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神秘的藝術表達:日本傳統能劇面具製作

2021-02-19 kiinii App

世界上最古老的面具,出現在大約公園前4000年的非洲巖石畫中年。而自從人類有文明以來,面具,通常都被用在宗教儀式和典禮上,包含著某種神秘的力量。

十四世紀,面具成為能劇(Noh)的核心,一方面用於彌補表演的不足,另外更用來溝通神靈,因為大部分的能劇都是日本神話和民間傳說,面具成為神(Kami)最好的表現形式,釋放藝術家們的表演,也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更給了觀眾想像力。

因此,面具和能劇一起發展,也成為某種特別的文化符號。


Bidou Yamaguchi(山口 毘堂),日本傳統能劇面具製作工匠,1992年開始跟隨師傅學習製作面具,一學就是5年,也許你會驚訝,為什麼需要學習這門久?但事實上,通常需要學習10年之久。

出師後,Bidou Yamaguchi主要複製傳統的日本面具,也進行一些修復工作,這些重複的工作,雖然鍛鍊技藝,讓人內心純淨。

但也讓Bidou Yamaguchi意識到,如果不嘗試做一些改變,那麼,將永無創造的的可能。


2011年開始,從著名的畫作蒙娜 · 麗莎開始,Bidou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西方古典繪畫作品的重構,但問題在於,畫作是2D,但面具確實3D,製作非常困難,但最終一一完成。

那麼回到開始,為什麼學習製作面具需要10年的時光?又如何製作完美的面具?首先要進行2D-3D的轉換,然後在日本柏樹上進行粗雕刻,精雕,表面上色,至於油畫表面的裂縫,為了畫作一模一樣,則是使用高清大圖,將畫作的裂紋,完整的一模一樣的刻到面具上,然後,再用筆,一筆一筆的根據畫的顏色給面具上色…如此製作的面具才能幾乎完美。

不得不說,實在太牛掰了!



