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日與木為伴的人,卻寫不出晦澀的《生活在樹上》

2020-12-24 康養木屋

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持久的關注。褒之者,認為這篇作文蘊含著淵博的知識、老道的文筆和深刻的思想;貶之者,認為這篇文章「不說人話」,堆砌辭藻,佶屈聱牙,被評為滿分實在勉強。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來源:《生活在樹上》

突發奇想,如果這樣的文字被電視臺的主編看了,會不會氣得吐血。

其實小編之前還真在電視臺做過一段時間的民生記者,在這樣以「接地氣、貼民生」為追求的視頻新聞節目,最高級的語言就是平實通俗的口語。別說那些文採飛揚的詩句,就算稍微書面化的語言,也會被主編罵成「不說人話」:在電視臺,最低級最廉價的解說詞,大概就是常人以為的「優美文筆」和「博學文風」。

小小一篇社會新聞,「說人話」和「不說人話」,有著顯著的區別。

「街邊的汙水讓張先生的超市門庭冷落,別說開門迎客,就算偶爾推窗透氣,也會被燻得掩鼻而泣。」這樣的語言,按照文字工作者的視角,即便不是大家手筆,至少也算通順。然而,這是典型的電視臺視角下的「不說人話」。

「人話版」是這樣的:這兩道臭水,讓張先生的超市難進也難出,早上自己一開門,噁心得都要吐了。

「人話」的高級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你講述一個平常的道理,並尋求更廣泛傳播的時候。

那「生活在樹上」是不是有人話說不盡的深意,以至於只能用嚆矢、濫觴、祓魅、達達主義這樣的詞彙去傳神寫照?

「俠客島」的一位島妹緩緩說出了文章大意:此文無非是說,做人要在「追求理想」與「接上地氣」間尋求平衡。

《生活在樹上》那每一句令人看不懂的話,有沒有一個「人話版」呢?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義的道路上,對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家庭與社會對接中塑形的動態過程」,這句話其實是說:年輕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傳統落伍,家長卻說,想上天啊?

「我們懷揣熱忱的靈魂天然被賦予對超越性的追求,不屑於古舊坐標的約束,鍾情於在別處的芬芳」 這句話其實是說:就想上天,咋的!

「與秩序的落差、錯位向來不能為越矩的行為張本。」這句話的意思是:真讓我上天,一想到會被罵成「不守規矩」,我還真不敢了。

其實,這是我們很容易理解的道理,並無高深之處。

東方哲學中的陰陽之道,也代表著持守與變革,靜態與動態,物質與功能,我們對繼承與發展的關係,並不陌生。

發端於法國三級會議的「左派」和「右派」,一面是激進,一面是保守;一面要求激烈的改變,一面要求穩定的延續,左右互補,社會也在前進。

又想上天(「振膈」的意思就是「以為翅膀硬了想忽閃」),又怕被傳統力量的槍口當成出頭鳥;左邊右邊都不想得罪,高處低處的好處都想佔著,就來了個——「生活在樹上」。

說起樹,誰能比在俄的木材人更熟悉它?

樹是木材人立身的根本,森林是最可靠的夥伴,通過勞動讓它們增值,通過物流讓它們找到合適的舞臺,一切的財富與羈絆,都在樹上。

何況這是在異國。白毛黑毛能助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在俄木材人很少有「木二代」。在風起雲湧的改革開放過程中,中俄林業在政策便利、資源互補、戰略協作的大背景下,幾乎在悄無聲息中誕生了創業機遇,當代中俄木材貿易的一批開創者,憑藉著獨特的商業嗅覺、超越常人的隱忍、堅定果敢的行動,在此鋪展夢想。前輩從未見到過這樣的機遇,更無經驗可傳授。

滿分作文是這樣說的:人的社會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們欲上青雲也無時無刻不在因風借力。

再考慮到浙江高考作文的題目便框定到「家庭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因此,此處的「因風借力」,便少不了來自家庭的要求、支持和約束。

從家庭「因風借力」了,還一肚子委屈,那麼,要不要來俄羅斯搞木材,披荊斬棘、白手起家那種?

