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樹上》寫起來並不難——再評高考神文

2020-12-26 西瓜公考解題

全文字數|1.8千

閱讀時間|7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高考神文《生活在樹上》,大部分人對其持批評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這篇文章寫的還不錯,比如作者掌握的知識面豐富、引用的名言多,有些句子寫的很漂亮等,但事實並非如此。

想寫出《生活在樹上》這樣的文章一點都不難。

在幾年前有段時間,曾經流行過一個名叫「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的自動寫作軟體,只需要輸入一個詞,就能瞬間生成一篇文章。該軟體現在仍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到,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隨便輸入幾個詞試試,就會發現這種瞬間生成的文章,和《生活在樹上》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就是說,《生活在樹上》其實也是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想要寫出這種效果,只需要以下幾步:

1.題目起的飄

首先起一個特別「飄」的題目,最好是那種有一定知名度,但不是眾人皆知的國外近現代文學家、哲學家提出的概念。

如果覺得自己總結的不好怎麼辦?沒關係,只要和出題者的寫作要求稍微靠上邊就行,根本不用有什麼文採,或者串聯起全文,因為題目即使和全文沒有任何關聯也沒關係。

2.瘋狂引用名人名言,以國外的為主,甚至可以去編

記住一定要多引用國外的,中國的稍微提一兩個點綴下就行。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我不太擅長引用名言怎麼辦?沒關係,因為「生活在樹上」的作者比你還不擅長,此考生引用名言的唯一目的就是引用名言。

《生活在樹上》裡面的名人名言,既不扣題,也沒有串聯上下文,更沒有以引用的名人名言為中心建立起有效的邏輯。所以想寫出這種文章,只需要不斷地引用、引用、再引用即可。實在記不清是誰說的,直接雖然找個外國人安上就行,比如把「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了」強塞給海德格爾。

3.不說人話,怎麼讓人聽不懂怎麼來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我的寫作邏輯能力不怎麼樣,寫出的話不是很順暢、文章結構太鬆散怎麼辦?如果按照《生活在樹上》的標準來看,這不是缺點,反而是最大的優點。

《生活在樹上》全文就四個字:不說人話。寫此類文章,完全不需要在乎漢語的語法或固定搭配等「約束」,自己開心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甚至文章結構越爛,語法錯誤越多,就越接近《生活在樹上》的精髓。要知道,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有將近10處錯誤,以後每段都差不多,最後得分是滿分而不是負分,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4.使用被當今社會淘汰的生僻古詞。

什麼「嚆矢」「振翮」「賦魅」「肯綮」「一覘」「孜孜矻矻」「婞直」,很多字當今社會絕大部分人認都不認識,而《生活在樹上》卻頻繁出現。這種寫法固然能第一眼唬住很多人,但稍一用心,就會發現這種寫法純粹是笑話。

魯迅先生一百年前就對這種寫作方法進行了批判:

這是說內容。至於修辭,也有一點秘訣:一要朦朧,二要難懂。那方法,是:縮短句子,多用難字。譬如罷,作文論秦朝事,寫一句「秦始皇乃始燒書」,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須翻譯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這時就用得著《爾雅》,《文選》了,其實是只要不給別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動手來改,成為「始皇始焚書」,就有些「古」起來,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簡直有了班馬氣,雖然跟著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這樣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稱為「學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雜誌上投稿。(出自魯迅《南腔北調集》)

從「秦始皇乃始燒書」到「始皇始焚書」再到「政俶燔典」,越來越「古」,越來越「僻」,如果全文都是這種表述,就顯得非常詰屈聱牙。

魯迅早就諷刺、被當代中國人早就淘汰的事情,現在還有人視為經典,真的是非常可笑。

上面總結了「想寫出《生活在樹上》的4步」,從中可以看出,1、2、3都沒什麼難度,無非就是多背幾個國外哲學家名字、名言和作品,到時候引入文章(不需要考慮是否正確合理)就行了,去百度百科找上一個小時就綽綽有餘。

唯一有點難度的是「4」。說實話,這個地方還有點佩服該考生,能把典籍堆翻出來,把中國人淘汰了一百多年的生僻詞強行用在高考作文中,勇氣可嘉。但問題是,這麼寫難度很高嗎?當然不高!

