖文 / 徐一琦清境的早晨很冷又很暖。慵懶的早上,從大別墅裡探出頭,發現刺眼的陽光格外溫暖,於是走進餐廳,靠著窗子捧著杯奶茶喝起來。
  • 臺灣寫真:小琉球漁民的無奈與憤怒
    中新社屏東5月19日電 題:小琉球漁民的無奈與憤怒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五月是黑鮪魚季,臺灣屏東縣琉球鄉漁民忙碌於南方海域的時節。討海30餘年的黃吉皇從早上7時到晚間11時都忙碌在他借來的小店,製作賣給遊客的麻花卷、包檳榔。老船長已無船出海,還背負著300多萬新臺幣未償清的債務。
  • 臺灣建築小清新旅行
  • 張鐵志 看見我莊
    感謝臺灣資深樂評張鐵志授權轉發此文以為導聽。文末有演出詳情。(寧二)文/張鐵志阿公牧牛,阿嬤養豬,媽媽和爸爸工作的辛苦,朋友們一起爬樹,答謝土地公的儀式,這一切一切都不能在課本上看到。看不到真實的生活,看不到「我莊」。
  • 據說真正的小清新是這樣遊臺灣的…
    臺灣,與小清新似乎有一種完美契合的氣質,無論是這裡的人還是這裡的景總是會以一種獨特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麼一次臺灣環島之旅,怎樣才夠小清新呢?接下來的十個目的地,就是答案。第十站東海大學▼東海大學素有「臺灣最美大學」的美譽,這裡有有小丘、有小徑、有湖,有大草坪,錯落有致的規劃讓這所大學從臺灣其他較小的大學中脫穎而出,不僅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還使海內外的眾多影片選擇在此取景。
  • 臺灣的文藝小清新,一份簡單的小美好——墾丁
    臺灣之南——墾丁,素有「臺灣的天涯海角」之美稱!
  • 跟著臺灣「小清新」文藝片去旅行
    電影中,常常出現不少地點、場景,電影主人公在這些地方迷茫、相愛、離別……跟著電影中的地標建築去旅遊,看一看「小清新」的臺灣。
  • 臺灣最適合拍照的小清新景點
    位於臺灣南端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氣候溫暖宜人。電影《海角七號》、「春天吶喊」音樂節、少年派取景地等標誌,使墾丁帶有強烈的文藝清新氣質。5 小清新海景民宿:推開窗戶看見海去墾丁一定要住當地特色民宿,建築清新文藝,價格不高,房間大而舒適。
  • 聽說——臺灣小清新戀愛
    那他們的愛情故事是如何展開的呢?閒話少續,我們一起來看電影吧。故事發生在臺灣,天闊的父母經營一家快餐店,生意很好,天闊負責送外賣。天闊在遊泳館邂逅了小朋和秧秧姐妹兩個。天闊對秧秧一見鍾情,言談中了解到了姐妹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