相對於網際網路等「風口」「新興行業」,跨境木材加工貿易更多被認為是「傳統行業」,可是,這個背負著傳統之名的行業,卻要時時刻刻保持對新形勢的研判、對新問題的關注、對新戰略的思考,否則,在傳統的掩護下,算法一變,必將有人出局。【參考連結:新形勢、新面貌、新打法:關於俄羅斯的木材生意】

你無暇顧及,是不是「接上地氣」就有辱小布爾喬亞之風,而「過早地振膈」是不是「在丟失外界預期的同時,未嘗也不是丟了自我」。

2020年,中國疫情、俄羅斯疫情、中美關係巨震、貿易體系重整、供應鏈重塑、木材價格震蕩,於驚濤駭浪中堅強挺立,姿勢真沒這麼重要。

「蝴蝶效應」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2020年,開年就是龍捲風,號角未響,戰疫已開。

木材人沒辦法「生活在樹上」,瞧瞧天空望望大地找找自我。你只能把自己變成一棵樹,不從現實中脫離片刻,迎風而戰,向陽而生。

在那些不被人理解、不受人關注的領域,我們生怕自己的言辭不夠通達,影響了傳播,阻隔了理解,流失了支持,「偏見的傲慢」與「知性的傲慢」,從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哪個都不沾染。

身是製造業小編,不忘新聞前輩教誨:

寫給社會公眾看的東西,要清通如話、明白曉暢,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不要搞什麼彎彎繞、亂堆砌、雲山霧罩。能用一句話講清楚的,絕不用一大段話來顯擺;能用簡潔、平實、深入淺出的話說出來的,就別生拼硬湊、辭不達意、故作高深,更別動不動就掉書袋。來源:《俠客島:好的文章,怎能「生活在樹上」?》

不敢寫下《生活在樹上》,唯有亮出自己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獨戰寒潮、風雷、霹靂。