想要達到「4」的效果,只需要百度「生僻詞語大全及解釋」,把第一頁的結果看完就行。可能這麼做要花一些時間——按大概3個小時能背過100個詞來算,記住200個生僻詞及成語綽綽有餘了。

只要膽子夠大,敢在高考作文中用,想要寫出《生活在樹上》這樣的文章,只需要不到1天的備考時間。問題是這樣做有意義嗎?

小到對考生自己,憑藉陳建新閱卷運氣好而獲得了滿分,如果閱卷老師一眼看出了滿篇都是語病,文章根本不扣題,給個超低分怎麼辦?

大到對教育和國家,如果《生活在樹上》這樣的寫作方式成為了主流,那中國的語文教育界會成為什麼樣?中國社會對漢語的應用會有什麼改變?試想一下你每天看的新聞報導,一張嘴就是「嚆矢」「振翮」「賦魅」「肯綮」「一覘」「孜孜矻矻」「婞直」,這是什麼感受?

《生活在樹上》寫起來並不難,但從中需要警惕的一點是:思路錯了,什麼都錯了。接下來的「三評高考神文」,西瓜將從公考備考的角度,談談如何避免犯「生活在樹上」這樣的錯誤。

西瓜公考解題

歡迎關注

直觀、簡明、全面、深入且免費的公考乾貨,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媒體人評高考滿分作文:好作文不應該只能「生活在樹上」
    文 | 子兮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海德格爾、嚆矢、「樹上的男爵」、達達主義、實踐場域……數不盡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大都是偏僻晦澀的,尤其是對高中生來說。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話說,「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體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01 這幾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噴得不行,看遍網絡評論,沒有一個給說好話的。 其實大家都沒抓到點子上。 這篇作文,確實讓人看不懂。
  • 高考作文還可以「生活在樹上」,孔乙己的棺材裡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高考作文還可以「生活在樹上」,孔乙己的棺材裡發出銀鈴般的笑聲喬志峰
  • 高考雷文「生活在樹上」的根本錯誤,是無腦的神話西方
    「生活在樹上」,做古董還是做小資?哪個是最好的投機方式?曾幾何時,高考作文古董當道,雷文迭出。高考投機作文的正確姿勢然而,與往年文言雷文當道不同,今年確有個新思路,就是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小資哲學雷文破碎虛空,跨越時間與空間,驚現於浙江考場!
  • 白話解讀《生活在樹上》:年輕人少指手畫腳,多體驗生活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其中運用的生僻字數量之多,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的學歷……那麼這篇讓人看了之後摸不著頭腦的滿分作文到底啥意思?
  • 詳解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朗讀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馬雲的四階段論很多人都熟悉: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將經歷的四個階段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別人家的孩子晝夜讀書的身影你看不見;別人家的孩子不參加娛樂活動你看不起;別人家的孩子寫了高考滿分作文你看不懂。等別人家的孩子飛黃騰達了,你也只有感嘆來不及。
  • 看不懂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來看通俗化翻譯吧
    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以艱深的用詞、複雜難懂的句法和難解的意義吸引了眾多眼球。此文受到了閱卷組專家稱讚,然而大部分人都說看不懂,那麼這篇滿分作文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我們來看看吧!這篇文章真要認真讀,也不難讀懂。
  • 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話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 終日與木為伴的人,卻寫不出晦澀的《生活在樹上》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持久的關注。褒之者,認為這篇作文蘊含著淵博的知識、老道的文筆和深刻的思想;貶之者,認為這篇文章「不說人話」,堆砌辭藻,佶屈聱牙,被評為滿分實在勉強。「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古今同義詞是否可以隨便換用?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我們懷揣熱忱的靈魂天然被賦予對超越性的追求,不屑於古舊坐標的約束,鍾情於在別處的芬芳。但當這種期望流於對過去觀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虛無與達達主義時,便值得警惕了。與秩序的落差、錯位向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而縱然我們已有翔實的藍圖,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巔立下了自己的沉錨。」
