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江蘇8月4日電 近日,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因艱深晦澀引發熱議,浙江教學月刊社、著名學者及主流媒體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目前,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相關文章已刪除,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上發表的相關論述也已被屏蔽。還有不少網友紛紛「懷念」《赤兔之死》。
圖源:微博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啥意思?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其中運用的生僻字數量之多,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的學歷……
那麼這篇讓人看了之後摸不著頭腦的滿分作文到底啥意思?
8月2日晚,微博博主@周玄毅發布了相關的「翻譯」,來解釋其中晦澀難懂的文字:
圖源:微博
看完全文「翻譯」,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中生僻難懂的字詞解釋:
1、嚆矢(hāoshǐ)就是響箭,矢是箭。比喻事物的開端
2、振翮(hé):翮是翅膀震動。是鴻鵠振翅高飛的意思
3、孜孜矻矻(zīzīkūkū):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樣子
4、婞(xìng)直:倔強;自以為是
5、肯綮(kěnqìng):筋骨結合的地方。比喻關鍵的地方。深中肯綮(深刻地接觸到了要害的地方)
6、玉墀(chí):宮殿前的石階,亦借指朝廷;臺階的美稱
7、祓(fú)除:除災去邪之祭;清除,消除;使純潔
各方觀點不一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
「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但點評專家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目前,「教學月刊」公眾號前述文章已刪除。
圖源:微博
資深傳媒人朱學東在微博評論稱,「高考作文考什麼?我想無非就是主題,圍繞主題的展開的邏輯演繹,遣詞造句能力等等。這篇滿分作文,在這三方面是夠格的,無論是主題,邏輯和文字表達。」
朱學東稱,「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出現了,罕見,更應該鼓勵。這個意義上,給滿分,我也不反對。」
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評論稱,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詞、生僻典故以及祓魅與賦魅,實踐場域的分野、理想期望範式等學術語句。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他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人大教授評滿分作文 圖源:微博
8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慶祥表示:「閱卷老師經過覆審和複評以後給了滿分,這種舉動值得肯定」,同時又稱,這並不是說鼓勵大家都去寫這樣的作文,而是鼓勵大家按照自己的興趣,按照自己的個性,寫出有個性化的,不是千篇一律的這種作文。
交匯點8月3日發文稱表示,個性表達不是文字炫技,穿靴戴帽式語言也並不值得提倡。
文章還評論稱:「寫文章要『辭達而已矣』,文辭是為意義服務的,修辭太過就會『以辭害意』。高考作文也是如此,語言表達障礙本身就是行文大忌。我們在肯定文章作者閱讀量大,欽佩作者能在時間極度緊張的考場上寫完這篇充滿典故與晦澀詞彙的同時,也要承認他在語言表達上的局限,以避免這類『險怪奇澀之文』被其他考生模仿。」
圖源:交匯點客戶端截圖
網友議論紛紛大部分網友表示:一臉懵,一大堆的人名,一大堆不知道含義的詞,深深的震驚了……
有網友直接坦言:太過於炫技,不喜歡。
有的網友則表示肯定:是個人才,高考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這就應該是滿分。
也有網友認為:不可否認的是,這篇作文的文筆確實很好,但引用太多,極度晦澀難懂。
還有網友表示,作文中應該傳遞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赤兔之死》被重提在眾多網友評論中,很多談到了《赤兔之死》。該篇為2001年高考(全國卷)江蘇滿分作文。立意高、故事新、通篇使用古白話,在當年轟動一時。
不少網友將兩篇創新度極高的滿分作文進行了比較。「前幾年的《赤兔之死》全文言文卻能做到讓人讀下來酣暢淋漓,這才是滿分作文的水平。」
不管爭議如何,我們都希望,優秀的人在任何一個階段都能優秀。(中宏網江蘇 楊成怡 孔巍 綜合整理自交匯點、揚子晚報、現代快報、江蘇新聞廣播、微博等 )
原標題:白話解讀《生活在樹上》,網友又提《赤兔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