相關焦點

  • 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太晦澀看不懂?武漢高中語文教師給...
    本人供圖)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6日訊(記者向潔)連日來,浙江考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的輿論出現反轉,網友們從嘖嘖不已到噓聲四起。太晦澀,重炫技,看不懂,有錯別字……成了眾網友認為「不值滿分」的幾大理由。8月6日,曾發表「最燃勵志演講 」——《人生很貴,請別浪費》的武漢六中語文高級教師楊幼萍整理出一個「翻譯稿」,再次引發關注。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晦澀冷僻,或與閱卷組長導向有關?
    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以其晦澀冷僻而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這篇作文通篇都是多數人很少聽說的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這些外國哲學家、文學家的名字,人們熟知的莎士比亞、但丁、泰戈爾這些外國文豪的名字反而沒有出現。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閱卷大組教授:老到和晦澀同在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媒體人評高考滿分作文:好作文不應該只能「生活在樹上」
    文 | 子兮浙江某考生的一篇高考作文因為被打了滿分而引起熱議,題目是《生活在樹上》。只要掃一眼,就能發現這篇作文的「吸睛」之處。海德格爾、嚆矢、「樹上的男爵」、達達主義、實踐場域……數不盡的名人名言和典故,而且大都是偏僻晦澀的,尤其是對高中生來說。用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話說,「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白話解讀《生活在樹上》:年輕人少指手畫腳,多體驗生活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其中運用的生僻字數量之多,讓人不禁懷疑自己的學歷……那麼這篇讓人看了之後摸不著頭腦的滿分作文到底啥意思?
  • 《生活在樹上》得了滿分,要效仿嗎?
    這就是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1000字的篇幅裡,作者使用了「嚆矢」「賦魅」「婞直」「孜孜矻矻」等生僻詞語,還援引了不少西方哲學家的名言進行論證,讓這篇文章在閱讀體驗上「不那麼好」,甚至「非常有距離感」。
  • 晦澀_《灰色年代》作者:邵明
    注批:百度——祓魅也譯作祛魅,這個詞本來就是韋伯在德語中的新造,意思類似於反抗人的異化。 一篇作文裡引用了六位外國著名作家,尤其是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本人認為很切題目,在沒有度娘的幫助下能隨手拿來,令我這個文g產的大開眼界,後生可畏。我是請教了度娘才知道《樹上的男爵》簡介。
  • 嚆矢怎麼讀音是什麼意思 生活在樹上浙江滿分作文你看懂了嗎
    今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上了熱搜,很多人看完之後,表示感覺自己是個文盲,比如第一句的「嚆矢」兩個字就不知道怎麼讀,更不用說是啥意思了,有人研究過這篇作文嗎?文章中的嚆矢、振翮、肯綮、玉墀、祓魅、婞直都怎麼讀,是啥意思啊?
  • 假如人人都說行話 我們可能都是「生活在樹上的人」
    其實對於不接觸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有些行話可能是永遠也不會觸及到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她所在行業的很多行話也是我並不理解的。很顯然,如果跨行業用行話去交流是比較晦澀的,效率也是極低的。我們該如何看待行話?
  • 《生活在樹上》——滿分的作文,糟糕的文章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 許多網友看到這篇奇文的反應估計都和小編一樣, 這寫的都是 啥 啥 啥
  • 高考滿分作文「不說人話」?北大教授陸揚:晦澀不等於混亂
    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開篇便給讀者們來了個下馬威。 「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全文充斥著「嚆矢」「振翮」「婞直」等生僻字詞,引用了包括海德格爾、麥金太爾、米沃什在內的諸多名家。
  • 《生活在樹上》寫起來並不難——再評高考神文
    全文字數|1.8千閱讀時間|7分鐘圖片來源|網絡關於高考神文《生活在樹上》,大部分人對其持批評態度,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這篇文章寫的還不錯,比如作者掌握的知識面豐富、引用的名言多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我不太擅長引用名言怎麼辦?沒關係,因為「生活在樹上」的作者比你還不擅長,此考生引用名言的唯一目的就是引用名言。《生活在樹上》裡面的名人名言,既不扣題,也沒有串聯上下文,更沒有以引用的名人名言為中心建立起有效的邏輯。
  • 高考作文還可以「生活在樹上」,孔乙己的棺材裡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這段文字,看懂了嗎?如果你說你看懂了,我懷疑你在裝X自欺欺人。如果你沒看懂,大可不必懷疑自己的閱讀能力,更不必焦慮憂傷進而懷疑人生。因為我也沒看懂,絕大多數正常人都不可能看懂。寫出這段文字的人,分明不想好好說話。
  • 「晦澀」作文得滿分引出的寫作議題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見過了太多少年老成、故作高深的高考滿分作文,遇到這篇真正的「神作」,很多人反倒有點茫茫然不知所措了。
  • 「龍門陣」這篇晦澀的高考滿分作文撕扯著朋友圈
    「晦澀」能不能成為一宗罪?(周雲)批評的一方,對這篇文章的指控主要就是兩個字:晦澀。然而晦澀,本身能不能成為一宗罪?其實稍微有一點閱讀經驗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晦澀的作品實在是太多了,其中不乏一些經典的傳世名作。這些書閱讀面並不廣,讀懂的人也可能並不多,但不能因為說是晦澀難懂,就否定了這些作品的價值。
  • 2020浙江《生活在樹上》原文翻譯和獨家點評:語言陌生化是作文的俗流
    2020年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原文在左,翻譯在右,我的點評在下:一篇現代文,卻要附上譯文才能看懂,這著實讓我們有些汗顏。不少人感嘆自己成了文盲,好多詞都不認識。這種感嘆和觀看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時的感嘆一模一樣,為了突顯節目的深度,已經死掉的、生僻難懂的字詞紛紛成了考題。
  • 看不懂2020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來看通俗化翻譯吧
    浙江省2020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以艱深的用詞、複雜難懂的句法和難解的意義吸引了眾多眼球。此文受到了閱卷組專家稱讚,然而大部分人都說看不懂,那麼這篇滿分作文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我們來看看吧!這篇文章真要認真讀,也不難讀懂。
  • 高考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太多生僻詞,閱卷老師咋想的?
    可惜,不裝這個逼說不定就滿分了。 近日,2020年第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出爐,是浙江某考生所寫的《生活在樹上》。 閱卷過程中第一位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60分。 但作文閱卷大組組長直言,其中的晦澀不建議學生模仿。 有多晦澀?哥給你們截下作文的開頭三句和末尾幾句,品品六句話裡出現四個外國名字、N個不認識的字是種怎樣的體驗。
  • 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話
    近日,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了輿論熱議。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大量網友質疑文章「矯揉造作」,也有北京大學教授、普林斯頓的博士等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批評。
  •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不是自媒體文章,不需要人人看懂
    01 這幾天,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噴得不行,看遍網絡評論,沒有一個給說好話的。 其實大家都沒抓到點子上。 這篇作文,確實讓人看不懂。