官網:www.sogoke.com

手工客,叫醒生活的人

相關焦點

  • 日本能劇面具賞析
    能劇是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能劇面具對於能劇表演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就像商家的招牌是聖物,掛上去絕對不能再碰地下一樣。
  • 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日本能劇|日本傳統
    日本的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雜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戲。今天,它已成為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這類劇主要以日本傳統文學作品為腳本,在表演形式上以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 日本「能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戲曲
    前幾天,寫了幾篇有關日本農村的建設、農村小學教育的文章,讓大家產生太多的聯想,話題顯得有些沉重,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來一點陽春白雪,聊聊日本的傳統戲曲藝術
  • 「有情節的藝能」 ,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能樂|日本傳承
    能樂,在日語裡的意思是「有情節的藝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傳統藝術形式之一。
  • 又美麗又恐怖——當川劇變臉和日本能劇都已成往事
    抹臉、吹臉、扯臉,川劇變臉的三大手法,既是神秘莫測的傳統魔術,也是絕技。日本能劇,動作緩慢卻能讓人心臟病發作的古老戲劇。
  • NOH THEATER-日本能劇
    日本能劇面具製作關於非西方戲劇傳統包括日本能樂、歌舞伎、文樂、印度卡塔克舞、非洲的Egungun和中國京劇。
  • 【雜談】日本四大古典戲劇之一:能劇
    日本四大古典戲劇:狂言、能劇、歌舞伎、人形淨琉璃。就其廣義而言,能戲 包含了喜劇形式的狂言,它在14世紀形成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 雖然能戲和狂言乃是一道發展起來並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他們在許多方面確實大相逕庭。能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象徵的舞臺藝術,其重要性在於稀有的美學氛圍裡面的儀式和暗示。而狂言的主要意義在於讓人發笑。對於能劇演員來說,最重要的是表演時戴上的面具。
  • 日本傳統藝術吸引「西洋面孔」
    無論是傳統樂器、戲劇、演歌、歌舞伎表演,還是和服製作和手工文身,眾多傳承百年的日本藝術形式正日薄西山。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和對多年學徒生涯的鄙夷,讓藝術後繼無人。然而,一些外國人卻因為對東方文明的熱愛,趕來當傳統文化的接班人。
  • *Tattoo* ONE:日本傳統紋身藝術
    歡迎關注以後會陸續推送關於刺青文化的小文章~  日本傳統刺青藝術恐怕是大家印象最深的種類了。  日本傳統刺青的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則是在上半身正面的正中為線,分左右的雕法,以穿上衣服後看不到為設計基準 ,邊線必須嚴謹整齊,看起來就像一件衣服。
  • 黑色的眼淚、頭骨、被割裂的面孔,能劇面具、心經和每秒1000幀完成的面部跟蹤投影作品.
    伴隨著ayabambi組合出色的表演,視覺畫面同步的黑色眼淚、頭骨、被割裂的面孔,面帶苦楚的能劇面具和心經,共同升華為一件值得讚嘆的作品。三個月的試錯時間只為了糾正幾毫秒的技術問題,只能說這些藝術家和技術人員不僅僅會玩而且玩的特別認真。
  • 畫家內心無意識的一種浪漫主義的表達,也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表達
    後現代藝術不願意受到形式、體系、觀念等的束縛,他們企圖突破切禁忌和界限,追求一種自由創作的境界。表現在繪畫材質上,他們也希望突破傳統繪畫材質的局限,根據自己的創作內容來自由選擇一些特殊材料,以便更準確、更完美地表現自己的創意。
  • 3月21日(二),大師Mr.Bruno充滿生命喜悅的世界級木偶藝術走進校園 ——弘韻數碼幼兒園專場
    地址:浦東川周公路2788號(光華學校高中部5樓,藝術中心)牽線木偶牽線木偶由幾十條串線所操控,當中充滿了神秘。2011年深圳演出後觀眾留言:有幸享受到充滿生命喜悅的世界級木偶藝術,中央教科所附校全體師生可謂一飽眼福。
  • 帶你走進日語能劇的世界
    www.knowing-edu.com  |  諾應教育®出品今天諾應君想繼續跟大家來一點陽春白雪,聊一聊日本的傳統戲曲藝術。
  • 含蓄內斂、壓抑幽暗|淺談日本人偶藝術
    日本人偶日本江戶時期出現了人偶藝術。作為傳統的民族工藝品,在日本的武士家族中,「人偶」情結極其深重,一般來說,人偶作為一種嫁妝被賦予消災解難的寓意和祝福的美好願望送給女兒。由此可見,人偶是一種寄託了精神願望、具有心靈撫慰,甚至是靈魂寄附的載體的文化工藝物質。
  • 揭秘傳統旗袍製作中那些神秘環節(內附製作流程圖)(下)
    一件傳統古法旗袍的製作從一開始的量體、甄選面料、裁剪、整縫、緄邊、盤扣……要歷經20多道傳統工序,至少10天時間,而現代改良旗袍最多只需
  • 日本的年糕,體現著一種匠人精神,傳承著一種傳統文化!
    ,看得零食君都嘴饞了呢而在我們國內還是很少見到有這種小吃的,要是在國內有這種小吃的話估計很多吃貨都想吃了在日本,過年吃年糕取其本身具有韌性的含義,希望新的一年吃到年糕的人能有堅韌的意志,還有就是和我們一樣也希望年年高在日本,還有一種年糕叫「搗年糕」,日本的新年總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傳統活動
  • 日本的傳統藝術——狂言入門!
    歌舞伎、落語、漫才、能劇、狂言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日本傳統藝術形式,很多朋友即使沒看過至少也是聽說過吧。以狂言為例,作為一個初次接觸的觀眾應該怎麼欣賞呢?今天就來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狂言的相關入門級知識吧~什麼是狂言?
  • 生長於日本傳統美學之上的《蟲師》
    那會兒日本的動漫產業和當下多少存在點不同,可能是上世紀末的遺存尚未燃盡,也可能是ACG文化中的某極端一面還沒過度侵蝕產業,或許也會是隨經濟下行而來的製作經費與收視率的雙重恐慌。從《混沌武士》,到《交響詩篇》,到《灼眼的夏娜》,在2005年,無論是影像的藝術性,表達的深入性,甚至於創作的實驗性,以及基本的商業性,有相當數量的作品都能兼顧各個方面,並且成為名作而長遠流傳下去。
  • 捕夢網的神秘意義和製作
    記得在小時候的日本動畫片裡,老多總是能看到一種非常美好的東西,據說能帶給人好夢的捕夢網。
  • 能劇+漫畫!日本傳統不一樣的打開方式|日本•文化
    能劇,日本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作為日本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它與歌舞伎在國際上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