  • 《生活在樹上》——滿分的作文,糟糕的文章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 許多網友看到這篇奇文的反應估計都和小編一樣, 這寫的都是 啥 啥 啥
  • 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熱議:好文字如何寫出好作文?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我們懷揣熱忱的靈魂天然被賦予對超越性的追求,不屑於古舊坐標的約束,鍾情於在別處的芬芳。但當這種期望流於對過去觀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虛無與達達主義時,便值得警惕了。與秩序的落差、錯位向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而縱然我們已有翔實的藍圖,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巔立下了自己的沉錨。」
  • 順流逆流:有孩子高考寫樹上的生活,有成人9778天後重獲自由
    不經意在這圈中轉到這年頭,只感到在這圈中經過順逆流,每顆冷酷眼光,共每聲友善笑聲,默然一一嘗透」上學的時候,老師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個時候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波瀾,最大的壓力也不過就是考試了。在那時就逐漸產生一種體驗——不管再難的考試,也不過幾天時間,成績再差,也不消一個假期就會過去。
  • 嚆矢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生活在樹上浙江滿分作文你看懂了嗎
    今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上了熱搜,很多人看完之後,表示感覺自己是個文盲,比如第一句的「嚆矢」兩個字就不知道怎麼讀,更不用說是啥意思了,有人研究過這篇作文嗎?文章中的嚆矢、振翮、肯綮、玉墀、祓魅、婞直都怎麼讀,是啥意思啊?
  • 《生活在樹上》得了滿分,要效仿嗎?
    這就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1000字的篇幅裡,作者使用了「嚆矢」「賦魅」「婞直」「孜孜矻矻」等生僻詞語,還援引了不少西方哲學家的名言進行論證,讓這篇文章在閱讀體驗上「不那麼好」,甚至「非常有距離感」。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閱卷大組教授:老到和晦澀同在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2020浙江《生活在樹上》原文翻譯和獨家點評:語言陌生化是作文的俗流
    2020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在左,翻譯在右,我的點評在下:一篇現代文,卻要附上譯文才能看懂,這著實讓我們有些汗顏。不少人感嘆自己成了文盲,好多詞都不認識。這種感嘆和觀看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時的感嘆一模一樣,為了突顯節目的深度,已經死掉的、生僻難懂的字詞紛紛成了考題。
  • 每經16點丨披露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教學月刊回應...
    每經16點丨披露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後又刪文,教學月刊回應;弗洛伊德死前執法記錄儀畫面曝光,曾乞求不要開槍 每日經濟新聞
  • 復旦教授評浙江高考作文:迂迴作態,貌若高雅,真是酸腐搞笑
    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這兩天在網上走紅,引起的爭議不亞於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這一事件,其本質原因還是大眾判斷不出來這篇作文到底是好是壞,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一針見血:這篇文章迂迴作態,貌若高雅,真是酸腐搞笑,比如明明可以說「這本傳記很好看
  •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太晦澀看不懂?武漢高中語文教師給...
    本人供圖)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6日訊(記者向潔)連日來,浙江考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的輿論出現反轉,網友們從嘖嘖不已到噓聲四起。太晦澀,重炫技,看不懂,有錯別字……成了眾網友認為「不值滿分」的幾大理由。8月6日,曾發表「最燃勵志演講 」——《人生很貴,請別浪費》的武漢六中語文高級教師楊幼萍整理出一個「翻譯稿」,再次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