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1.8千
閱讀時間|7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高考神文《生活在樹上》,大部分人對其持批評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這篇文章寫的還不錯,比如作者掌握的知識面豐富、引用的名言多,有些句子寫的很漂亮等,但事實並非如此。
想寫出《生活在樹上》這樣的文章一點都不難。
在幾年前有段時間,曾經流行過一個名叫「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的自動寫作軟體,只需要輸入一個詞,就能瞬間生成一篇文章。該軟體現在仍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隨便輸入幾個詞試試,就會發現這種瞬間生成的文章,和《生活在樹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就是說,《生活在樹上》其實也是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想要寫出這種效果,只需要以下幾步:
1.題目起的飄
首先起一個特別「飄」的題目,最好是那種有一定知名度,但不是眾人皆知的國外近現代文學家、哲學家提出的概念。
如果覺得自己總結的不好怎麼辦?沒關係,只要和出題者的寫作要求稍微靠上邊就行,根本不用有什麼文採,或者串聯起全文,因為題目即使和全文沒有任何關聯也沒關係。
2.瘋狂引用名人名言,以國外的為主,甚至可以去編
記住一定要多引用國外的,中國的稍微提一兩個點綴下就行。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我不太擅長引用名言怎麼辦?沒關係,因為「生活在樹上」的作者比你還不擅長,此考生引用名言的唯一目的就是引用名言。
《生活在樹上》裡面的名人名言,既不扣題,也沒有串聯上下文,更沒有以引用的名人名言為中心建立起有效的邏輯。所以想寫出這種文章,只需要不斷地引用、引用、再引用即可。實在記不清是誰說的,直接雖然找個外國人安上就行,比如把「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了」強塞給海德格爾。
3.不說人話,怎麼讓人聽不懂怎麼來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我的寫作邏輯能力不怎麼樣,寫出的話不是很順暢、文章結構太鬆散怎麼辦?如果按照《生活在樹上》的標準來看,這不是缺點,反而是最大的優點。
《生活在樹上》全文就四個字:不說人話。寫此類文章,完全不需要在乎漢語的語法或固定搭配等「約束」,自己開心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甚至文章結構越爛,語法錯誤越多,就越接近《生活在樹上》的精髓。要知道,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有將近10處錯誤,以後每段都差不多,最後得分是滿分而不是負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4.使用被當今社會淘汰的生僻古詞。
什麼「嚆矢」「振翮」「賦魅」「肯綮」「一覘」「孜孜矻矻」「婞直」,很多字當今社會絕大部分人認都不認識,而《生活在樹上》卻頻繁出現。這種寫法固然能第一眼唬住很多人,但稍一用心,就會發現這種寫法純粹是笑話。
魯迅先生一百年前就對這種寫作方法進行了批判:
這是說內容。至於修辭,也有一點秘訣:一要朦朧,二要難懂。那方法,是:縮短句子,多用難字。譬如罷,作文論秦朝事,寫一句「秦始皇乃始燒書」,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須翻譯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這時就用得著《爾雅》,《文選》了,其實是只要不給別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動手來改,成為「始皇始焚書」,就有些「古」起來,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簡直有了班馬氣,雖然跟著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這樣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稱為「學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雜誌上投稿。(出自魯迅《南腔北調集》)
從「秦始皇乃始燒書」到「始皇始焚書」再到「政俶燔典」,越來越「古」,越來越「僻」,如果全文都是這種表述,就顯得非常詰屈聱牙。
魯迅早就諷刺、被當代中國人早就淘汰的事情,現在還有人視為經典,真的是非常可笑。
上面總結了「想寫出《生活在樹上》的4步」,從中可以看出,1、2、3都沒什麼難度,無非就是多背幾個國外哲學家名字、名言和作品,到時候引入文章(不需要考慮是否正確合理)就行了,去百度百科找上一個小時就綽綽有餘。
唯一有點難度的是「4」。說實話,這個地方還有點佩服該考生,能把典籍堆翻出來,把中國人淘汰了一百多年的生僻詞強行用在高考作文中,勇氣可嘉。但問題是,這麼寫難度很高嗎?當然不高!
想要達到「4」的效果,只需要百度「生僻詞語大全及解釋」,把第一頁的結果看完就行。可能這麼做要花一些時間——按大概3個小時能背過100個詞來算,記住200個生僻詞及成語綽綽有餘了。
只要膽子夠大,敢在高考作文中用,想要寫出《生活在樹上》這樣的文章,只需要不到1天的備考時間。問題是這樣做有意義嗎?
小到對考生自己,憑藉陳建新閱卷運氣好而獲得了滿分,如果閱卷老師一眼看出了滿篇都是語病,文章根本不扣題,給個超低分怎麼辦?
大到對教育和國家,如果《生活在樹上》這樣的寫作方式成為了主流,那中國的語文教育界會成為什麼樣?中國社會對漢語的應用會有什麼改變?試想一下你每天看的新聞報導,一張嘴就是「嚆矢」「振翮」「賦魅」「肯綮」「一覘」「孜孜矻矻」「婞直」,這是什麼感受?
《生活在樹上》寫起來並不難,但從中需要警惕的一點是:思路錯了,什麼都錯了。接下來的「三評高考神文」,西瓜將從公考備考的角度,談談如何避免犯「生活在樹上」這樣的錯誤。
西瓜公考解題
歡迎關注
直觀、簡明、全面、深入且免費的公考乾貨,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